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所見魏了翁資料輯存

2019-12-13 14:05張芷萱
国学 2019年1期

張芷萱

魏了翁,字華父,號鶴山,四川蒲江縣人。他吸收以“三蘇”之學為主的宋代蜀學,私淑朱熹、張栻,繼承和發展“二程”洛學,獨成一派,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與福建理學家真德秀並稱“真魏”。魏了翁於宋宁宗慶元五年(1199) 登進士第,授僉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公事。寧宗開禧初,以武學博士對策,諫阻開邊事,被徐楠彈劾。開禧二年,遷校書郎,以親老乞出補外,知嘉定府。開禧三年,史彌遠入相。魏了翁力辭召命。丁父憂,築室白鶴山下,開門授徒。寧宗嘉定年間,魏了翁奏請為周敦頤、張栻、程顥、程頤請謚,為理學獨尊的地位奠定了基礎。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李知孝指魏了翁“首倡異論”,朱端常以“欺世盗名、朋邪謗國”弹劾魏了翁,使其貶靖州(今屬湖南)。魏了翁居住靖州期间,湖、湘、江、浙之士,不遠千里負笈從學。魏了翁此期間著《九經要義》百卷。理宗親政,召還,名直學士院,累擢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軍馬。理宗紹定五年,理宗進魏了翁封臨邛郡開國侯。魏了翁辭朝,理宗賜便宜詔書、唐人嚴武詩、“鶴山書院”四大字及金帶鞍馬。魏了翁於理宗嘉熙元年卒,年六十,以資政殿學士迹、通奉大夫致仕,謚號“文靖”,賜第宅蘇州,累贈秦國公。世稱鶴山先生。《宋史》卷四百三十七有傳。

魏了翁還擅長文學創作和書法。其《鶴山全集》一百零九卷,内有長短句三卷一百八十九首,壽詞十九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魏了翁的寫作“醇正有法,而紆徐宕折,出乎自然,絶不染江湖遊士叫囂狂誕之風,亦不染講學諸儒空疏拘腐之病,在南宋中葉,可謂倏然於流俗外矣”。存世書迹有《論三家書》《昭代親友貼》《提刑提舉帖》等。陶宗儀《書史會要》稱讚魏了翁篆書:“不規規然繩尺中,而有自然之勢,嘗以篆法寓諸真,最為近古。”

目前對魏了翁的研究的專著主要有蔡方鹿《魏了翁評傳》、彭東焕《魏了翁年譜》、張文利《魏了翁文學研究》三部。李凱在《巴蜀文藝思想史論》中對魏了翁有專節論述。論文有陳旭輝《魏了翁〈周易要義〉 版刻流傳與節録體例考》、胡昭曦《魏了翁的書院教育和助手李肩吾》、鄒嘯宇《〈易〉 以明心顯性——魏了翁易學義理觀探析》、梅華《從文集序跋看魏了翁的文學觀》、唐婷《魏了翁〈毛詩要義〉 研究》等,主要涉及魏了翁生平、著作、思想、辦學等方面。按,魏了翁曾知嘉定府、漢州、眉州、遂寧、瀘州、潼川府,於靖州居住,因此,對方志中魏了翁資料的輯録有助於進一步展開魏了翁及其生平、思想等的研究。這方面有尹海江《明抄本〈靖州志〉 (殘) 所載〈靖州鶴山書院記〉 的文獻價值》一文。故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嘗試通檢川、湘兩地方志,抄録魏了翁相關文獻於下,以資前輩學者參考。

一、嘉靖《四川總志》

卷十二《眉州·名宦》:

魏了翁,知眉州,遵禮耆耉,簡拔俊乂,延進諸生,親為請説,增廣其員。士論大悦。

卷十三《嘉定州·名宦》:

魏了翁,蒲江人,慶元進士。以武學博士召試學士對策開邊事,御史徐楠劾其狂妄,遷校書郎。遂以親老乞蒲,外知嘉州。

卷十三《瀘州·名宦》:

魏了翁,蒲江人。開禧中知瀘州,脩葺樓塚,增置器械,教習武士,申嚴軍律,興學校,蠲宿負,復社倉,創義塚及養濟院。居數月,百廢俱舉。

卷十三《邛州·人物》:

魏了翁,蒲江人,本髙姓,出繼魏氏。慶元進士,歷官簽書樞密院事。忤史彌遠,謫官。嘗言:“自結髮遊聖人之門,今髮星星矣。大懼年数之不足。其於他道盖未遑及也。”卒謚文靖,累贈秦國公①[明]劉大謨、楊慎纂修:《四川總志》,《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第42 册影印明嘉靖刻本,第893—894、962、1002、1030—1031 頁。。

二、萬曆《四川總志》

卷十一《郡縣志·潼川州·名宦》:

魏了翁,字華父,蒲江人,進士。攝郡事,修陴,浚隍潰,卒攻掠。郡縣知其有備,不敢攻之。後為潼川知府。約己裕民,政績大著,作本路安撫使。

卷十三《郡縣志·瀘州·名宦》:

魏了翁,卭州人。開禧中知瀘州。修葺樓堞,增置器械,教習武事,申嚴軍律。興學校,蠲宿負。復社倉,創義塚,建養濟院。居數月,百廢俱興。

卷十五《郡縣志·嘉定州·名宦》:

魏了翁,蒲江人。慶元進士。以武學博士召試學士。對策開邊事。御史徐楠劾其狂妄,遷校書郎。遂以親老乞外補。知嘉州,為政寛平,士民胥悦。

卷十五《郡縣志·眉州·名宦》:

魏了翁,字華父,卭州蒲江人。知眉州,尊禮,耆耉簡拔俊乂,延進諸生,親為講説,增廣其員,士論大悦。

卷十六《郡縣志·邛州·人物》:

魏了翁,蒲江人,本髙姓,出繼魏氏。慶元進士。歷官簽書樞密院事。忤史彌遠謫官。嘗言:“自結髮遊聖人之門,今髮星星矣。大懼年數之不足,其於他道蓋未遑及也。”歷官簽嘗樞密院事。卒謚文靖,贈秦國公。了翁潜心性理,探求濂、洛、關、閩之心法,築室鶴山,授徒講學。由是蜀人得知聖賢大指。學者稱鶴山先生①[明]虞懷忠修、郭棐纂:《四川總志》,明萬曆刻本,第1002—1003、1174、1375、1444—1445、1522 頁。。

三、雍正《四川通志》

卷六《名宦·成都府》:

魏了翁,知漢州。首蠲積逋,除科抑酒税之斃。又嘗為文諭以厚倫止訟。其民敬奉條教不敢犯。

卷七《名宦·直隸嘉定州》:

魏了翁初以武學博士召試七對策,語甚切直。御史徐楠劾其狂妄。遷校書郎。遂以親老乞外補。知嘉州,為政寛平,士民胥悦。

卷七《名宦·直隸眉州》:

魏了翁知眉州。尊禮耆耉,拔簡俊乂。延進諸生,親為講説,士林大悦之。

卷七《名宦·直隸潼川州》:

魏了翁攝潼川事,修陴浚隍。賊兵過郡,知其有備,不敢攻而去。後為潼川知府,約己裕民,政績大著,轉本路安撫使。

卷七《名宦·直隸瀘州》:

魏了翁開禧間知瀘州,修樓堞,增器械,教武事,申軍制,興學校,蠲宿逋,復社倉,創義塚,建養濟院,數月,百廢俱興。

卷九《人物·直隷卭州》:

魏了翁,字華父,蒲江人。本高姓,出繼魏氏。慶元中進士。厯官僉書樞密院事。忤史彌遠,謫官。卒謚文靖,贈秦國公。了翁潛心闗、閩之學,築室鶴山,授徒講學。學者稱鶴山先生。弟文翁,為眉山尉俱祀鄉賢①[清]黄廷桂纂修、張晉生編:《四川通志》,《四川歷代方志集成》第四輯第一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年,第985、1141、1153、1174、1186、1460 頁。。

四、嘉慶《四川通志》

卷一百五十一《人物志·邛州直隸州》,記載同《宋史·魏了翁》傳②[清]常明修,楊芳燦纂:《四川通志》,《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第2 册,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第18225—18231 頁。。

五、乾隆《蒲江縣志》

卷二《士女志·人物·宋》:

魏了翁,字華父,本高姓,出繼魏氏。自幼濳心關、閩、濂、洛之學。登慶元進士,知漢州、瀘州,興利除弊,百廢具張。開禧初,以武學博士對策諫開邊事,力言國家綱紀不立,風俗苟媮,財用凋耗,人才衰弱,未見可以勝敵之策。當急於内修,不可試天下於一擲。御史徐楠劾其狂妄。遷校書郎。以親老出知嘉州。及史彌遠用事,力辭不赴。爰築室白鶴山,以所聞於輔廣、李燔者,開門授徒,士争從之,由是蜀人得知聖賢大旨。學者稱鶴山先生。嘉定三年,知眉州。四年,攝潼川事,修陴浚隍,賊兵不敢窺。十年,起家守瀘,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上疏乞與周、張、二程定爵謚,示學者趨嚮。朝廷從之。十七年,遷起居舍人,進改起居郎。寶慶元年,因論濟王竑之冤,不為史彌遠所容,以疾求外補。越二日,諫議大夫朱端常劾其朋邪謗國。詔落職,奪三秩,靖州居住。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遠千里負笈從學。乃著《九經要義》百卷,訂定精密,先儒所未有也。端平元年,帝因民望,召了翁直學士院。入奏之言,帝皆嘉納。在朝凡六月,前後二十餘疏,皆當時急務。帝將引以共政,而忌者相與合謀排擯之,且言共知兵體。二年十二月,命出督視師,賜便宜詔書如張浚故事。陛辭御書唐嚴武詩及“鶴山書院”四大字賜之。了翁開幕府於江州,以吴濳為叅謀,趙善瀚、馬光祖為叅議。三年二月,召還。蓋廷臣多忌了翁者,故謀假出督以外之。繼復以建督為非,召之還。而帝不悟,於是了翁固辭求去。時殿中侍御史李韶訟曰:“了翁刻志問學幾四十年,忠言讜論載在國史,乃簽樞未幾即出督,出督未久即與祠,不知國家人才如了翁者有幾。願亟處以台輔。”不報。夏四月,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尋解組歸里。嘗言:“自結髮遊聖門,窮探邃遠,今髮星星矣。大懼年數之不足,其於他道蓋未遑及也。”嘉熙元年三月,卒。祀鄉賢①[清]紀曾蔭修、黎攀桂纂:《蒲江縣志》,乾隆四十九年刻本,第213—216 頁。。

六、光緒《蒲江縣志》

卷三《人物志·理学》,記載同《宋史·魏了翁》傳②[清]孫清士修、徐元善纂:《蒲江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11 册影印清光緒四年刻本,成都:巴蜀書社,2017年,第294—310 頁。。

七、嘉慶《漢州志》

卷二十《職官志·刺史·宋》:

魏了翁,字華父,邛州人,本姓高,出繼魏氏。自□□悟,數歲入學,□□成人,讀書過目不載覽。年十五,著《韓愈諭》。□□正學,從李燔、輔□遊。時嚴僞學之禁,了翁獨□其説,毅然不回。登慶元進士,授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召為國子正,改武學博士。開禧元年,召試學士院。侂胄方開邊,釁人莫敢言。了翁對策言:“國家紀綱不立,國是不定,風俗苟偷,邊備廢弛,財用凋耗,人材衰弱。求之在我,未見可以勝人之實。願急於自修,不可舉天下而試於一擲。”時論韙之,改秘書正字,遷校書郎。以親老乞外,知嘉定州,奉親還里。侂胄誅,史彌遠相,了翁力辭。召命丁生父憂,解官心喪。築宫白鶴山下,闡所舊聞。知名士如游,似吴詠、牟子才,皆造門受業。尋差知漢州,以敦佲□俗為治。蠲積逋,除科抑,嚴户婚交訐。民敬奉條教不敢犯。適境内橋壞,民有壓死,坐降秩。奉祠未幾,復官知眉州。眉俗習法令,持吏短長,號難治。了翁至乃尊禮耆□,簡拔俊秀,□□□□講説,詣學宫,誘掖指□,舉行鄉飲酒禮以示教化,增貢士員以振文風。復蟇頤堰,築江鄉館。士論大□,□□不變。□□□薦,擢潼川路提點□獄,□□□□平□□□□□官。裁吏奸,詢民瘼,舉□不□□,□□□肅□。□□□寧,增埤,浚隍,□□□□。□一年,自貴□□□□邵口遂□有□□,□居有所補益,緩急有所倚伏。不可人自□謀面從腹誹習諛踵陋,臣實懼焉。願陛下察人心之邪正,推世變之倚伏,開拓規模,收拾人物,庶幾臨事無乏才之嘆。□言剴切。會史彌遠專權廢立,了翁積憂成疾,求退不許,遷起居□。寳慶元年,雷發非時,理宗言:“朕心終夕不安。”了翁□奏“義理所安人心,即謂之天北。此心之外别□,所謂天地神明也。陛下盍即所不安,而求對天地事大母。見群臣,親講讀,皆隨□反求,則大本立而無事不可為矣”,又言“願敷求碩儒,丕闡正學,圖久安長治之計,申命大臣於除授之際,公聽竝觀,然後實意所孚,善類皆出”。權工部侍郎,辭疾,改集英殿修撰,出如常德。李知孝、朱端常劾之,降三官,安置靖州。了翁:“常言道器不如離。自秦漢以來,諸儒莫得其要,近世復好為鹵莽。其求於傳註者舛僞,抵牾於古人之遺制,賢哲之縉言。既無以明辨其是非,而名物度數之幸存者,又不察其本末。”乃盡取《九經》注疏正義之文,披事别類,録為《九經要義》。紹定五年,起實章□待制潼川路安撫□,知瀘州。瀘素稱六藩,控制邊面二千里,武備不修,城郭不治。了翁為□葺樓□,增置器械,教習□手,申嚴軍□,□□□,□宿□,復□倉,□□□,□廢□□。入對首陳彌□十□,□□□□子小人之□,以進退人物,杜塞姦回。次及修身齊家,選宗□建□六學,皆切於上射。改吏部尚書兼侍讀□□容聽詢□政事咨訪人才,常至漏下四十□退,而條獻十事,乞收還保全彌遠家御筆,乞□趙汝愚配享寧廟,趣崔與之參預政事,定履畞之令以寬民力。詔從。臣集議以捄褚弊,諸閫才以備緩急,援人才以凝國,論力圖自治之策,下罪己之詔,分别襄、黄二帥是非,究見黄陂叛卒利害,分任諸帥區處降附。凡六閲月,前後二十餘奏,皆當時急務。上悉嘉納之,將引以知政。忌者合謀排擯,謂了翁知兵體國。乃以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密院事出督視京湖軍馬。適邊警沓至上心焦勞,了翁嫌於避事,不得已受命。上勉勞甚,至尋兼提舉,編修《武經要畧》,恩數同執政。進封臨邛郡開國侯,賜便宜詔書如張浚故事。朝辭而賜御書唐人嚴武詩、“鶴山書院”大字及金帶鞍馬,詔宰臣飮餞。遂開府江州申儆將帥調遣,援師裦死事之臣,黜退懦之將,奏邊防十事,甫及二旬,召還。尋改資政殿學士,安撫湖南浙東福建。知潭州,改紹興福州。皆辭免。奉祠洞霄宫。嘉熙元年,疾革門人來問,猶正衣冠,語相問答,且曰:“平生處己,澹然無營。”已而口授遺奏,拱手而逝。表聞,上震詔,輟朝嘆惜,用才不盡。贈太師,謚文靖,賜蘇州宅一區,累贈秦國公。所著有《鶴山集義》《易舉隅》《周禮井田圖説》《古今考》《經史雜抄》《師友雅言》①[清]劉長庚修、侯肇元纂:《漢州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9 册影印嘉慶十七年刊本,第581—586 頁。。

八、康熙《眉州屬志》

卷二《官制志·名宦·眉州》:

魏了翁,字華父,蒲江人。知眉州,尊禮耆耉,簡拔俊乂,延進諸生,親為講説,增廣其員。士論大悦之②[清]張漢修、汪檉纂:《眉州屬志》,清康熙五十六年刻本,第155 頁。。

九、嘉慶《眉州屬志》

卷三《職官志》:

魏了翁,字華父,卭州蒲江人。幼英悟,數歲如成人,潛心正學,登慶元進士,授劍州節度判官。開禧元年,召試學士院。韓侂胄方開邊釁。了翁對策,言國家紀綱不立,國是不定,風俗苟偷,邊備廢弛,財用凋耗,人材衰弱,未可輕舉而試於一擲。時論韙之,改秘書正字,尋知漢州,復知眉州。眉俗習法令,持吏短長,號難治。了翁至,乃尊禮耆耇,簡拔俊秀,朔望親為講説,詣學宫,誘掖指授,舉行鄕飲酒禮以示教化,增貢士員以振文風,復蟇頥堰,築江鄕館。士論大服,俗為丕變。以治行擢潼川路提點刑獄,遷直秘閣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了翁去國十七年,始被召。上迎勞優隆。入對首論人與天地一本,必與天地相似,而後可無曠天位,次論人材風俗五事。上嘉納之。進兵部郎中,首言江淮邊務。遷起居舍人,言事變人心五事。其言剴切。會史彌遠專權廢立。求退,不許。權工部侍郎,出知常德。被劾,降三官。起知瀘州應詔,論十弊。上感動,多行之。權禮部尚書,陳彌遠十罪。改吏部尚書,前後二十餘奏。上嘉納之。出督京湖軍馬,奏邊防十事。甫二旬,召還。改資政殿學士,辭免。嘉熙元年,卒。贈太師,謚文靖。所著《鶴山集》《周易集義》《易舉隅》《周禮井田圖説》《古今考》《經史雜抄》《師友雅言》①[清]涂長發修、王昌年纂:《眉州屬志》,清嘉慶十七年刻本,第247—250 頁。。

十、嘉靖《潼川志》

卷四《官守志·轉運使》:

魏了翁,字華父,蒲江人,進士。遂寧缺守,以了翁行郡事。修埤,浚隍潰,卒攻掠。郡縣知其有備,不敢逞。後遷直秘閣,知瀘州,主管潼川路。安撫公事。以内艱去,起復為潼川知府。約己裕民,厥績大著②[明]陳講纂修:《潼川志》,鈔本,第114 頁。。

十一、光緒《新修潼川府志》

卷二十《職官志·官績·宋》:

魏了翁,字華父,卭州蒲江人。慶元五年登進士第,授簽書劍南西川節度判官廳公事,改秘書省正字。史彌遠入相,專國事。了翁察其所為,力辭。召命丁生父憂,解官心喪。築室白鶴山下,以所聞於輔廣、李燔者,開門授徒。士争負笈從之。由是蜀人盡知義理之學。嘉定四年,擢潼川提點刑獄。八年,兼提舉常平等事,遷轉運判官。戢吏奸,詢民瘼,舉刺不避權右,風采肅然。上疏乞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錫爵定謚,示學者趣嚮。朝論韙之如其請。遂寧闕守,了翁行郡事。即具奏乞修城郭,備不虞。廷議吝具費。了翁增陴、浚隍,如待敵至者。後一年,潰卒攻掠郡縣,知其有備,不敢逞。人始服豫防之意。十年,遷直秘閣,知瀘州,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丁母憂,免喪差。知潼川府,約己裕民,厥績大著。若游似吴泳、牟子才皆蜀名士,造門受業。十五年,被召入對。上迎勞優渥,嘉納其言,進兵部郎中,俄改司封郎中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定五年,差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尋知遂寧府,辭不拜。進寳章閣待制,潼川路安撫使,知瀘。相彌遠薨。進華文閣待制,同簽書樞密院事。卒贈太師,謚文靖③[清]阿麟修、王龍勛纂:《新修潼川府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15 册影印光緒二十三年刻本,第1890—1892 頁。。

十二、民國《三台縣志》

卷十六《職官》,記載同光緒《新修潼川府志·職官志》①林志茂纂修:《三臺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18 册影印民國二十年鉛印本,第1148—1149 頁。。

十三、乾隆《遂寧縣志》

卷五《人民部·名宦志》:

魏了翁,字華父,卭州蒲江人,神童。慶元五年進士,歷潼川轉運判官。遂寜闕守,了翁行郡事,即具奏乞修城郭,備不虞。了翁增陴浚隍。後一年,潰卒果至。紹定五年,起了翁以集英殿修撰,知遂寜府。辭不拜。封臨卭郡開國侯,以資政殿大學士、通奉大夫致仕。贈太師,謚文靖,祀宦祠②[清]田朝鼎修、周彭年纂:《遂寧縣志》,清乾隆十二年刻本,第575—576 頁。。

十四、光緒《遂寧縣志》

卷一《官政》:

魏了翁,字華父,蒲江人。慶元五年進士,歷潼川轉運判官。遂寧闕守,了翁行郡事,即具奏乞修城郭,備不虞。了翁增陴、浚隍。後一年,潰卒果至。紹定五年,以集英殿修撰,仍知遂寧府,辭不拜③[清]孫海修、李星根纂:《遂寧縣志》,清光緒五年刻本,第166—167 頁。。

十五、乾隆《直隸瀘州志》

《名宦志》:

魏了翁,字華父,號鶴山,謚文靖,邛州蒲江人,慶元五年進士。初釋褐,治行彰聞。寧宗嘉定十年,以直秘閣知瀘州,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約己裕民,厥積大著,丁母憂去。理宗紹定五年,進寳章閣待制潼川路安撫司,知瀘州,修樓堞,增器械,敎武事,山□制,興學校,蠲宿逋,復社倉,創義塚,建養濟院,居□□,百廢具舉①[清]夏詔新纂修:《直隸瀘州志》,清乾隆二十四年刻本,第228 頁。。

十六、光緒《瀘州直隸州志》

《官陳志》:

魏了翁,字華父,邛州蒲江人,慶元五年進士。開禧中,韓侂胄謀開邊。了翁召試,言當急内修逭外攘。策出,衆大驚。御史徐楠劾了翁狂妄。乃奉親還鄉里。侂胄誅,朝廷召了翁。會史彌遠入相,了翁力辭。寧宗嘉定十年,以直秘閣知瀘州,主管潼川路安撫司公事,約己裕民。丁母憂去。理宗紹定五年,進寳章閣待制,潼川路安撫司,知瀘州。瀘大藩,控制邊面二千里,而武備不修,城郭不治。了翁居數月,百廢具舉。彌遠死,上親庶政,進華文閣待制。因其任臣庶封章多乞召還,遂與真德秀同徵權禮部尚書兼吏部。上將引以共政,而忌者合謀排擯。乃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審院事,督視京湖軍馬。進封臨邛郡開國侯,賜御書“鹤山書院”四大字。尋攺湖南浙東福建安撫使。嘉熙中卒,詔贈太師,謚文靖,累贈秦國公②[清]田秀栗修、施澤久纂:《瀘州直隸州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38 册影印清光緒八年刻本,第978—979 頁。。

十七、嘉慶《邛州直隸州志》

卷三十四《人物志·蒲江縣·理學·宋》,記載同《宋史·魏了翁》傳③[清]吴鞏修、王來遴纂:《邛州直隸州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12 册影印清嘉慶二十三年刻本,第911—919 頁。。

十八、民國《邛崍縣圖志》

《建置志·縣志第三》:

宋臨邛郡蒲江縣人魏了翁,字華父,號鶴山,禮部進士第三,諒閭尚書省試第一。授簽書判官廳公事。官至參知政事,督視汪淮軍馬,開府江州。封臨邛郡開國侯,贈秦國公,謚魏文靖公①[民國]劉夐修、寧緗纂:《邛崍縣圖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12 册影印民國十一年鉛印本,197—198 頁。。

十九、民國《樂山縣志》

卷八《官師志》:

魏了翁,字華甫,蒲江人,登慶元進士。開禧中,官校書郎,以親老乞補外,知嘉定府。任雖不久,然為政寬平,薰其德而善良尤多。紹定中,以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開府江州。嘉熙元年,以福建安撫使累乞骸骨不允。卒贈太師,謚文靖。所著有《鶴山集》②[民國]唐受潘修、黄熔纂:《樂山縣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44 册影印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第774 頁。。

二十、天啓《新修成都府志》

卷十一《名宦列傳·宋》:

魏了翁知漢州,首蠲積逋,除科抑賣酒之弊,復為文諭,以厚倫止訟。其民敬奉條教不敢犯③[明]馮任修、張世雍纂:《新修成都府志》,《中國地方志集成·四川府縣志輯》第2 册,第3454 頁。。

二十一、乾隆《湖南通志》

卷九十六《名宦》:

魏了翁,字華父,邛州蒲江人。開禧元年,召試學士,累遷起居舍人。理宗即位,時事忽異,以疾求去。右正言李知孝劾夢昱竄嶺南。了翁出關餞别。遂指了翁首倡異論,將擊之。俄權尚書工部侍郎,了翁力以疾辭,乃以集英殿修撰知常德府。越二日,諫議大夫朱端常遂劾了翁欺世盗名,朋邪謗國。詔降三官,靖州居住。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遠千里負書從學。乃著《九經要義》百卷,訂定精密,先儒所未有。紹定五年,應詔上章,論十弊,權禮部尚書兼直學士同修國史,俄兼吏部尚書,以端明殿學士、同僉書樞密院事督視荆湖軍馬。甫二旬,召為僉書樞密院事,赴闕奏事,以疾力辭不拜。尋改資政殿學士,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復力辭。

卷一百三十五《流寓》:

魏了翁,卭州蒲江人。嘉定十七年,朱瑞常劾了翁。詔降三官,靖州居住。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遠千里負書從學。乃著《九經要義》百卷,義藴精密,先儒所未有。①[清]陳宏謀修、歐陽正焕纂:《湖南通志》,《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湖南》影印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第6323—6324、8905 頁。

二十二、嘉慶《湖南通志》

卷一百七十《流寓》:

魏了翁,蒲江人。濟王黜削死,了翁與胡夢昱等引義劘上,最為切至。右正言李知孝劾夢昱竄嶺南,了翁出關餞别,遂指了翁首倡異論,將擊之。史彌遠猶外示優容。以集英殿修撰知常德府。越二日,諫議朱端常劾了翁欺世盜名,朋邪誤國。詔降三官,靖州居住。至靖,湖湘之士不遠千里從學。乃著《九經要義》百卷,訂定精密,先儒所未有。②[清]翁元圻修、黄本驥纂:《湖南通志》,清刻本,第11292—11293 頁。

二十三、光緒《湖南通志》

卷二百一十《人物志·流寓》記載同嘉慶《湖南通志·流寓》③[清]李瀚章修、曾國荃纂:《湖南通志》,《中國地方志集成·省志輯·湖南》影印清光緒十一年刻本,第16579—16580 頁。。

二十四、乾隆《靖州志》

卷十二《人物志·流寓》:

魏了翁,字華父,四川臨筇蒲江人。寶慶間,擢工部侍郎,以言事忤史彌遠,謫居於靖。搆鶴山書院於純福坡之下。湖湘之士多從游焉。著《九經要畧》,論孟語凡百餘篇,訂定精密,先儒所未有也。紹興間,禮部員外郎洪希? 乞召用之,仍還朝①[清]吕宣曾修、張開東纂:《靖州志》,清乾隆三十一年刻本,第194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