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丹莉(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国古人遵从“道法自然”理念,在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体认宇宙、自然、人的关系,探寻万物本源,创立“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阴阳学说。而且他们认为“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五行彼此相生相克,形成中国人解释万事万物何以矛盾统一的理论基础——五行学说。与“五行”对应的“五方”“五色”分别为:水,北方黑色;木,东方青色,金,西方白色;火,南方赤色;土,四方之中央黄色。五行学说构建起中国人“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亲密关系。
“道法自然”丰富了五色象征意义,首先,五色来自对五行客观色彩的抽象总结,自然带有五行指示意义,如黑色代表水,红色代表火,黄色代表土等。其次,五行对应五方,五色又有方位指代意义,“以苍壁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刻意选择不同礼器色彩以表明不同祭祀方位对象。最后,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五色寓意不再局限于五行、五方固有解释,而是联想五色最具表现力之自然进行解释,“青、生也,象物生时之色也;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之时之色也;黑、晦也,如晦冥之色也。”青色,象征着生命初发之色;赤色,象征着炽盛的太阳之色;黄,是明亮的日光之色,如此等等,五色由单纯自然象征表象逐渐融入多层次的文化审美内涵。
中国封建王朝更迭需要新朝证明其统治正统性,这是合乎天道的理论武器。周朝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否定了暴虐统治的商朝自认“天命”的正统性,自此,朝代德性关联统治合法性。战国阴阳家邹衍创立五德始终说,“五德”赋予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按照五行相生相克,循环运转,以此说推演各朝五德,为朝代更替提供“天道轮回”的政治理论武器。汉代公孙臣说:“始秦得水德,今汉受之,推终始传,则汉当土德,土德之应黄龙见。宜改正朔,易服色,色上黄。”汉朝以武力征伐替代秦朝,“土克水”合乎天道,往往朝代更替意味五德轮转,影响各朝所尚之色,如秦为水德,尚黑;汉、唐为土德,尚黄;宋为木德,尚青;元为金德,尚白;明为火德,尚红。可见,与五德相应的五色超越自然象征意义,成为王朝正统性的视觉象征符号,具有政治伦理的象征意义。
中国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人们的尊卑等级意识通过“礼”的系统制度得到强化。五色是礼治中不可或缺的等级色彩的重要构成。
中国儒家色彩观念以正色为尊,间色为卑。五行色彩“青、赤、黄、白、黑”为正色,由五色混合而成的其它色彩为间色。《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用上尊下卑明确了正色为尊,间色为卑的等级关系。《诗经·国风》中的《绿衣》“绿衣黄里”“绿衣黄裳”,上衣为间色绿,正色黄却只能为里子和下裳色彩,这不符合正色尊,间色卑之理,故宋代大儒朱熹认为此诗因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正嫡幽微。”用色彩暗喻尊卑倒置。春秋时期齐桓公好衣紫,上行下效,齐国流行紫色。孔子以“恶紫之夺朱也”表达了对间色紫夺取正色朱之位而不满。儒家色彩理念具有强烈的尊卑伦理意识,对五行正色地位的坚持,实则是对礼制的坚持。
五行相生相克,五色依附五行本无贵贱之别。中国封建统治阶层为强化礼治,利用五色区分尊卑等级。
五色中的红、黄先后成为统治者尊贵地位的标识性高等级色彩,周朝为火德,尚红。春秋时期,天子朝廷丹柱,鲁庄王没安分守己地遵守“诸侯黝堊”规定,用红色装饰王宫柱子,因僭越而被指责“非礼”。丹柱只有天子宫殿才配用。宋代史料和宋画显示宫殿主次位置的柱子中红色等级高于黑色、绿色。明清制度规定皇帝、亲王门殿为朱柱,公侯及品官门柱用黝堊,其它柱子为素色,庶民住宅用黑色。红色为历朝建筑柱子最高等级色,早非火德能解释。自远古时代始,红色就有辟邪吉祥之意,为中国人所喜欢。赤,火色,生命蓬发,五色之荣,为旺盛生命之色,如日中天,红色寓意吉祥兴盛,色彩显耀夺目,一直被历代帝王视为尊贵的高等级色彩,禁止百姓使用。黄,土色,为四方之中央,地位最为尊贵。因汉代为土德,汉武帝采纳大臣意见,封禅泰山,尊黄帝,尚黄色。皇帝礼服由赤色改为黄色,黄色由此成为高等级色彩。隋唐朝廷规定天子、百官用颜色区分等级,“隋代朝服尚赤、戎服尚黄、常服杂色。唐代以柘黄为最高贵,红紫、蓝绿、黑褐等而下之,白色则没有地位。”唐高祖曾“禁止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可见,隋朝赤、黄色是尊贵色,唐代开始,黄色超越红色,最为高贵,成为皇帝专用色。明朝永乐三年规定皇帝常服:“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皇太子、亲王、世子、郡王的常服形制与皇帝相同,但袍用红色。这黄、红色不同服色象征着权力大小。
五色中,红、黄色被统治阶层占用为专用色,成为百姓禁色,而青、黑、白被视为辅助色,装饰点缀,从属性的色彩,允许百姓使用。何以如此?五色中赤、黄、青如西方三原色一般,色彩鲜明。但是赤、黄为暖色,醒目而热烈。无论其五行、五方象征意义,还是色彩积极突出的视觉效果,都符合帝王权势与地位要求。其它三色则不然,青为冷色,退隐而冷静。尽管青属木,象征生命初发之色,五色之始,但青色的象征意义与视觉效果难以匹配帝王至高无上、如日中天的权势。黑、白两色为中性色,无色相,朴素自然。除了秦朝为水德尚黑,历代冕服色彩取诸乾坤的“玄衣纁裳”外,黑色一般不为帝王所看重。白色是西方色,与死亡丧葬有关,孝服为白色。由此可见,中国封建统治者用以标榜尊贵的色彩,不仅要具有美好的吉祥象征意义,还必须具有至高无上、兴盛积极的象征意义,同时,还要有突出醒目的视觉效果。礼制社会中五色以禁色、非禁色进行了尊卑等级分化,为五色赋予了政治伦理象征意义。
“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随染制技术的进步,由五色混合而成的间色不断增加,扩大了等级色彩的范围。在品色衣制度的形成演进中,等级色彩并不依照儒家正色尊、间色卑进行排序,间色等级高于正色也是常态。色彩象征意义、朝代盛行思想、染制技术难易等因素影响着品色衣的色彩等级。
魏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这一制度此后历代沿袭,直到元明。唐代形成“品色衣”制度,依官员官阶品位高低确定公服色彩,以示尊卑之别。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宋代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明代“悉命复衣冠如唐制”,明初规定官服“一品至四品,绯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绿袍,未入流杂职官于八品以下同。”从品色衣制度沿袭来看,从唐到宋,色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紫、红、绿、青。其中排除帝王专用黄色,用到五色中的红、青,并以深、浅色细分品位,红色是自古就是统治阶层看重的高贵色,青色是初始之色,适用于低级公服。紫色、绿色为间色用在公服中,且紫色为最高官阶品级色彩,高于红色,并不合正色尊、间色卑的儒家色彩观,这或可解释为魏晋南北朝道教兴盛,尤其唐朝皇帝认老子为本家先祖,立道教为国教。将道家尊崇的紫色引用到品色衣制度中,道教认为天帝居于天上的紫微宫,“紫气东来”,道教以紫色象征祥瑞和高贵,加上紫色染制技术难度大,物以稀为贵,官服逐渐以紫色为尊贵。明朝依唐制复衣冠制度,因皇帝姓朱,自然不容“恶紫之夺朱也”,遂以朱为正色,废除官服紫色,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绯色、青色、绿色。青绿品级互换,或因顺应儒家正色尊、间色卑的五色观。总之,品色衣色彩设计不仅考虑到五行色彩自然象征意义,还结合道家尚色的象征意义,儒道色彩融合为一体,共同为礼制统治服务。
中国封建王朝礼制建筑设计思想主要依据五行学说中的“五行、五方、五色”,明清紫禁城是以五行学说进行宫苑色彩设计的典型。紫禁城宫殿大量使用黄色琉璃瓦,五行之中,土居四方中央,土色为黄色,象征帝王至高无上的中央权威。同时,黄色在周边民居灰黑的建筑屋面映衬下,辉煌耀眼,突显建筑群核心地位。其下的宫墙、门窗、柱皆为红色,“火生土”,上黄下红,火为赤色,寓意江山稳固。红黄配色显现出中国宫廷雍容华贵的气派。御花园位于宫苑北面,北方为水,御花园广植树木,郁郁葱葱,正应了“水生木”。南三所位于宫苑的东面,日出东方,富有朝气,五行属木,利于生长。清朝为皇子成长之所,其屋顶为绿色琉璃瓦,寓意着温和如春,宜于皇子们健康成长,学识精进,生生不息。文渊阁为藏书楼,最怕火灾,因此屋顶为黑色琉璃瓦,以绿琉璃瓦剪边。因五行中水为黑色,以黑色象征水,以期“水克火”保安全。午门在宫苑南面,红色墙壁、檐下彩画以红为主,不用青绿,以防止木克土。纵观紫禁城建筑色彩设计,以五色中的红黄色为主,青绿黑色为辅,轻重得当,主次分明,点缀节制,整体色彩华贵庄重、和谐大气,体现出皇家建筑的尊贵地位。
中国各朝都重视祭祀天地,天坛与社稷坛的色彩设计具有天赋皇权的象征意义。明初,天坛祈年殿的三重檐的上檐为青色、中檐为黄色、下檐为绿色,分别象征天、地、万物。清乾隆年间将三重檐统一为青色。与晴朗的天空色相呼应,不仅更简洁统一,还能聚焦青色强调天坛祭祀天的功能。明清社稷坛为方形,坛面按五行中方位与色彩对应关系铺筑五色土,中央黄、东方青、西方白、南方红、北方黑,以五方五色土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总而言之,五色的自然、文化、政治象征意义在礼制建筑色彩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色彩以五色为核心,五色象征意义初源于人们观察客观自然与主观认知,以“五行”“五方”提取了自然、宇宙本质之色彩美。而后在封建礼制社会中,通过五德对应所尚五色,确定统治合法性。进而统治阶层将皇帝专用色列为禁色,官员实施“品色衣”制度,五色成为维持礼制伦理社会的重要视觉工具。在五色等级化的过程中,儒道色彩思想合力丰富了其政治伦理内涵。五色从自然到伦理象征意义演进过程中,其积极、正向的象征意义、视觉效果与阶级局限性并存。理解中国独特的五色文化内涵,有利于当代中国设计师创新性地用好五色,弘扬五色独特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