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虹
“和曲酿瓮中”,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清蒸清烧汾酒典型生产工艺的记载,是对中国白酒酿造工艺的最早描述。“瓮”是一种盛水或酒的陶器,通俗地讲就是陶瓮、陶缸。以陶缸为酿酒的发酵容器,与汾酒发酵技艺“清蒸二次清、地缸固态分离发酵”所用的发酵容器“地缸”是一致的。
汾酒酿酒容器为什么选用地缸?地缸发酵工艺是一种什么样的酿造技艺?这一发酵技艺对汾酒品质有什么影响呢?
汾酒酿酒师傅对原粮基地运回的高粱进行精心检测筛选后,对原粮进行粉碎。粉碎度随生产工艺和季节而变化:夏季一般每粒高粱粉碎成4、6、8瓣,冬季则为6、8、10瓣,细粉保持在30%左右,避免出现整粒粮和含壳粮。然后进行“润糁”,按照“四二合一再倒一”的润糁标准,把和起的糁分成四堆,先合并成两小堆,再合并成一大堆。接下来将汾酒的3种曲“清茬曲、红心曲、后火曲”,按照“四三三”配比,与红糁(经过“润糁”的高粱)充分混合,放入地缸进行发酵。
汾酒发酵工艺是“地缸发酵”,采用埋入地下的深1.2 m、直径0.8 m的圆形陶瓷缸作为发酵容器。这种发酵方式有两大特色。其一,能将“粮”“土”分离,有效隔离土壤中有害细菌对酒醅的浸入影响,最真实地反映粮食发酵的香味,使酒醅更加清洁、干净、卫生、健康。其二,地缸在酒醅发酵过程中有导温作用。发酵前期,能保持酒醅温度上升,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生长和代谢;发酵后期,利于醅温降低并保持适当温度,有助于生成香味成分。在不同季节,地缸还起到了限制酒醅升温过快和升酸过量的作用,使发酵过程达到微妙的平衡。
汾酒发酵过程遵循“清字当头、一清到底”和“清蒸二次清”的原则。汾酒发酵过程精细复杂,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清字当头、一清到底”是指参与发酵的所有物料,包括工具、场地和设备等,都必须清洁、干净、卫生。在投料前,将用于发酵的地缸用清水洗净,用一定浓度的花椒水再冲洗杀菌一次,去除异味,从源头上保证地缸容器的洁净。每年定期检查地缸完好度,換掉破损或裂缝的地缸,忌用陈年老缸和破缸,以减少土壤细菌对酒醅的影响。
“清蒸二次清”是指汾酒酿造遵循两次发酵、两次蒸馏的工艺。第一次纯粮发酵,第二次加入辅料,然后丢糟。发酵次数超过两次,邪杂味增加,酒就会变味。两次发酵可以保证原酒的高品质。
整个发酵过程中,必须采用人工投料。传统的人工操作,细腻层铺,精益求精,呼吸均匀,避免了机器投料的“猛、狠、硬”以及容易结块的问题。此外,温度掌控要严格遵循“前缓、中挺、后缓落”的要求进行操作。
汾酒特殊的“地缸发酵”工艺,传承千年,已经形成了一套科学、成熟、严谨的系统体系,很多核心工艺“口传心授、师徒传承”。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把清香汾酒独特的“酿造技艺”创造性地总结为七大秘诀:“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陶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汾酒酿酒师们探索总结,将汾酒酿造工艺发展为十大秘诀。这十大秘诀是中国白酒品质的“工艺标杆”和“行为规范”,为中国白酒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采用独特酿造工艺酿出的“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的汾酒,成为中国“最健康白酒”的代名词。汾酒是中国白酒文化薪火传承的火炬手,汾酒酿造工艺则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