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慧
核心提示
他是身怀“铁布衫”“金刚力功”等诸多绝技的少林寺三十一世皈依弟子,法号释德君;他1989年创办孟州少林武术院,身为“河南省优秀校长”“中华武术传播大使”“全国优秀武术教育家”,近30年来弘扬少林精神,颂扬中华美德,传武授德,文武交融,桃李满天下;他是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焦作市政协第十届常委、洛阳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孟州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他文武双全,主讲示范了《少林传统功夫》系列电视教学片,出版了13本中英文武术专著;他是孟州“雷锋”,行善乐施,收养孤儿数十名,不求回报。他就是耿军。
近日,少林与太极杂志社特地专访了耿军先生。他与本刊记者娓娓道出他那平凡却又传奇的经历。
心扎武术根始入少林门
幼年时候的耿军,经常听父亲讲述中华五千年的英雄故事。在岳飞抗金兵、戚继光抗倭寇、霍元甲威震洋人等英雄事迹的熏陶下,幼小的耿军心里埋下了对武术喜爱的种子。尤其是1982年放映的电影《少林寺》,影片中刚柔相济的少林拳、出神入化的螳螂拳、腾落舒展的地趟拳、游龙似凤的醉剑等无一不吸引着他的眼球,同时更激起了他对武术的热情以及当天下第一的欲望,武术的种子也就此破土发芽,一发不可收。他也因此默默立志:习好武艺,精忠报国。
在这种志向的指引下,1983年,仅上初中的耿军便只身来到嵩山少林寺学习武艺。
进入少林门之后,他开始了练武学艺的生涯。无论冬夏,每天清晨5点,耿军就起床,在少溪河里洗完澡后便开始爬达摩洞锻炼身体。他爬达摩洞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跑达摩洞,在石台阶上跑两个来回;一种是爬达摩洞,四肢着地,宛若动物般往上爬,以此来锻炼肌肉、提高机能、磨炼意志。爬到达摩洞顶后,他会在达摩老祖面前叩拜,以保佑他早日修成正果。
谈及达摩祖师,他说:“我的师父经常给我们讲达摩祖师面壁九年终修成正果的故事,告诫我们修行只有修到极处,才能明心见性,守性不移,功行圆满,进入无上的新境界。”他也时刻谨记师父教诲,安心习武、未曾有一丝一毫懈怠。
爬达摩洞,须耗时1小时左右。然后耿军吃完简单清淡的早饭,就会到后山练功。早期的耿军主要练基本功,如踢腿、拔筋、冲拳、站桩,师父在一旁指点。“基本功的练习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须每天训练、逐步提升,同时不断自我完善。”“少林的基本功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有更高的建树。”耿军将师父的话牢记于心,而这些少林基本功也为后来耿军武艺的突飞猛进打下了基础。
到了晚上坐禅时间,刚开始时,耿军对于佛经只是一知半解,听得稀里糊涂,但是“师父对我们说这是为了让我们磨炼心境,让我们浮躁的心能够真正静下来”。耿军听师命,遵师嘱,过了一段时间,他对关于人生的哲理和练武的诀窍有了进一步认识。
就这样日复一日,让他养成了坚韧不拔的习性,后来,被誉为“少林三大长老”之一的素法大师看到耿军如此吃苦耐劳,勤学苦练,就破格收其为关门弟子,并赐法号“释德君”。从此,耿军开始真正学习少林功夫。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拜素法大师为师后,耿军依旧每日天不亮就开始习练武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下来。他每日虚心向素法大师请教,在素法大师的指点下,已将铁布衫、少林拳、少林器械等练得炉火纯青。
素法大师看到这些高兴异常。为了让他对武术有更深造诣,素法大师又推荐耿军拜入当时的少林当家和尚素喜法师门下。
对于这两位恩師,耿军也是满怀感激之情。“素法师父博采众长,不仅会少林功夫,还会多个门派的功夫,我们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别人学不到的东西。”“素喜师父从小出家,一辈子坚守少林寺,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一颗大德高僧普度众生的佛心。”“两位师父不仅教我武功,还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待人接物的礼节。”
1985年以后,学有初成的耿军开始云游四方,拜访名师。他先经两位恩师引荐,先随螳螂拳第七代传人李占元,后随武当盘龙门第九代传人张加陵大师、金刚力功第二十三代传人于宪华等大师学习武艺,系统地学习了螳螂拳法、盘龙气功、金刚力功等功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耿军经过6年的勤学苦练,成了身怀“铁布衫”“金刚力功”等诸多绝技的少林寺三十一世皈依弟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正所谓“天下风云出我辈”,1989年,年仅21岁的耿军怀着欲当天下第一的豪情壮志以及一身绝技,开始“江湖闯荡谱新诗”。
1993年,参加第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他的二指断石、头断双钢板技惊四座,成为此次武术节的闪光点,最后获得螳螂拳和春秋大刀两项金牌。1995年,他参加第二届中华民间武艺精粹表演赛,凭借其精湛的武艺,最终获得象征少林武术最高荣誉的“达摩杯”。1996年2月,他和地方政府联合
举办“孟州杯”全国武林精英邀请赛,赛事盛况空前,观众达到4万多人。
1997年,他在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武术节上表演金刚二指断石,点断3.5厘米厚的石条。“只见他猛一定气,略一停顿,提指猛击石条,只听得‘啪一声,半个石条应声落地。”他的表演让现场观众瞠目结舌、大饱眼福,被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从此,少林功夫与耿军在马来西亚成为一种神圣。每年的赛事,耿军都会受到邀请,同时也有不少武术爱好者不远万里慕名前来拜师学艺。
1998年,他在黎巴嫩国家武术节上再次表演绝技,震惊中东。随后他在黎巴嫩讲学授课一个月,传播弘扬中华武术,也成了我国武术界在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他回国之际,当地人们用鲜花和歌声来表达这种依依惜别之情。黎巴嫩国家体育馆和孟州少林武院缔结为友好单位,每年互派来使共叙武术与体育的发展大计。
1998年7月,他承办河南省第三届武协杯武术比赛,该赛为河南省民间承办省级比赛开了先河。
2000年6月,他和焦作市旅游局联合举办了全国“云台山杯”武术散打擂台赛。
凭借着一身惊人的绝技和过人的胆识,名不见经传的耿军硕果累累,一举先后获得武术比赛的4块少林拳金牌、多个优胜奖、优秀奖等。
经过十多年的磨炼与打拼,他俨然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摇身一变成了一代宗师,印证着少林武术的博大精深。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虽取
得喜人成绩,但他仍在为传播和弘扬中华武术不懈奋斗。
2015年,他担任瑞典武术搏击冠军赛颁奖嘉宾,应参赛队员的要求,即兴表演了曾在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上扬名国际武坛的拿手绝技:二指断石和玻璃杯上断钢条。他的表演震惊了现场所有观众。
2017年,他在美国发起举办了纽约国际武术锦标赛。
2018年8月,由他发起的马来西亚国际武术节已是第四届,规模逐年扩大。
2018年,他作为专家出席由少林寺药局承办的2018世界禅养功法展示大会,为宣传和弘扬中华武术不遗余力……
传授技艺办武院
培育学生修文武
少林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其历史久远,积淀深厚;其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而早在1989年,初入江湖的耿军就开始冷静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少林武术、弘扬少林精神呢?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学会少林武术,并了解少林武术的精髓呢?
那时,一个决定在他脑海里诞生:办一所少林武术学校!
耿军说干就干的性格使得他立马开始着手借钱、寻找场地筹办武院。知子莫若父,给幼年耿军讲英雄故事的父亲这次给年轻的耿军讲了人生道理:找准自己的方向,走下去;认准了办武院,就勇于坚持下去。父亲还主动拿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几千元钱资助他办武院。接过父亲的钱,耿军百感交集。他暗自下定决心:自己一定不辜负父亲的重望,把学校办出个样子来!1989年8月,耿军怀揣从父亲手
里接过的几千元钱,在租来的一片废弃厂区里,创办了孟州少林武院,开始了他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路。
孟州少林武院创办之初,面临着师资不够、资金不足等困难,但是耿军不轻言放弃:师资不够,他就亲自上阵,又当校长,又当老师;资金不足,他用完自己所有积蓄后抵押自家的房子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教师正常教学、学员正常生活。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耿军就这样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即使是在武院初有起色之后,他依旧为武院任劳任怨。
在他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武院学员日益增多。他看到现下有这么多孩子喜欢少林武术,想到中华武术后继有人,也相信少林武术发扬光大指日可待。他在欣慰之余又有忧虑:这些孩子素质良莠不齐,习武动机不尽相同。孩子们有武术傍身,如果能“行侠仗义”、助人为乐、弘扬中原文化固然是好的,但是若他们动机不纯、素质不高,很可能会给社会带来隐患;即使不学坏,个别学员“大字不识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如何能适应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耿军决定:一定要注重文化学习,对他们的思想加以引导。于是他在武术课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课,后来又增加了政治课,确保武院的学员们能够成为文武兼修、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的人。从此校园里书声琅琅、拳声呼呼,各种声音交织成了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1993年,耿军的学生在全国首届气功武术绝技大赛上一举夺得7项第一名,囊括了硬气功、散打项目的金牌,成为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代表队。此后,孟州少林武术院的旗帜飘在各牌,成为比赛中最引人瞩目的代表队。此后,孟州少林武术院的旗帜飘在各类比赛场地,摘金夺银如探囊取物。孟州少林武术院的奖牌柜一再加大,最后由一个展柜扩展为两个房间。
从他这里毕业的学生们,有的走出国门,到新加坡、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开馆授徒;有的投身影视界,成为走红明星;有的献身武术教育事业,成为高校老师。无论他们身份如何,他们都在为传播中华武术的精华做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南北少林》《龙在少林》《笑傲江湖》《再进大别山》《赤壁》《争霸传奇》《倚天屠龙记》等影片上映,他的弟子杨建民、乔亚磊、邢永涛等矫健的身姿纷纷亮相,惹人注目,为武校争光添彩。
建校近30年来,耿军始终秉持“文以载道,武以宣德,文武兼修,德才兼备”的办学宗旨。在这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校里已经累计培训学员万余名,直接为公安、武警、消防、治安单位输送各种人才3000多人,600多人在省级以上武术比赛中获奖,30余人获全国武术冠军。
如今的孟州少林武术院已成为黄河以北最大的武院,分设小学、初中、高中3个教学部和国际教学中心。武院的办学成绩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一级武院”“全国十大武术教育基地”“河南省十佳武院”“焦作市诚信办学单位”“青少年武术修练基地”“洛阳师范学院武术教学基地”等。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武术团体多次到孟州少林武术院参观访问,学习交流。
著书不倦传初心
收养孤儿显大爱
数十年苦心孤诣的勤习深思,成就了耿军的武学造诣;近三十年坚持不懈的言传身教,启发了他对少林武学的独特见解。
耿军主讲示范的36集《少林传统功夫》系列电视教学片和《少林护寺十三关》《少林看家拳对打》等13本中英文武术专著,被列入“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并已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台湾大鹏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填補了少林武术著作只有中文简体版,而没有繁体版和英文版的空白。
《少林传统功夫》系列丛书主要内容为梅花拳、炮拳、看家拳、罗汉拳等30多个少林传统套路和实战技法,部分还是耿军的独到心得。该丛书采用中英文对照,使外国爱好者无语言障碍,让国内外读者都受益匪浅。
身怀绝技的耿军侠骨柔肠,热衷于福利事业。耿军目前已收养了10名孤儿。这些孤儿是不幸的,他们过早地失去了父母的庇护,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享受不了良好的学校教育;他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耿军这个“慈父”。在耿军的照顾下,他们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享受着“父亲”的关爱、在教室里学习或在操场上练武,就这样幸福地、慢慢地长大。他们是知恩图报的,长大工作后时常会来看望耿军,有的选择了在武院工作来报答耿军的养育之恩。
他著书不倦,勤耕不辍,精业笃行,为传承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他是孟州“雷锋”,行善乐施,收养孤儿数十名,彰显大爱。
改革开放四十年
深情寄语引深思
尽管少林武术博大精深,早在2006年,国家已将少林功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但也从侧面映射出少林武术濒临危境的无奈事实。耿军对此状虽有忧虑,但他更多的是自信,他坚信在一代代武术传承人的带领下,会更好传承少林武术,形成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影响力。
他说,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武术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近年来,国家更加注重武术的观赏性和健身价值。他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同时注重传统武术格斗价值的挖掘,齐头并进,使中华武术能在当前的全民健身活动做出贡献,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发挥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