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发展应重视文本解读

2019-12-11 10:13辛湘妮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学科文本

辛湘妮

谈到文本解读,大多指向语文教学;同样作为语言学科的英语教学,对文本解读的关注却远远不够。《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提出英语学科也和语文学科一样,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性质,英语课程不止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任务,也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两者的统一,需要以教材为核心,以研读教材文本为措施来确定教学内容。作为教科书的文本都是无数专家精选精编的内容,不仅包含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英语学科知识,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发展需求,也涵盖了落实学科素养的所需素材。因此,英语学科发展应全方位重视文本解读。

落实核心素养从文本解读着手

200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只强调了工具性的学科性质,直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才把英语学科作为语言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特点进行明确。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则更加明确英语是当今世界广泛使用的国际通用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普通高中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继续学习英语或选择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英语教学要实现这些目标或者任务,必然要落实在作为教材或者教科书等的文本上,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学科关键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多年来累积的教学习惯与状态仍然难以转变,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仍然停留在以英语为工具性这一单一学科性质体现的教学当中,既难以发挥其语言学科的性质特征,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又难以通过英语这门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实现更好的综合发展。况且,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人类文明传承与交流的工具,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略其人文性的学科性质。

因此,课堂教学绝不能仅仅是把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教学,不但要重视英语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启迪。这个目标的实现,自然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与教学来实现,不能抛开文本去讲思维和文化的内容。不论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还是学习能力,都要建立在对文本的充分解读与透彻理解的基础上。例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并不是要在文本之外补充文化知识或背景材料,而是要在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中体现对文化的理解,对申辩思维的渗透。

比如,在人教新目标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s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A 2d的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会话中,老师与学生Wang Ming、学生Claudia的对话,表达的是两名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的不同见解与认识。学习这样一段对话,除了帮助学生注解词、句等基础语言知识的用法,还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东西方文化下人们表达习惯的不同。比如,问问学生是认同Wang Ming的观点,还是认同Claudia的观点,如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辩一辩,可以开拓思维,提升申辩能力。也不妨做个小调查,问问学生会支持哪一位同学的观点。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很多学生甚至大多数学生都支持Claudia的观点。这是老师们要引起警惕的地方,如果不加以引导,或者教师自身认知不明确,会给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留下不当的印象,会认为Claudia代表的西方思维比Wang Ming代表的东方思维优越,这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价值认同观。当人们面临问题与困难的时候,确实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西方人的觀点显然更多地从实际角度出发,但是,要提醒学生思考,既然愚公如此蠢笨,此故事毫无意义的话,为何这样一个故事会流传千年?中国人真的不知道可以修路架桥吗?不是的,与此无关。这是因为我们东方思维讲故事或者说思考问题的角度不着眼于眼前实际生活,更是关注于意识精神领域,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为了说明愚公的愚,而是告诉人们,当面临问题和困难时,当人们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有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这是故事的精髓,是我们东方文明意识形态的表达。在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们客观的认识,理解不同文化下人们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所有的世界文明都应得到尊重。事实上,当对所学语言知识理解充分的时候,学生更容易接纳所学语言知识。这一小段对话包含了英语学科素养中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的落实,老师们若不能重视解读文本,关注文本所包含的全面信息,只重视知识与技能是难以落实这些课标核心素养的。

发展教学能力与文本解读相连

教学文本解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能力包括很多层面的内容,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设计的能力,恰当使用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的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的能力,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能力,研究课堂及时发现问题与指导的能力,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等。其中最应该重视的是对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和开掘能力,这是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试想,若是对教学内容都不能正确的定位和解读,那么教学过程即使设计得天花乱坠,又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近年来,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凡是获得大家共同认知的好课,一定是内容正确充实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相应的经验,且常常充满文化与思维碰撞的课。而且,语言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理科教学内容不同,教材中出现的是包含了很多信息的语言文本,不是一道道的考试习题。因此,确定这一节课要“教什么”是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老师们习惯把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的提取与训练当作的教学主要内容,似乎教学文本就只是提供了新单词和新语法,因此,一节课上常常就是这些知识点的反复操练。要评价一节课,似乎浅显学习就是单词与背诵,深度学习就是各种语法辨析与习题训练,对时态的教学方法就是讲解、习题与训练,对教材文本中的会话与文章的所包含的背景知识、发生情境、言者心情以及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很少有人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时态在英语语言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理解的时态是习题的时态,而不是语言的时态、不是说话者表达自己真实意图的时态。体会不到语义内涵、应用情境、说话者的表达意图,这样的教学显然是当前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

课堂上常常是学单词,进行句型操练、习题训练的主要场地。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常常并不是语言整体,而是支离破碎,没有什么联系的词汇与语言知识的堆积。个别老师甚至直接抛开课本,只讲考点,只训练考点。然而,在落实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今天,应试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优势,中高考的指挥棒在发生转变,教师课堂亦应发生转变。当前中高考试题的设置已经越来越抛弃那些简单机械脱离生活实际的考题,更多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学习的能力、思维的碰撞和文化的积淀等。脱离了情境与实际应用的语言教学、缺乏思维引导与能力发展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是学生学习低效甚至厌恶英语学习的根源之一。那么,一节课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究竟如何建构,来自哪里?最主要的路径就是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挖掘文本信息,这需要教师拥有一定的解读能力,能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体会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在教材文本中挖掘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素材,当然,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还要依据英语课程内在要求与学生的经验水平共同确定内容。可以说,文本解读是教学内容的来源,英语课程的性质与要求是教学内容的旨归,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设计的导向,学情则起着重要的筛选和过滤的作用。因此,对文本解读的能力体现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格外引起重视。

教师专业发展与文本解读相关

文本解读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教师自身教学素质与修养的水平跟文本解读能力息息相关。作为一名语言的传播者,首先,教师个人需不断地发展与扩充对所教语言的基本能力,包括正确的语言认知、良好的语言修养、丰厚的语言知识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发现教材文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创设更适合的语言教学活动来帮学生充分理解语言的真正内涵,给予学生以语言学习的正确引领。

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提炼作为教学实施的支撑。对文本的解读是教学设计的起源,但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如何组织教学过程,以何种方式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以实现通过解读教材文本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教师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还需要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还有,作为教材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中介者的老师,要能有效地挖掘学习材料对学习者的潜在意义,实现学习意义的显性化。学习前,要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任务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以及对未来学习与生活的深远意义;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赋予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与有求知的欲望,也能对学生学习、思考和行动有一定的引导与控制能力,还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動调适认知结构,能用恰当的思想来同化要学习的材料;在学习结束后,还能引领学生反思并意识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变化。这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来促进个人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实践应用,深刻理解作为文本与学生之间中介者的身份意义。

最后,作为教学的设计者与课堂的主导者,为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需要迅速应变的能力来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这需要细致的观察力,于细微处见真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与表现直接暴露教学设计或课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问题背后的真相,当然还需要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开发和整合教材资源的能力。我们重视文本却不是唯文本论,教师要涉猎广泛,与时俱进,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与教材文本内容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学会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学增色增效。对教材文本的整合,更是教师教学理念与综合能力的体现。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与风格,才能理解性、创新性地使用教材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中学阶段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既是落实英语课程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也是研发教学内容、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以应重视文本解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荆菁,王彩琴.文本解读对中学英语教师角色的挑战[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1).

(作者单位:陕西石油普通教育管理移交中心长庆二中)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学科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