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方
西高穴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部,2009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其为魏武帝曹操高陵的所在地[1];2010—2012 年,发掘单位又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了其还是陵园和建筑遗迹的存在地。第二次发掘,在遗址的西北部布设探方8 个,发掘面积813平方米,清理建筑基址2 处、灰坑24 个、灰沟5 条、窑址 2 处、灶址 1 个、水井 1 口、墓葬 4座,出土遗物包括陶、瓷、釉陶、铁、铜、银、石、骨等类别,时代跨越汉、隋、北宋、金、元、明、清。宋元遗存中出土了丰富的瓷枕标本,本文对遗址出土瓷枕的类型、制法、纹饰、年代进行阐述,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瓷枕的形状多样,常见的有元宝形、叶形、如意形、亚腰形、椭圆形、八角形、仿生形等[2]157-171。此遗址出土瓷枕有亚腰形、八角形、如意形、椭圆形、长方形等5 种类型。
A 型 1 件。亚腰形枕,也称为束腰枕,枕壁竖直,枕面斜收。标本 TW21N12G2②∶1,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无光泽。残存一角。素面。残长7.9 厘米,残宽3.3 厘米,残高 11.5 厘米。(图1-1)
B 型 6 件。八角形枕,又称八边形、八方形枕。枕面呈八边形,出檐,侧墙呈圆八边形,底部也出檐。器表施白地黑花,枕面以粗细两条线为边框,内填主题纹饰,底面无釉。标本TW22N12⑥∶141,灰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面有光泽。枕面主题纹饰为喜鹊登枝,枕侧壁绘卷草纹。长30 厘米,宽22.2 厘米,前高8.5 厘米,后高 10.4 厘米。(图1-2) 标本TW21N12G2②∶150,灰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面有光泽。枕面主题纹饰为行书“風(风)□前院竹,□□後(后)庭花”,枕侧壁无纹饰。底部印有“□□造”戳记。长 30 厘米,宽 18厘米,前高 7.3 厘米,后高 10.2 厘米。(图1-3)标本 TW22N12⑥∶144,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面有光泽。残存左上部分。枕面主题纹饰缺失,枕侧壁绘卷草纹。高11.8 厘米,残宽 15 厘米,残长 5.5 厘米。(图1-4) 标本TW22N10G2③:9,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无光泽。残存左下部分。枕面主题纹饰缺失,枕侧壁无纹饰。底部露黄白色胎土,残长10.3 厘米,残宽8.9 厘米,高10.1厘米。(图1-5)标本 TW22N10G2②∶1,仅残存枕面,不可复原。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施釉不平均,釉色泛黄,釉面无光泽,有气孔,且有露化妆土现象。枕面残存狮子纹,左残片残存狮子前半部,狮子眼睛睁大,右前腿微屈,左前腿残,狮子左下方有一丛草;右残片残存两条后腿,狮子整体呈悬空奔腾状。左枕面残长10.3 厘米,残宽8.6 厘米;右枕面残长14厘米,残宽 11 厘米。(图1-6)
C 型 6 件。如意形枕,又称为云形枕。枕面为如意形,大部分已残,枕面与枕侧壁直角相接,不出檐,直壁,平底。根据装饰技法又分为两个亚型。
Ca 型 3 件。白地黑花瓷枕,枕侧壁绘卷草纹,底部无釉。标本 TW22N12⑥:142,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面无光泽。残存枕底、枕壁、部分枕面。残长17.8 厘米,残宽18.1 厘米,高 11.3 厘米。(图1-7) 标本TW21N12G2②:151,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发黄,釉面无光泽。残存枕底、枕壁、部分枕面。残长 11.4 厘米,残宽 16.8 厘米,高 13.1 厘米。(图1-8)标本 TW22N09G2②:1,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面有光泽。残存枕面一角、一半枕壁。枕面随形开光,开光内绘水波纹。残宽12 厘米,残长10 厘米,残高 6.2 厘米。(图1-9)
Cb 型 3 件。白地画花枕,枕面为篦画水波纹。标本 TW22N09G2②:2,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无光泽。残存枕面。枕面随形画出六道如意形边框,边框内装饰篦画水波纹。残长18.6 厘米,残宽11 厘米。(图1-10)标本 TW22N11G2②:1,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青,釉面有光泽。残存枕面。枕面随形画出两道如意形边框,边框内装饰篦画水波纹。枕面残长13.1 厘米,残宽7.5厘米。(图1-11)标本 TW24N08⑦:1,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青,釉面有光泽。残存枕面、枕壁。枕面随形画出四道如意形边框,枕壁素面。枕面残长 11.1 厘米,残宽5.5 厘米,残高 7.1 厘米。(图1-12)
D 型 5 件。椭圆形瓷枕,又称为豆形枕、腰圆形枕。枕面呈椭圆形,前侧壁略内凹,枕面前高后低,两端微翘,外出檐,直壁平底。根据器物造型又分为四个亚型。
Da 型 1 件。枕面为长椭圆形。标本TW22N12⑥:17,灰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有光泽,底面无釉。器表施白地黑花,顶面外缘勾绘一条宽带和一条细线纹边框,其内以简洁流畅的线条绘出一只兔子藏于草丛中的纹样,兔子呈回首状,双耳直立,眼睛睁大,左前肢直立,其余三肢贴地,仿佛听到了风吹草动,纹饰生动形象,兔子左右及下方各绘有一丛草;后侧壁有流釉现象。长 17.4 厘米,宽 14.1 厘米,前高 5.5 厘米,后高 7.2 厘米。(图1-13)
Db 型 1 件。枕面为长椭圆形。标本TW22N12⑥:1,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青,有冰裂纹。残存部分枕面、枕壁。白地画花,枕面随行画出三道椭圆形边框线,边框线内饰折枝莲荷纹,枕壁素面。残长15.6 厘米,残宽 7.9 厘米,残高 8.3 厘米。(图1-14)
Dc 型 2 件。枕面近圆形。器表施白地黑花,枕面随形勾勒两条豆形边框线,内又勾两条如意形开光,边框线和开光之间勾点线纹,枕侧壁绘细线卷草纹。标本 TW22N09G2②:140,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无光泽,底面无釉。开光内绘一婴戏纹,为一婴孩站立状,图案下部缺失,婴孩旁绘一丛草。长21 厘米,宽 19.1 厘米,前高 8.0 厘米,后高 10.0厘米。(图1-15)标本 TW21N11G2②:59,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无光泽,底面无釉。开光内绘童子伏鼓图,左半面缺失,枕面只余鼓与童子的左臂,童子左臂压于鼓上。残长13.9 厘米,宽15.7 厘米,前高7.0 厘米,后高 9.6 厘米。(图1-16)
Dd 型 1 件。枕面近如意形。器表施白地黑花,枕面随形勾勒两条如意形边框线,内又勾两条如意形开光,边框线和开光之间勾点线纹,枕侧壁绘细线卷草纹。标本TW22N09G2②:176,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青,釉面有光泽。残存右侧边,枕面主题纹饰缺失。残长17.7 厘米,残宽12.2厘米,残后高 15.6 厘米。(图1-17)
E 型 1 件。均为残片。枕面长方形。白地黑花装饰。在枕面随形绘五线边框,在第二条和第三条线之间绘席纹,枕面纹饰有开光;开光与边框之间填细碎花草纹,开光内绘围栏、大树、云雾、枝叶等背景,不见主题纹饰;侧壁绘折枝牡丹纹。(图1-18)
遗址另出土瓷枕残片若干,枕的形制不可辨识,现介绍如下:
标本 TW21N11G2①∶1,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有细碎冰裂纹,釉面无光泽。残存部分枕面,大致为不规则三角形。表面施白地黑花,枕面残存一粗一细两道边框,弦纹中绘西瓜纹,西瓜形状较圆,脐部突出,西瓜表面饰不规则条带纹,条带纹中间填充不连续的细线纹来模拟西瓜的自然纹路,斜右方有一瓜叶部分覆于瓜上,极富自然色彩。残长 15.2 厘米,残宽 9.2 厘米。(图2-1)
图1 出土瓷枕形制
图2 出土瓷枕残片
标本 TW22N09G2②∶3,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残存部分枕面,大致呈三角形。白地黑花加篦画花,枕面残存一条黑色边框,边框内为黑釉上刻画牡丹花,篦纹地。残长7.5 厘米,残宽 12.4 厘米。(图2-2)
标本 TW22N09G2②∶4,青灰胎,胎质较细,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有光泽,有细碎冰裂纹。残存部分枕面,大致呈三角形,微曲。白地黑花,枕面绘虎纹,只余后半身的上半部与尾巴,虎身微弓,尾巴卷曲如反C 状,虎通体施条带状纹饰,条带状纹饰中夹杂点状纹饰,虎纹上方饰卷曲线纹与点纹交错的图案。残长8.8 厘米,残宽8.5 厘米。(图2-3)
标本 TW22N09G2③∶2,青灰胎,胎质坚硬。白釉,釉色泛黄,釉面有光泽。残存部分枕面。白地黑花,绘男婴头部。(图2-4)
标本 TW22N09G2③∶1,青灰胎,胎质坚硬。白釉,釉面有光泽。残存部分枕面。白地黑花,绘“被不”两个字。(图2-5)
标本 H15∶1 和标本 H15∶2,均为黄白胎,胎质较细、坚硬,素面,有阳文戳记。标本H15∶2 的阳文戳记为“張(张)家造”。(图2-6)标本 H15∶1 的阳文戳记残缺,仅能辨出 “家造”二字。(图2-7)
古代瓷枕的主要成型工艺有拓坯成型与泥板黏结成型两种[3]。
遗址出土瓷枕的成型工艺包括拓坯成型、 拓坯成型和泥板黏结成型相结合的成型方式。
拓坯成型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准备好泥料和模范,根据造型大小取适量的泥拍成泥饼; ②将泥饼放置在模范之内,用手指将泥料抚于模范壁上,使之薄厚均匀;③待上下都完成后,刷泥浆水,准备合模黏结;④合模;⑤将模具压实;⑥待模范吸收一定的水分,坯体稍干后开模;⑦将泥坯取出模范;⑧取出后的毛坯;⑨进行修整;⑩最后扎排气孔,完成青坯的制作。用拓坯成型的瓷枕有如意形枕,在瓷枕枕壁内侧中部残留有合模时的痕迹,无出檐。(图3)
拓坯成型和泥板黏结成型相结合的成型方式具体制作步骤如下:①用模范拓出枕身,拍出枕面和枕底,两块泥板面要厚一些;②待有一定强度后先粘底,要注意将黏结处打毛,刷泥浆和压泥条;③去掉多余的泥边;④黏合枕面,用工具敲打实;⑤裁掉多余的泥边;⑥修坯、洗坯完成后扎排气孔;⑦制作完成。以拓坯成型和泥板黏结成型相结合的方式制作的瓷枕包括遗址中的亚腰形瓷枕、 八角形瓷枕、椭圆形瓷枕、长方形瓷枕;在枕壁与枕面、枕底的结合处会有压制泥条的痕迹,枕面出檐。(图 4)
遗址出土的瓷枕装饰技法有白地黑花、白地画花(篦画花)两种。其中白地黑花装饰占绝大多数,10 件完整器全部为白地黑花装饰,在瓷枕残片中有8 件;白地画花(篦画花)装饰在瓷枕残片中有4 件。
图3 瓷枕上拓坯成型制作工艺留下的痕迹
图4 瓷枕上拓坯成型和泥板黏结成型相结合的制作工艺留下的痕迹
依据装饰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枕壁纹饰与枕面纹饰。枕壁纹饰比较简单,主要为卷草纹、细线卷草纹及素面。枕面纹饰又可以分为主题纹饰与边缘纹饰,其中,边缘纹饰比较简单,主要为边框线、开光、花草纹;主题纹饰图案多样,寓意丰富。
瓷枕主题纹饰有花卉草木、鱼鸟昆虫、祥禽瑞兽、婴戏人物、诗词文字、几何图案、历史故事等。
1.西瓜纹:西瓜本身籽非常多,而“多籽”的性状,恰好与“多子”同音,寓意子孙繁多。(图2-1)
2.牡丹纹:有“牡丹,花之富贵者也”[4]51的说法,代表“富贵”。(图2-2)
3.松树纹:松树与竹子、梅花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代表古代文人不屈不挠的理想人格。(图1-18)
4.莲荷纹:有“莲,花之君子者也”[4]51的说法,象征高洁典雅。(图1-14)
有以喜鹊和梅花组合出现的喜鹊登枝。喜鹊是一种常见的鸟类,民间有喜鹊报喜的说法,梅花因在隆冬时节盛开,被古代文人赋予坚贞不屈的人格特征。二者组合构成:“喜鹊登枝”“喜上梅(眉)梢”等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描写了自然野趣和吉祥寓意。(图1-2)
1.兔纹:属于常见动物,有圣洁的寓意[5]。(图1-13)
2.狮纹:属于猛兽,有辟邪镇宅的寓意。(图1-6)
3.虎纹:亦是猛兽,亦有辟邪镇宅的寓意。(图2-3)
婴戏纹生动地表现了儿童自由欢快、 天真无邪的天性。(图1-15,图2-4)
1.風(风)□前院竹,□□後(后)庭花:行书,完整版应为“風吹前院竹,雨洒後庭花”[6]。根据这两句诗文的含义,推测与寝具瓷枕暑季纳凉的功用有关。(图1-3)
2.被不:行书。完整版疑似“开门忽见雪,拥被不知年”[7]。(图2-5)
水波纹: 推测与瓷枕的消夏纳凉功能有关。(图1-9)
历史故事:这类纹饰的出现与元代杂剧、戏曲的流行有关。(图1-18)
瓷枕的时代主要通过器物的形制进行比对,详见表1。
表1 西高穴遗址出土瓷枕与其他遗址出土瓷枕对照表
续表
表2 西高穴遗址出土瓷枕汇总表
综合来看,遗址出土瓷枕均可在已公布材料中寻见可比对的参照物,结合遗址出土“張(张)家造”戳记[10],可以基本判定,它们来自磁州窑,年代从宋代跨越到元代,宋代瓷枕的主要特征是亚腰形,因保存状况不佳,装饰技法不详;金代瓷枕形状丰富,有八角形、如意形、椭圆形,装饰技法有白地黑花、画花,纹饰题材有花卉草木、鱼鸟昆虫、祥禽瑞兽、诗词文字、水波纹等;元代瓷枕数量减少,形状有椭圆形、长方形,装饰技法为白地黑花,纹饰题材是婴戏人物和历史故事。
通过对西高穴遗址出土瓷枕进行汇总(表2),基本可以确定安阳西高穴遗址出土的瓷枕年代为宋、金、元时期,来自磁州窑。这批材料的公布,为研究宋元时期的瓷枕提供了新资料,为研究磁州窑瓷枕宋元时期在安阳地区的销售、使用提供了新线索,让我们对宋元时期磁州窑瓷枕的造型、 制法、 装饰等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