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背景”理论视角下的综合英语教学研究

2019-12-13 07:22张馨月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综合英语认知语言学背景

摘 要:“图形-背景”理论基于凸显原则,源于心理学,后来得到认知语言学的广泛关注。该理论是人类认知体验的结果,反映人类的认知过程。国内对于该理论的相关研究多用于词法、句法等语言本体的研究,而本文将之应用于英语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運用“图形-背景”理论指导综合英语的教学,这对外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图形-背景”理论;综合英语;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

1 引言

综合英语是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必修课程中特别重要的一门课程,它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文原文原著的阅读和赏析能力。加上在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阅读理解占有很大比重,材料多取自英美报刊上的社论书评,以及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文学作品等。因此对英文原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该课程综合性强、难度大。因为难度大、课时有限,所以多数教师会把课程重点、难点放在学生可习得、教师易考察的具体的知识板块上,例如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等,而多数学生的最大收获也是词汇、语法和修辞这些知识,而文章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并未有所提高,所以综合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因此,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图形-背景理论在综合英语这门课的教学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辨能力。

2 “图形-背景”理论

“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以凸显原则为基础,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提出。他认为,人们在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某物时,通常会把焦点锁定在该物体上,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衬托焦点物体的部分,这就是凸显原则。因此图形指的是认知概念或感知中注意的焦点部分,背景即为彰显图形而作为陪衬的那一部分[3]。换言之,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很容易把该事物分为图形和背景两部分。图形是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引起关注的那部分,而背景就是图形之外的其他部分。Talmy最先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认知语言学,他认为“图形和背景分别对应的都是极为具体的物体,其中图形代表的是移动的物体,而背景代表的是相对于并且作为图形参照的静态物体”[1]。他结合“注意观”,给语言中的图形和背景分别列举了定义特征和联想特征,并且着重考察了语言的空间关系,之后又深入到了复杂句的研究[2]。

3 “图形-背景”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英语是一门英语综合能力课。教师通过对英语原文材料的讲解和分析,除了向学生传授词汇、语法、句法、篇章、修辞等英语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锻炼学生对英文原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学生在进行了全面、严格的语言基础技能训练之后,需要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思辨能力。而将“图形-背景”理论应用于综合英语词汇、句法、修辞等赏析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深刻体会到其语言用法的准确,严谨或美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文原文的赏析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本文分析的例子出自王立非主编的新世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第二版)的商务英语综合教程Unit1和Unit 3中的文章。

Peter Stockwell认为阅读是图形和背景不断形成的过程, 是不断产生意象和共鸣的过程,文学的语篇特征、含义和联想意义正是建立在这一动态过程之上的[4]。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运用不完全是由语法规则制约的,而是由人的经验结构和认知方式决定的。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基于人们对事物或事件的感知,对它们进行整理,划分成图形与背景来组织语言表达。因此,可以说图形-背景理论不只是人们知觉认知的原则,也是人们组织语言的一个重要规则。因此,在英文表达中,词汇、句法和修辞的选取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代表着作者的感知和用意,值得读者好好品味。

3.1 词汇

综合英语中出现的词汇数量多、难度大,如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并事半功倍得记住一些高阶词汇,方法尤为重要。

Stockwell提出,在“图形”和“背景”这一组关系中,图形与背景有明显的界线;图形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先于背景;从背景的一部分脱颖而出;被赋予更多的细节和聚焦,亮度更高,比其余的部分更具吸引力;被置于顶部、前部、上部,或者比其余部分都大[5]。虽然单词在句子线性关系中不一定处于句子首位,但教师在讲解该重点单词时,可以将该单词置于图形焦点位置。感官上,教师可以将该单词书写在黑板上,或者在课件中将该单词通过改变颜色、加大字号、加粗等方法使其醒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重点分析该词汇凸显其图形位置,使句中其他单词暂时居于背景位置。例如:教师从文中挑选出含有重要单词或者具有一些有特殊篇章功能的句子,让学生在该句中找出哪个词具有很好的功能或者深层含义,给出它的同义词,并让学生自行讨论该词是否不可替代并给出理由,最后由教师给予评价。以Unit1 Text 1中的第二段第一句为例,During these almost unimaginable stretches of time, the environment has been on many edges.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句话中挑出他们认为用的很好的词语或词组,学生应该会很容易选出这些:stretch 和be on edges;他们可能会给出同义词expansion和be dangerous,教师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expansion和be dangerous是否在文中可以替换掉stretch 和be on edges,如果不可以给出理由。Stretch意为“延伸”,给读者一种时间上的延绵感和遥远感;而be on edges中的edges意为“边缘”,也通过空间上的紧迫传达出“危险”的含义,更加生动。当然,并不是所有词汇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或者非它不可的,但学生在词汇挑选和对比中一定会将该词汇牢牢掌握,因为在学生已经将这些词汇置于图形位置了。

3.2 句法

句法表达的不同也蕴含着作者不同的认知选择,因此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句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句法的理解和赏析。以Unit3 Text1中的例句为例,It was in the seventies, of course, that Bill Gates was dropping out of Harvard to found a software company and Steve Jobs and Steve Wozniak were building circuit boards in a Los Altos garage. 该句运用强调句型强调了“七十年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这个时间,不用强调句型好不好。经过分析,得出结论作者就是要强调虽然是70年代,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有勇气和胆识践行着当时看似不被看好的计算机行业(计算机也是爱德的特长),而爱德因为是工薪阶层家庭孩子所以只能选择稳定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特长。70年代这个不适合他的梦想计算机的时代,但却造就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的年代。这里把70年代作为图形,解释了艾德的选择也或多或少表达了艾德的遗憾。

3.3 修辞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背景”理论的认知原则感受不同句型带来的图形-背景的变化,可以加深学生对该修辞手法的理解和作者运用该修辞想要传达的情感的理解。以此句为例,The last couple of centuries have seen an extraordinary stretching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space and time. We can now look beyond the solar system, beyond our galaxy, beyond billions of other galaxies---back to the big bang that initiated the universe we know。这段话的意思是“过去的几个世纪见证了人类在理解空间和时间上的非凡进展。我们现在可以遥望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數十亿其他星系以外,甚至可以追溯到......”第二句话运用了排比“look beyond...beyond...beyond”,该平行结构在形式上可以获得整齐的美感,在音节上富有节奏感,在情感上给读者一种空间的延绵感,非常符合文中的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更遥远星系给人带来的空间上的延伸感和遥远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句话换成没有平行结构的句型,让学生讨论对比分析两种句型有什么不同。将有此平行结构的句子从该段挑出来并着重分析的过程就是将此平行结构置为图形、将段落剩下部分作为背景的认知过程,同时将该修辞手法着重分析也是将该修辞手法置图形、将句中其他成分置为背景的认知过程。

4 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主要从英语词汇、语法和修辞这三方面探讨了该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此研究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角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Talmy, L.Towards a Cognitive Semantics Vol.1[M]. Cambridge, Mass:The MIT Press, 2000.

[2]Talmy, L. 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J]. 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 Syntax, 2017(1) .

[3]Ungerer, F.&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London: Longman, 1996.

[4]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Stockwell, P. Cognitive Poetics:an Introduction[M].London:  Routledge, 2002.

作者简介

张馨月(1988-),女,河南新乡,河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2012级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综合英语认知语言学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认知语言学在日语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构式语法与句法浅析
基于PBL的高职综合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与高职《综合英语》的深度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