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恒
河南黄池律师事务所,河南 新乡 453300
劳动合同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保护着我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中经济补偿尤为重要,所以相关单位要深入理解劳动法中经济补偿的意义和内涵,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的提升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者是劳动合同法中经济补偿的主体,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上没有什么纰漏而遭到企业单方面解约,解约企业应当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偿,以弥补失去工作带来的经济损失。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法中的重点法律条例[1]。第一,这项规定让我国的劳动市场得到更多的法律约束,劳动者和公司之间的关系受到法律保护。第二,补偿体制的运行能够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弥补劳动者因为恶意解约而带来的失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
企业员工的权益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经济补偿条例的保护,企业无法对不作为员工或者老员工进行解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员流动,新员工得不到补充,导致企业很难吸收新鲜血液。从另一方面,老员工也认识到其受到法律保护,竞争意识淡薄,长此以往,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受到拖累,这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劳动法的规定之下,对劳动者的权益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保护,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一旦发生解约行为,就会与劳动者产生经济纠纷。同时在企业处理与劳动者之间的经济纠纷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形象的损害,可能导致企业的商誉受到影响,对企业的招聘带来很大困难,在对员工解聘时公司一定要做好足够的考量。
在经济补偿的保护下,劳动者权益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护,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做好规划,并且在和员工的沟通上要做好足够的工作。比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进行全面的调整和规划,合同细节要进行完善和补充,以避免在解约的时候产生法律层面的纠纷,进而增加成本负担,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经济补偿一直都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经济补偿方面的规定也持续不断的进行着更新和细化。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对当前的就业市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要对当地物价以及消费者水平进行评估和研究,对经济补偿的数量进行合理的设定,为劳动者提供最好的经济保障,同时也不让企业受到经济层面的损失。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劳动者在其岗位上对于工作的完成程度,以及劳动者在企业里工作的时间,让经济补偿更加具有针对性,要切实的根据劳动者的不同情况设定不同的补偿金额。
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相关配套措施可能不太完善,所以参照国外先进的经验,通过对劳动者各方面的仔细了解和考察,制定合理评估劳动者贡献的指标和因素,同时对于劳动者的人口学信息也要做好考核和审查工作,以免在发生经济纠纷的时候出现赔偿不合理等现象。
相关单位要对劳动法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对经济补偿条例有很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对自身在人力资源上的监督和管理进行一定的改革和跟进[3]。对于良好执行法律和相关措施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对于没有得到补偿或者受到非法侵害的劳动者,相关部门要帮助劳动者追回应得的补偿,并对没有好好贯彻落实法律的企业进行惩罚和处置。同时政府应当对经济补偿条例进行宣传,一方面让劳动者知道自身的利益受到保护,一方面让企业也更加清楚法律的严肃性,构建非常良好的双方关系,企业和劳动者之前的关系得到了保护和明确,企业之间也会对这种应尽的社会责任进行履行,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经济纠纷,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护,也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经济补偿在劳动合同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劳动者的利益得到更全面的保护,相关单位和政府必须同时努力,帮助企业贯彻落实,对于遇到问题的企业要积极提供相关的帮助,对于没有得到补偿的消费者也要及时提供相关的方法,对于没有执行经济补偿的企业要及时进行公示和处罚。同时要加强对于劳动市场的理解,对经济补偿方案要及时更新和完善,对我国的就业环境的进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