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茉楠
“中美贸易战”的重要转折点是2018年12月G20峰会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达成了90天的“休战共识”。这些共识引领中美朝着化解纠纷的方向继续前进,自2018年2月至今,中美两国共进行了七轮高级别的经贸谈判。如此高频度的密切磋商意味着当前“中美贸易战”正进入关键的冲刺阶段。
二战以来规模最大、涉及总价值达到3600亿美元的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根据WTO最新数据,当前全球贸易增长指标为2010年4月以来最弱,包括出口订单、国际航空运输量、汽车制造销售、电子元件贸易额等在内的许多警示信号都已经显现。在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减弱情况下,中美关系紧张对当前及未来全球经济影响的边际效应会被急剧放大,进而会对全球贸易体系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中美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对两国经济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相互依存度看,中国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产品销往美国,而美国总进口中约有22%的产品来自中国。同时,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中,有大量商品对中国高度依赖,中国甚至成为了美国部分进口商品的唯一来源国,说明中美经济存在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及全球都有让这场贸易战“偃旗息鼓”的内在驱动和利益诉求。
从中美经贸磋商释放的信号看,谈判的焦点已经发生了转向,从最初的“贸易逆差问题”转向强制性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开放、政策性补贴等“结构性问题”,中美经贸谈判议题的广度和复杂度也超出以往,双方要最终达成全面一致的框架协议可能存在较大难度。
一方面,中美双方“对表”和衡量标准并不对等。美方对中国开放市场的承诺仍持怀疑态度,中方则怀疑美国并非是出于公平贸易考虑。另一方面,贸易之争存在演变为长期博弈的风险。当前中美正进入一个更具“竞争性时刻”,且这种竞争关系不仅出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还出现在高科技等其他许多领域,可能使贸易之争演变为一种长期博弈。从当前美方希望中国政府对与美国有竞争关系的先进制造业(包括飞机制造、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产业)投资加以限制和设置障碍看,中美之间最大的风险或许是将进入科技领域的新一轮竞争时期。
但无论如何,中美两国的博弈都应是竞争性博弈,而不是双输的对抗性博弈。因此,中美需将经贸关系视为最重要的共同利益加以维护和巩固,在维护各自核心战略利益底线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战略稳定框架,进而推动中美关系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建设性合作关系”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