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丹丹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积极寻找融入点,保持自身社会功能的不可取代性。图书馆创新发展模式必须立足于互联网时代新思维,找准图书馆融入“互联网+”时代的突破口,在现有馆院建设及馆藏资源基础上构建多元交互平台。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图书馆”的延展维度及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延展维度;创新策略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着技术、媒介、知识等方面的事物。图书馆应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各领域的变化,寻找融入互联网时代的途径,不能只停留在学习借鉴其他领域经验上。“互联网+图书馆”不是将图书馆各项业务和互联网技术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入挖掘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中的发展机遇,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探索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路径。
1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维度归属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探析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融入途径,将互联网思维归結于营销或工具是不全面的,同样地把跨界发展作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是不可取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了制度、技术和媒介三个思考维度。从当前图书馆的发展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发展已经涉及到了技术和媒介两种维度,但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发展已经融入到互联网时代,当前的图书馆发展主要是从这两个维度中借鉴策略和方法。就现阶段信息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来看,电子图书馆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移动图书馆使图书馆服务更人性化,图书馆已然成为推广阅读的重要工具。但是应客观地认识到这些优势不足以构成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不可取代的社会职能。图书馆必须高效利用信息技术在有限的馆藏资源和馆院条件下将自己重塑为一个独一无二的社会服务机构。互联网时代,图书信息内容丰富且易于获取,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应做的不是独占资源,而是创新独居优势的资源组合模式。从上述三种互联网维度中可以发现最适合当前图书馆发展和把握就是媒介维度。[1]图书馆可以在已有馆藏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知识交流平台,通过最便捷、最高效的方式融入到互联网时代中去。
2 “互联网+”图书馆立足于媒介维度的创新发展
2.1 图书馆在媒介维度中的融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加强自身在媒介维度中的通入力度,通过业务内容的重塑构建独特的社会功能。为保障图书馆社会功能得以延续 ,图书馆在重建业务功能时应坚持“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的基础性服务理念。也就是说在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应在图书资源和读者之间建立交互式平台,通过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图书资源,发挥图书资源效能实现其媒介功能。图书馆可以建立第三空间、图书资源共享空间、公共文化空间等,借助“空间”力量实现虚拟资源和实体资源的高质量供给服务。可以说在信息化和全球化高速发展的当下,服务转型和空间再造是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构建媒体维度融入互联网的基础
图书馆在延展的媒介维度中创建交互空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中的价值, 这种价值是图书馆在记录公众记忆基础上实现的,图书馆事业的历史发展为其提供物理空间。因此,图书馆可以追溯图书资源生态链,从中找到和互联网时代相符的图书资源优化途径。传统图书资源载体和互联网图书资源载体是互补的关系,这为图书馆建立跨载体的一体化系统提供可能。图书馆可以构建图书阅读实体场所,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纳入其中,淡化虚拟图书资源空间边界,形成集学习、休闲于一体的阅读中心。
2.3 以创客空间为载体创新发展思路
创客空间是当前图书馆行业中热议的话题之一,是一个兼具工作室和加工间功能的事实存在的物理场所,包括环境、精神、功能三个层面的内容。[2]创客空间通过创建信息交互平台,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为读者提供阅读资源、空间和设备,使读者在其中完成其他场所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创客空间中图书馆主动承担了其他机构难以承担的社会职能。图书馆可以以创客空间为载体创建阅读区域、全媒体交流空间、创意设计空间、IC共享空间,然后组织不同类型的展览活动吸引读者。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针对不同的阅读主体提供子品牌服务,比如青少年群体、成年阅读群体等,让读者开启专属的阅读之旅。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将3D电影、3D打印技术引入图书馆服务中,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体验。
3 结语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承担社会记忆的公共机构,这也是图书馆存在的重要意义,是图书馆实现社会功能的基础。“互联网+”的兴起代表着革新,意味着图书资源生产方式、载体形式及量级的变化。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方向,积极变革图书资源的存储和阅读方式,保持高质量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易宁.“互联网+图书馆”的延展维度与新思路[J].图书馆,2017(04):70-75.
[2]陈静.“互联网+创客空间”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30(4):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