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馆教育

2019-12-12 02:25曹屹立
卷宗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新生互联网高校

曹屹立

摘 要:本文就当前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对比过去曾经用过的方式,借鉴以前的经验,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应用互联网+的方式,让读者主动的、自觉的学习怎样使用一个智能化的图书馆以帮助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馆教育;创新;互联网+

每年九月份的开学季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是最为忙碌的时候,怎样让新生学会使用图书馆成为他们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入馆教育做好了,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能使新生获得很好的体验感、增强满意度。现就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在这些年的入馆教育上所做的工作和变化,来谈谈自己的感想。

1 新生入馆教育的必要性

从高中到大学,新生必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高中时期的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肯定有很大的差别,不管是藏书量还是智能化服务,都不在一个级别上。如果不给他们以适当的指导,他们就会像个迷路的小孩,在图书馆转悠。书不会找、设备不会用、规则不清楚,把书架上的书翻的很乱,借书权限还没开通,拿下来的书还要工作人员再拿上去上架,这无疑会增加书库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一楼咨询台的老师就更加忙碌了,因为新生会咨询各种问题,一波接着一波,应接不暇。

2 華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曾经使用过的入馆教育方式

2.1 宣传手册

把宣传手册放在图书馆入口处、各楼层服务台、检索机旁,让学生自己自行取阅。这种方式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明显,弊处甚多。由于宣传手册篇幅有限,上面只能大致简单地介绍一下图书馆,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看了也是一知半解,最后还是会集中到咨询台提各种问题,这种方式事倍功半且不环保,宣传手册看过就扔,造成浪费。

2.2 参观讲解

在新生军训期间,还没开通借阅权限前,由高年级的勤助分批分班带领参观讲解。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现场感比较强,可以比较直观的了解到图书馆各层的馆藏分布、智能设备的使用,但不足之处就是在勤助带领参观讲解介绍图书馆时会影响到在馆学习的其他读者,新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同学交谈拍照所带来的吵杂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人。在介绍、现场演示如何使用自助智能设备时外围的同学根本看不到演示操作,或心不在焉,达不到预期效果。

2.3 网站在线学习

通过在线学习,了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功能,然后做在线测试,成绩合格者开通借阅权限。这种方式容易让读者产生抵触心理,认为既然考进这所学校就有权限进图书馆学习、借书,还考什么试。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在线学习敷衍了事,做题基本靠猜,培训效果大打折扣,不了解怎么使用图书馆给日后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2.4 拍摄校园DV剧

图书馆工作人员邀请读者一起拍摄“图书馆的一天”,把视频挂在图书馆主页显目的位置,并且在图书馆进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以学生读者为我的一个个体,与老师同学一起参与现场演示,这种方式新颖,有代入感,但是通过观察发现新生上图书馆网站的主动性不强,图书馆大屏幕滚动播放的视频也是走过路过看几眼而已,真正能关注到里面内容的学生不多。

2.5 互联网+

现在的学生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长大的,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手机里的APP玩的得心应手。一部智能手机走天下,在大学校园里同样适用。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是一个智能化的图书馆,进门禁可以刷校园卡、刷手机二维码、刷脸,选座可以现场刷校园卡,也可以在学校的任何一个地方在手机上选座,自助借还机借书同样也可以刷卡、刷手机、刷脸,在手机图书馆上可以查阅自己的借阅情况、查文献、预约研讨室、借电子书、使用朗读亭等,图书馆所有的图书都实现了RFID无线射频技术定位,手机查图书能显示图书的具体位置,精确到在几排几列几层,在电脑端更是能给出3D导航地图,能更加方便的找到检索到的图书。要熟练的做到以上这些应用,就需要给新生一个导入口,好让他们自己学习怎么使用这些设备。微信公众号就是一个很好的导入口,现在的高校图书馆都是全开架的,学生到图书馆不仅仅是来借书查文献,更多的是来自习学习的。所以不可避免的要选一个座位,只要在自助选座机上刷卡选座,屏幕上就弹出一个窗口,要你先关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关注了公众号,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后台推送软文,《怎么学习使用图书馆》,再配合门禁、自助选座机、检索机、自助借还机旁放的相关展板图文介绍图书馆使用攻略,浅显易懂、一目了然。新生自己动手学习,给咨询的老师减轻了工作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3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于一体,在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在服务上紧跟潮流不断创新,应用好互联网+,服务好每一位进馆的读者,让他们爱上图书馆,从中获益,让图书馆人的工作更有时效性,让它更智能更加人性化。

猜你喜欢
新生互联网高校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