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观对动漫教学设计的启示

2019-12-13 07:18潘锐芬
中文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具身认知心智隐喻

潘锐芬

摘 要:探讨具身认知观在动漫教学中的应用,从人类经验解读动漫作品,对于动漫作品中隐喻真理的陈述,内隐记忆的发掘,培养学生的动漫意识,动漫思维,动漫创作能力,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具身认知 心智 隐喻 无意识认知 动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1-0-01

一、引言

具身认知观包括三个基本思想:心智是具身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具身认知观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使复杂的认知过程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具身认知观对动漫教学设计的启示

“具身认知对于开展与教学活动并行的教学设计,设计整合了物理、生物与电子媒介的‘认知系统环境,对于促进学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同样,探讨具身认知观在动漫教学中的应用,从人类经验、隐喻真理、内隐记忆等方面解读动漫作品,提高学生动漫鉴赏水平,对培养学生动漫思维,提高学生动漫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心智是具身的,从动漫经验的积累到具身模仿,培养动漫意识

瓦雷拉、汤普森和罗施认为:只有在科学的心智与经验的心智之间达成一种共识,我们才能更完整地理解认知[2]。从人类经验的自发和反思的维度理解“心智是具身的”,解读动漫作品,培养动漫意识。学生可在模仿动漫作品中学习比例、结构、透视等知识,进而设计动漫形象,编绘动漫情节,这种动漫学习兴趣将发展为持久的学习动力,积累动漫经验。

“把审美文化中心从高雅艺术转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当代美术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3] 。”动漫是世界多元文化中的一员,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笔者在动漫教学中,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设计了具身模仿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现今流行的cosplay艺术,可视为“具身模仿”的具体表现。cosplay艺术,就是对动漫作品中的物品运用、服饰穿着、动作表现、习惯用语等进行模仿。学生通过动漫欣赏,继而进行动漫模仿秀活动,从模仿动漫角色开始,进而模仿动漫场景的装饰风格,甚至进行故事的改编,结合传统文化,加入时代元素和自己的主观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漫意识。

2.隐喻是思维的核心,从动漫评论到隐喻真理的陈述,发展动漫思维

“幽默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语出《学习的革命》[4]。动漫作品所包含的隐喻,通过其艺术特点展现给大众。观其内涵与形式,吸引大众的秘诀在于能表现现实生活中无法出现的图像,因观众日益增多,致使动漫片大量流行及相关的衍生品饱含商机。

2.1通过动漫评论,探讨动漫作品的“文化隐喻”

动漫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情境学习。欣赏中外优秀动漫作品,我们不但看到不同的故事情节,不同的作品形式,还能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体会作品中不同的“文化隐喻”。《狮子王》让观众感受到歌剧艺术的魅力,也不难发现其内含文学著作——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而我国早期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名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大写意的花卉与工笔细描的草虫,墨色浓淡变化,饱含传统水墨画的艺术魅力。此类动画片还有《猪八戒吃西瓜》、《鹤蚌相争》、《山水情》、《塘韵》、《夏》、《吴昌硕》等。

2.2通过动漫评论,解读动漫作品的“人性隐喻”

赋予物品或动物以人性的特征、加上夸张和变形的处理手法使其生动活泼,是动漫作品吸引读者的秘诀之一。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蕴含侠义情结,英雄豪情,让我们重温古代侠士英勇豪迈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对动漫角色的评论,到理解动漫作品中的隐喻真理,获得不同的审美经验。

2.3通过动漫评论,剖析动漫作品的“色彩隐喻”

在动漫作品欣赏中,关于色彩,我们可以学习古德曼(N. Goodman)的“隐喻真理”。 古德曼用“隐喻真理”来表达直觉。通过动漫评论,剖析动漫作品中“色彩的隐喻”,理解和学习动漫的图像、文字及表现形式,学会与动漫作品交流。戴维森明确指出:“一个隐喻并没有说出超乎字面意义之外的任何内容。”隐喻是我们注意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学生学习色彩的隐喻,可以举一反三地进行实际的色彩创作表现,对动漫作品创作中色彩方案的思考方法甚至思维方式发生改变。

3.认知是无意识的,从动漫欣赏到内隐记忆的发掘,提升动漫创作能力

人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英国当代心理学家M·W·艾森克和M·T·基恩在《认知心理学》第五版关于“意识理论”的研究中发现,“意识与大脑中的一个整体工作空间有关——一种短暂的记忆能力,其关注的内容广泛分布于许多无意识的专门化网络之中[5] 。”意识性知觉需要一个整合某一刺激所有特征(如形状、颜色、运动)的过程。动漫欣赏行为无不包括这样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可以从动漫欣赏中发掘内隐记忆,从而提升动漫创作能力。通过无意识欣赏动漫作品,学生探究动漫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形式语言“视觉皮层中都存在着神经元的放电与后续动作的产生这个过程”,是利用内隐记忆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动漫作品的心灵感悟。

三、结语

动漫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的动漫学习,创作有意识、有形的动漫作品。探讨具身认知观在动漫教學设计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经验、隐喻真理、内隐记忆的对动漫意识,动漫思维,动漫创作能力等培养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靖,陈卫东.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应用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2(3).

[2]叶浩生.心智具身性:来自不同学科的证据[J]社会科学,2013(5).

[3]刘万岑.学校美术课程应当重视流行视觉艺术[J].中国美术教育,2004(4).

[4]Jeannette Vos,Gorden Dryden: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5]Michael William Eysenck,Mark Keane.高定国、何凌南等译.认知心理学[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9年版.

猜你喜欢
具身认知心智隐喻
塑造心智教师 构建心智课程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活的隐喻》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身体对心智的塑造:具身认知及其教育启示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