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为了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促进学生的就业,高职舞蹈教育学校必须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依托于多元智能理论,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舞蹈的客观条件,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质。
【关键词】多元智能;舞蹈教师;教育教学;舞蹈精神;舞蹈技能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舞蹈教育的概念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新型概念,它于1983年被美国人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加德纳通过对脑部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基于此,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一直以来,多元智能理论只局限于数学和语文,只考量人们的逻辑思维和读写能力,没有预计出人类的其他能力。但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加德纳发现人类的智能不只存在于逻辑和读写能力上,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智能方式。因此,可以确定出每个人都具备多项或至少两项智能。这种智能理论很快就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为了开发人类的潜能,有关教育人士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以兴趣带动学习热情,以热情激发思维活力,从而促进多元化智能的发展。
(二)高职舞蹈教育的含义
舞蹈自出现时,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气息。随着舞蹈的成形,它迅速被舞蹈达人所吸收,并被广泛地传播,从而使舞蹈变成了一种民间艺术。随舞蹈技艺的丰富与发展,它慢慢有了自身独特的魅力,能够将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展示给观赏者,从而使观赏者得到美的享受与感悟。高职舞蹈教学是舞蹈教育中的重要阶段。高职舞蹈教学内容是集舞蹈理论、舞蹈技术、舞蹈实践于一身的舞蹈技艺教程。教师通过将舞蹈技艺细致化,将舞蹈教学落实成学习、练习、演绎三种模式,进而使舞蹈技艺学习成了一种教学文化。通过相关教师的传授,学生能够掌握舞蹈的应用技巧,将舞蹈职业化、艺术化,从而推动舞蹈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能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为了保证教育的准确性,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多元智能理论起到了针对性开发学生智力、针对性施教的作用。随着智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九种智能内容得到了印证和概括,从而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进而在最大限度内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智能能力,使学生成为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四)高职舞蹈教育的价值
舞蹈是有规范性的。即便学生拥有舞蹈天分,但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学生就很难掌握舞蹈的核心内容,很难将舞蹈动作形象化、艺术化。另外,舞蹈具有广泛的内涵共性,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欣赏舞蹈演出,形成自身的舞蹈思維模式,从而使人们在精神深处与舞蹈元素产生共鸣,进而激发人们对舞蹈的忠诚与热爱。每个人对舞蹈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这种认知差异也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后天因素差异。尽管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学习舞蹈的效果,但在舞蹈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在自身的坚持与努力下,学生还是可以通过学习弥补差异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舞蹈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学习舞蹈有着积极的作用,它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艺和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舞蹈意识和思维。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差异性大,不能因材施教
生源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能力上的差异。由于学生所受的舞蹈教育体制不同,舞蹈专业素养也不同,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的舞蹈能力有所不同。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这就使得教师必须要对全体学员进行同层次的舞蹈教育,这必然会使一些有基础的学生得不到更好的舞蹈专业训练,必然会使他们与教师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如果教师只针对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进行更加专业性的舞蹈教学,必然会使水平低、能力差的学生无法追上教学进度,从而导致他们的舞蹈能力变得越来越差,最后难以取得好成绩,不能在舞蹈界立足。
(二)教育模式单一,教育方法差
高职舞蹈教育院校一直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较差的问题。一直以来,舞蹈教师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示范性教学,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准确的舞蹈能力判定,致使教师无法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学生无法学到实质性的知识,无法提升舞蹈水平。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和学生进行舞蹈艺术交流,使得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技巧,只能进行闭门造车式的学习,从而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久而久之,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差阻碍了学生舞蹈技艺的成长。
(三)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统一带动性
一直以来,高职舞蹈教育学校培养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致使学生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学校缺乏核心素养教学,使得学生所学的舞蹈特别繁杂凌乱。由于舞蹈学习内容不够充实,致使很多学生不能把握住舞蹈内涵和真谛,从而难以用自身的舞蹈去征服欣赏者,这就使得学生的舞蹈得不到专业人员的认可。舞蹈是有灵魂的,舞蹈的动作语言只是展示灵魂内容的必要手段。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诠释舞蹈灵魂的方法,就会使舞蹈动作变得死气沉沉,难以博得欣赏者的眼球,甚至得不到欣赏者的认可。这种没有目标的培养方式,不仅会限制学生的舞蹈能力,以及舞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会消极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四)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能力不足
高职舞蹈教育学校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由于教师自身的水平不高,对学生不能进行更好的技艺教学,使得学生不能掌握学习舞蹈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甚至对舞蹈出现不认可、不赞同的心理,这不仅会降低高职舞蹈教育的发展能力,也严重损害高职舞蹈教育学校的社会形象。再加上教学模式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使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不平衡的状态,加剧了学生舞蹈能力的恶化。随着学生不能用舞蹈发展自己,提升自己,学生就会出现厌倦舞蹈学习的情绪,甚至会出现弃学的情况。
(五)教师、家长对学生认识不足
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年龄,他们对舞蹈有着独特的爱好。大多数学生是因为个人爱好而选择舞蹈专业的。因此,学生对舞蹈有着极高的追求。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舞蹈创意、舞蹈水平赢得人们的肯定。一直以来,学生的舞蹈天赋成分始终被忽略,教师和家长只通过舞蹈动作的状况来分析学生的舞蹈能力,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舞蹈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遏制了学生舞蹈潜能的开发。学生善于创造舞蹈动作,善于发挥舞蹈能力,但由于教师和家长的不支持,使得学生很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创编舞蹈,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舞蹈能力,进而使高职舞蹈教育失去意义。
(六)学、练、演不标准,影响教学效果
舞蹈教学离不开学、练、演这三个环节,如果教师的学、练、演水平不足,就会使学生难以掌握学习舞蹈的技巧。舞蹈是集肢体语言、艺術语言、行为语言、情感语言等要素于一体的艺术,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好相应的尺寸和力度,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学习误区,从而使学生很难在舞蹈领域有所建树。随着舞蹈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已渐渐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舞蹈的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摆脱不了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致使学生不能及时准确地接受新兴的舞蹈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舞蹈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损害了舞蹈教学的教育初衷。
三、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一)挖掘学生潜能,体现因材施教
挖掘学生舞蹈潜能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舞蹈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舞蹈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学习的特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通过给予正确的指引,帮助学生建立舞蹈素养。因此,教师必须要根据个体的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应抓住教学需求,通过培养良好的教学环境,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其次,教师应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通过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表达情绪和表达情感,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思维;再次,教师应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不断优化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认识舞蹈、理解舞蹈,从而激发学生的舞蹈智慧;最后,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将学、练、演进行细致化,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
(二)拓宽教育模式,改善教学方法
拓宽教育模式,改善教学方法,是提升舞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教师由于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不能给学生提供更高质的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舞蹈学习实质上是舞蹈思维的渗透,如果学生不能掌握舞蹈思维,就不会正确理解舞蹈的要义,从而就会使在学习舞蹈时出现自我限制的局面。基于此,教师应在重视舞蹈教学理论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舞蹈实践,通过减少自身的示范时间,增加学生的舞蹈练习次数,促进学生舞蹈思维的形成。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舞蹈技能,提高舞蹈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明确培养目标,促进良好就业
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就等同于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自信心。一直以来,学生对于舞蹈就业充满信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增大,学生开始怀疑舞蹈就业的前途。基于这种背景下,学生开始学习其他技能,对舞蹈出现不够重视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够认真,从而使舞蹈学习变得越来越差。基于此,教师必须要明确培养目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学生打造成才,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舞蹈学习自信心,以及提升学生的舞蹈成就感。教师通过提升学生舞蹈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舞蹈的优质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四)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能力,是对舞蹈教师的硬性要求。一直以来,高职舞蹈教育学校为了减少教学成本,聘请了一些专业能力差、职业道德差的舞蹈教师来任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基于此,高职舞蹈教育学习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将学生尽快打造成才。首先,高职舞蹈教育学校必须要对舞蹈教师进行严格把关,通过提升教学水平门槛,严格筛选教师,对那些资质能力差的教师进行培训。如果这些教师无法通过培训后的考核,就开除他们。通过积极拓宽招聘渠道,不断吸引舞蹈人才,从而打造一支技能高超、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其次,教师必须要自觉提升舞蹈能力,通过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示范,促进学生的舞蹈技能发展。再次,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不断推进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通过设立严格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舞蹈水平给予更加准确的评价。为了使学生的舞蹈水平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教师必须要依据现有技术,减少主观评测空间,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有针对性、有需要性的舞蹈学习。最后,教师应不断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不断拓宽自身的教学思路。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展示舞蹈大师的舞蹈。通过对这些舞蹈大师舞蹈进行分析与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舞蹈灵魂和舞蹈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舞蹈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转变对学生的能力认知
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他们需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只有在教师与家长的高度支持下,他们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学习信心。对于舞蹈,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和家长必须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通过对他们的舞蹈思维进行把关,帮助学生学习舞蹈。通过对学生自创编排的舞蹈进行分析与研究,以鼓励和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接受自身舞蹈存在的不足,从而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学生舞蹈成就感,进而全面促进学生在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全方位发展。
(六)标准化学、练、演,提升教学效果
标准化学、练、演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重视实现课堂形式的多元性。通过研究舞蹈教学内容,不断拓宽学生的舞蹈知识面,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全面激发学生的舞蹈潜能。另外,教师应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不断促进各项智能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进而提高自身的智能水平,提升自身的舞蹈能力。优质的舞蹈需要依靠身体和思想上的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构建学生的舞蹈思维,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四、结语
总之,教师在实际舞蹈教学中应重视多元智能理论,通过深化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从而将学生打造成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阿曼古丽·买买提.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7(12):216.
[2]高原雪.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J].大舞台,2015(1):237-238.
[3]朴红梅.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舞蹈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1):56-59.
[4]贾岚.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发展空间的新思考[J].科技资讯,2018,16(16):134-135.
[5]张娟娟.高职舞蹈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1):59-60.
作者简介:李佳(1983—),女,江苏人,本科,讲师,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