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敏
摘 要:描述和分析国内国际物流行业现状描述及特点,提出和现代科技结合,建设从国家下延至各省到企业互联互通的集国际、国内数据交换及综合服务国际物流网络平台集群,实现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的,最大程度从系统到数据的互联共享及智能化系统全覆盖的综合智慧国际物流体系。体系的建立对于优化塑造整体公开、透明、高效的口岸营商环境,真正实现智慧国际物流起到非常关键作用。
关键词:智慧物流 国际物流 体系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长艰难国际贸易下行风险加剧,对我国进出口企业和进出口市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过去我国凭借减税让利,财政补贴及各种资源出让等手段促进外贸增长,在当今国内相对成本在国际上不占优势及减税、补贴等手段不利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今后只能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营造持久的吸引力。作为国际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物流为外贸企业提供运输、仓储、简单加工、金融保险等多项服务,具有环节多、涉及企业政府部门多且相互关联性强、时效性要求高并具有一定专业性等特点,一环延误、失误可能导致从延时违约到货损及大额处罚等各种风险,同时还存在整体流程及数据透明度低、科技利用参差不齐、整体效率不高等劣势。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设备和5G、互联网及区块链(以下简称“当代新技术”)等新技术普遍应用及涉及国际物流政府监管审批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取得重大成绩之际,从国家整体国际物流体系着手采用顶层设计之理念,以“当代新技术”为载体,建设一个以国家相关业务部委集合层面为中心节点,下延至各省(及直辖市,下同)的平台,形成互联互通的集国际、国内数据交换及综合服务国际物流网络平台集群并辐射至相关企业,实现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最大程度从系统到数据的互联共享,并用智能化系统涵盖企业国际物流政务申报、商务业务流程及企业间业务流程及数据交换,系统性发挥国际物流相关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能动性,大力建设智慧国际物流体系。体系的建立对于优化塑造整体公开、透明、高效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以高质高效服务向物流强国迈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国内智慧国际物流发展概述
智慧国际物流应是运用“当代新技术”的集成并和其他先进社会管理等要素的结合,聚集各级政府及部门、企业等,通过相互最大共享、最紧密协同并发挥集体和个人的变革力、创造力,创新力,系统性全面感知、学习、分析国际物流发展需求、现状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创新方法、手段,有效解决问题或优化现状,从而以最优方式及路径,最低费用及最小风险保质保量按客户需求将货物从一国运至另一国,提升国际物流的整体自动化水平、效率、质量,并不断总结循环往复的可持续发展整体体系。
彰显创新性、创造性的新科技在智慧国际物流行业的应用一直为世界各物流发达大国所重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科技手段,集政府多个部门的国际贸易政务审批于一体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涵盖国际物流)信息系統在美国、荷兰、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已普遍实施,让企业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完成涉及国际贸易所有的政务申报及审批,为企业提高通关效率,降低成本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新加坡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一直得到我国相关部门及物流行业的重点关注及跟踪、研究、学习,成为我们追赶的榜样。
我国自1998年后开始国际物流政务监管相关部委数据联网的“电子口岸”建设,2016年开始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迄今为止,全国近100%进出口货物主要业务的报关、报检等国际物流政务审批申报已采用全国统一的“单一窗口”申报,涉及海关总署(含原检验检疫)商务部、交通部、国税总局等25个部委的系统对接与信息共享。“单一窗口”的建立对统一标准,提升国际物流通关效能,降低企业工作量起到推进作用。此外,相关部委不断出台新举措,以提升贸易便利化、降低企业成本及加大数据共享,但整体通关水平和效率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物流政务审批中对国际物流时效影响起关键作用的重要部门—海关的智慧化建设。近年的智慧海关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技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努力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口岸营商环境,在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对外业务审批中实现信息化系统审批管理,智能化、自动化处置水平不断提高。除主要监管业务实现智能信息化处理外,在海关监管场所智能卡口,利用物联网技术使进出货车通过卡口由5分钟降至30秒以内;查验人员使用移动单兵设备查验,便利了各类数据查询及前后台相互沟通,加大了执法公开、透明度并提升了海关实际监管效能和通关效率;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探索更为进一步通过信任管理提高通关效率探索出来一条新路。中国海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连续几年不断深入挖潜向科技要效益、提速降费,海关审批时间大为缩短,特别是在关检融合后,提效更加明显,在国际物流整体时间已占很小比例,变成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从政务监管效率转向流程中相关各企业个体效率和企业间相互衔接效率及信息的及时有效交换。
2000年前后,为克服国际物流通关政务审批瓶颈,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利用互联网技术,展开轰轰烈烈的地方政府电子口岸平台建设。但由于地方政府协调各国际物流监管部门的相互配合相当困难及监管部门自身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实现数据及流程共享,未能实现企业实际效能提升。近年来,海关等国际物流监管部门对外数据接口逐步对企业和地方平台开放,特别是随着国家跨境电子商务及“单一窗口”实施,各地方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国际物流监管申报平台开始运作,但普遍技术与业务的融合紧密度、精细度不够,信息孤岛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集合商务和政务在一起,让企业在一个平台上一次录入完成全部数据交换及审批或完成所有业务流程操作的平台还为鲜见,真正由地方各级政府支撑的将“当代新技术”运用到国际物流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平台更是麟毛凤角。
国际物流从中国具体运作看是整体技术含量较低,进入门槛不高,其从业人员充斥大量司机、库管、货代等无需太高科技水平的人员。但国际物流涉及非常多的流程和环节,需大量服务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间的相互交互,涉及订船、订舱、国内运输、仓储、搬运、装卸、配送、简单加工、报关(报检)、以及金融、保险、信息处理及交换等多个流程和环节及贸易往来国的相应流程、环节,并相互间产生大量的纸质流转单证,业务十分精细、繁杂,并具有一定专业性,每一看似小的环节的疏漏或失误如填制不准确,或对双方贸易国政策不了解都可能给外贸企业带来轻则延误、退运,重则货物毁损、行政处罚及遭重大索赔和信誉受损等不可弥补的损失。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由于地域广阔,地域经济发展及科技应用水平极不平衡,国际物流从新技术应用到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即有极少数世界领先的如上海、青岛高度智能化的无人自动化码头和利用条形码和RF-ID自动搬运、分拨的无人立体仓库,也有大量用微信加电话、传真靠个人手拿一堆单证单打独斗做服务的小公司及几台叉车的仓库,坑客事件时有发生。要真正提升国际物流效率及透明度,不是一点、一线的提升,而是在政务审批提升基础上利用“当代新技术”,全面系统性整体提升国际物流所涉及流程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水平方可取得实质效果。
三、智慧国际物流建设框架设计
根据国际物流涉及从国际、国内从国家到地方及企业各个方面,政务、商务环节多,流程复杂的特点,智慧国际物流建设当以“当代新技术”为载体,建立全国范围内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再到相关企业分布式上下贯通、联动并具有上下引导关系的综合国际物流体系,并与国际上相关方面互联互通。以“当代新技术”建立以国家层面为中心节点并延申到各省分节点再到相关国际物流企业的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网络(见图1),形成平台模式的对接结构清晰、数据流向明确的树状网络架构,并通过国家层面节点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地区和相关组织及行业协会互通的数据交换,在国内建立从国家层面到全国各省含盖“单一窗口”为代表的政务申报、审批及涉及国际物流的物流、中介、金融等商务服务集政商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网络化服务平台体系:国家级智慧国际物流服务综合体系,以期提高国家层面聚合能力及整体信息透明度、国际物流企业间融合度,并不断提升相关方面科技应用及管理水平,提升整体国际物流效能及营商环境水平并有效降低外贸企业成本,实现需国际物流服务的企业尽可能在统一平台内高效、高质、安全、智能地得到集政务、商务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提高综合竞争力。
图1 智慧国际物流网络架构简图
(一)国家层面平台建设
国家智慧国际物流服务综合体系在国家层面中心节点建设过程中,应负责研究国际物流发展方向,为国家制订相关法律法规起辅助作用并积极政策建言;制订或确定运用各类相关数据标准及传输标准及物流相关物联网设备标准,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标准和电子认证标准的应用体系,以实现全国所有相关平台的整体一次认证的便利性及数据对接的标准化和集约化;完成国家部委间“单一窗口”监管所需执法数据的交换,为省市平台及企业提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的数据导入及录入接口;与国际其他国家相关“单一窗口”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超大跨国寡头物流相关企业的物流相关数据交换并提供不同标准间数据格式转换,搜集国际物流商务数据及国际物流系統建设相关意见建议并向相关方面转达,为省市平台互联互通并提供国际物流相关各类数据、信息查询、检索及利用大数据分析指导省市平台及企业建设,为省市平台及企业提供技术及业务培训,指导促进业务相关联省市平台间的交流并为省市平台间数据交换进行转发及为跨省及跨国运行企业实现单一接入并转发至各省市平台等,实现最大程度信息共享,并不断向如国际贸易等相关行业外延。
最适合于国家智慧国际物流服务综合体系国家层面的建设当属中国电子口岸。中国电子口岸已运行20余载,将国际物流政务审批相关的海关、税务、外贸、外汇等部门分别掌握的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在部门间实现数据及信息共享,极大加强了监管力度并提高效益,为稳定国家经济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系统开发和运维主体完成了在全国推广工作,实现申报人一点接入、一次性提交相关部门要求的电子信息,大大提高申报效率,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了政务审批的一站式服务。其优势还在于电子认证系统已为所有外贸企业使用,为身份认证及与区块链相关的电子数据存证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为提高监管效能,电子口岸收集大量可为商业使用的涵盖企业资信、国际物流等商业数据,并向与政务有着非常强的相关性的国际物流商务活动渗透,如与有关部门一起继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加快与民航、港口、铁路等行业机构合作对接,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程“一站式”通关物流信息服务及正在推广的在沿海口岸实现企业在互联网上办理集装箱设备交接、提箱作业计划申报、费用结算等手续。因此,如利用其技术和数据资源优势顺势系统性向商务延申扩展服务,完成上述国家层面职责,建设全国系统性、全方位政商一体化的综合国际物流体系,实现政商整合统一平台不仅可能而且必要,是一投资最省、见效最快的选择,势必以高性价比促进国际物流发展。
(二)省级地方层面平台建设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物流资源分布不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全国建立一个平台处理全国所有企业的运作从国家层面难以满足不同区域企业个性化需求,而且难以及时处理大量应急问题及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大量新增需求,建立省级地方之上联国家层面平台、下联相关企业二级服务与数据交换平台十分重要。二级平台建设对于发挥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和改善营商环境的积极性,均衡系统压力并为企业提供更加精细、高效服务非常有益。为产生聚集效应,各省应在整合本地相关平台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国际物流平台,除非下属地市业务量巨大且不断有大量难以及时满足的个性化需求才将平台向下延外,下属平台也应尽量在省级平台统一技术环境下由下属地市对个性化需求开发运维,当然对外贸量较小的省也可直接委托国家层面平台在其技术资源上开发运维。省级平台投资建设主体一定是地方政府并免费提供给相关企业使用:由于国际物流涉及众多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监管部门和各类企业,协调工作困难且巨大,唯有政府出面组织且需以百折不挠之精神方可取得绩效;平台建设属于网上经济范畴,其优势在于高效、便利、传播广,但劣势在于信誉低则参与者寡,信誉在互联网经济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意识的不断增强,地方政府在企业中的信誉不断提升,相较于企业有着更高的公信力、组织能力和实施能力,且由于和物流企业无直接监管关系与利益冲突也适合作裁判员;平台如交企业主办存在因经济利益泄露业务数据及利用数据进入高利润环节开展业务等侵害其他企业利益的风险。同时,政府还有巨大的人力、技术、监管及奖惩、资金等资源的调配能力,如加以有效利用势必加快进展并取得好的效果。另外,由于企业集中度越高,平台效益更明显。平台投入相当于每年修几公里高速路的的费用对绝大部分省政府绝非难事,相比部分省的纯粹物流补贴更大意义,体现古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理念。当然,地方政府也存在高端人才匮乏及反应缓慢、工作量巨大等不利因素。平台建设需要长期大量艰苦工作,绝不能把钱一撒了事,应把平台建设当作在现代科技发展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主动作的改革、创新举措,视平台建设为社会公共服务的扩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将政策、经济杠杆与“当代新科技”相融合,主动、精细、精准地为企业服好务,利用自身丰富的各类可调配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解决方案,同时提高自身理政能力及对国际物流乃至对外贸易把控力和公信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创建公开、透明、高效、高质量服务、竞争、奖优罚劣的营商环境,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高效、高水准国际物流服务应从以下工作入手取得实效:
1运用云计算平台对已有平台整合改进。在全国范围,各地国际物流相关行业在经过20载的信息系统建设后,从各级政府到企业建设了大量的相关系统,为形成合力,节约资源,各省政府首先应对现存系统进行摸底,以顶层设计至理念结合很多省市新近成立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按照国家层面统一标准整合成功能完备的统一国际物流系统。为提高整体效能利用“当代新技术”在物流企业众多、流程较多的情况下,梳理整体流程,用新科技理念对整体流程优化,摒弃传统纸质单证流转操作模式,利用电子认证和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存证,向共享式智能全链条无纸化奋进,真正提升整体效能。省级地方政府应运用云计算平台技术为没有信息化系统或系统功能缺失的企业搭建智能信息化运作平台,为企业提供宣传及对外交流网站及各类国际物流运作的“单一窗口”连接及运输、仓储、中介服务、简单加工等业务处理功能模块,实现从与商户国际物流合同签订到货物出港或到客户手中全链条处理及数据交换和后续数据分析、展示等功能,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实现一次开发,整体维护,全体共享,让企业以低成本迅速进入信息高速路,同时大大节省企业各自开发及维护费用,体现云计算平台的巨大优势。云计算平台还应向相关企业透明公开系统功能及流程、数据内容及接口并实现业务共有流程相关企业间数据交换、共享避免重复录入产生的低效和高错误率。云计算平台开发的各系统应充分考虑国际物流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移动及将要铺开的5G技术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系统,如为满足物流高效性,使用移动设备APP有效督促业务人员及时处理业务,并采用监督督促手段;同时积极打造智能信息处理系统,通过设立规则,最大程度实现自动化处理,降低人员干预,实现人与机器高效协同,提升效能。当然,云计算平台还应为企业提供如云存储及企业自有系统上云的基础环境支持。
2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政府及企业效能。大数据分析对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但对很多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设备投入,还需专业分析人员及大量有效数据,但大数据分析对于海内外客户分析挖掘、商业风险分析、经营时效分析、客户意见反馈、各类信息排名、自身品牌建设及预测和辅助决策均可起重要作用。上述的云计算平台为大数据分析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平台建设应集中本地国际物流及外贸业务人员与数据分析人员的聚合,上靠国家层面平台数据及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采集、分析及展示为全体客户提供通用及个性化的服务,并根据企业特点分析企业自身优、劣势,主动推送各类相关信息及进行业务预测,对企业提升管理向精细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科技应用及管理水平和效益都有非常大作用。例如在外贸企业常用的几个网站LinkedIn、Alibaba、Made-in-China、Google、Facebook中,特别是LinkedIn为国内几乎所有外贸企业都在其上注册。政府所建平台除帮助企业在上述网站做好注册及吸眼球的网页标题、内容展示大力推銷自己,还可利用网络爬虫技术及数据自动比对筛选分析实现精准匹配发掘潜在客户,为企业高效、精准、有效开拓市场奠定基础,这些都需平台帮助完成。同时大数据分析可辅助企业了解自身从整体到班组至个人的每一环节运行效率和工作量并可与平台上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找出自身差距,促其不断改进,自我提升。大数据及分析还可为地方各级政府的国际物流规划、布局及改进提供辅助决策支撑,为扶持发展方便企业的多式联运推广和先进理念的第四方物流提供支撑,并通过企业评价等手段淘汰那些跟不上时代发展不思进取、效率低、服务差,出错频繁的服务企业;同时鼓励不断进取、服务好、效率高的业务互补企业间联合、联盟及兼并,强强结合形成拳头效应,如集资共建海外仓,降低各自成本,共同开拓扩大市场,达到做大做强从而建立高效、高质、服务优、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
3加强省级平台间的联系配合。由于中国区域辽阔,各地物流资源占有非常不平衡,加上作为国际物流重要枢纽港口的物流辐射作用,如上海港对长江经济带,大连港对东北等的辐射作用,中欧班列迅猛发展形成的内陆向沿海的辐射作用,对省级平台间的交流需求日趋增强。虽现有部分省市间的类似平台实现了对接,但蜘蛛网式联网的网络布局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及传输数据有限等不利因素。通过国家层面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传输架构及数据标准势必降低实现的技术难度,建立高效、标准的可扩展架构。各地区间各类资源差异也是贸易、服务发展的支撑点。透过平台间的信息交换,使原本只在本平台上发布的信息及机会可透过联网平台在多平台上发布,若最后全国省级平台全部联网,则荣升成全国平台宣传效应,极大提高了各平台影响力;同时平台间的交流,互动势必加强相互间的各种联系,提升平台技术及服务水平,扩大贸易、服务机会,也为企业实现一个平台完成跨地区乃至今后跨国界业务操作奠定基础。结合各平台的公信力,更加方便广大企业特别是异地企业得到高效高质低价透明的放心服务,为内陆开展先进的多式联运业务及第四方物流提供更优选择。
4其它履行的职责。省级平台还应负责研究“当代新技术”及本地国际物流发展状况,不断提升改进;执行国家层面各类相关数据标准、传输标准,网络信息安全和电子认证等标准并与国家层面实现网络数据共联,接收并查询检索国家层面相关数据,上联国家“单一窗口”,为本地企业提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申报的数据导入及录入接口;为企业提供物流相关信息交换并提供数据交换及不同标准间格式转换,扩充获取国际物流商务数据;为企业提供技术及业务培训,引导企业更新观念,加强各类企业间联系配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结合国内企业征信系统、世界海关组织的“经认证经营者”(AEO)认证等及在本系统运行情况奖优罚劣,从而提升整体营商水平及环境。
(三)企业智慧业务建设
国际物流服务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各级政府提供的各类云计算、大数据资源,并加大与各方的协调、配合,提升效能,在加入上述智慧国际物流体系建设中应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改进,提升自身水平及与相关企业、客户的联系沟通及合作聚集力度。根据各自企业大小和各类资源占有情况,充分利用“当代新技术”优势,着重加强物联网的RF-ID、二维码在物品跟踪;地理信息系统、GPS在运输路经实时规划;人工智能的身份证、人脸、车辆各类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及货物交接等智能安保;语义识别在单证文字自动识别、自动申报;自动翻译用于走出国门扩大交流范围,提升效率;5G及移动终端用于办公室外物流人员的快速系统操作和无人机、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仓库、无人码头等在企业具体运作中的跟踪及应用,并与智能信息系统有效结合创建智能高效服务体系。企业还需充分利用内外资源培养或聘用科技业务一体化人才进行数据获取与分析,从而辅助企业决策和持续有效业务改进。同时扩大内部交流、培训,创建自己独有特色招揽广大客户,使企业整体水平、效率、服务质量、竞争力及效益的不断提升。
建设庞大的创新智慧国际物流体系绝非易事,需国家层面坚强领导及与全国各省市地方政府和众多相关企业充分融合方可实现。当今中国上下齐心协力,集中国力办大事的强大体制优势为智慧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建立智慧国际物流体系,從而形成上下联通、透明、公开、高效且符合当代联合、共享、共赢发展趋势的新环境,实现全国利益统一下的高质量网络服务体系,不仅是走向国际物流强国的创新举措,而且能够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地,从根本上提高国际物流便利化程度,实现更大范围共享和共赢。
参考文献:
[1]王炜瀚,王健国际商务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柴庆春国际物理管理(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3]袁开福,何旭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4]李德毅人工智能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5]Yossi Sheffi物流集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6]王喜富,崔忠付智慧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