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永芳 黄丹心
摘 要:从高等职业院校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成本核算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构建和完善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信息化的措施,为高职院校如何控制生均成本提供依据,提高办学效益,以期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信息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8-015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的成本核算工作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且越来越重视成本核算的信息化手段。但从总体来看,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成本核算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
1 高职院校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高职(专科)院校1 388所,是普通高等院校总数的52.76%。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是高职院校加强管理、谋求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在新政府会计准则下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的成本核算,是近年来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经费构成大体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基础,学杂费及其他收入并行。由于国家财政拨款的增长是循序渐进的,每年增加幅度有限,而充足的教育经费供给是学校发展的必要保障,开源和节流则是各校经费保障的必要手段[1]。学校通过扩大招生规模增加学费总收入、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及提供社会服务增加其他事业收入、争取国家及地方更多的项目增加资金收入等方式开源,增加收入总量。通过提高综合治理水平,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多种途径并举,控制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2)合理确定财政经费拨款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培养成本是财政对高职院校申请拨款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要求,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是按每个学生不低于12 000元的标准进行拨付的,很多地方对高职院校财政拨款实行“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拨付方式。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经费拨款定额,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成本依据作为支撑,大部分靠往年的数据。如果能够科学核算高职院校生均成本,就可以为政府给高职院校拨款提供合理的依据[2]。
(3)确定高职院校收费标准的需要。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一项主要成本,高职院校收费问题也一直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根据《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制定必须以教育成本为依据[3]。只有准确核算培养成本,才能为学校确定收费标准、建立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2 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信息化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2.1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成本核算带来了挑战
随着全国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跨校区管理问题也不断出现。①师生人数的增加使得学校各业务部门业务量骤增,业务处理时间过长。例如财务报销手续烦琐,经常会出现因为报账资料不全或有误而多次往返财务部门的情况,且经办人难以掌握业务情况,不能控制办学成本。②各校区、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容易造成信息重复和混乱,影响了工作进度[4]。
2.2 成本核算的推进需要信息化的支持
高校经营活动的中心是教学和科研,除了为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提供经济支持外,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经济活动,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招生就业、物资采购等,在这些逐年增加的经济支出业务中,高职院校如何在保证业务活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为了保障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效果,信息化手段将成为必然选择。
2.3 新制度的实施及成本核算期间与学期不一致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说明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高职院校投入资金的效用问题以及高职学生培养成本的高低。新政府会计准则提出收入与成本配比、计提折旧和摊销,加入成本、绩效等项目,健全了成本核算相关规章制度,要求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清理,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当期的成本费用。此外,高职院校会计核算期间与学期不一致,这无疑会加大成本核算工作量,如果不实行信息化,在具体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很大难度。
2.4 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信息化有待完善
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成本核算信息化的重要性,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初步构建了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平台,但仅限于对《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改良核算软件,可以分部门、分项目核算成本,并未针对所有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 构建与完善高职院校成本核算信息化的措施
(1)提升和扩展财务软件功能,从单一的记账核算,扩展到薪酬管理,网上报账,预算指标报送、下达、查询与管控等,并将各个模块与账务系统数据共享,达到记账、报表可以相互自动取数,既节约了人力,又在技术手段上为成本核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纵横交错的成本核算体系,从而实现分部门、分专业、分学年进行成本明细核算。
(3)加强收费系统的信息化管控。除了能够分年级、分专业统计学费收入,还需要将食堂、物业等部门的营运收入或费用共享,以达到成本管控的目的。
(4)教职工的各项成本管控。由于高职院校教职工人数众多,特别是专任教师一般采用非坐班制,他们的工作时间不确定,因此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给教师配置统计工作时间的专用设备,或者在手机中开发App软件,教師开展各类工作时都能在App中打卡,以提高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5)加强对高职院校会计人员的培训。为了适应信息化管理,会计人员需要通过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从传统核算记账过渡到准确熟练地操作相关软件,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丰富高职院校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6)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人员。随着财务部门信息化的不断加强,需配备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化人员,对全校财务信息化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购置和维护软件及硬件。在与全校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柏美芝.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成本研究初探[J].科技与创新,2019(1):66-67.
[2]赵爱萍.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作业成本法在高职院校生均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8(12):20-26.
[3]李宏轩.浅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成本的核算方法[J].财会研究,2013(9):41-43.
[4]吴永立.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18(2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