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燕
【摘 要】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非常重要且宝贵的一部分。可以说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辈智慧的体现,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生活经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为响应新课标的改革要求,老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堂中的知识,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不断受到熏陶,这对于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以及小学生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文化适当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记忆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养成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并且能够自主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一、在小学阶段进行道德和法治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生由于其年纪较小且生活阅历不足,对道德与法治还处于比较朦胧的了解阶段,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对其进行正向引导。针对道德和法治的有效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处于人生阶段初期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未来长远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且由于小学生性格未养成,在这个时间段,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约束小学生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不会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最终铸成大错。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非常有其必要性。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各种不良信息越来越泛滥,各种消息来源渠道处处可见,导致各种不良信息正在慢慢侵蚀着小学生的思想,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已经初见端倪。可以说,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培养深深影响着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命运,目前,如何借助道德与法治教育,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将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中,如何能够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传统文化发扬的有效载体,处在当前这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如何让小学生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如何塑造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已成为目前道德与法治教育追寻的重要目标,也成为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老师应该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1.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外相关实践活动中,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关于爱国主义的熏陶。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篇章专门重点讲述了爱国主义,并结合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处处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课本教材为核心,并在课堂中适当的引用相关的爱国主义历史人物事迹,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老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分享爱国主义视频或影片,进行爱国主义熏陶。鉴于我国节假日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老師可以利用节假日期间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相关活动,例如: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缅怀先烈的扫墓活动,让学生感受庄严肃穆的氛围,切实体会到英雄们的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无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培养小学生“孝”的品德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国传统文化最为推崇的品德,从古至今,贯穿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孝”的本质内涵,使学生明白“小孝”与“大孝”,对父母的真切奉献是为“小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为“大孝”,是一种由小及大,由家及国的大孝。因此,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倡导关于“孝”的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这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责任的体现,老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相关活动,积极倡导“孝”的回归,例如:在母亲节,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策划一场针对母亲的节日祝福,帮助学生主动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
众所周知,小学生能否健康顺利成长,文化素质能否有效养成,受到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力量的共同影响。所以,如何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并最大化地发挥三方面的优势资源,使三者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共同监督,创造出更有利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环境。例如:建立家委会,创设家校平台,启动“钉钉”平台,借助“钉钉”向学生家长展示学校当前情况,能够让家长及时掌握学校动态,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听取并采纳家长的意见,设计传统文化专栏,使家长更方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并能够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以为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提供优质而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因此,我们在结合传统文化,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核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力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如此,才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我国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有的作用,最终实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帮助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行,有效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我国民族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董新.文化中的规矩与方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8,(22):8-9.
[2]胡红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