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秒办”到“秒赞”
——信息化加持新疆社保扶贫攻略

2019-12-10 07:03:14刘洪清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7期
关键词:经办贫困人口新疆

■文·图/本刊记者 刘洪清

“挂图作战”剥“皮芽子”

2019 年5 月13 日上午,刚出差回来的新疆人社厅副厅长张蓉在办公室里紧张地忙碌着,她分管社会保险板块、综合服务板块近20 个处室,同时还包括“访惠聚”驻村、民族团结一家亲、南疆学前双语支教以及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等工作。张蓉专门挤出时间为记者的新疆社保信息化扶贫采访专题进行了盘点“导航”。

“没有信息化的引领,社保经办工作难以落地。没有信息化的引领,社保扶贫难以精准实施。”张蓉开门见山地说:“新疆人社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是高位推动,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厅党组书记杨勇亲自部署安排,确立了‘集中、统一、创新、拓展、提升、优化、共享’的信息发展理念。”

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前提下,“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工作需要全力以赴,新疆人社厅有1/3 的工作人员常年扎根基层。“这就更需要我们依靠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精准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在社保扶贫攻坚战中,社保信息化是一个重要的法宝。在自治区人社厅信息中心监控室的可视化大屏前,张蓉介绍,新疆打破了贫困人口数据孤岛瓶颈。通过数据多源共享、业务多元共治,形成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社保扶贫机制。积极与扶贫、民政、教育、司法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时或定期开展贫困人口与社会保险参保人员数据信息交换和比对工作,截至目前,共与各部门间交换比对数据9840 万人次。先后完成全区323.54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271.58 万民政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标记工作。

“我们打破了大水漫灌的业务经办瓶颈。”如何精准识别,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张蓉形象地将其比喻为“剥‘皮芽子’”(“剥洋葱”)。新疆专门开发了贫困人口查询系统模块,层层剥离,层层分解,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标记、实时更新,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到村、到人、到卡、足额。为贫困人口应参尽参、全额发放提供信息化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参保192.91 万人,已参保190.09万人,参保率为98.54%。为60 周岁以上未享受待遇的48.84 万人办理了参保登记手续,发放了养老保险待遇。

在可视化大屏显示的标注类型上,新疆通过“死亡、服刑、参军、身份证不合规、疆外参保、学生、政府供养、其他”等分类,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离,最后精准定位扶贫对象代缴社保费人群。

同时,新疆打破了社保扶贫与贫困人口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不同步的瓶颈。实现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基本情况清”“能力素质清”“就业去向清”“工资收入清”“参保状态清”“个人权益清”。转移就业后使用社保卡发放工资,联动解决转移就业人口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不同步的瓶颈。新疆人社厅信息中心书记王国庆透露,目前新疆正在着手打造“全业务系统整合、全资源协同共享、全数据统一集中、全流程智能监控、全生命周期保障”的集培训、就业、社保一体化的大平台,以“大统一”集聚、“大平台”引领、“大服务”保障全疆立体多元、全天候、均等化的人社公共服务。

此外,新疆打破了社会保障卡人卡分离的瓶颈。新疆人社厅信息中心主任朱文杰介绍,全区开展社会保障卡用卡人手一卡专项清理行动。通过信息化手段,激活金融功能和就医行为等方式实现用卡全覆盖。社保卡实现了刷卡就医、领取养老金、低保金等功能应用。截至目前,全区贫困人口持卡率达到99.89%,激活率达到99.92%。同时,新疆已在65个县市部署POS机3515台,覆盖8000 多个行政村,方便参保群众做到“四个不出村”(社保缴费不出村、查询权益不出村、待遇领取不出村、资格认定不出村)。

新疆人社厅副厅长张蓉在信息中心监控室了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社保扶贫机制。

“皮芽子”是如何被层层剥开的呢?新疆社保局农保中心主任曾格·乔古图介绍:“我们每月向全疆发布调度表和情况通报。建立了工作任务清单台账,确定推进全年社保扶贫任务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对照任务清单,加强全程监督、定期督导、狠抓落实。”

进村入户“小程序”显神通

记者来到了阿克苏地区,从地区、县、乡、村各个层级进行实地探访。阿克苏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

阿克苏地区组织部副部长、人社局党组书记肖林认为,剥“皮芽子”不仅是一种工作方式,更是一种工作精神,社保信息化打通了社保扶贫精准的脉络。阿克苏地区人社局成立了下沉指导组,统筹就业和社保各项重点、难点工作。“另外,局领导班子还组建了统筹协调联络组,我的扶贫联系点是柯坪县,社保扶贫攻坚既要管好面,又要抓好点。”

“在自治区开发的贫困人口查询系统模块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小开发。”阿克苏地区社保局城乡养老科科长韩伟介绍,阿克苏地区人社局开发了贫困人口参保缴费和社保卡激活辅助查询系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系统,“智慧人社”APP,通过人社、扶贫、民政的大数据精准核查贫困人口参保状态,实现了地区、县、乡、村四级即时筛查,确保贫困户参保缴费和待遇发放及时,做到精准社保扶贫。

柯坪县启浪乡劳保站站长红梅是从外地落户新疆的大学生,大学期间学的是信息专业。通过信息系统筛查的未参保贫困人群信息如何逐户逐人落地核实比对,确保贫困人群应保尽保?考虑到村级协理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的现实,红梅发挥自己的特长,着手编写了一个小程序,用公式将村民住址、居民身份证、联系电话、身份(低保户、残疾人)等复杂情况,简化为一个手工版的信息名册,打印后发给村级协理员,村级协理员拿着手工版的信息名册挨家挨户核实,经核对信息清、参保清、缴费清的人员,就在名册上打上“√”。“电子台账和手工台账结合,这种土洋结合的办法很管用。”柯坪县社保局局长焦斌说。

在柯坪县启浪乡布拉克村2 组38号 ,门口挂着一个“布拉克馕”的招牌。63 岁的村民托合提·马木提告诉记者,家里有6 口人,儿子在做馕饼的生意,每天卖馕的收入有200 元左右。在托合提·马木提的家里醒目地张贴着维汉双语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扶贫政策”“柯坪县扶贫资金项目入户公示牌”和“感恩墙”,“感恩墙”上的“精准扶贫工作明白卡”清晰记载全家5 口人全部参加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享受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人身意外保险补贴。

阿克苏地区社保局党支部书记吾拉木江·阿迪力和柯坪县副县长、启浪乡党委书记展国泰向托合提·马木提详细询问了解了全家人的生活和社保情况。托合提·马木提家有18.4 亩土地流转增收,还有打馕、庭院经济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生产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每年约14 万元,低保金、养老金收入8000 余元。

随后,记者来到柯坪县启浪乡布拉克村1 组25 号。走进61 岁的吾甫尔·阿外克的家里,他家共有5 口人,老伴身体不好,两个儿子残疾,还有1 个女儿在读书。吾甫尔·阿外克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种了28 亩地的棉花,养了8 头牛、20 只羊,家庭年人均收入1 万元左右。吾甫尔·阿外克不会讲汉语,展国泰向记者翻译,“吾甫尔·阿外克对党和政府有一颗感恩的心,特意在家中客厅的正墙上挂了一幅习主席肖像。”他每月的养老金有140 多元,吾甫尔·阿外克拿着社保卡高兴地说:“这是一张福卡,养老、看病全靠它。”

67 岁的托乎提·肉孜是吾甫尔·阿外克的邻居,他热情地邀请记者去他的家里做客,他的老伴热情地端出烤馕和酸奶。托乎提·肉孜是县里的人大代表,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政策宣传员。他会讲一点汉语:“我有7 个孩子,2个儿子5 个女儿,最大的45 岁,最小的也30 岁了。”托乎提·肉孜家里有27亩地,年收入2.7 万元。有个儿子开了个洗车场,年收入10 万元左右。托乎提·肉孜每月的养老金有140 元,家里人也全部都参加了养老、医疗保险。“共产党的干部好,养老、医保‘亚克西’!”托乎提·肉孜竖起大拇指点赞。

化繁为简小“钉钉”协同社保经办

5 月15 日中午,记者抵达拜城县的时候,阿克苏地区社保局局长郭桦蓉刚来到这里检查指导完社保基金风险防控工作,准备奔赴下一站。她是头一天晚上11 点风尘仆仆赶到拜城的。从上周末在单位值班开始,她就一直没有回过家,在下辖各县检查指导工作。她的爱人身体不好,曾突发脑梗住院抢救。“我每天都牵挂他一个人在家的安全,电话打多了,他还不耐烦。只好让远在上海的女儿每天早晚都打个电话,问一下平安。”郭桦蓉说:“社保扶贫、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大多数同志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扎根在农村。拜城的社保信息化、标准化工作都很有特点,只要‘钉钉’一响,社保就能办好。”

拜城县人社局局长王世刚向记者介绍,拜城是全国首批35 家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城市”,也被确定为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县。正是有了社保信息化、标准化铺路,社保扶贫工作才“顺风顺水”地推进。

5 月15 日下午,在拜城县社保大厅咨询服务区,工作人员正在用平板电脑协助办事群众办理生育保险申报的证件扫描,前台扫描结束后,通过“钉钉”智能移动办公平台嵌入社保服务平台模块,在“钉钉”一响提示后,自动转入后台工作人员处理。“多长时间能够办好?”在一旁围观的记者向咨询服务区的工作人员提问。“秒办。”工作人员微笑着给出答案。这名办事群众高兴地说:“不用手工填写任何表格,很快就能办妥,太方便了。”

“我们依托标准化体系支撑,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钉钉’平台、‘拜城12333’,实现了智能化‘流程驱动’,构建了社保服务‘生态圈’,建立‘参保人’就是‘经办人’新格局,打造了人人都是‘经办员’的便民社保服务模式。”拜城县社保局局长王新珍说。

拜城县建立起以社保局为中心,将社保经办网呈蛛网型的外延,纵向打通县、乡、村三级经办网络,横向将业务向银行、定点医疗机构、药店、通信运营商等拓展。参保人通过手机就能进行参保登记、缴费等业务申报,推行异地业务“不用跑”、证明材料“不用交”、表格信息“网上填”的便捷服务,同时24 小时在线的“社保小秘”机器人为参保人提供更多的社保政策和经办流程服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拜城县布隆乡劳保所,社保协理员热比古丽·麦合木提打开“钉钉”界面向记者演示并介绍:“参保群众查询、经办实现了‘同城通办’,经办服务‘无纸化’‘就近化’,受理审批流程也实现了‘透明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烟草公司副总经理木哈拉木·西日甫在拜城县布隆乡托万克布隆村驻村任第一书记,他带领记者走访了两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亚生·莫尼牙孜的家里,“幸福生活,我们在路上”的公示墙上,“暖心惠民好政策”“连心融情一家情”“扶贫致富奔小康”等扶贫清单一目了然。好客的女主人吾古兰·胡吉阿布拉端出了自己做的新鲜酸奶请记者品尝。“政府帮我代缴了养老保险费。”55 岁的亚生·莫尼牙孜高兴地说。家里的主要收入靠养殖牛羊和出售酸奶。“我的妻子每天卖酸奶有100 块钱的收入。29 岁的儿子在南方打工,每个月3000 块钱的收入。”亚生·莫尼牙孜告诉记者:“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告别了苦日子,迎来了幸福的新生活。”

“房子是政府给我盖的。”吐拉汗·麦麦提尼牙孜用不熟练的汉语邀请记者上炕盘腿唠起了家常:“请坐。”

吐拉汗·麦麦提尼牙孜胸前挂着公益性岗位牌,她从事交通劝导员的工作,每月有公益性岗位工资600 元和低保金240 元。她从胸卡里掏出社保卡,“我每月的工资和低保金都在这张卡里面。这张卡‘亚克西’!用多少取多少,很方便。我这张卡里现在还有两个月的工资和低保金1680 元钱。政府不仅给我安排了工作岗位,还给了牛,给了羊。养老、医疗保险我也参加了,政府帮我代缴了钱。以后养老、医保都有保障。我有高血压,上次住院我自己只掏了20 元钱。现在身体好,心情好,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从乡镇劳保站的“小程序”,到县级的“钉钉”平台,到市级的“智慧人社”APP,再到区级的“剥皮芽子”系统模块,以及未来集培训、就业、社保一体化的大平台,“既熟悉政策、也懂经办,还会信息技术,信息中心是人社部门的‘突击队’。”张蓉如是评价。新疆人社系统正在用智、用情、用心、用力地书写社保扶贫攻坚的答卷。

猜你喜欢
经办贫困人口新疆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隐形贫困人口
领导文萃(2019年5期)2019-03-19 12:01:10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7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22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新疆多怪
丝绸之路(2014年9期)2015-01-22 04:24:46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24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 04:03:50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