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问题

2019-12-14 16:46曹辛华
非遗传承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诗词

曹辛华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是全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相关项目最多的国家,共有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的项目31项。可以预见,随着申报活动的持续,将来会有更多的项目列入世界或国家的非遗名录。于此,我们认为,文言文写作也当纳入非遗的行列。文言文写作主要有两个时期。一个为古代,此时期大多数文章书写采用文言,虽有白话文,但处于下层、劣势地位。另一个时期为现当代。其中现代为过渡期,文言写作、白话写作均存在,且由于1917年新文学运动、白话运动的推动,特别是1922年,当时的教育部统一命令教育、新闻等领域采用白话文,文言文的写作渐处于非官方地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更多人能够接受文化教育,教育部在中小学废止了文言文写作,仅将文言文阅读纳入教学过程,而大学教育中也不设文言文写作。文言文的写作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时至今日,擅长文言文写作者越来越少,面临着与各种非遗一样的状态。结合当前人们对非遗的认知、申报与承传等事实及其研究理念、成果等,我们认为,将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有足够的理由与条件。

一、文言文写作的非遗化态势

当前文言文写作已处于与其他非遗项目一样的态势。这些态势也是我们呼吁将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的重要因素。

其一,曾经风行数千年的文言文写作在当前处于相对冷落状态,与一些亟待保护的非遗处境相似。一方面,与文言韵文写作比,文言散文写作还没受到足够的重视。按语言句式来分,文言文可分为文言韵文与文言散文两类。文言韵文如诗、词、曲、赋、对联、铭文、祭文、传统戏曲唱词等;文言散文如书牍、序跋、笔记、字说、碑志、传状、谢启、贺启等应用文,评论、批评等学术文章,文言游记、文言小说等记叙类文章。骈文也属于广义的散文范畴。目前人们对诗词、对联等文言韵文写作的传承已有足够的重视,如诗词,国家专门在国务院参事室下设立有中华诗词研究院,各种诗词学会纷呈;对联,以习俗被列入首批非遗名录。而当代文言文写作却一直处于没有课程、没有学会、没有研究机构的边缘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原因,当前不少与文言文教学相关的教师、编辑等处于研而不创或教而不创的状态。诗词写作目前虽有改观,但并不乐观,问题很多。当前对文言文写作的传承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时涉及文言语法或作法,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已有不少内容,而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言文献的阅读与教学也多有涉及古人文言文写作法。二是在当前的文言文写作教学中,仅涉及当代如何进行文言韵文写作,对文言散文的当代写作问题却缺乏深入探讨,对传统文言教化在当代的传承问题也缺乏认知与研究。

其二,当前已有不少有识之士与相关部门认识到文言文非遗化态势,并有一些行动与举措。一方面,国家领导人、教育部门等均已发现文言文方面的问题,虽然逐渐在纠偏、矫枉,但是还未有足够的认知,文言文创作处于诗词创作的附庸状态。如教育部在高校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时,分别在上海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立项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其中就含有文言文吟诵与文言文创作的内容。这就意味着不久的将来,国家层面对文言文写作的重视会逐渐加强。又一方面,也有一些单位、民间组织与热心于文言文写作和活动。不少民间机构、私塾学校已展开文言文写作的培训。如黄仕隐等创办六艺文言网络学院,张俊纶等创办文礼书院与《文思》杂志。私塾界等其他民办学校开设文言课程的有曲阜春耕园、崇儒书院、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东莱国学、千人行书院等,不同程度地开设文言写作课程的约有四五十家。一小批以写诗赋和游记的文言作者和爱好者,也进入到文言教学培训之中。还一方面,伴随教育部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在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落地,部分大学文学院已在尝试进行文言创作课程。目前上海大学联合国内擅长文言写作的人士,已为本科生开设“文言文写作”课程。这些尚属凤毛麟角,并且还处于摸索、探索阶段。这些态势既说明文言文写作已有起死回生之相,又意味着文言文写作仍处于非遗化态势。

其三,从当代文言文写作的作者及文言文文体应用情况来看,其非遗化态势也很明显。一方面,当前人们对待文言大多采取只阅读不写作的态度。只有少数爱好者写作,文言文章写作呈现的是“古董复制”状态。如古代文史研究者写作文言者为少数;广大诗词写作爱好者也多写文言韵文,不写文言散文,特殊的散文——骈文——写作者就更少。若从职业分布看,从事古代文史教学与科研、编辑出版者较多,书法、国画等古代文艺工作者也有一些写文言文章。若从年龄分布来看,文言文章写作者年龄呈降序。这些写作者大多有与从上世纪前半叶出生的文人共时、共事或共同的学习环境。新近由于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有一批青年学子突起,形成新的“文言文写作特象”。如曾有学子以“赤兔之死”得满分作文,当时引起激烈争议,后来被破格录取上大学。另一方面,从当前人们写作的文体分布来看,除了诗词写作涉及文言小序情形外,楹联的写作最多,楹联可以说是最短小的文言文。铭文文体在当代也被运用得较频繁,这与铭体的歌颂、铭记功能有关。史记体也被使用得较多,当前物质文化丰富,大量的亭台楼阁、园林场馆等被建设、开发,需要典雅精练的文言来记述其过程与意义以移风易俗。祭文以其庄重典雅在当代也常用。这与当前祭祖文化的盛行有关,是对慎终追远的体现。另外,序跋之类,与古代文史相关的论著者也多用文言书写。笔记体也是如此。仿写前代名作,也是当代文言写作突出的现象。如铭文、字说的文体也有不少作品出现,对当前家训教育也有积极意义。需注意的是,一些古装影视戏剧也多用到文言。当前的网络语言也多有用到文言语汇来增加趣味或节省时间。

二、文言文写作的非遗判定

文言文写作具有非遗化的态势,那么文言文写作符合不符合非遗的要求与特点?能不能列入非遗的项目名单?或者如何判定文言文写作的非遗性质呢?这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一,从当前对非遗的定义来看,文言文写作符合非遗内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规定,以及专家学者对非遗定义的论述,文言文写作当属于非遗。“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即那些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文化、科学与社会价值,足以代表一方文化,并为当地社会所认可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传统文化事项”[1]。一方面,根据界定中所说历史创造与活态,联系文言文写作的史实,是符合的。文言文是古代用文言来书写事情、表达思想、传播文化时形成的文章文化,它不同于白话语言的交际与写作。文言写作基本上是由文人垄断使用的,曾造成了数千年的言文分离现象。这种写作文化在现代由于白话运动的开展与官方提倡白话文作为教育语言等,逐渐断裂。至当代,由于在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中文教育中只提倡文言文阅读而撇开了文言文写作,文言文写作这一传统面临式微状态。虽然如此,由前面我们列举的非遗态势来论,它也是“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另一方面,界定说非遗当有历史、艺术、文化、科学与社会价值,文言文写作亦然。它不仅自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大多数史书就是由文言写作这种方式完成的。文言文写作与诗词写作、对联写作一样有艺术性,也是语言艺术的一种。特别是文言文写作的艺术意味更浓。上古文人所写文献所用语言是当时的,而其后大多经典则是仿照前代语言及其写作方式、方法、技术等生成的。文言文写作是一种复古艺术、摹古艺术,具有模拟、代言的特点,其游戏、游艺的成分为多。这一点历来少有人指出。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写作也是一种文化体现。如各种文体的产生、功能、书写工具和载体、媒体、书写方式、写作方法、写作行为及其产品等,均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文言文写作还具有科学价值,如文言文写作的各种规矩、其书写的工具和载体(笔墨纸砚)等均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隐含。至于其社会价值,则无需多言。可以说如果没有文言文写作,中华古代历史史实将被淹没。文言文写作也是中国写作文化的代表,是传统中华文化经典产生的主要途径与方式。第三方面,界定非遗时所说“为当地社会所认可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传统文化事项”,文言文写作经历数千年历史,虽然现在并不提倡全面推行,但是国家从来没有全面禁止过。相反,国家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如最近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专门在上海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设立了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这说明我们国家政府是认可文言文写作这一传统文化的。至于文言文写作的普世价值,除我们可以从其作为中华经典生成的主要途径来论外,还可从当前文言文写作的群体与需求来判。当前虽然写作文言文者少,但还是有一批文史工作者、古代文化爱好者在自发式地承传。当前文言文写作在诗词序言、书画题跋、碑铭、园记以及各种典雅正式场合仍在运用。此点前面已有提及。由此来论,文言文写作是合乎非遗界定的。

其二,文言文写作已具备非遗的特征,有纳入非遗的基础与潜质。当前人们对非遗的特征总结不外珍稀、活态流变、传承性、群众自发性、审美愉悦五者。以此来衡量文言文写作,可发现将其纳入非遗项目是适得其所的。一方面,由前面所举文言文写作的非遗化态势可知,当前能阅读文言文者虽不少,但多集中于大学古代文史教学和研究者,能写文言文者,即使是古代文史工作者,也是各取所好,多偶一为之。其传承者数量与诗词作者数量相比,少之又少。据中华诗词学会统计,目前有近300万诗人在创作,这还是在“诗词热”的推动下出现的。可以想见,文言文写作者当更少。如2018年由文礼书院举办的“生命屋杯”文言文写作全国赛,历时4个月的征评,全国投稿者不足200篇。又如六艺文言网络学院,为网上文言教学培训机构,2009—2017年在一些大孩子中进行文言写作教学,学员不足100人;2017年六艺文言转型网络文教,推出了成人文师班、在读学子班、小古文夏令营的教学项目,两年半以来,才有240余名成人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文言文写作培训。这就说明文言文写作多么小众、多么珍稀。另一方面,文言文写作也是一个“活态流变”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中国书写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几乎所有的历史文献或经典都是文言文写作的产物。不仅如此,文言文写作自身也经历过不同时代的变革。如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对先秦两汉文言文写作的继承与变革,是复前代写作之古,又是变当时写作之风。又如白话文写作受官方提倡后,文言文的写作并没有停滞,在新时代、新变革下仍持续进行。只是到了当代,国家为了新民、促进文化教育与利于传播新思想等原因,废止在中小学与大学教育阶段的文言文写作。文言文写作自身有其生命力,在当代虽然处于小众状态,但还是有一定的承传。再一方面,文言文写作也具有非遗的群众自发性特点。与其他非遗是群众自发创造、自发传承的文化一样,文言文写作也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在当代还处于自发进行传承阶段。虽然教育部门在遴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时批准设立古诗文创作基地,将文言文写作与诗词写作同时纳入,但就总体来论,文言文写作的自发性这一特点一直比较突出。其爱好者有的已形成社团或组织,大多数还处在自娱自乐、个人爱好状态,并且由于缺乏引导、教育,文言文写作的水平良莠不齐,这实际上是对文言文写作传统的破坏,谈不上继承。要赓续传统,就必须由官方出面,列入非遗名录,选取优秀的传承人,才能将文言文写作的优良传统继承下去。另外,文言文写作与其他非遗一样具有审美愉悦性,是群众智慧的集中体现,更是群众审美心理的熔铸。历代优美的散文即是其产物。当前人们对古代文言文写作的艺术美感探讨较多,但是以此为借鉴来写作者却严重不够。这既与传统的突然断裂有关,也与传承人水平不足有关,更与未能将其视为非遗来保护、继承有关。乌丙安指出,“在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群体中世代传承的、有较大影响的、有突出价值的文化表现形态(或叫做文化表现形式、文化表现活动),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2]而文言文写作也正合其言。如此可见,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行列的基础与理由是足够的。

其三,文言文写作的传承人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将其当成非遗来对待。我们知道,非遗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有别于物质文化遗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态流变”,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并多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因此对非遗传承的过程来说,传承人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来看,文言文写作要实现“活态流变”的良好态势,必须发现当代文言文写作高手、传承教学高手。于此方面,文言文写作的传承人急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言文写作的作者分布。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教育部门推行的是现代汉语写作,在大学时未能受此方面的教育,教学中自然也不会更没有能力教授文言文写作。不少中学教师在教文言文阅读时是行家,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文言文写作教育的目标,也就成了文言文写作的“文盲”或门外汉。在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古代文化、古代汉语、古典文献等课程几乎都有开设,教师解读文献、讲解文学艺术与作法的能力是优秀的,但由于教育体制与学科目标的要求,大多教师处于讲“屠龙术”状态。大学生、研究生也是如此,可能对古代文言文作法或艺术头头是道,却从不实践。只有少数醉心文言写作的教师在写作古代文史类著作的序言,为古典建筑名胜作铭记,为纪念场所作碑志时,才操文言文写作。随着一批曾接受过现代古典研究大家亲炙的前辈进入暮年,文言文写作传授人变得稀缺起来。没有传授者,何来承继者?只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使文言文写作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活态”下去。将其作为非遗纳入保护名单,就是强有力的措施之一。

其四,楹联、书法、昆曲等文化方式入选国家级非遗或世界级非遗启示我们,文言文写作也是有资格入选非遗的。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文件,非遗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语言;(2)表演艺术,如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社会实践、传统体育、游艺以及礼仪、节庆活动等民俗;(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技艺、医药、历法、传统手工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当前列入非遗的项目类型来看,文言文写作既可归入第1类,又可归入第2类,还可归入第5类中的传统技艺,但又无法被这几类涵盖。之所以可归入第1类,是因为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言也为非遗媒介的一种;文言文写作自然也就有此意味。但是由于写作与语言并非一个范畴,归入第1类就有些勉强。将文言文写作归入第2类表演艺术,是由于文言文的写作并非按实际口语或白话来完成的,而是更换了一种语境、一种表达方式。它既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技术。因为文言文写作本身就有表演或戏曲式成分。其思维是按古人写作文言的方式,与当前按白话语言的作文大不相同。这与书法、京剧等有一定相似处。书法是以书写方式的变化来演绎内容的;文言文写作则是以文言语辞调度、排列来演绎内容的。京剧则是用特别的唱法、腔调等来重新演绎故事情节,表演性质为多。之所以还可归入第5类的传统技艺中,以文言文写作与中医药的境界相似。二者均为中国特有,有中国特色。如果说中医药目前我国还在提倡与大量实践,文言文写作则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文言文写作更是被人为改变或限制成当前非遗化态势的。如果不及时保护或传承,不久我们将失去作为传统经典生成重要方式的文言文写作“技艺”。于此,我们还要从楹联来论文言文写作的入选非遗。楹联是以中华习俗文化被纳入非遗的第一批名单的。楹联写作实质上是文言文写作的一种方式或从属于文言文写作,由于其实用功能明显且与中华风俗密切相关才被单列出来。而文言文写作,虽然不是民间习俗,但也是文人或文化人的习俗,从写作群体来论,古代是众多,当代是少数。其文化性质与楹联不同,但有交叉。二者同属文人习俗,一者与民俗结缘,另一者却与高雅为伴,未能民俗化。然而如果我们把文人也当作“民”之一部分的话,文人圈也无疑是一种特殊的“民俗圈”。由此来论,文言文写作也有足够的资格被列入非遗。

文言文写作与其他非遗项目不同的是,它曾长期处于主导态势,由于时世大变革,其语言基础与文体基础被白话文与新文体摧垮,突然滑落成了非遗化态势,亟待保护。其他非遗有些本来就以民族、地区或少数群体为主,其传承也是少数;而有些如京剧、节庆等曾风行一时,后来遭遇文化土壤的变迁才成为非遗,此种恰与文言文写作当前的境遇相似。由此也可说明,文言文写作当列入非遗行列。

三、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的文化意义

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大有必要,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文化意义。当前人们对旧体诗词越来越重视,各地有诗社,诸多单位有诗社,不少团体有诗社。而同是古代文体,文言文体的教学与学习到了当代却处于无序、不自觉状态。专门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有,但写作却被忽视。像六艺文言网络学院、文礼书院等专门教授者,更是少见。这固然与文言文章多实用少文采与情采有关,更与大家一直使用通行的白话文来写作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如何让文言文写作“活态”起来?进入非遗是保护文言文写作的策略之一。

其一,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哲学经典、史学经典,还当包括文学经典。而文学经典又可分为古代经典文言作品(韵文、散文)与传统文言文体两种。传统文言文体是千百年来人们发现、发展与运用的表达文体,有极强的生命力。诗词文体如此,其他古代常用的散文文体也并没有消亡,还被广泛使用着。前面提到的文言写作现状即可说明。但是要原生态式地弘扬传统文化,将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是可行之路。这样可提升文言文写作的传承素质,提高文言文作品的艺术质量。

其二,对文言文学习有推动作用。学习文言文写作有助于更好地阅读文言文,理解与传承文言文中的精神与思想。写作多了,语感就会增强,阅读文言文时句读就容易,阅读就更畅快。文言文的写作可以促进学子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兴趣,深入经史子集等优秀传统文化文本内部,真正传达出其中的优良精神。再加上我们传统文化的原始载体基本上为文言文献,有一定的文言写作基础,无疑有利于这些文献的正确解读,其“以文促学”“以写促读”的作用不可低估。

其三,可更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文言文写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为文言韵文的诗词写作目前已基本步入正轨,而文言散文的写作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文言文体在当代通常用于庄重时空方面。具备一定的文言写作水平,可避免在重要的场合、重要的问题上运用文言文体时出现不妥、不合传统、有违立言得体的情形。

其四,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文言文的艺术。前面已指出,文言文写作与书法、学习文言文写作,对我们真正了解、体会古代经典文学或著作的写作过程与艺术特点有一定帮助。正如对诗词艺术的讲解,有一定的创作经验就能更好地把握古代诗人之用心、艺术之经营一样,文言文写作是教授、阅读古代文史应当具备的素质。这样也可弥补当前大多数教授文言文阅读的教师在写作素养方面的不足,扭转只教字句不管写作文法及其艺术的局面。

其五,可提高更多爱好文言文写作者的写作技能。这不仅对教授文史的教师有帮助,对从事政府事务以及诗书画等传统艺术等人士也有重要作用。一些秘书通常会用到文言文体,特别是在庄重场合运用的文书多用到雅训的文言。如为诗词者,将题序写成白话,纵是好诗也会被辱没、遮蔽;书法家如果写白话文不合适,总写他人之文也不妥,若能以我手写我文,就比较合适。而画国画者,通常会遇到长篇题跋,用白话显然不般配。而文言写作训练正可充实、补缺。

其六,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文言文写作在当今时代属于高雅艺术,值得提倡。当前来看,能写好古色古香的文言文者少之又少。不能因为当前通行的是白话文写作,就将文言文写作彻底排除。事实上从20世纪20年代到今天,文言写作一直是存在的。某种程度上,文言散文写作比之诗词写作,更有非遗、艺术遗产的性质。诚然,大多数场合,文言写作淡出了,但由于文言文具有典雅、凝练、精致等特点,还是值得我们在一定领域里恰到好处地运用的。如与古代文史相关的著述、艺术甚至产品,如果用白话文章来相配,就显得违和。这样,就大有必要传承文言文写作。教育部在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时,批准中华古诗文吟诵与创作基地项目建设,将古文加上,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已意识到文言文创作的传承也当纳入。

还要强调的是,一旦文言文写作被列入非遗,对中国传统语言艺术的非遗问题也具有刺激作用。如词体、散曲等的写作也具有非遗化态势。只是由于其形式为韵文,又有国家文化政策的提倡与刺激,其传承人的数量要比文言文写作者多。其实,国家文化政策的出台实际上说明,人们已意识到,诗词曲等韵文的创作与传承到了非遗化的地步。

结语

将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势在必行。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文言文写作的非遗化境地。仅仅靠教育部门在一两所大学设立基地不够,当从国家层面将它纳入非遗名录,采取各种政策,投入专项基金来培养文言文写作的传承人。为了更好地传承文言文写作这一与古典诗词写作一样的艺术遗产,应有多种方式、多种方法。如大学有中文专业者可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主要培训中文本科生、研究生,特别是师范生学习文言文写作。又如创办专门培训班,对青少年喜好文言写作者进行培训。最好与大学中专门从事古代文史工作的学者联合,有理论指导等支撑。在教学方法上,当采取寓教于乐,以激发兴趣为主。还可适当开展文言文写作比赛,引导更多爱好者。尝试文言文教学上的读写同步。一方面加强文言文阅读,只有阅读大量范文与国学经典,才能写出更好的古风雅言;另一方面,打破原来只阅读不写作的门限,鼓励大家进行文言写作,这样才能真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提倡文言文写作在当代按各取所好的方式来开展,应当由有真正文言写作经验与学术水平的教师来担当此重任。特别是在高校古代文史专业的研究生中,当积极推动并广泛展开,这样可培养后备的文言文写作师资。文言文写作教育适度开展大有必要,大有可为,它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写作艺术的传承久远。

当然,强调将文言文写作列入非遗,并不是要全面普及文言文。文言与白话的论争在100年前已有结论。白话写作当是主流,这是新民的需要,也是言文合一的需要,更是现代化文明建设的需要。但并不是说现在不能以文言方式写作。一直以来,文言文写作像古典诗词写作一样,从未停歇。但是本人不赞成全面普及文言写作,特别是在中小学。最近有人提出复兴文言文教学,对此本人观点主要有五。第一,当前文言写作是小众行为,正如爱好旧体诗词写作一样,所占全国人口比例极小;第二,文言文写作的当下生存环境已与它原来的生成与生存土壤大不相同了;第三,当前文言文写作的教师的素养也不同于过去的学堂先生,教授阅读文言文的主要目的是方便阅读文言文献;第四,文言文写作已过时,让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学写文言文,不仅增加他们的负担,也有开历史倒车之嫌;第五,文言文写作有必要,对从事古代文史教学、研究者,对从事古代艺术工作者均有必要,而不必全民皆文言写作,正如将古代瓷器艺术发扬光大,只需部分爱好者、志愿者即可。当前文言文写作,实际上有非遗的性质,只要有人喜欢、愿意写作,使之真正很好地传承下去即可。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诗词
文言文阅读专练
关注诗词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