文/本刊记者 宋兹鹏
军人出身的他,爱好体育,曾从过政、下过海、经过商,当过校长、做过修理工、卖过BP 机、投资过餐饮业。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积累下了许多经验和资源。
如今,作为产业投资与资本运营专家的他,是独立投资人当中的中大型企业操盘手、大型企业操盘手当中的独立投资人。21 年来,他先后投资创立了七家企业,其中两家作为创始股东发起人使企业分别在香港创业板和美国主板成功上市,一家在内地主板上市,总市值超过900 亿元。他作为“产业IP&产业IP集群”和“城市产业供应链”构建专家,是16 家头部商学院首席导师、34 个二、三线城市“产融城一体化”顶层设计与构建专家;他作为产业整合与产业投资并购专家,以“投资运营改进项目”(股权投资并参与运营)的模式,主导了40 多个中小型与中大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跨行业产业整合、投资与并购的项目,创造了许多“蛇吞象”和“低成本”并购的标杆案例。除此之外,他还是亚太工商业合作组织(APIC)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以及58 家“产业IP 投资联合体”发起人……他就是北清联投/产业资本智库董事长、首席专家马力博士。
初见马力博士是在他的办公室里,马力博士非常健谈,他用中气十足且富有自信的声音为记者讲述他的过往,以及他用多年时间构建起来的事业。
记者:马博士,很早就知道您是一位企业家教育方面的大家,听说您作为首席导师开设的“北京大学卓越企业私董会”,是迄今为止全国数千所高校中,唯一被北京大学正式立项的“私董会”。您首创的这个私董会与社会上常见的私董会有什么区别吗?
马力:坦率地讲,社会上流行的私董会,基本上源自于美国1957年兴起的小微企业独立董事间交流管理经验的“圆桌会议”,其作为“产品同质,客户同源,市场同一,课程同师,同学同层”的小微企业主之间的经验交流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种经验传导方式就算找一名“插上了翅膀”、拥有“三头六臂”的教练,也很难把小微企业主训练成大企 业家。
为了改变“圆桌会议”的管理交流模式,2015年底,我们成立了“北京大学卓越企业私董会”,又称为产业资本家私董会。其发起者不是社会培训机构,也不是专业咨询机构,而是由“北清联投&产业资本智库”联合多家投资机构和数十位产业资本家发起,由“智库产业资本大咖团”六位导师联袂主导,采用“价值场景”&全链实战教学模式,以每一名学员为“价值主体”进行一对一“赛场诊断、赛道与赛车顶层设计、赛手团队打造、赛时与赛点智库规划”,完全是“以经营为主导”、用外延式经济取代内生性发展的商战班。许多学员课程还没结束就变成了这个项目的投资者。
记者:常听业界人士说,您不仅是一名大咖级的企业家导师,而且还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和投资家,你直接投资和参与投资的12家企业中,两家分别在中国香港创业板和美国主板成功上市,一家在内地主板上市,总市值超过了900 亿元。大家都把您这样的人称为“产业资本家”,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您的经历吗?
学员邀请马力博士及智库专家团“入企诊断”
马力:其实没有多么神奇,我1996 年进的中软总公司(现在的中国软件集团),后来作为中软国际的发起人股东,与大家共同努力,使企业成功上市。后来我投资的另一家公司博大正方软件,作为华为的软件外包服务商,与文思创新合并一起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其实,这一切都是那个时代造就的机会,是那个时代形成的“行业风口”把许多我们这样的企业送到了资本市场。如果说有一点可以分享的经验,倒是我在中软做得还不错的时候,能用理智的思维去分析一家企业成功背后的支撑逻辑。我悟到了自己创办的多家企业的成功,从本质上说只有一个支撑逻辑,即都是产业与科技结合的成功,是产业融合的成功。也就是说,信息产业就是产业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这个阶段是我产生通过“产业要素配置实现产业融合”思维的开始。
我开始悟到,信息产业实现复制性推广的瓶颈是从业者能力的复制。于是,我与朋友共同投资并购了一所著名的民办大学。并以“读书在北京,就业中关村”为宗旨,用“实训教学法”为我所创办的企业及其他中关村企业培养并输送人才,最后我分别获得了“最具责任感的教育领袖”和“最佳创新校长”的奖项。
产业与信息技术结合、信息产业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成功,让我体验到了“要素资源配置”与产业融合的价值。继而,我找到了一个更大的资源支撑点——科研。于是,我带领团队与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三个校级中心之一)全面合作,以共同承接研究课题、共同推动成果转化的合作方式,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内容供应商”的企业服务。正是在这个阶段,我们与多家研究机构合作,完成了一个成功的创举——“一站式产学研供应链”。它改变了科研机构自主申报立项、研究成果与企业应用脱离而束之高阁的局限,通过把实际需求转化为研究课题,把科研机构转化为行业需求的实验室,再将研究成果放回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双方共享成果转化产生的推广收益。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们创办了“北京大学卓越企业私董会”,采用“产学研一体化”资源配置的服务模式,助推学员企业的高效成长。
记者:您是如何完成了从“产学研”到“产融城”的跨越的呢?
马力:“产学研一体化”是从产业融合与产科结合的产物,我们与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合作。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改变了其合作流程。过去,企业自己找研发机构非常困难,而对于科研机构来说,基本上都是自主立项,且大都束之高阁,与企业脱钩。我们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把企业要研发的项目与科研机构一起申报立项,这样对于研发机构而言不用再单独找研发机构,从而节省了大量研发资金。对于研发机构而言,研发后的成果推广、转化也有了用武之地。而它虽然解决了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成本转移与利益共享”的协同关系,但却并未解决“在哪落地,谁来投资”的关系,能够解决这个关系的模式叫作“产融城一体化”。两者连起来称为“政产学研资一体化”。
记者:马博士,“产融城一体化”背后的支撑逻辑是什么?
马力:如何让“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进入政府项目,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没有“投资强度”政府就不会纳入招商范围;没有政府三大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的支持,投资者就很难看到企业项目的资产价值。就是这样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思维瓶颈,打散了许多“企业、政府、资本”三者之间的“鸳鸯情”。
我们智库成就了许多企业、政府、资本之间的“三方鸳鸯情”,促成三方鸳鸯相会的“鹊桥”叫“产业IP&产业IP 集群”。
“产业IP”是由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组件组成的“分体结构”,就像不同的汽车配件所集成的“总成”,不同的“总成”整合成“整车”。归纳起来,“产业IP”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营造市场引流造客(市场属性)、集合产业并形成集群和产业链(产业属性)、获得政府三大政策支持(价值属性)。
马力博士在项目路演活动上讲话
正如“装配式工业建筑”替代“码砖式建筑”一样,“装配式”的模块化、速配化、嵌入式优势让产业实现了“工业化速度革新”。这种“速配化、嵌入式”的产业模块叫作“产业IP”,多个“产业IP”可组合成“产业IP 集群”。
记者:您所领导的“产业资本智库”,拥有62 位来自不同行业的资深专家,并通过为企业家提供服务的长期实践积累了近40 个“产业IP&产业IP 集群”。马博士,您能否为企业家们介绍一下“产融城一体化”项目的价值场景和构建逻辑?
马力:我用两个我们智库的服务案例来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
第一个案例,是为企业做资源配置而推动企业高倍增长的案例。
有一次,我应邀给清华的总裁班讲课,为班中一位做二手车项目的企业家做“课堂微诊断”,我发现这位企业家所做的《企业商业计划》的“项目路演”中,对自身企业的“赛场定位与赛道模式”“赛车属性和赛手能力”,甚至“行业风口的时间预判与投资退出的模式”等最核心的经营要素根本不清楚。当我问他“你们企业的经营利润与增值利润和资本利润的布局结构”、“你们企业有多少种现金流”时,他一脸茫然,因为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问题。但他却参加过许多期商学院总裁班的学习,已经不间断地学习11 年了。
马力博士在第五届「华尊奖」影响力中国总评榜盛典上分享“产融城一体化”模式
经过近7 个月的“入企深入诊断、项目顶层设计、战略资源配置”等环节服务,这家企业把本省80%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当中的同类业务整合并表,继而实施了五步跨越的“产融城一体化”模式:业绩并表后的“上市联合体”搭建,并表业绩规模化后的“定向存储与金融反哺”结构,“二手车”出口东盟市场的增值业务,开始布局“二手车”落地东盟产业基地的“产业地产”业务,继而准备利用该模式承接如河北产业转移项目等业务。
第二个案例,是为政府做资源配置,推动行业和企业项目与政府项目深度融合的案例。
香港和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落后产能,需要向相对落后的第三方省份疏解。这对于两地而言,其实都是巨大的机会。一边为发达地区做落后产能疏解,一边为落后省份做招商;一方是产业转移,一方是以承载产业转移为内容的“政府项目招商”。对两边而言,既是商业机会,又是产业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优化的巨大风口。
香港和深圳地区的家居产业向内地转移,对于具有“得物流者得市场”先天优势的河南(特别是郑州都市圈)而言,承载如此庞大的产业转移,将意味着获得三大收益:一是获得一个庞大的产业集聚群,从而提升GDP 和就业的幅度;二是可以借机像成都3600 亩家居产业园升级为智能家居产业新城一样,用智能家居的产业升级拉动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三是以上述两大产业升级的庞大产业内容作为河南物流战略的“标的内容”。可谓一鱼三吃!
项目一旦获得成功,就可以实现整个家居产业新城对俄罗斯木材的集采,以及利用河南大物流辐射全国的优势实现家居产业新城的集散。在这当中,更有机会将大量的企业项目通过“产融城一体化”模式,装入上述这条产业供应链的商业通道之中获得孵化。
记者:支撑“产融城一体化”经济体结构的“产业供应链”,与当前我国行业大趋势之间存在哪些内在关联?我国的企业家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家如何才能融入“产业供应链”?
马力:产业供应链的最大价 值,就是全链条的“同一市场、关税同盟、要素流通、同一结算、全链协同”(“自贸区”的五大属性),特别是全链条之间的“成本转移与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结构关系、链条头部企业集采供应端的成本优势,以及供应端因头部企业集采而实现的集散关系。这能够使全链条运用“链条的集采集散”优势,来实现“圈资源、圈市场、圈企业、圈政策”——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利益共 同体”。
单一的企业项目是“产业IP”的组件、“产业IP”是“产业集群”的套件、“产业集群”是产业供应链的套件、“区块链”是产业供应链上的“价值场景”。就像高速公路一样,高速公路是产业供应链,各条高速路之间形成高速路的“链圈”,加油站、ETC、服务区等都是“链圈”上面变现的载体(币圈)!车从哪里进来到那里出去,都有公共的、可以追溯的“ETC 智能账本”记录,而且不可篡改。
党的十九大把构建“产业集群、产业链、产业供应链、城市产业供应链、国际产业供应链”作为国家战略,今年10 月24 日的中央领导集体学习会上,更是把“产业供应链”与“区块链”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增长极。因此,可以说,“产业IP&产业IP 群”“产业供应链&区块链”,是中国企业家未来10 年最重要的发展途径。中国企业家要想赢得未来10 年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习并掌握这个创造价值的非凡能力。
我们智库经过长期的服务实践,积累了37 个“产业IP”及其整合而成的9 类“产业IP 集群”,致力于助推企业高效发展、城市产业的科学布局、投资机构的“运营改进”与高效回报。
记者:当前,我国有着大量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资源配置问题(如融资就是资本资源的配置)。您所领导的智库,将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产业供应链&区块链”构建和“产融城一体化”服务?
马力:我们将努力构建一个更好的为企业家、为投资机构、为地方政府和城市项目提供资源配置服务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智库与顶层设计赋能、“产业IP”资源配置赋能、投资资源配置赋能、政府三大政策赋能。使企业通过实现“三种利润&七种现金流”的高倍增长,成为所在行业的区域龙头,继而获得搭建所在行业的“产业供应链&区块链”的能力,成为未来10 年的主流企业家群体。
后记:
采访接近尾声,马力博士依旧滔滔不绝,让记者充分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也感受到了“产融城一体化”模式对于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强大带动力。
“产业不插上资本的翅膀永远都飞不起来,资本没有产业的支撑终究都是泡沫。”这是马力博士最后给记者分享的一句他常说的话。随着“产融城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在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下,产业与资本发生化学反应也只是时间问题。
58 家“产业IP”投资联合体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