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与居民收入
——来自五指山市的调查研究

2019-12-11 08:19:36薛品
关键词:五指山市五指山劳动力

薛品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工业化现代化程度突飞猛进,一个重要后果就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转移得到长足发展,2004年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1.03亿人,年增长率达到4.5%,2017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7亿人(1)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年增长率1.7%,数目惊人,特征和后果都很明显。围绕劳动力转移这一重要现象,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已有研究[1]对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数量特征、劳动力转移的来源地、流向地特征、劳动力本身的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以及教育程度等因素、劳动力转移的产业分布、就业稳定性、劳动力的组织程度等各方面都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研究还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意义,包括增加了农民收入、调整了农村就业和经济结构、推动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繁荣;与此同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环境也随之发生积极变化,社会认识更为积极、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工权益保障不断加强、进城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相关社会服务不断提高。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新阶段,精准扶贫需要好的治理机制,但在不发达地区,低保比例还很高,扶贫工作任重道远[2] [3] [4]。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居民收入,对反贫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劳动力转移的模式非常多元,劳动力转移与宏观经济社会结构及其转型联系密切,再加上我国各地区明显的异质性,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结构下,劳动力转移可能会有不同的趋势,劳动力的代际更替、代际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也都会改变劳动力转移的趋势。近些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新一代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提高、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交通更加方便以及大城市户口管理严格等因素,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较为明显,劳动力转移出现了就地就近就业的新趋势。

在此背景下,不发达地区近期劳动力转移的新趋势,成为一个较为重要的学术问题;同时,新的劳动力转移趋势带来的客观后果如何,是否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加以考察。

本研究拟利用一项实地调研获取的定性资料和定量资料,详细分析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统计模型,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当地居民家庭收入的实际影响。

二、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点

五指山市前身为通什市,“通什”,黎语原称“冲山”,“通什”二字是以黎话语音用汉字海南话音注写的。“通”为树下,“什”为田地,连起来的意思是:高山上许多古树包围着一片田地。从1953年至1986年底一直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中间有短暂迁出:1959年自治州迁出。1962年复为自治州首府),是当时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的中心。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通什市(县级市)。1987年1月25日,通什市正式成立;2001年7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五指山市。目前,五指山市辖4个镇、3个乡:通什镇、南圣镇、毛阳镇、番阳镇,畅好乡、毛道乡、水满乡。截至2013年底(2)资料来源:《五指山统计年鉴2014》第13页。,共有4个社区、59个行政村(其中有57个黎族村,2个苗族村)。境内有1个国有农场(国营畅好农场)。

全市2014年末常住人口10.5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1 331人,乡村人口63 769人,城镇人口比重为53.82%,户籍人口11.28万人(3)资料来源:《2014年五指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口民族构成方面,截至2013年,汉族人口33 653人,黎族72 073人,苗族5 950人,壮族368人,回族112人,其他民族451人,比例分别为29.9%、64%、5.3%、0.3%、0.1%和0.4%。作为一个黎族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级贫困县,五指山拥有不发达地区的共同特征:工业比重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同时也拥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享受绝大部分针对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是全省生态核心区,空气清新,拥有丰富的热带雨林旅游资源,年均2 400毫米降雨量,森林覆盖率达到86%(4)资料来源:《2014年五指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境内山脉五指山海拔1 867米,为全省最高峰。自然环境方面,五指山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6%,一方面为海南提供了有力的生态屏障,但另一方面限制了五指山市经济发展用地和产业发展,也深刻制约着当地建筑、交通、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相关规定,25度坡度以上即不允许种经济林,而五指山地理位置特点为典型的九分山半分水半分田,生态红线的限制使得可用地极少[5]。此外,五指山地区交通不便利。客观条件深刻制约着五指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5)资料来源:五指山调查座谈会(海南省发改委)。。

(二)数据与方法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子课题“五指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课题组于2015年7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进行为期10天的田野调查。本人作为课题组成员全程参加调研。调研期间参与从海南省到五指山市两级政府举办的十二场座谈会,座谈会主题为海南省和五指山发展情况及各部门相关工作;

有4场综合座谈会,省级层面综合座谈会一场,包括海南省民宗委、发改委、统计局、农业厅、人社厅、扶贫办、财政厅、旅游委、邮政局、商务厅、工信厅、海洋渔业厅、交通厅等13个部门相关负责人,市级层面综合座谈会三场,与会人员包括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市民宗委、市委统战部、市教委、等共计20个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8场部门座谈会,分别与海南省民宗委、海南省民研所、五指山统计局、五指山发改委、五指山史志办、五指山人社局、五指山扶贫办等8个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座谈会。

入村调查五次,村庄选择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别选择好、中、差不同层次的三个村庄,调查对象主要为村及村民小组相关负责人。对五指山市有代表性的乡镇和村庄进行调查访谈,调研过程中获得大量实地资料。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暨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于2015年夏天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进行城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持,开展城乡居民入户调查,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产生;参照城乡不同经济发展状况(高、中、低)和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分别选取调查的城镇社区和乡村社区,根据当地的城镇化率确定被调查住户的城乡划分,在确定的社区或行政村层面对住户进行随机等距抽样选定具体样本,最终获得398份城乡入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经济发展、退耕还林与生态、社会事业、民族文化、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社会安全与社会和谐等方面。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最终进入数据分析的样本为农村户口样本一共246人。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本次调查对象集中为中青年,60岁及以下调查对象占到95.5%,男性调查对象明显多于女性调查对象,占到总体的65.4%。调查对象的学历总体上处于中间水平,拥有初中和高中(中专或职高技校)学历的调查对象较多,分别占总体的33.0%和31.5%。调查对象中,黎族居民较多,达64.2%,苗族居民21.1%;汉族居民占比为14.2%。家庭人口数4人户和5人户较多,平均为4.61人。

表1 调查户(户主)基本情况 N=246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五指山市相关部门扶贫政策的各类实践进行详细梳理、呈现和总结,同时对照定量问卷数据相关统计结果,考察五指山各部门扶贫政策与居民收入状况的实际关联,进而考察当地扶贫政策的有效性。研究以2015年7月份随21世纪初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五指山课题组深入五指山市进行实地访谈调查的资料(其中包括定性访谈资料和入户问卷调查定量资料两部分)为依据,探讨五指山地区居民家庭收入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居民家庭收入的宏观和微观因素。

三、五指山劳动力转移背景

201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细总结了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征(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12/11/c_1113611795.htm。,宏观形势显示全国范围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五指山当地发展来看,五指山发改委(7)资料来源—五指山调查座谈会(海南省发改委)。相关人士指出五指山近年出现经济下滑趋势,十三五期间面临无地可用的困境,旅游、建设用地已经用完,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一系列指标说明五指山也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从业人员的产业分布和单位分布

从宏观因素来看,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地的就业结构和收入来源。调研中得知,2014年海南省民族地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分别是27.8%、5.8%和46.4%(8)资料来源—五指山调查座谈会(海南省发改委)。;五指山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3年的25.7∶20.9∶53.4调整为2014年的24.1∶21.4∶54.5(9)五指山统计局:《2014年五指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总体而言仍然缺乏产业基础。下表是五指山历年不同产业从业人员分布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大部分五指山居民还在从事第一产业(57.7%),第三产业人数从87年以来一直呈波动趋势,2005年曾达到40.9%,2010年以来又有所下降。 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容量低,从宏观上限制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获得。除了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分布的不均衡之外,五指山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的一个客观困难是青年劳动力比较少(10)资料来源—五指山调查座谈会(五指山扶贫办)。、人才少。

表2 五指山历年不同产业从业人员分布 (11) 资料来源:《五指山统计年鉴2014》75页。 (%)

下表是五指山历年不同单位从业人员数及比例变化情况,从统计数字宏观分析来看,五指山农村就业人员将近三十年来一直占有较高比重,一半以上从业人员为农村劳动者,城镇个体就业形式从2000年以后有快速增长趋势,国有单位从业人数不断萎缩,这与五指山国企改革、下岗分流有明显联系。一个新的就业形势是: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从2010年开始有明显增加,且处于有波动的增长态势,在这类单位中就业的人员数比例的增加与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数比例的减少相对应,反映了未来五指山深化经济社会改革的趋势。

表3 五指山历年不同单位从业人员数 (12) 资料来源:《五指山统计年鉴2014》74页、《五指山市年鉴2009》318-319页。 (%)

注:1992年前,城镇私营单位放在城镇个体中统计。2014年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经济单位三类单元从业人数为12 683人,每类单位从业人数暂无详细数据。

(二)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往非农产业转移放缓

下表(13)数据来源:《五指山统计年鉴2014》:201-202页。为五指山农村劳动力历年所在产业分布,从十几年变化趋势来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一定转移,但转移力度还不够明显,仍有超过80%的农村就业人员从事第一产业的工作,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开始比五年前就业比例成倍增加,但之后增速不太明显,2013、2012和2011年农村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从业的比例均低于上一年。已有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往非农产业转移对提高收入有重要贡献,但在五指山市,这一转移较为缓慢,成效不太明显,极大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表4 五指山农村劳动力历年所在产业分布(%)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就地就近就业

可能是由于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与外地有所差异,很多海南人并不愿意到外省或外地工作,相关部门曾经组织过本地劳动力到广东打工,“十几车十几车地送,但没多久他们就又回来了,所以目前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途径主要是就地转移就业”(14)资料来源:五指山课题座谈会——海南省人社厅相关人。。此外,本地就业在收入方面也可能比打工高,“外出打工收入一定比农村多,但也要区分,比如水满的茶园收入就比打工高(15)资料来源:五指山课题座谈会——五指山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五指山就业局在劳动力就业转移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在2014年年度总结中指出:2014年,五指山就业局通过各项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 678人次,完成了年计划任务(3 600人次)的102%,促进了农民增收(16)资料来源:《五指山就业局2014年度总结》。。

为详细了解五指山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研究者随课题组成员到五指山市水满镇、南圣镇和毛阳镇分别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谈,调研内容包括居民生计方式和就业转移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研究者对水满镇镇领导进行访谈,了解了水满镇居民就地就近就业的总体情况: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行业主要包括旅游服务业和特色种植业。旅游服务业主要包括峡谷漂流、酒店、餐饮服务、农家乐等行业;种植业则主要包括高山蔬菜、南药(主要是益智、优盾草等)、茶叶等类别。根据水满镇某领导的介绍,全镇劳动力就业转移情况概括如下:

水满镇一共有5 000多人(包括机关),5个行政村,全镇劳动力就业特点是就地就近就业。本地旅游开发反正比较早,吃的也不贵,之前游客过来玩,就回去住,近些年住宿游客较多。本地旅游开发需要劳动力。酒店餐饮,外地有1个,一共六家,大的三家。当地某高档酒店可以吸纳附近200多人就业,目前还没正式营业、处在试营业阶段;黎峒大观园目前是主体工程,仍在建设完善中。酒店服务员方面,当地年轻人不愿意当洗碗工,通常由年纪大结婚成家的人去干。酒店和漂流景点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如漂流景点需要保安也是本地人,漂流路上每一段也要有工作人员负责游客安全,70%是年轻人,30岁左右,男的多;过去几年种了几年高山蔬菜,也有蔬菜大棚,不用控制温度,能解决劳动力上百个;公司老板种了几年,觉得不适合种菜,现在改为种优盾草(黎药的一种);这里也种茶,有老板来承包土地,是台湾的老板,在这里种绿茶红茶。模式较为灵活,农民就在自家门口上班同时还可以拿到土地租金,既有劳务收入又有土地出租收入。农家乐有十多家,……

技能培训方面:对本地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市里边统一做,跟企业合作共同培训,专业的人周末安排培训,内容包括在服务方面如何接待客人;旅游还在发展完善中,还没有标准、需要导游介绍;政府负责劳动力转移培训如雨露计划,也有专门富余劳动力去成熟的农家乐学习;旅游服务业培训地点通常在海南三亚,每年都组织相关培训。

就水满镇劳动力转移而言,由于地处五指山旅游景点,这里劳动就业比较有针对性,就业稳定,就业空间非常的大,旅游业方面的需求比较大,存在的较大问题主要是需要进行培训,让从业人员掌握相应的服务技能。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培训后人员流失问题,比如2014年附近亚泰酒店培训服务员,这些服务业培训出来后去了三亚找工作,因为三亚给的工资更高。

此次调查研究者对水满镇附近的方龙村村委会干部进行了访谈,水满镇下辖的方龙村居民的非农转移和就地就近就业情况具体如下:

地理位置紧靠五指山旅游区,方龙村一共有6个自然村7个村小组,398户,1 500人左右,其中什再小组是经济水平最好的一个,因为开发旅游餐饮一条街,村里征地拆迁,住户都搬入楼房。村子里的劳动力一共有七八百人,大部分在乡里就业。村子里有乡里的酒店,水满乡有几个酒店发展旅游业,一共有一百来人在里面工作,每个月有八天假,从04-05年开始。就地就近就业类型除了旅游业之外,还有搞工程、当小工、建筑工等种类。

当地村民从事特色产业情况:主要是茶叶和益智。水田通常每家有几分地,旱地自己开垦,勤劳就多开荒。每家有一两亩茶园。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打工加种茶叶加种益智及旅游餐饮住宿业……茶叶每年2月、3月至11月之间开采,卖成茶,一亩地每年大概能挣到两千块(17)资料来源:五指山市水满镇方龙村村干部访谈。。五指山旅游业发展带动起该村的餐饮住宿业:旅游旺季从每年10月份到春节期间,淡季从每年4月份到9月底,不过在淡季周六周日也还有外面客人入住。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该村大量土地被征收。征地从2012-2013年开始,征地有80%居民都被征地,有20%没征到……征地户盖楼房,没征地的就没盖。盖起许多自营家庭旅馆,住宿费收入大概每间每天80-100元,有卫生间,目前有十多家已经营业。大部分自营家庭旅馆从2013年、2014年开始营业……;村妇女主任陈**家目前正在进行装修……

研究者也对五指山南圣镇抱南村其中一个村民小组进行了走访。该村是在全市范围内处于中等经济水平的村子,调研中访问了抱南村其中一个村民小组。该村民小组主要经济作物是种树仔菜,种田主要用来解决温饱问题,几家养殖户收入状况较好,主要养牛、养蚂蚁鸡和养猪。(整个村120户,400多人,有3个村民小组),调查访问的村民小组共有34-35户,120人。就全村民小组而言,经济作物主要是树仔菜。人均1亩地包括人均五六分地旱地,该村民小组经济水平中上,使用太阳能发电;村民小组7、8户有小额贷款,养牛户有三四十头牛,养牛投入几十万,政府补贴1-2万,养牛户正常能获得5-10万金融贷款;村里有养鸡户,养了五六百只蚂蚁鸡(一种山地鸡);还有1-2户养猪,养殖数量大概有二三十头,投入大但效益不高;村民种田只是用来解决温饱。

此次对五指山市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情况调研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村庄,调研的第三个村庄是毛阳镇的初保村。该村距离市区较远,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在区位优势方面该村庄靠近一处峡谷漂流景点的终点;是一个民族特色村,保留有几十座黎族居民特有的传统民居即船形屋、茅草屋。初保村居民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来源情况是:全村大部分劳动力主要是在外面打工,搞养殖业的主要是黄村主任一家。调查主要访问了黄村主任的家庭生计类型,并对全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情况和收入来源情况做了初步了解。

该村村主任姓黄,女性,自家搞了多种经营,黄村长的介绍概括如下(18)料来源: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村干部访谈。:

我没有出去打工过,嫁过来就忙着干农活,当村干部。我是读中专,那时候读进修师范学校,在五指山,当时是自费读个师范学校,出来代课。在毛阳中心小学代课,现在不当了,因为92年之后代课不转正,92年之前代课的全部转正,我没转正。所以认识我老公,所以嫁过来这里;嫁过来12年了,有一个孩子。

经济作物是南药橡胶水田,多种收入积累,类型比较多。林地比较辛苦,都是爬山,种田也是爬山,田地每个人几分地。家里一共有35亩林地,益智有20亩,种槟榔10亩,也是种在山上;橡胶25亩(有些开割,有些还没有开割),一棵橡胶大概能割胶15斤,一斤现在卖两块钱,一年能赚到几千块;看胶价,现在胶价降了,就不怎么管了,就不割胶,就去种别的了……。我丈夫是农民、种胶割胶,很多工,种那些南药啊,就是益智,槟榔也种,也种茶、芭蕉也种,粉椒也种,种好多东西,每家都种一点,……

家里的副业方面,养了五百只蚂蚁鸡,搞了一个基地,在山上,具体位置是进村下面那里。一只鸡卖时最好的三十块一斤(拿到镇上去卖)。今年打算养一千只。我们村就是我一家,会有鸡蛋都是散养,是柴鸡。散养在山上,自己找虫吃,在山上不圈起来,你咕咕咕唤它们,它都回来。一个鸡蛋卖给人家都是一块钱,蚂蚁鸡鸡蛋很小,鸡蛋也赚钱。目前还主要都卖鸡,都还没有到生鸡蛋。到时候在山上生蛋。成本方面,养鸡要很多稻谷,如果不够要去购买。主要是本钱,当初的本钱也是跟政府申请小额贷款,以前贷款4万。再贷10万想搞个鱼塘,养鱼,赚取多种收入啊。打算养价钱好的鱼啊,技术上养鱼应该挺复杂,去学过,政府有服务上门给培训,有误工补贴。一天误工补贴有20块。

收入构成方面一年平均下来,一家三口,纯收入几万块。收入水平在村里靠近上等。养鸡,价格好,赚得多,去年养鸡赚不多(刚刚开始),大块是橡胶还有养鸡都是几千几千,还有槟榔啊,还有南药,都是几千几千。橡胶好的时候,一公斤23块钱,不过那是前几年的价钱,50亩橡胶有3 000多棵,包括大的小的,卖两三万,一四年五万,一三年4万多3万多。

黄村村主任介绍了村民非农转移和收入构成情况具体如下(19)资料来源: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村干部访谈。:

村里300多人,平均每家4个人。出去打工的多,去县、市区、三亚、海口都有。两公婆如果老公出去打工就老婆就在家管家管孩子上学,家公家婆有人照顾,如果老公回来了就轮到老婆出去打工。为什么会有夫妻轮流打工,如果全部都去因为家里农活,老人孩子没有人管、出去打工情况不固定,不是长期,农闲的时候,割稻完了没有种田了,就出去,割稻插秧就回来。八十多户,每年每户收入多少,这个有多有少,从高到低,中等多,低和高,中等的平均一个人一年几千块,其他人要挣这么多钱,要农户养鸡养猪,养东西,经济作物,包括打工,就挣钱多,如果打工一年也就半年,有的几千,有的一万,打工去三亚五指山海口,去广东打工的并不多,去年就几个人。一年3万块钱回来,两口子除去吃喝。一个月2 000多。

对于全村未来的发展,黄村村主任认为(20)资料来源: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村村干部访谈。要发展,最好招商引资,老板群众互利共赢,利用好村子的自然优势。这里有漂流,离这里很近,漂流之后游客可以顺便来这里看一下,可以卖一些纪念品,如小挎包、黎锦;光靠农业肯定不行,赚不了钱。自然灾害如台风来了,橡胶树刮断了,也没收入。

在五指山市,当地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性别问题,男性不易就业,而女性则更容易在多个行业就业:

农村就业中的性别问题,橡胶业割胶不分男女,酒店业则女性容易就业;一个问题是,男性不好找女朋友,好多女生嫁到外面;男孩子到外面打工,不如在家自由,喝两杯,爱玩,男性在家里也有事,割胶,种植,养殖,……男的就业转移主要在建筑行业,观念上还是有问题,男的去餐厅服务员、当师傅或者当包工头,会嫌弃收入低,工资待遇不好,容易炒老板,对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不适应;就业对各类项目有依赖,如果没有项目,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就少;当地彩礼要求低,对男孩没有压力,五指山市下辖的7个乡镇结婚彩礼要求都不重……(21)资料来源:五指山课题座谈会——五指山就业局相关负责人。

这些客观原因使得男性就业转移情况不如女性(22)资料来源:五指山课题座谈会——五指山就业局相关负责人。。

当地政府为促进劳动力转移也做了专门努力。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就业方面的扶持主要包括就业培训、配套资金和就业公共服务。提供平台就业和创业培训这一部分工作在五指山市主要由就业局承担。五指山就业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主要针对城市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展开职业培训。从面上数据来看,2014年,五指山就业局举办了两期失业人员创业培训班,共109名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两期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班,共107名农村劳动力报名参加培训,103人通过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专项职业能力鉴定,合格率96%。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当地培训4 037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2 000次,农民工就业600人次,创业培训200人次。培训重点主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培训,五指山市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黎族织锦(23)资料来源:五指山课题座谈会——五指山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这一来自黎族人民的传统编织工艺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当地协助成立了相关合作社,培训教师到各乡镇进行培训,并招募黎族女性进行织锦工艺的培训,织锦产品远销国内外(在当地调研期间,研究者实际走访了五指山市区附近的一个村子叫番茅村。当地成立了一个黎锦生产合作社,目前已经生产几万件黎锦,编织黎锦的女工拿计件工资,销路一般是酒店和旅游景点,目前大件的黎锦产品还比较少)。面对城镇居民主要开展第三技能培训。五指山就业局负责人介绍当地培训的具体特点:针对各个乡镇的培训有特点,(在)水满(培训重点主要是)种茶加工旅游服务业。

据五指山就业局领导人介绍,农村劳动力培训方面存在以下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农村劳动力培训也面临困难,每年就业培训,除了扶贫;几个乡镇都有这方面信息,做了方案。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人才劳动力市场,跟三亚海口对接……

一年三次招聘会,举办困难:场面不热闹。问题在于,找企业不来,应聘的人也少;二三十个企业招聘,岗位分别是旅游,酒店,服务员,……现在消息灵通,外面有人打电话回来,就出门了;另外在农村也有一些事情做,所以还是就地就近转移……

从访谈获取的资料来看,五指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一定的客观困难,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培训和就业招聘会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人的需要,而周边发达城市如三亚等地较强的吸附能力又把五指山闲散居民吸引到外地去了。

五、劳动力转移对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

首先来看五指山市农业户口居民总体的收入状况。此次调查样本中,五指山农业户口居民收入的分布如下表所示。根据贫困线标准,本研究将家庭人均年收入在2 800元及以下定义为低收入,将中间将近50%的被访者收入定义为中等收入,将其余群体定义为高收入,具体比例见表1。其中2 800元以下比例为37.9%、2 801-12 000元间比例为50.2%,高于12 000元比例为11.9%。以下为分析方便,均以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三类替代具体收入区间。

表5 五指山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分布(%)

为了验证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接下来建立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模型1放入户主自评健康、教育程度、普通话水平、民族、党员身份等变量,这些变量在已有研究中均证明有显著影响作用。非农就业变量在问卷中的问法为询问农业户口居民,上一年从事非农务工的时间有几个月,根据研究目的重新编码为两个变量,定类变量和定距变量,分别放入模型2和模型3中。模型2放入非农就业变量,为0、1变量,模型3放入非农就业时长变量,为定距变量。

模型结果显示,非农就业对当地农业户口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过去一年有过非农就业经历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更高的发生比是没有非农就业经历居民的1.94(e0.664)倍;同时,模型3结果显示,过去一年非农就业时间越长,家庭人均收入更高的发生比越高。模型结果证实当地劳动力转移对居民家庭收入具有积极的后果。

表6 非农就业与家庭人均收入的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

注:显著性水平:***p<0.001,**p<0.01,*p<0.05,+p<0.1。

来看控制变量的影响。健康因素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常被看作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者相比于健康状况较差者,收入更高[6]。本研究中健康因素并不显著,可能与因变量为家庭收入有关,即使个体健康可能存在差异,但家庭中还有其他家庭成员可能健康状况较好,因此对家庭收入可能没有显著影响。不同民族居民的收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调查样本中,汉族、苗族居民比黎族居民收入状况更好,不同民族居民收入的差别,可能与调查中选取的样本的具体社会特征有关。此次样本中,汉族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普遍高于苗族和黎族居民,黎族居民的经济状况最差。在五指山地区的苗族居民主要居住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带,有一部分苗族居民历史上主要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状况较差,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异地搬迁方式将他们迁移到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的低海拔地区,这可能有助于改善他们的社会经济状况仍然处于劣势。黎族居民和苗族居民一样同样分布在当地交通不便的山区。已有研究也发现收入民族差异的原因比较复杂,通常是因为不同民族居民的地区分布和个人特征存在差异,比如少数民族居民住得更为偏远,家庭人口更多,教育水平较低等[7][8],本研究中汉族居民和黎族苗族居民的收入差异也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解释。

受访者教育程度与家庭人均年收入关系较为明显,教育程度越高,家庭人均收入越高,不同学历居民为高收入水平的差别很大,本研究中的发现与已有研究关于教育回报率的相关论述一致[9]。普通话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本,已有研究证明[10]普通话水平与居民收入显著相关。对于民族地区居民来说,这种关系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许多少数民族居民日常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并不是很顺利的事情,而在工作环境和市场交易中,人们主要使用普通话,少数民族居民普通话是否流利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其他人的交流,影响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可能会影响收入水平。本次调研发现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对于普通话水平与家庭人均收入的关系,可能存在一个事实:即普通话水平高的受访者更可能是教育程度较高者,而教育程度较高者本身就可能收入更高,则普通话水平流利导致收入高更可能是因为教育程度高引起的,因此需要排除教育程度对普通话水平的影响。模型中已经控制了教育程度,受访者的普通话水平依然对家庭人均年收入有较明显的影响。数据说明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关系。中共党员身份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在本样本中不显著,党员身份代表个体或家庭的政治资本,已有研究均已证明这一政治资本非常重要,与居民的职业地位和收入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11],本研究的发现与已有研究不一致,背后原因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六、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定量调查数据和定性访谈调研数据,详细分析了五指山市近年的经济结构转型,对结构转型背景下农业户口居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典型案例分析和个案访谈,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数据分析,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户口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

研究发现,总体来看,五指山市近些年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转型,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近些年来增速放缓,农业劳动力往非农产业转移也存在类似趋势。为了详细考察农村居民收入状况,并检验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作用,研究首先通过典型案例和个案访谈详细分析了五指山农村居民的劳动力转移情况。案例显示,五指山市劳动力转移为典型的就地就近就业类别,旅游服务业和南药等行业是五指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去向,这些行业将来仍会有较大发展空间,五指山劳动力转移仍会有较多机会,但当地居民自身也需要做好准备,如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参加相应职业培训,适应新产业的需要。

研究通过定量模型分析,对黎族居民聚居区五指山市农业户口居民的收入状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劳动力转移情况对居民家庭收入的影响,并检验了其他个体层因素的作用。统计数据证实劳动力转移因素对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有显著的影响,过去一年从事过非农工作会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收入,并且,过去一年从事非农工作时间越长,家庭收入水平越高。

对于其他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的教育程度和民族身份等等因素都对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这些发现与已有研究结论较为一致。研究还发现,居民个体普通话的流利水平显著影响家庭收入水平,研究证明这一人力资本因素的重要作用。五指山市同时又为民族地区,民族因素的存在使得他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客观存在困难,这对五指山黎族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有实质性的影响。

研究认为,不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既有个体人力资本差异带来的放大效应,更有宏观层次上地区经济不发达和发展受限带来的宏观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客观上提升了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但劳动力转移程度如何和质量如何,根本上仍依赖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民族地区贫困面广、无论是产业结构调整还是精准扶贫,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根本是如何继续发展,提高个体就业技能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不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宏观政策方面,应该继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但同时也要对相关政策进行客观审慎的评估,真正实施能够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扶持政策。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不发达地区整体科技和教育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扶贫工作中可以尝试纳入专业力量,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从宏观和微观因素方面促进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增长。

猜你喜欢
五指山市五指山劳动力
海南省五指山市新春水库水源工程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小林的漫画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海南畅好农场:发鹅苗发鸡苗 好处很实在
水禽世界(2014年3期)2014-09-27 19:14:56
五指山小型猪腹腔粘连模型的建立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五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