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鲜 做鲜羹

2019-12-10 09:26张晓红
牡丹 2019年31期
关键词:蛏子青蟹小白菜

张晓红

海鲜,是我们宁波人的心头之好。宁波人靠海吃海,已形成了丰富的海鲜文化,家乡有句老话叫“无海鲜,不成席”。就算寻常人家过日子,也会把海鲜做成各种有滋有味的菜肴。

家乡的海鲜,分大鲜和小鲜。大鲜,指的是从深海里捕获的鱼、蟹、虾。小鲜,是从近海泥涂上捉来的“泥涂货”,如梅蛤、蛤皮、蛏子、小青蟹、望潮、弹涂鱼、小虾、泥螺等。

每年的夏季和初秋季,正是家乡 “泥涂货”数量最多、肉质肥美的时节。

清晨,天边才刚刚显露出一抹淡淡的胭脂红,勤劳的下涂人就去“赶小海”了。十三四岁的孩子们也没闲着,挎着小箩筐,瞄着一个个由脚印形成的小水潭,小心地走在滩涂上。小水潭下面,总有一些“偷懒”的青蟹,它们在此蛰居为家。只要把脚板踏上去,它们就无法动弹了,只能束手就擒。

大人们蹬着木质海马作为滑行工具,把望潮、蛏子、泥螺和牡蛎,从泥涂里、小洞岩壁上,一粒粒、一撮撮的抠出来、掐出来和撬下来。

木质海马,简称木马,也称泥鳗船。它样子小巧,在滩涂上能轻快地滑行,相传是民族英雄戚继光发明的。传说,在嘉靖三十五年,倭寇屡次登陆扰乱我国沿海一带,戚继光奉命来到浙东一带抗击倭寇。可当地多滩涂,马蹄迈不开,等戚家军追到潮头,倭寇早已登船逃之夭夭了。

戚继光非常苦恼,一日偶然看到滩涂上的泥鳗,它们摇头摆尾,行动自如。他灵机一动,叫人砍了毛竹,做成翘头宽尾的泥鳗状竹船,遂率领将士驾泥鳗船训练,如虎添翼,连续打了几个大胜仗,把猖獗的倭寇从海上赶跑了。

戚继光泥鳗船抗倭的传说流传至今,而泥鳗船也成了人们下海涂劳作的工具。

早年间,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和十六的“大水头”,家乡古桥的集市上,下涂人的摊子上摆满了“泥涂货”。种类很多,且很便宜,梅蛤、哈皮、蛏子就包在大毛笋叶或荷叶里,半斤多才卖五六分钱。

家乡的小孩也最好这一口,饭后跑出去玩儿,邻居的大人们会问:中午吃啥下饭?小孩扬着头,神气地说:吃的小鲜羹!鲜得很,头发会脱落!

小鲜常用来烧羹。古人说:“羹者,五味调和者也。”家乡人非常喜爱烧羹、吃羹,餐桌上如果没有一碗羹,便会拄着筷子,米饭简直难以下咽。我们这里烧小鲜羹,所用羹粉比较讲究,是自家小石磨磨的早稻米粉,不但带着自然的稻米清香,而且涨式好,有骨姿,回味悠长。花了五六分钱买些小鲜,再在自家菜园掐来茄子、夜开花和小白菜,就可以做鲜羹了。当时,吃油凭票供应,放油称为滴油,做小鲜羹就不用滴油,更不用放味精。

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家六七口人,当家女人往往是一锅饭,一锅羹,两者一起烧,饭熟羹好。每人一碗小鲜羹,吃着鲜,吃得欢,吃饱吃好才愿意放下筷子。

那时,我家虽然在农村,但我父亲在上海当工人,生活较之其他人家要好些。大清早,我母亲会去街市上买菜,买我们喜欢的小鲜,尤其是小青蟹。

我倚在门外,等待母亲回来。稻田环伺的小村庄,禾青水绿,一层薄雾萦绕在田野上,如梦如幻。穿着淡紫红白色细碎花的衬衣的母亲,从美如图画的田间小路上回来了。青菜、小葱、豆腐、小虾,蹦跳的弹涂鱼、噗噗吹气泡的小青蟹,盛了满满一竹篮。这些东西,足以吃个三四天了。“今天我们要吃小青蟹。”我和弟弟跟着母亲来到灶间,看母亲忙前忙后。

砧板上,放着一把梗白叶翠的小白菜。这种夏季才有的绿叶菜,很难种,不好伺候。下籽落土后,只能在半夜无天光时,勤浇水,才能出芽成活,娇贵得很。清香里帶着微微的涩味,可夏天吃了能清凉败火。母亲做小鲜羹,就喜欢小白菜。

小青蟹也放在砧板上,一串五六只,个头比铜钱略大一点,最大一只也不过鸡蛋大小。它们被蔺草绳紧紧绑扎着,但都张牙舞爪、威风凛凛。我和弟弟喜欢小青蟹的原因,说来很好笑。当母亲用一只毛竹筷按住小青蟹的肚脐,我们便飞快用菜刀用力在筷头上“叮”地敲一下,青蟹便“缴械投降”了,我和弟弟非常有成就感。

母亲把小青蟹对切成块,切口处用米粉封住,免得粘稠的蟹黄流出来。小青蟹块下锅烧熟,放入切成寸段的小白菜,然后放入适量用水调匀的米糊,用锅铲轻轻搅翻几下,就可起锅装碗。整个过程,母亲的动作都很轻柔。小白菜青翠,蟹块金红,羹糊乳白,不说鲜味儿,光是悦目的色彩已让人醉了。

梅蛤烧羹家乡人称之为“梅蛤浆”。梅蛤又称“海瓜子”,因其形状大小如南瓜子,白里透红的外壳,宛如美人耳垂上的玉坠,它还有个古色古香的名字叫“虹彩明樱蛤”。古诗《咏海瓜子》云:“冰盘推出碎玻璃,半杂青葱半带泥。莫笑老婆牙齿轮,梅花片片磕瓠犀。”海瓜子堪称贝壳族中的千金小姐,江南梅雨季节为旺发。虽然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然而个小肉少,吃起来如嗑瓜子,绝对是好下酒菜。然而我总是嫌麻烦,便整勺放入嘴里,连壳一起嚼,被大人呵斥为“暴殄天物”,因此除非来了客人,寻常日子母亲是不会做给我们吃的。

海螺茄丝羹也是不常做的。泥螺称“吐铁”,家乡人喜欢腌制食用,也有直接鲜吃,下锅放水,稍稍一热,泥螺就成了金黄色,味道也很好。母亲也常以鲜泥螺和茄子一起烧羹。泥螺量不多,一只只比黄豆略大,紫莹莹的茄子切粗丝,打一鸡蛋花,撒韭叶。泥螺脆嫩鲜爽,茄丝软糯清甜,吸足了泥螺的鲜,真是好味道。

还有常常烧的蛏子羹。蛏子,又称“西施舌”,足见人们对它的钟爱和它的美妙。洗净的蛏子用淡盐水泡上几个小时,吐尽泥沙,然后在沸水中焯熟,剥去薄壳待用。然后将绿豆芽下锅,倒入羹糊,煮沸后下入蛏子肉,再撒入嫩韭叶,就可起锅。玉色的绿豆芽,缀着白白的蛏子肉。此羹鲜、嫩、肥,好吃得不得了。

母亲偶然也会烧些小杂虾豆腐羹、弹涂鱼和小跳鱼咸菜花羹。这些羹中,会放些西红柿块儿,吊味又增色,我们百吃不厌。有时,羹会多烧些,到了晚上凉幽幽的小鲜羹就着硬米饼,又是一顿好吃的夜饭。

如今,我也常常学着母亲的样子,烧制各种小鲜羹,奇怪的是,食材好像一样,味道却大不如前。每当端起一碗小鲜羹,乡愁和羹汤的鲜味儿,同时缭绕在心田之上。

猜你喜欢
蛏子青蟹小白菜
暖身暖胃蛏子羹
小白菜
【小白菜】
膨化配合饲料和天然饵料对拟穴青蟹育肥的影响
蛏 子
蛏子肉食用方法多
家乡的青蟹
小白菜
餐桌上的“厮杀”
蛏子买金黄色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