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东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以人为本”和管理之间的正确关系。
关键词:教育方法;以人为本;小学教学
小学教育是最初等的教育,但是它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因此教育部在新课标改落实条款中指出,教育学生应该以人为本,要真正地把鲜活的“人”摆在冷冰冰的教育制度上,摆在教学内容的面前。把小学管理者、小学教师和小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充分地体现人文关怀,开拓人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发展并且提升小学管理者对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小学管理模式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没有与时俱进
在现在许多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中,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许多学校都会习惯性地制定出一条条刻板的学生守则或者校规校纪去约束学生和教师。并且还会设有一些专门负责监察的督察人员,教师和学生们也都需要按规则去办。这些管理层制定规则的前提固然是站在为学校未来着想的角度上,但是另一方面却也限制了教师们的自我表现和发挥的余地,使许多有创新性的教學方法无法落实,教学水平也容易因此停滞不前。
(二)唯成绩论英雄
自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后,社会上的竞争便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今竞争之风已经吹进小学了,因此小学生们的课业负担也开始大幅加重。社会上许多群体都在呼吁给小学生减负,教育局也能够及时作出回应。但有一些学校非但不给孩子们解压,反而给他们继续增加课业负担。
现在许多学生家长为了让学生能考上好的中学也开始不惜一切代价去提升孩子的分数:高昂的补习费用、双休日的奔波、家长的陪读,似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也变成了分数,分数高就可以“呼风唤雨”,这样强制的填鸭式教育的后果就是限制了学生们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即使有艺术天赋也容易被埋没。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以人为本”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以人为本”对于管理者的要求和应用
小学的管理者首先应该适当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端正对学生的态度,重视科学的管理方式、强调依照法律健全各项制度。这样不仅有助于更好地实行科学管理,更能够有效地转变管理者的盲目状态,提升管理效率。管理者也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发号施令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引领着学生们去努力,最终实现学校的目标。
身为小学管理者,要想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首先就要在正确的前提下充分发扬民主精神,不能“唯教师至上”,应该“唯真理至上”,或者叫作“唯事实至上”,充分体现出公正严明的学术态度和作风,给学生民主公平的环境。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全面小康即将到来,民主意识也在逐步增强,“以人为本”必将是我国未来小学管理的大趋势。
例如:当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鸿鹄之志”这个成语的时候,如果老师念的是“honghaozhizhi”,放在传统的私塾里学生们定然不敢与老师争辩,但在以人为本的当下教师要鼓励孩子敢于质疑权威,更应该感谢孩子们指出“hong hu”二字的正确读音,以此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质疑权威的勇气。
(二)“以人为本”对教师的要求和具体应用
教师是小学教学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既是引路人又是参与者,更是最终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师同时代表着学校和学生:教师代表学校的时候,他们的职责是把小学的教学制度落到实处;当教师代表学生的时候则要尽量满足学生对学校的合理诉求。因此,身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要时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教育放在第一位,不能拘泥于陈旧的教育制度。
学校还可以对教师实行按劳分配的岗位津贴制度,让优秀教师的付出能有等值的回报,多劳多得,把责任精确地分到每一位老师的身上,让老师们形成良性有效的竞争,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工作的热情。要定期对教师进行“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培养,让教师及时改进不足之处,从而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质量。
结语
小学教育必须建立起一种好的学习机制,创建出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小学开始重视人文教育意义非凡,它涉及未来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三观,还能够有效挖掘学生们的潜在天分,从而有利于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国庆,李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应该如何有效开展[N]素质教育日报 2018(13).
[2] 张子杰. 如何担当一个有责任的教育管理者--浅谈人文主义思想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人文科学,2017(15).
[3] 姜岩.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中华少年,2018(36).
[4] 杨丽丽. 创新理念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