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情绪的实践与探究

2019-12-13 07:15曾丽萍
师道·教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声势奥尔夫律动

曾丽萍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我校现有智障学生300多人,其中自闭症的儿童有80多人,这些自闭症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展障碍,他们不善于与人交往,兴趣单一,语言表达能力薄弱,他们表现出许多与正常儿童不同的心理特点,还会表现为易怒、冲动、焦虑、自我伤害、攻击他人或破坏物品等行为障碍症状,他们不会诉说,心中的烦躁恐惧积聚于心,表露于行,经常会无端激发一些突发事件。

稳定的情绪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基础,也是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社会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还会促使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而且也给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埋下隐患。

当代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活动是人类表达情绪和情感的自我流露的方式。”音乐治疗可用音乐元素,如节奏教学、打击乐器、声势训练、即兴演奏等方式来吸引自闭症儿童,提供学习和沟通技巧、宣泄情绪的机会,以正向行为取代或消退问题行为,减少问题行为出现的概率。

一、创设音乐活动,选择符合自闭症儿童心理特点的民歌和童谣

自闭症儿童存在着较严重的沟通障碍,每次在他想要表达却又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常常表现得很烦躁、焦虑、易怒、哭闹等症状,有时还会做出攻击性行为。音乐治疗可以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自闭症儿童的实际出发,采取多变性、趣味性的音乐活动使他们放松心情,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内心感到自在和快乐。例如,在《好朋友》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创造了音乐、语言、动作相融合的活动场景,将他们分成两人一组,一边唱歌,一边按节拍自由变换队形,同时在音乐节奏中,伸出右手和其他同学握手,唱完一遍后,还要交换队友,面对面站好,按节奏拍手、跺脚、击掌。然后再轮换进行,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融入音乐场景中,用音乐声替代了语言的表达,使自闭症儿童在情绪上逐渐缓和下来。

在音乐治疗的帮助下,创设音乐活动来进行教学,选择熟悉的儿歌,会使自闭症儿童产生兴趣,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也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和语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让他们朝着健康和美好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逐渐取代他们的消极行为。如民谣《茉莉花》,儿歌《鸭子拌嘴》《落雨大》,古诗词《秋思》《春节序曲》,律动《咕咕钟和闹钟》《口哨与小狗》等,皆来源于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雅俗共赏的经典。只有来自生活的教材,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才是最符合自闭症儿童天性和生命力的音乐治疗活动。

二、把奥尔夫乐器演奏活动融入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中

自闭症儿童使用的奥尔夫乐器,包括大小不同的鼓、擦、锣,以及碰铃、铝板琴、架子鼓、三角铁、单响筒等各种打击乐器。这些乐器音色鲜明、容易掌握,易奏出旋律,其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即兴演奏和创作演奏,从而带给他们更多不同的音乐学习体验。奥尔夫乐器容易上手,均不需要专门的训练,能使他们更加自信。

例如,在教学《小动物乐队》中,歌曲中出现三种动物:小猫、小狗、小鸭。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会三种动物的叫声:小猫—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鸭—嘎嘎嘎。然后学习节奏“│O”,用拍手的形式练习节奏,熟练后再使用打击乐器合奏:第一组的学生用碰铃演奏小猫的叫声,第二组的学生用单响筒演奏小狗的叫声,第三组的学生用铃鼓演奏小鸭的叫声:

奥尔夫乐器的演奏就是通过对乐器的音色、演奏方式、质地来分类,用听辨的方式,在教学中让他们听、让他们敲打。在活动中,他们不但学会了听节奏演奏音乐,获得音乐以外的行为和知识,而且用敲打的方式把心中的郁结抒发和宣泄出来,从而达到改善自闭症儿童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目的。

三、运用声势律动,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聆听音乐

声势律动是将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结合在一起,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以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等身体律动来进行节奏训练,形成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形式。

在教学声势律动《水果蹲蹲》时,可选用了身体打击乐的方式,用自己的身体作为一种打击乐器,用拍击不同的身体部位发出不同的声响组成组合演奏。教师在活动中通过对水果的认识,将活动延伸到声势律动、打击乐活动中,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模仿力和身体协调能力。每个儿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对应不同的动作,和教师一起练习声势动作“葡萄——捻指   香蕉——拍手    菠萝——拍腿   樱桃——跺脚”。

这四个动作都是声势律动的四个基本动作,在他们都熟悉了动作后,每人再挑选一件打击乐器,教师一边带领他们唱儿歌,一边加上打击乐器。让自闭症儿童自由、自主地活动,不仅能促进个性的健康成长,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很大程度地缓解心理的紧张压力。

四、设计音乐游戏,排解自闭症儿童的不良情绪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自闭症儿童也不例外。在音乐教育活动中,用音乐游戏的方式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美,接受美的熏陶,美化和丰富他们的心灵,让音乐真正进入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最终达到促进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的目的。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直观生动的音乐游戏,在玩游戏的同时,让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灵,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逐步学会控制情绪,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奥尔夫音乐游戏活动,把音乐元素融入游戏当中,选择适合自闭症儿童的年龄和感兴趣的活动,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在《找戒指》的音乐活动中,可让儿童围坐一圈,请一个儿童寻找教师事先藏好的戒指,教師引导学生一起唱歌,当寻找戒指的儿童接近目标时,唱歌的声音就变大,反之则变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他们可以很好地感受音乐的强弱,再加入“大调式”和“小调式”等音乐元素,让儿童通过游戏把感受到的旋律用声音和情景反应展示出来。在《大鼓和小鼓》音乐活动中,教师将游戏穿插于整个活动,用雄浑有力的脚步声来演示大鼓的稳重;用欢快的步伐演示小鼓的俏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学过程中,在自闭症儿童的团体治疗还可以增进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之间的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综上所述,在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中渗透音乐治疗活动,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音乐对人生理、心理特有的效应,参与各种专门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如演奏、歌唱、律动、音乐游戏等,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一个用音乐和语言交流来宣泄内心情绪的机会,以正向行为取代或消退问题行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声势奥尔夫律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议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的应用——在“第一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上的发言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变动不居 与时偕行—奥尔夫音乐教育专家谈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生命的律动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