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探析

2019-12-12 10:02朱一华
青年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红色文化

朱一华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党性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不同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效果存在明显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先进地方的优势做法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共性的借鉴和思路。尤其是河南信阳和山东临沂的成功经验,能给别的地方很大启迪。

关键词:红色文化;开发利用;路径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具有资政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将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主题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抢救保护好、挖掘研究好、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既是对党史军史的深化和理解,也是对革命先烈的尊重和缅怀;还“有利于明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年青一代的理想信念”。[3]

近些年,国家在红色文化开发利用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推动很多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焕发生机,于都、古田、信阳、临沂、西柏坡、广西湘江一带等纷纷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18年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之后,各革命老区都摩拳擦掌,试图乘上东风。

但是,仍有些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中存在种种问题。第一,思想不重视,认识不清。不少领导干部对待红色资源,思想上有误区,认识上有偏差,甚至存在“毫不知晓”的严重情况;还有的干部认为红色资源开发是“赔本买卖”,问其原因是“红色资源只能搞党性教育,不能收门票”,这明显是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狭隘认识。第二,保护不得力,措施不实。有些地方没有对红色资源进行有效保护,任其日渐破損、衰败、消亡。第三,投入不充足,配套不全。红色资源大多处于较偏僻地区,资金投入不足就导致配套不完善。“周边杂乱、内部空虚”,造成了红色资源“有说法的多,有看头的少”这一不良局面。第四,宣传不到位,形式不新。有的地方从市到县都没有鲜明、具体、充足的红色文化宣传。仅有的宣传,还死死局限于一些革命旧址,方式单一刻板,多数是以图片、文字、陈列物为主进行传统、平面、静态的展览式宣传,受众少,效果差。

针对这些阻碍和困扰个别地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本文基于河南信阳和山东临沂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做法,提出可复制、可提升的开发路径。

一、强化组织领导

有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才能形成一呼百应的工作局面,山东临沂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为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临沂市专门成立了一个市委组织部直属的正处级沂蒙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简称基地办),有独立编制26个、有专属办公场所、有专项经费、有管理机制、有专职人员40多人,专门从事红色文化挖掘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临沂下属各县(区)参照市里做法,对应成立正科级基地办,从上到下真正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因此,其他地方可以借鉴临沂做法,以组织部门为牵头单位,充分发挥组织保障和牵头引领作用;同时将人事、党史、党校、文旅、财政等部门纳为责任单位,强化、优化组织体系。采取有力措施抽调骨干人员集中办公、专门研究、全力攻坚,实打实落实所抽调人员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制度,实行专职专人专用,真正做到有专业人员做事、有专门经费保障、有固定场所办公、有运行机制管理,使所抽人员真正沉下心来全身心投入红色文化研究工作。

二、明确发展定位

明晰的发展定位是一个地方红色文化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缺少了定位的指引,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就缺乏清醒统一的认识和明晰管用的路径。因此,在工作开展中会暴露出滞后性、盲从性、推诿性、业余性等致命问题。临沂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地没有诞生过大人物、没有召开过有影响的大会议、没有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2012年开始,市委决定主攻红色文化,但如何定位也一筹莫展。于是市委组织有关人员到瑞金、井冈山、延安等地考察,但考察回来后,总觉得这些地方的经验不可复制。于是请来几个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会诊”,敲定了“以小人物反映大主题”的发展思路,继而围绕2013年习总书记对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高度概括深挖本地红色资源,在全国打响了临沂“红嫂”的品牌,建立起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之后借力于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契机,临沂“红嫂”享誉全国。多地与临沂这一点都有相似之处,缺乏惊天动地享誉全国的人物和事件,但红色资源又十分充实饱满。针对于此,应立足本地红色文化的“制高点”,围绕本地红色文化“最大公约数”,邀请国内知名党史、党建、军史专家进行现场调研,明确定位,明晰主攻方向,搞好总体规划,有序有力阶段化推进。

三、加大场馆建设

任何一个红色大市(县)都需要一处能够全面反映本地红色文化全貌或焦点的纪念馆或博物馆。近几年革命场馆建设“硕果累累”,红色文化开发滞后的地方更应该快马加鞭迎头赶上。河南信阳城区有全面反映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史的“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其下属各县又有凸显本县革命焦点的场馆,如新县有“鄂豫皖苏区首府博物馆”和“许世友故居”,商城县有“商城起义纪念馆”,光山县有“王大湾会议旧址”。真正实现了市区有综合场馆,县(区)有代表性场馆的布局。因此,其他各地可复制其成功经验,市区建设综合性、突出性场馆,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着力打造至少一处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场馆。在场馆建设中,不要一味等待上级的财政支持,要彻底屏除“等靠要”的惯性思维,建设资金由本地财政承担,形成“谁建设、谁出资、谁受益”的氛围和制度。

四、创优服务平台

当前党性教育、红色研学、红色旅游正如火如荼开展,必须有优质的平台来推广本地红色文化、承接外地培训学员。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一期工程只能接待500名学员食宿,全国各地班次主动与该学院对接,应接不暇,办班十分火爆,目前对外培训班次安排到明年夏季,现正在扩建实施二期工程。其所在地的河南新县纪念场馆人山人海,十余家宾馆天天爆满,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火爆景象,与大别山干部学院这一高端平台密切相关。参考先进地区经验,我们可以搭建两种服务平台。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一所有规模、有建制、有影响的干部学院,吸引全国各地干部培训班次来开展党性教育;二是打造面向全国大众、服务普通群众的“红旅集团”,市场化运作,开展红色旅游,发展文化产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五、强化宣传效果

要想本地红色文化真正“红”起来、“火”起来,必须在宣传上开足马力,形成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红色文化宣传格局。福建省长汀县在红色宣传上做到了“无处不有”“无时不有”。长汀县重要交通沿线两侧、城区人流密集处都能连续性看到醒目的红色宣传标语,就连宾馆客房床头上也摆放着反映本地革命斗争历史的红色读物。凡是到过长汀的人,都被长汀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所折服。任何一个红色资源地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加强红色文化宣传。一是在交通干线和城区人流密集处广泛设立红色标语。二是让红色文化进农村、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形成人人学红色文化、人人懂红色文化的氛围。三是定期举办大型论坛,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指导,提升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对本地有代表性的红色资源进行取景拍摄,制作成专题片,通过“学习强国”平台,推向全国,提高宣传效果。五是编排红色歌舞或拍摄红色剧目,让本地红色文化元素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万千大众。

六、加快文物修复

革命遗址遗迹等文物是党史军史的真实记录,承载着苏区人民饱受欺凌的苦难、不畏艰险的反抗、团结抗争的荣光,既是苦难辉煌的见证,又是团结奋进的精神支点。有些地方革命遗址遗迹破坏严重,革命文物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可实行以奖代补的方法,以“四两拔千斤”的效果调动基层政府保护红色资源的积极性。组织专业队伍,对本地革命遗址遗迹来一次拉网式抢修,做到修旧如旧、忠于原貌,让革命遗址遗迹能够再一次焕发容光,照耀后人。

参考文献:

[1]张泰城.红色资源是优质教育资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14-18,36.

[2]贾超绪:让红色文化成为强大发展动力[N/OL].人民日报,2016-06-27[2019-09-1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27/c40531-28480361.html.

[3]罗春秋.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J].党史博采(下),2019(7):59-60.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红色文化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