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路径

2019-12-09 02:02侯庆华刘相兵
银行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烟台市结构性金融机构

侯庆华 刘相兵

在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领域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叠加金融托媒、利率市场化、资产质量劣变等诸多挑战,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2019年2月22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金融的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金融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单纯的从供给侧入手,而是要从满足于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调整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促进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好地服务经济结构优化,从而提升金融供给的质量与效率,实现金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宏观政策层面,打造实体经济对流动性合理需求与货币政策注重结构性去杠杆之间的平衡。从中观体系层面,构建分层有序、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与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从微观金融个体层面,遵循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优化机构布局,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范,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加快金融开放力度,促进我国金融业稳健发展。

烟台市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发展不平衡。烟台市社会融资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其中银行贷款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而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低,尤其是股权融资是金融发展的弱项和短板。客观来说,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结构难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截至2019年6月末,烟台市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18.66亿元,其中本外币贷款新增193.11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余额的60.6%,间接融资仍是烟台市企业获取资金的最主要方式。

金融机构服务和市场主体需求不平衡。当前,在烟台市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仍占主导地位,受到政策和资源倾斜,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机构虽有所发展,但仍然相对滞后。金融业体系发展不完善、不健全,而且金融机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供求失衡”现象,金融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当下经济发展以消费、创新、中小企业为主要驱动力,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不断涌现,金融服务需求趋向多元化、高质量,然而目前烟台市金融机构同质化、粗放型经营较为严重,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创新,金融供给转变缓慢,滞后于实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无法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待提升

金融供给重点领域依然存在缺口。截至2019年6月末,烟台市银行业资产总额9779.53亿元,负债总额9542.25亿元,各项存款余额8663.6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743.17亿元,在全省(不含青岛)均排名前三,银行业的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大,但是金融服务存在“重大轻小”的现象,集中于政府项目、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有效满足,金融服务短板还有待补齐。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口径下,烟台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549.87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05.37亿元,占比27.12%。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下降8.11个百分点,较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低16.94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6月末,烟台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较年初较少26.86亿元,精准扶贫贷款较年初减少1798.54万元。

金融供给主体发展不均衡。目前,烟台市的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业为主,而在银行业内部则以大型银行为主。一方面大型银行数量少、规模大。截至2019年6月末,烟台辖区6家国有大型银商业行资产规模3974.11亿元,占烟台市银行业总资产比重达40.6%;贷款规模2630.84亿元,占烟台市银行业贷款比重达45.8%。大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天然偏好于地方政府、大型国有企业等预算软约束部门,缺乏发展小微业务的内生激励。另一方面,中小型银行数量多,规模小。截至2019年6月末,烟台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機构分别达12家、8家、11家和11家,合计42家,但资产规模及贷款占比均较低。中小银行风险偏好相对较高,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和“三农”更有优势,但是存在定位不清晰、科技能力弱、经营风格较为激进、风险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等不足,经营难度较大。

金融风险持续累积有待化解

外在风险。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由美国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有可能会造成全球性流动性紧缩,从而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产生外溢效应。国内方面,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自身存在的体制机制矛盾及风险正逐步暴露,体制机制调整需要一个过程,潜在风险化解需要一定成本,甚至要经历一个阵痛期,任务依然艰巨。就烟台市而言,烟台市正在通过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过去一味追求经济增速转向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这一转变必然会经历一个阵痛期。

内在隐忧。一是企业杠杆率较高。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尤其是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水平显著上升,杠杆率过高的问题不容忽视,不少企业仍然面临财务负担重、债务风险高的处境。从烟台市来看,截至5月末,烟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为56.8%,虽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0.6个百分点,但杠杆率水平依然处于高位。二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剧。部分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现象依然存在,据标普2018年10月份报告,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达40万亿元人民币,地方隐性债务的偿付风险值得关注。地方隐性债务的风险隐患较大,表现为底数不清、增长较快、期限错配且存在担保链(担保链圈)风险,一旦风险暴露容易造成区域性重大风险,财政风险极有可能转变为金融风险。从烟台市来看,烟台辖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也比较突出。三是房地产金融风险仍未消除。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住房信贷政策较为审慎,平均首付比例达34%以上,且房地产贷款的不良率水平显著低于整体不良率,信贷资产质量较为可控。但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价的快速上涨以及房地产行业高杠杆率的不断攀升,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隐患不断积聚,且风险易向金融体系传播,需要高度关注。从烟台市来看,截至2019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投向房地产领域资金达2608.7亿元,较年初增加146.3亿元,增幅5.9%,占各项贷款比重达40.5%,其中房地产业及住房按揭贷款的不良率0.76%,较年初增加0.64个百分点。

现实风险。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向银行业传导,部分区域、行业及客户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压力,贷款违约高发,且与担保圈风险相互交织,加速信用风险集中暴露,信用风险防控形势严峻。截至2019年6月末,烟台市银行业不良余额211.36亿元,较年初增加41.93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3.68%。同时,逾期贷款等先行指标显示潜在不良激增。截至2019年6月末,烟台市银行业逾期贷款385.15亿元,较年初增加26.26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71%。

烟台市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问题是解决资金端和产品端的对接问题。要满足金融的有效供给,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避免金融资本脱失向虚。这既要通过宏观货币政策、审慎监管要求等调控手段优化金融结构,也要推动全社会全要素的有机结合,发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金融业结构的转型,为烟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宽松、健康、有序、有质量的金融环境。

突出“管”,要管住货币总量。一是要坚持施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融资结构失衡是基层长期存在的问题,资金往往流向议价能力强的国资背景企业或大型上市公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金融机构落实结构性调控要求不到位,既要避免开闸放水也要防止需求猝然下滑,坚持施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把控好资金源头。二是要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增强央行利率调控能力。三是发挥好资本的约束作用。按照“实质大于形式”强化资本约束,使资本充足率更加透明,加大资本充足率对金融机构内部杠杆率的约束力度。

持续“优”,要优化金融结构。一是推动资金投向的优化,目前过剩产能、僵尸企业、低效公司等主体挤占相当的金融资源,金融资源要逐步从这个主体中退出。二是优化金融体系的结构,当前金融机构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尤其是基层金融机构大而不倒、小而不作为现象突出,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效率,甚至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应对这些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低的金融机构开展结构性优化,该退出就退出、该调整就调整。三是调整融资结构,促进直接融资的发展,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改变股票市场的“倒三角”结构,丰富债券市场产品和层次。四是调整信贷结构,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购房。

坚持“限”,要限制资金内部空转。随着2016年党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在围绕“降杠杆”发力。通过加强风险管控力度,让极易引发资本空转的表外理财业务规模增速逐步回落。一方面,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把辖内整个金融体系作为整体去研究,避免资金在金融机构间“肆意流动”,脱实向虚,充分发挥宏观审慎监管对金融系统发展的稳健性和抑制其过度繁荣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不放松微观审慎监管。透过机构办理的业务表象摸清业务存在的实质意义,确保个体机构在强监管的压力下审慎经营。

强化“防”,要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通常指金融风险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伤害,对整个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当前烟台市经济发展为金融平稳健康运行提供了良好支撑,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县市区政府切实落实好金融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协调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联动化解风险,将信用风险防控上升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厘清各方责任和义务,积极打击逃废债行为,优化信用环境,合力防控信用风险。

推进“补”,要补齐金融发展短板。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工作,打通烟台经济血脉,激发烟台经济的发展动力。一是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领域全方面建设,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高效运行。以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质押登记、法律风险为突破口促进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目前烟台银行业正探索解决辖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途径,可通过建立辖区跨部门的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提高获取数据的有效性和便捷性,推动全网式社会信用体系平台构建。二是持续规范公司治理,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是稳根基、定方向。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党委在“把方向、谋战略、抓改革、促发展、控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机构中的法定地位,优化治理结构,使得党委班子对公司内部经营运行状况、外围市场环境变化走势、可能存在的行业风险有更为清晰地把控,使金融机构在新时代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偏航”,让金融从业人员在从事金融工作事业上更加守法合规。三是推动科技赋能,为金融业注入新动能。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作为,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模式。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动力技术支持,全面应用在支付结算、财富管理、零售银行、民间借贷等领域,实现金融+科技的高度融合,提高服务的精细化和受众消费者的信赖感。

(作者單位:烟台银保监分局)

猜你喜欢
烟台市结构性金融机构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烟台市张格庄镇大樱桃生产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党旗高高飘扬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三虎争粽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