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探究

2019-12-09 02:04罗海峰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语感

【摘要】本文从“以准确的语言提升课堂效率”“以规范的语言树立语感典范”“以民主的语言影响学生心灵”等方面阐述提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师 教学语言 语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071-03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思想的外衣,是个人的内在涵养和素质的外显形式。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注定了对教师语言有不一样的要求。教师语言是以学生为交流对象,以教育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而采用的以口头语言为主的语言形式。教学语言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效率的高低。语文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字应用的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重要,“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此,笔者从语文教师语言艺术提升的角度入手,寻找教师运用准确、规范、生动的课堂教学语言的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

一、以准确的语言提升课堂效率

教师语言对教学效率的影响很大,优秀的教师教学语言能准确、清晰地传达信息,传授文化知识,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要实现以严谨的语言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语言简洁准确

教学语言严谨规范主要表现在课堂上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将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传达给学生,为学生树立语言运用的典范。

小学语文名师虞大明在执教《与象共舞》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与象共舞》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读,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发现。略读课文前面,往往有一段导读,提示我们读这篇课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导读的要求。”这两句话对课文的特点、略读课文学习的要求、导读的作用都进行了说明。这是教师教学语言的范例,也为学生的语言表达作了很好的示范。

请看下面的作文指导《学本领》的课堂教学片段:

师: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生:我学会了“缝针”。

师:缝针?是缝衣服吧?

生:那可没这么高级,只是随便缝缝。

师:哦……

在这个教学片段当中,三年级的学生没能准确地将自己学会的本领——“做针线活”表述出来,而教师在点评的时候,没能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不说很令人遗憾。

再来看以下教学片段:

(进行作文指导《为别人画张像》时,教师穿了一件长衫,戴了假的白胡子出场,让学生描述他的外貌)

生1:老师穿着一件打太极拳的黄色长衫,留着一根白胡子。

师:胡子能用“一根”做量词吗?

生(齐):可以吧。

师:……

毫无疑问,胡子是可以用“一根”来做量词的,只是在这样的具体语境当中显然用“一把”或者“一撮”更恰当,但是教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够强,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准确的指导。可见,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有多重要。

(二)活动指令明晰准确

合作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设计和组织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既是《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途径。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组织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固然有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训练不到位、对课堂的组织调控水平不够高等原因,但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发出的活动指令不够明晰、准确是更重要的原因。要想让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教师的教学活动指令要清晰准确,学生通过指令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在执教《父亲的菜园》时,两位教师布置学生合作学习的指令如下:

例1

师:下面我们开展合作学习,品读课文中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从中体会父亲的品质,6人小组合作开始。

例2

师:请大家按照以下步骤开展合作学习:

1.再次浏览课文,将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找出来并在句子下画线,圈出关键词,想一想这些词句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品质,请在文旁简单写下你的体会。

2. 6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从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中抓关键词,交流你们的体会。(5分钟)

3.每组选择2~3句,将学习讨论的成果呈现在中卡上。(3分钟)

从上面两位教师对同一学习内容的活动指令中可以看出,第一位教师的要求笼统、模糊,学生很难获得符合要求的合作学习成果。而第二位教师,对合作步骤、具体要求、时间调控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指令,学生按照指令很容易就能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也便于教师的检测与课堂调控管理,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以规范的语言树立语感典范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直接、迅速感知与反应的能力。阅读是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也能为学生形成语感树立典范。

(一)以声音的变化体现语气的感情色彩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声音气息的变化,传达语气不同的感情色彩,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语言,也能为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建立标准和典范。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白雪公主》这个故事的时候,可以用充足的气息、生硬的声音,恶狠狠地说出下面的话语:“王后听说白雪公主还活着,气得直咬牙齿:‘哼,哼,谁/比我美丽,我/就得/害死谁!”学生一听到这样的语言,就理解了王后狠毒、凶恶的人物形象,也体会到“憎则气足声硬”,明白声音的变化能体现语气的感情色彩。

同理,学习关于母爱、关爱等主题或讲解此类题材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舒缓的声调、柔和的语气传达和示范如何通过语言表达“爱”的感情。在讲解《桂林山水》时,教师则可用平稳的声音、宁静的语调,营造山美、水美的意境,也让学生知道自然美景应以这样的语气进行叙述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良好语言示范无疑是培养学生语感、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此道。

(二)以重音、停顿的变化体现语句的意思不同

重音、停顿的变化可以体现语句的意思不同。如果教师有很好的语感,就能够通过重音、停顿的变化,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也对学生的语感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真是一株大树。”如果要赞叹这株树长得的确很大,应该重读“真是”两字;如果要表达确实是一株树,而不是朋友说的“两株”或“许多株”,则应该重读“一株”两字。结合课文的内容,《鸟的天堂》讲的是一株独木成林的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事情,显然符合文意的是后一种重音处理方式。又如《蟋蟀的住宅》中的一句话“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如果要表达弹琴的是蟋蟀而不是其他的昆虫,应重读“蟋蟀”二字;如果要表达蟋蟀是在平台上弹琴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弹琴,则重读“平台”二字;如果要表达蟋蟀在平台上弹琴而不是跳舞,则重读“弹琴”二字。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重音的变化可以带来语意的不同,关键是教师自己要先有良好的语感,能做出正确的示范,同时,教师教学时还要有语感培养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重音处理能力。

句子断句停顿如果不准确,会影响句意的表达。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断句停顿,从这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南宁市人才培养小高地”,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南宁市\人才培养\小高地”,笔者看到有学生将停顿放在“人才”的后面,变成了“南宁市人才\培养小高地”,这显然不能正确表达语意,也不符合语流的习惯。又如“从此,恩格斯成为了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这句话的意思是恩格斯和马克思成为了思想和事业上的战友,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从此,恩格斯\成为了\马克思\思想、事业上\志同道合的战友”。有些教师在讲解这句话的时候,受到句中顿号的影响,将“马克思思想”连读,变成一个词语,使得整句话的意思变成了恩格斯成为了马克思思想的战友,这样的停顿处理就影响了句意的表达。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断句停顿,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

三、以民主的语言影响学生心灵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用平等的语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言的魅力在于能直接而准确地表达人的思想,一位能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的教师,其课堂教学语言一定是平和、亲切的,让学生一听就平添好感,产生对教师的信赖,从而爱上学习。这样的教师,在对待教学的时候,不会一味苛责学生,而是用恰 当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有时候还能将问题和困难归因到自己身上,从自身找原因去改善教学,而不是责怪学生不够努力。例如,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教完一个知识点后,很喜欢追问:“你们听明白了吗?”尽管这是对教学效果检测的语言,但是,它反映出教师的学生观,这样的提问是将问题归因于学生,言下之意为:我已经讲清楚了,是否听明白则是你们的责任了。如果将这样的教学常规语言改变一下,变成“我讲明白了吗”,则体现了教师民主平等的学生观,意为:不管这个知识点你们是否掌握,责任都在我,如果你们没掌握,那是我没讲清楚,我会想办法再补救。类似的教学语言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這样的教师也是能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其教学语言往往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用平等的语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体现在平等对待学生上,有时候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上,用合适的教学语言正确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有一次,笔者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听到一位年轻教师的教学片段如下:

(二年级习作课《我喜爱的小动物》上,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习作片段展示)

生:我很喜欢蛇,我家里养了一条毒蛇。(其他学生听到这里,发出一片惊呼声,汇报的学生有点洋洋自得)有一次,我被它咬了一口,我就住院了。

师:说得好……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点评语言不能只关注学生表达的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起引导作用。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发言中表达了“将毒蛇作为宠物,还被咬伤了”的意思,显然存在安全隐患或者题材不真实等问题,教师不能仅仅以一句“说得好”作为评价,而忽视了学生表达内容的真实性,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进行安全教育或价值观引导,为学生的心灵成长引领方向。

(二)用激励性的点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是依据已学知识进行记忆、联想、加工而成,即使有时回答差强人意,教师也不应该随意对待,使用指责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优点,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坚持正面的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求知的思维,增加课堂的活力与魅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点评时及时肯定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要明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结论,让学生在听点评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这样的评价激励语言:“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个说法(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你再说一遍好吗?”“你真聪明,会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今天的问题。”“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参与才是走向成功的开始。”“请关注题目给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信你会有新的认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水平,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魅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作者简介:罗海峰(1971— ),女,壮族,广西象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南宁市兴宁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责编 雷 靖)

猜你喜欢
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激趣 导思 引探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