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9-12-11 10:07何敏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审题培养问题

何敏娟

摘 要:小学生进入六年级后,计算的正确率大为下降,而大多数学生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导致的习惯性错误。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为此,笔者注重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如何有效地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审题 问题 培养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所谓收集和处理数据其实就是审题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非常重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无论对什么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可以说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要学好数学必须从小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熟读题目,培养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审题能力不强,题目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认真审题,经常有同学没有把题目读完就急于下笔计算,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分数混合运算一”主要学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解决这一问题时,有部分学生见这类题就用连乘计算,在实际的计算中题型是不断变化的,对于不认真审题的学生就容易做错题。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后,在一些计算中题目要求计算圆的周长,他计算圆的面积。所以,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读题的训练,让学生在看、读、听的过程中了解数学信息内容,感悟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分析、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二、提炼关键,准确理解

在学生实际学习中,许多学生审题时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因此看错题目,造成感知错误。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时,经常有计算半圆周长和半圆面积。就有较多的学生在计算时半圆周长不加直径的长,计算半圆面积时不除以2 ,导致错误。还有一些应用题的计算时由于学生没有看清楚单位,计算时不换算单位,导致把题目做错。由此可见,审题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读、看的过程,应该与思考紧密结合,才能准确把握条件、问题中的意思。

三、图形结合,探索本质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有一些分数应用题的理解比较抽象,由于学生经验、能力的影响,即使学生细心看,认真读,努力想,仍然不能理解题意。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画图和操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画图操作的意识,使他们学会通过画图和操作中发现数学信息,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混合运算时,首先让学生画图理解题意,再找题中的等量关系。这样问题的解决也便水到渠成。同时在这一单元中,重点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一些实际问题,用画图的方法难度也比较大,如:有关立体图形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时,我们可以通过学具实际操作来找出条件问题中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问题。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实际操作,都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重点是要培养这种解决问题的习惯,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一定的作用。

四、借助实物,发挥想象

课堂上,我尽量多使用教具,甚至身边的实物,也要求学生多动手,课后自制学具,不但巩固了课堂上学的知识,而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兴趣,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

数学源于生活,我们在课本上学的好多东西,实际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只是我们好多学生会脱离实际去理解,觉得公式很死板、很抽象、很难记。像我们学的与单价、数量、总价有关的应用题,学生都会去商店或超市买东西,也会算账结账,但到解答应用题时却分不清数量间的关系,我就会鼓励他们想一想自己买东西的过程,甚至去模拟场景帮他们理解。还有我们学的立体图形,求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等,我们可以利用教室这个大长方体,利用我们的烟囱、落水管、蜂窝煤等实物帮学生建立模型,使抽象化为具体,再想象实物与这些模型间的相互联系,就可以化难为易。比如我们要求做火柴盒的内盒和外盒分别要用多少纸?我们就可以结合教室或课本,把它看成火柴盒,在想象火柴盒内盒和外盒的实际样子,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到底是要算长方体的那些面的面积了。也就避免了我们死记公式,而不能活学活用。

五、提炼内涵,举一反三

简单的几何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简单应用,困扰了不少学生。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教会学生提炼这类题的内涵,又能将其与外围条件紧密结合是此类题目解答的有效途径。在平时做和图形相关的问题时,我总在学生读完题后提问学生,这道题和什么图形有关,对这个图形你学过它那方面的知识,这里具体用到哪方面的知识去解答,做到举一反三。在小学范围内,我们学的立体图形必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中的一种,每一种图形我们都只学过它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解答方法。当弄清楚具体是什么后,自然就会解答了。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很重要,良好的審题习惯是学生做对题的开端,我们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同时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和方法,才能提高数学解题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魏兴完.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

[2]洪阿丽.浅议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海峡科学,2012.

[3]刘春兰.在小学数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15.

[4]李萍萍.论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3.

猜你喜欢
审题培养问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