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完善思路

2019-12-10 09:28张晓晨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

摘 要: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和探索,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覆盖性、政治性、系统性、整合性、分化性、创新性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路如下:一是进行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可以尝试引入“实践周”概念;二是着力于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针对学生个体的考评机制;四是合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67-03

实践教学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建设。2012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把实践育人工作擺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系统设计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提到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更强调了“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的问题。在相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高校从自身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广泛开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和探索,积累了较为丰硕的经验成果,我们可以从中梳理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路。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使大学生在思政课中能够切实感悟真理与信仰的力量,获得思想和能力上的成长,全国各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制度与规划、目标与管理、内容与方式、监督与评价、经费与保障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明确政治站位,突出政治属性

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在高校设置思政课,目的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坚定社会主义方向,使大学生能够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可见,思政课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它承载着进一步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尤其强调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因而区别于其他专业实践教学以及普通的社会实践活动。

2.科学划分学时,实现全面覆盖

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就规定:“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是如同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一般,面向在校的全体大学生,而不是面向部分学生。在新时代,党和政府一再强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的,更加突显了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于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教学作用,因而思政课实践教学必然要实现对大学生的全覆盖。根据具体的学分要求,有的高校在每门思政课中都划出一定的学时,开展针对型的实践教学环节;有的高校则在四门思政课之外,再单独设置一门思政实践教学课。这种实践教学课不再针对某一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而是根据思政课的整体要求,将四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打通,开展综合型实践教学活动;有的高校在实施上述两种实践教学设置的基础上,还利用暑假、寒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无论是针对型还是综合型实践教学设置,目的都是为了使实践教学覆盖到课堂上的所有学生,并且尽可能做到教学“受力均匀”,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施系统梳理,构建教学体系

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也是对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目标体系、教学方法体系、教学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规范、有序开展的基础,它是指实践教学开展之前应该具有实践教学制度、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在实践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监督机制;在实践教学完成之后,应该具有考核标准与考评办法,使评学与评教起到对实践教学的反馈作用。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的核心。从知识性角度看,实践教学使大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党史、党情、国史、国情等;从能力角度看,实践教学立足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与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大学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从思想意识角度看,实践教学是要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践教学方法体系是实践教学的支柱。根据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实践教学方法归为四大类,即课堂实践教学,如观看视频、主题讲座、课堂讨论、知识竞赛、情景模拟、报告、演讲、辩论等;校园实践教学,如校园服务、勤工助学、科研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社会实践教学,如社区服务、社会调研、志愿公益活动、参观学习、义务支教、挂职锻炼等;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经费、场地的提供;任课教师课时量、工作量的认定,任课教师的激励机制等,它是实践教学得以深入、持续开展的条件。

4.强化资源整合,形成教育合力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依托于资源整合所形成教育教学合力。201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也强调了“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根据各高校近年来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探索,实践教学的整合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师资整合。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在以思政课教师为主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了学校领导干部和学工教师队伍的力量。2015年,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既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绝对重视,同时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注入了强大的师资。领导干部具有政治和实践阅历的优势,作为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生,还能拉近与在校大学生的距离,展现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而学工教师队伍由于长期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政课教师在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上有很多交集,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特点了解得比较深入,一些高校将思政课教师和学工教师队伍有机结合,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分担实践教学的指导任务。二是教学平台的整合,即学校内部、社会各方提供給大学生的各类实践平台的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这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打通思政课实践与专业课实践、第二课堂实践(团学实践活动)、网络实践、社会实践等平台的界限,避免实践活动的重合、实践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高校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建设定点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开拓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三是相关部门的整合,即高校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要与宣传、教务、团学、保卫等有关部门形成横向工作网,对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实施形成统筹协调、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有序运行。

5.教学内容分化有度,教学对象精准

在新时代的实践教学中,各高校通过分类、分组、分专题、分项目等各种分化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分类教学是基于教学对象的差异,对其进行合理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别的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考评体系,使实践教学能够符合不同类别学生的需求。分组教学是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实践活动主题,进行读书分享、资料搜集、调查访问、情境创设等具体的实践活动任务,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成果汇报和接受考评。分组教学注重发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协作性和集体意识。分专题教学则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中的具体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结合时事热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兴趣喜好、学习特点等自由选择专题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利用学习资源,进行知识建构。分项目教学则是学校或教师把科研项目机制引入实践教学,将科研活动与课程学习相结合。实践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实际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或学生们自己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及结项的过程,突出强调学生对知识的驾驭和分析能力。

6.不断推陈出新,力求与时俱进

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往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载体方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为实践教学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契机。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是指高校在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教育环境、教学条件、学生特点,以大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而创设的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载体上的创新是指高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借助了诸如情景剧表演、舞台演出、DV拍摄、摄影、漫画、绘画等新媒介、新手段、新平台、新途径,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高校在实践教学中也都开始了对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网络信息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总之,创新性使实践教学突破了传统界限,实现了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现实与虚拟、教书与育人的多样化联动,不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满足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以上六个方面构成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要特点,每一个特点都有其独立性,同时又彼此关联,相互作用,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内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在外呈现出立体化、多样化的特色。

二、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四个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的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1]。因此,各高校需要时刻谨记思政课是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的,不仅思政课课堂教学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改进,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需求,思政课实践教学也要在把握其特点的基础上,继承以往优秀的教学经验,在创新中实现发展。

1.从高校角度出发,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可以尝试引入“实践周”概念

“实践周”本是艺术院校教学计划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必然环节。在“实践周”期间,教师不进行课堂教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艺术实践或艺术创作。笔者认为“实践周”给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一种教学时间相对固定且能够连续开展实践活动的思路。在目前已有教学探索中,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课程时间,即在学生课表中显示是“实践课”,则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种实践课虽然保证了学生参与课程的覆盖面,但因一周一至两次的课程而出现时间上的跳跃性。有些实践教学项目受困于具体的教学时间而难以开展;一种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周末、暑寒假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种形式虽然在教学时间上保持了连续性,但总给人一种“不正式”的感觉,甚至使学生对实践教学是否在教学计划内产生怀疑。如能将“实践周”合理运用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中,一是能够使实践教学时间相对固定、明确于教学日历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这个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将精力集中于实践教学活动,较少受外界的干扰。二是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将更具连贯性、递进性。在一周或两周的时间里,学生将连贯完成实践教学的选题、设计、组织、开展、总结、反馈等环节。而且教师可以把在不同学期的实践周的教学活动设计为递进关系,随着学生年级的不同,学生将参与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的实践教学活动。

2.从教师角度出发,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着力于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发挥专职思政课教师的力量,也要不断开发有能力、有经验、有责任感的可以兼职从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师力量,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党政领导干部与普通教师的结合。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党政领导干部吸纳到思政课实践教学队伍中来,不仅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更能使实践教学本身得到更多的重视。二是思政课教师与学工教师队伍的结合。这里提到的学工教师队伍,指的是“大学工”概念,这个队伍里不仅有辅导员、班主任,也包括组织、宣传、团委、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部门教师,此外,还包括专业教师。将思政课教师队伍与学工教师队伍联动起来,共同致力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实现教学资源与学生工作的高度融合,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纳入专业教师的工作范畴中去,使专业教师也担负起提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责任,避免长期以来思政课教育与专业教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打通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界限。三是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的结合。各高校除了邀请、争取领域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对本校的实践教学的支持外,也可以尝试打破校际、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界限,促进高校之间的师资流动、实践教学方面的互补与交流,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人才共享,从而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师资体系。

3.从大学生角度出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针对学生个体的考评机制

从当前各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评价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如评价机制尚未建立、淡化实践教学评价、把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参数、只进行等级评价而缺乏量化评价、只对实践活动组进行评价而缺失个体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了轻视实践教学,甚至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浑水摸鱼”“坐享其成”的现象。那么,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将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学生呈现的实践成果进行量化测评,并形成量化测评体系,具体包括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测评、对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态度的测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评等等,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更为明确的目标感、紧张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将指导教师的评价、学生互评、社会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不同的權重结合起来,促使实践教学评价系统更为规范、公平、科学。

4.从时代角度出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合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同时,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互通、互融,增强实践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方面,各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考虑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菜单交互选择式等各类实践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技术,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交互性、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贴近学生当前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是要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不能完全依赖新媒体技术,使实践教学彻底依托于网络虚拟化。虽然网络教学表面上有着覆盖性强,突破地域限制、空间限制、时间限制的特点,但是仅靠网络支撑实践教学,很容易将其架空,反而使网络成为学生逃避、敷衍实践教学的借口。要将实践教学的目的落到实处,还需要学生在现实中真正地参与实践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需要学生之间的现实协作。总之,新媒体技术是当今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媒介,但不是实践教学的全载体,我们在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同时,还是要不断开发实践教学真实的一面,使大学生能够从实践教学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陈先达.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和品格[N].光明日报,2018-10-15(15).

收稿日期:2019-05-19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资助;北方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资助“深入推进‘概论课专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张晓晨(1983-),女,天津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校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