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行佐 沈行佑
总想把掤、捋、挤、按说得透彻一些,让学习者有一个可学可用的概念,总未能实现。今天再作尝试,如能些许有用,即甚慰我心。
太极拳是化打结合的功夫,如果说掤是对功夫的丈量,捋是以化为主的技术,那么挤就有攻击性了,是化即是打的呼应。有不少人把挤和“紧打”联系起来,一到挤就紧了,结果劲还没有发,对手就避开了,甚至顶住你。
搭手即掤。此掤一般是微侧身子,目视对方掤到的位置,松柔,随顺,亦可听到对方的劲力。一等:雄浑,黏牢。二等:浑厚,有沉黏。三等:厚重,有压力。四等:重轻,有变化。以下则有顶,有呆,有夯,有飘,有滑,有木之感,总之是黏不住,有蛮力之象。以上是我认识的一些功夫所在,具体很难讲,有时也不是一次就能掂量出来的,但总的讲,搭手功夫是藏不住的。
雄浑之劲何处来?我想单靠打套拳是难以达到的,是功法练就的,是苦练巧练,加上持之以恒练就的。
余认为抖杆可能是其主要練习手段。没有这个基础何来这种整劲、震劲、松柔透劲?还有打沙袋等方法。这里就牵涉到如何去顶、去呆、去木的练法了。劲不通过抖杆、打沙袋等方法是难以练出来的。很多人讲所谓的松,我不知道在实际使用上如何。我师门老师曾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举重若轻是功夫,此轻何来?练就的,轻松也。所以松是实力的显示,在实际中是练松、练透、去顶、去呆、去木。
我们曾有一柄3.5千克的重剑,是杨澄甫和我汇川师公用过的,老师传给我们,教过我们用剑,让我们感受其中的分量和劲力。到底什么是太极拳之松紧,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对一种境界的认识,是对功夫的理解,单讲松紧在认识上是不够的。
再讲讲对掤劲的认识。首先它是一个“随劲”,随对方劲大小、深浅、高低而变化的劲,具有不丢不顶、沾连黏随的性质,具有丈量、试探、全方位等特性,所以符合力由脊发、植于根、发于端的条件。根的作用在于反弹和运化,如果没有地面这个根的作用,劲是集中不起来的,也运化不掉。抖杆就是手臂的加长,运化这个加长三四米、重若千斤的棍子,无论对于根梢、力点,还是对于身法、腰腿能力、抓地力、平衡、基本功,抖杆的练习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这样练出的劲就犹如撬棍原理,四两拨千斤就实至名归了。听老师讲,澄甫先生和师公后来练枪都用三四十斤的大铁枪,用沾枪、掷抢等十三枪练出来,其劲可想而知,非一般可比了。在这种功夫下呈现出的轻松状态,就是真正的太极拳功夫。
捋是一个反映劲,是对对手的反射,原理在于不顶、随顺,是听劲的结果。不丢,不顶,不拨,不抽,是捋劲的真实内容,只有沾连黏随才能尽享主动。有不少人把捋理解为扯劲,拉住对方手往侧边拉,又生怕把对方拉进怀里,所以拼命侧身往外拉。这样做,第一,劲明了,会被对方觉察;第二,不随顺了,显得生硬。捋劲为什么要轻?就在于随、顺、柔、圆、化、引,要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完成,引进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这才是捋最真实的写照。捋也是后发制人、后发先至的太极意蕴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捋中的变劲和劲变,捋是一个巧劲,往往带有挫、引、勾、挂、抓、带、叼等手法结合,单手、双手、内臂、外臂、内腕、外腕,甚至手指都会用到,劲也在各部位间转换,灌注于各部位。捋不简单,简单之捋成不了太极真谛。
太极拳是化打结合的功夫,如果说掤是对功夫的丈量,捋是以化为主的技术,那么挤就有攻击性了,是化即是打的呼应。有不少人把挤和“紧打”联系起来,一到挤就紧了,结果劲还没有发,对手就避开了,甚至顶住你。推手中往往碰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还是与自己先紧起来有关。所以说太极拳的松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说松就能松的。松其实是一种境界,是功夫的写照,不是意识所能控制的。
挤的难度在于前手的垫。前手一定是垫的作用,是很松随的垫,一点不紧的垫,能随时变劲的垫,只有这样后面的挤才能真正挤出劲。挤可以是双手轮换的挤,也可以是变捋后再回到挤,所以挤劲是一个复合劲,是变劲,是攻击中又要兼备由防转攻的劲,这样就形成了绵绵不断的劲势了。
按是挤的孪生兄弟,也是化打结合的连贯劲,以柔化而施以按劲,在难以撼动对方的情况下可柔顺对方顶劲,化解之后再贯注进去。按的形式多种多样,随势、顺势是其主要内容,尤其是引进落空后的顺随是最有效的。按可用长劲,也可用霹雳劲。所谓霹雳劲是震劲,用掌根突劲,也称作毫厘劲,短而有力,震荡,鼓荡,是内发劲。
掤捋挤按是太极拳的四隅力,以势得名。它们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有连续、连贯的特点。能巧妙地运用这四种劲,这是太极拳的基本,但掌握这个基本并不容易。
(编辑/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