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萌
作者单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闲暇时喜欢拿起笔画上几笔。这源于小时候对画画的喜爱,面对一张素纸可以天马行空,灰暗处可以变得色彩斑斓,寥寥几笔也可以意境深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也有,烦恼也有,心绪不佳的时候,拿张白纸,在上面涂涂画画,时间和坏情绪不知不觉在色彩的流转间消失了。越专注于画作越远离烦恼和喧嚣,专注于绘画总比专注于烦恼好得多。画画让我在闲暇时有了一种更恰当地不虚度光阴的借口,也给了消磨时间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画得久了,逐渐发现绘画对人真是好处多多。常年接受艺术的熏陶,会画画的人身上会带有一种艺术气息,这种气息非常独特,是别人不管怎么装扮都模仿不来的。会画画的人还会主动发现身边的美,而且具有把事物变美的能力。画画还能锻炼人的耐心,能够坚持几个小时甚至大半天来完成一幅画作,培养了良好的韧性和从容的心态,在对待生活中其他事物时也会很耐心。
绘画不仅能洗涤心灵,也能带来对美的领悟和升华。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生命的丰厚,记忆的深度,都来自于对美的感受——美能让我们品尝到生命中最甜的滋味。
吴冠中先生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因为注重实际,小学的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最经常“被代课”。我们的父辈,曾经在物质文明不那么发达的岁月里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实用。他们觉得盘子实用、不漏不洒就行,好看有什么用?价格也贵。超市里的几块钱的盘子最划算。因此家里的大部分东西都是实用的,却毫无美感可言。
有人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现在很多人穷,往往穷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没有审美力,当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时,生活将会越来越平庸,越来越枯萎。
两盆一模一样的猫粮,猫都知道先吃那个好看的碗里装的,且不论真假,就说我们人用的餐具,固然只是盛装食物,但当我们把温润如玉的骨质瓷餐具拿在手里,仅仅看着就很美好,如果用它来装食物,不饿都能吃一点。
美学家蒋勋曾经说过:“美学基本规则——无用的,才是美。”早在一万年前,石器时代结束的时候,人们就将石斧做成了玉斧,人们用更美好的质地,更精细的手工来纪念过去的文明。“艺术”与“实用”分开了,“美”产生了。
在现代这个物质空前丰盛,什么都不匮乏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而审美在生活中日趋重要。我们更需要美的居所、美的衣服、美的食物,将美渗透至生活的细节。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而审美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画画来达到。经过爱,见过美,人就越发能够看清生活的本质,用美来对抗世俗的粗糙。
一个人专注于审美的过程,就是取悦自己,滋养身心的过程,画画可能是通往审美最简单的途径。也许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总是充满压力和苦痛。然而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用微小而确乎存在的幸福感润泽平凡的时光,活出美好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