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朗普政府时期贸易战的思考与展望

2019-12-13 20:24李珊珊肖润花
金融与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贸易战关税贸易

■李珊珊,肖润花

一、问题的提出

从国际经济关系的角度看,学术界常通过贸易、投资或货币变动等方式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一些理论家遵循现实主义的认识逻辑,认为同盟国之间的贸易一般多于非同盟国之间的贸易,即国家间关系的性质将极大地影响国家间的经贸交流。从理论上讲,经济关系的衰退可以用来推断或预测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恶化。在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许多学者认为中美关系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从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重心看,虽然难以说中美关系在其对外政策中占据了主导性地位,但美国正在积极调整其以往的战略确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政府在进行国内经济调整时一直将国际贸易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一直苦于不能如期实现其政策目标,而中国虽然在其所有宏观经济目标中也增加了相应的国际目标分量,但仍然坚持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作为一项最主要任务来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曾指出,即使中美发生贸易战,主导权也在中国。他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对美出口的前五大商品都由市场主导,而美国对华出口的前五大商品都属政策主导,是双边“平衡贸易的砝码”,具有市场替代性。因此,分析当前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当前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的性质,并对我国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早期研究看,许多学者对贸易摩擦的形成原因开展了丰富的研究。从贸易政策角度看,Brander&Spencer(1985)基于不完全竞争假设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其思想实质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解释贸易摩擦的原因,即在不完全竞争下,参与贸易的各国都想把其他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夺过来。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角度看,Katzenstein(1978)的研究表明,在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的周期变化中,往往会带来频繁的经济摩擦,而出于霸权稳定考虑,在霸权上升时期,霸权国家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际政治经济的开放,国际贸易摩擦也相应减少。相反,在霸权衰落时,国际贸易领域的保护主义和更深层次的国际贸易摩擦会源源不绝。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看,Gomory&Baumol(2004)的分析表明,工业化国家将从其落后的贸易伙伴发展新产业从而使生产率获得普遍提高中受益,但该贸易伙伴的进步一旦超过某种程度,就会再次引起国家利益的冲突,故在国家利益冲突的过程中,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从微观企业角度看,Baron(1977)认为,企业根据自己的综合竞争策略(包括市场策略和非市场策略)向本国政府寻求保护的寻租行为导致了两国政府间的贸易争端。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为本文中美贸易战的分析提供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基础。

从最新文献看,国内学者对全球化中的中美贸易关系从诸多角度进行了探讨。例如:林波(2017)基于国际社会日趋强烈的全球治理变革诉求,提出全球贸易治理途径与基本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国家只有立足全球视野,主动承担起全球贸易治理责任,积极探索多层次的协调治理模式,才能有效促进多边贸易平衡,推动全球治理朝向正确方向发展;华民(2018)指出,全球产业链分工造成了国际贸易的端点解,其后果是美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项顺差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经常项逆差国,而面对不断加剧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最优的应对策略是贸易自由化,现实的选择是帕累托改进,合适的方法是调整最优关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最终的途径是通过深化国内体制改革,从帕累托改进渐趋帕累托最优;余淼杰等(2018)通过分析美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兴起、中美贸易对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以及中美两国政策的选择,指出相比提高税率、挑起贸易争端的保护主义政策,美国政府更合理的政策是从国内的收入分配机制出发,构建更合理的税收体系,而大规模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美国只会造成更大的福利损失。因此,本文运用定性和逻辑的方法分析特朗普政府发动对华贸易战的经济学基础,进而预测两国通过贸易谈判打破僵局的可能性。

二、特朗普政府时期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一)虽然中美贸易战规模比较大,但美国经贸重心仍在发达经济体

在本次中美贸易战之前,美国盟国一般对从美国进口的货物征收不超过200亿美元的关税。据估计,从实际效益看,北美和欧洲才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而亚太地区的西太平洋地区只占到了约20%,其中中国大概是10%。据统计,2017年,在美国所有出口总额中,对欧洲的出口占比是27%,而在美国所有进口总额中,对欧洲的进口占比是26%。从直接投资角度看,美国企业在海外的美元存量超过了6万亿美元,而亚太地区和南太地区大概只有不到1万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和澳大利亚超过4000亿美元。因此,可以合理地推断,即使特朗普政府试图从贸易或投资等外部经济层面调整美国的经济布局,集中在西太平洋方面的可能性也不大。

(二)美国对传统盟友实施贸易保护,使发达经济体调整区域经济策略

2018年7月,在欧盟和日本签署《欧盟-日本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后,两个经济体都表示,将继续坚持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这无疑是应对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策略,事实上这与美国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根据该协议,欧盟会废除约99%的日本商品关税,而日本会废除约94%的欧盟商品关税,其中包括82%的农产品和水产品,且该比例在未来几年也将上升到99%。随着欧洲和日本相继对经济贸易机制进行了调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开始对其贸易机制进行相应调整,其在2018年9月签署了美墨贸易协定(USMCA)。USMCA在原产地、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和劳工等方面补充和调整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照顾了美国中低层阶级的利益。

(三)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政策目标存在冲突,难以获得最大化利益

目前,各界基本上都认为特朗普政府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美国为了保持其技术霸权,试图在政治经济方面压制中国,因为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从宏观上看,这两个目标显然是相互冲突的。美国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主要理由是他们国内的就业岗位正在发生转移。然而,正是因为美国跨国公司推动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美国既要借助跨国公司在全球分配资源,从而维持其技术霸权,又企图迎合美国中下层的利益,显然是不可能的。布鲁金斯学会在2018年4月和6月发表了研究报告,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将严重影响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从而削弱美国的主导地位。此外,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目标从相对微观的层面上也存在矛盾。正如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于2018年8月发布的报告称,特朗普政府对墨西哥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旨在将美国在墨西哥的投资带回美国,而对中国知识产品保护的批评一旦在中国得以兑现,也将促进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显然,特朗普政府减少外国直接投资和增加外国直接投资的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

(四)在评价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时,需改变以往的一些理论前提或假定

首先,历届美国政府从未将贸易作为其对外经济政策的核心,但特朗普政府对此却表现出非常认真的态度。其次,以往的美国政府一直认为,美国在世界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而特朗普政府认为应优先考虑国内中低层阶级的利益,而国际问题不应优先考虑。同时,美国历届政府的政策也相当多变,尤其是在选举前后。但是特朗普政府在选举前后的政策越来越趋于一致,即特朗普政府代表的“民粹主义”迫使美国政治家们努力实现他们的竞选承诺。再者,历届美国政府在平衡内部分歧后,基本上都提出了国际政策,而特朗普政府不仅没有平衡内部分歧,甚至对这些分歧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可能导致特朗普政府对国际的理解出现偏差,政策执行和落地将大打折扣。此外,历届美国政府普遍支持自由贸易,但特朗普政府对自由贸易的态度是复杂而模糊的,其根源在于美国利益基础的分歧,特别是美国人民对自由贸易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贸易战的政治经济学根源

(一)从贸易摩擦到本轮贸易战

早在2004年,美国就流行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想法。部分原因在于,中美贸易逆差迅速扩大。然而,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的增速。美国不断指责中国窃取美国就业机会,通过盯住汇率的办法扩大出口,一直维持比较低的劳动工资水平,未能履行其在世贸组织的承诺等。尽管这些指责纯属无稽之谈,但这些误解却成为了中美贸易战的重要原因。由于中美经贸关系的严重失衡,美国民粹主义在特朗普执政时期逐渐被美国对外经济政策制定者接受,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强调对中国施行惩罚或经济制裁。因此,过去的贸易摩擦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大规模贸易战。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表面上是为了消除贸易逆差,而实际上是以贸易制裁为抓手,试图破坏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目前,特朗普政府通常以受害者逻辑为基础,指责中国削弱了美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降低了美国的创新收益,使原有的国内就业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2017年8月,美国启动了“301调查”,并于2018年3月公布了调查结果。2018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中国产品发出关税威胁,这批产品涉及种类达到1333个项目,同时中国宣布对原产地为美国的汽车、农产品等商品采取报复性措施。然后,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对中国商品额外征收税收,同时中国也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高粱征收初步关税。

(二)从贸易战到最近的贸易谈判

2018年5月,在中美第一轮贸易谈判中,特朗普政府给中国提出了所谓的“愿望清单”,充分展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强硬立场。该清单包括平等对待美国服务提供商和中国服务提供商,签署一份不针对美国农民的协议等内容。此外,特朗普政府还提出了极不合理的削减双边贸易逆差的要求。5月中旬,中美双方在华盛顿举行了第二轮谈判,期间中国停止对美国高粱征税。在这轮磋商中,特朗普政府接受了中国从美国大幅增加能源和农产品进口的承诺,而特朗普政府也同意永久取消对中兴通讯的禁令。然而,随着中美贸易谈判似乎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发展,特朗普政府表达了对谈判结果的不满,并决定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施加极端压力。5月底,中美两国举行了第三轮贸易谈判。为了向美国释放最大的善意,中国政府承诺购买价值700亿美元的农产品和能源产品,但特朗普政府继续决定分批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6月,美国宣布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自2018年7月,美国宣布对34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批商品涉及面达到818个项目类别,并征求公众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的意见。

(三)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逻辑

贸易谈判结束后,特朗普政府宣布,如果中国采取对等报复措施,美国将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意味着美国最终将对中国对美国90%的出口产品征收关税。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对原产于美国的659件进口货物征收25%的关税,总额约500亿美元。2018年7月,美国对价值296亿美元的545个项目征收关税,其余15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取决于美国形势的变化。9月,特朗普政府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收10%的关税。中国政府被迫采取报复措施,并宣布对价值60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到目前为止,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贸易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显然,特朗普政府以贸易逆差的名义对中国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特朗普政府并没有提议进行多轮贸易谈判,而是试图实施一项针对中国的“抢劫”和“欺诈”政策。在某种意义上,中美贸易战虽然理论上可以推迟,但毕竟是不可避免的。当前贸易战的爆发,主要归因于特朗普政府,根据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战逻辑,贸易谈判的真正目的不是消除双边贸易逆差,追求双赢和绝对收益,而是对中国经济施加巨大压力和约束,从而永久消除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驱动力。如果特朗普政府判断这样的贸易谈判是无效的,它将发动大规模的贸易战,系统地破坏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从而破坏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经济环境。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时代,讨论中美经贸关系需要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事实分析为基础。第一,通过贸易战为美国国内就业服务的效果并不好。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来源于其全球战略。调整跨国公司的利益,就是调整与北美和欧洲传统国家的关系,而调整生产成本将全球资源带回美国需要很长时间,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工资差距的扩大意味着非法移民问题将难以解决,且对于许多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制造业回国并不意味着就业岗位可以回国。第二,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攻击与美国就业的恢复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这是因为,美国就业机会的消失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企图继续维持技术优势就不可能增加美国国内就业。第三,在分析各国的经济战略时,应更加注重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发展水平。一个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与美国的关系更好,这也是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难以争取的目标。特朗普政府贸易战的目标之一是跨国公司投资不足的国家,但对于美国就业至关重要的国家,特朗普政府必须打击跨国公司。在东亚,在美国投资较少的国家往往贸易较少,但中国例外,意味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融合更深远。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特朗普政府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产生的民意基础,也从理论和实证上说明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针对中国提出的大规模加税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缺乏科学基础的。全球化从客观上加剧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收入不平等问题,但是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应对这一问题无异于因噎废食。治本之策仍然在于建立更有效的再分配机制,使全球化带来的整体福利提升惠及到低收入阶层。而不论美国特朗普政府此次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前景如何,中国将遭受的整体福利影响都会有限,因此有理由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开放形势持乐观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通过农产品及服务贸易对美进行贸易反制。从中国与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顺差情况看,一旦特朗普引发中美贸易战,大豆、波音飞机等都是较好的应对选择,还可以选择在汽车、废塑料、石油天然气、林业和矿产等领域采取措施。一旦中美开始贸易战,中国需防范房地产泡沫、隐性债务和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从中长期看,中国政府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出发,经过认真的成本效益计算,可以做出让步,防止贸易冲突升级。二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可以向周边国家出口,同时向周边国家增加进口急需的农产品和自然资源。通过增加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增加进出口贸易渠道。进一步加强俄罗斯与欧盟的经贸关系,严格遵守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政策,以世贸组织为基础的贸易规则是确保世界各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唯一途径。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有效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我国政府发展海外投资的总体战略、基本政策、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三是深入改革开放。进一步厘清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改变国内企业的营销模式,开放国内外贸易联系。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立足公司的长远发展,克服现有营销模式的不足,优化现有营销模式,促进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而且,在制定营销策略时,要体现战略的科学合理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只有具有相应的可操作性,才能达到既定的营销目标。其中,营销策略制定的原则包括有效性、效率、完整性、主导性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贸易战关税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中国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购买商品来弥补对美贸易战亏损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如何争取中美贸易无战事(经济茶座)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