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艺术类高职毕业学生的就业形式还是非常严峻的,而且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重视不够,学生对此也缺乏一个系统性认知。文章首先介绍了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接着基于当前的教育现状,重点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教育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注:本文系教育部職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智能移动终端在高职课堂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评价研究”(2018LXA0045);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8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校级项目“徐代珍工作室——新高考背景下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探索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职业生涯规划所指代的是对于职业的选择,实际上也是一个人奋斗的主要目标,职业规划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因此,学生必须要客观地认知自我,准确地分析当下的发展环境。本文就从当前学生职业规划的现状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艺术类高职院校中170名艺术生进行了分析。
一、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受到高校扩招的影响,社会、行业对高职教育都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这实际上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违背的。相关调查表明:艺术类高职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开始呈现出一种下滑的趋势,当他们在进入校园以后,普遍呈现出一种基础知识薄弱,纪律不严谨的特点,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认知不全面。面对这类没有任何经验的高职生,如何积极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是当下艺术类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一)高职生对于规划教育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错误
随机选择一、二、三年级中的艺术生,共170名,发送状况调查表,年龄在17-21岁,调查的内容包含了专业兴趣、自我规划等最后的调查结果表示,高职生对于规划教育认知不够全面。高职艺术类的专业过于单一,这实际上也表明了他们在未来的就业会存在着诸多的局限,同其他专业相比,经过三年的学习,最终却找不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时候再去转行,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二)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往往将重点放置在教研和教学等方面,将就业指导划分到入学的思政教育中。同时,美术专业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虽然有部分艺术类院校已经开设了培训课程,但是从最后的实践效果来看,课程大多选择在最后半学期,然后采用讲座、就业咨询等过于单一化的方法,没有涉及到任何的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不够。而且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也缺乏一个系统性的安排,认为职业生涯就应该同就业指导结合在一起,这显然是对课程的认知不足,自然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三)教育方式有待改进
科学且合理的规划教育,必须要贯穿于高职生学习与发展的整个阶段。但是,部分艺术类院校对于学生的规划介入时间过晚,尤其是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在规划指导上,不会做过于详细的介绍。同时,教育的过程中,也没有按照他们的喜好、特长因材施教,而是统一开设课程,这种粗放式的就业指导不适合纳入到职业教育规范的范畴内。
(四)师资力量薄弱
艺术类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指导工作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薄弱的阶段,部分院校拥有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这部分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在思想认识上仍旧停留在过去的阶段,即便招生就业部门在毕业之前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招聘信息,却没有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指导,导致学生的技能仍旧无法应用到实践中。
三、艺术类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措施
(一)引导高职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
在新生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学校就应该构建一个就业指导中心,让学生对于职业规划教育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尽早树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以“工艺美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入当地的针织服装厂去实训两周。让学生从基层开始做起,了解到工厂的生产流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可以单独完成从设计到成品整个过程的工作,真正体会到“工艺美术”的职业意义。社会实践是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一种有效途径,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为日后的就业奠定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转变自己的择业观念,可以降低就业的层次,选择那些相邻的新型领域,然后在其他领域去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尽量让学生去拓宽与加深对这一专业的整体认知,明确所学专业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范围,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那些刚刚入校的学生而言,当他们刚刚进校的时候,就应该加强思政教育,向他们详细阐述职业教育的本质,明确各个专业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了解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相关要求,用于强化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确保他们可以主动参与到一些实践活动中。
(二)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机构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高职生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能只是将其纳入到思政教育中,还应该成立专业的咨询中心、指导教研室等,用于负责学生的职业规划。工艺美术课程中,包含了绘画基础、文学史、美术史、民族学和管理学等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大多是理论方面的。对此,高职院校就应该成立一些“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小组”,让相关的职能部门都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成立职业生涯服务机构,设置指导室,让高职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体或者是个人的宣传和引导,指导室尽量将教育、管理和服务结合在一起,解答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问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将作为一项必修项目,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然后在教师的辅导下,让学生进入到创业基地去进行相应的活动,用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艺术类高职院校必须要充分意识到就业指导的内涵和创新理念,领导也应该加强对此的重视程度,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进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就业指导局面。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就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规划的意识,二年级的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提高整体的专业素养。三年级的就要开设一些专业指导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下的就业形式和相关政策,明确在就业过程中应该如何保障自身的基本权益,尽早帮助艺术类学生实现就业,并打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之路。
(三)创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
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整合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中的师资力量,提高培训教师的整体水平,重视一些全程化的教育队伍,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对于那些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让他們初步地去了解职业,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就应该了解他们对于未来的需求,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性和职业性的教育活动,尽量让学生在心理上开始接受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高职院校也应该有一个系统的概念,大力建设一些就业基地,对其进行科学化的功能定位,及时了解到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然后开展一对一的服务。对于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就可以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援助,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一些竞赛、宣讲等活动,努力培养高职生的创业意识。注重将理论同实践结合在一起,做到知行统一,实践教学中教师也要选择和设计一些选题,然后指导学生来实践。实践项目中包含了人物访谈、模拟招聘等,要让艺术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这种“校园+校外”的方式,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在书籍装帧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融入这一岗位的核心能力模块,方便学生在课堂中了解该专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学生在其中要扮演一个岗位角色,既是学习者,又要承担设计者的角色,让他们在不断交流和沟通中,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能力。
(四)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所在,学校也应该基于当下的发展状况,构建一支高素质且技能过关、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团队,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就要积极引进一些艺术类的专业人员,确保这些人员在数量上能够适应教学目标。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高端人才到学校去担任兼职教师,例如美术设计师、优秀员工等,真正深入到教育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总体认知。专职和兼职教师也应该一同配合,定期去开展一些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全国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也要一同配合,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针对当下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有效的科研活动。高职院校也应该加大管理和培训方面的力度,提高专职和兼职教师队伍的总体素养和专业能力,按照学校的实际需求去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例如,某高职院校为了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学历层次,实行岗位培训,每周的培训时间不要少于48小时,实践类课程不应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尽量加大对体育、音乐和美术等专业教师或者是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四、结语
艺术类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大众化教育在转变的同时,艺术类学生职业教育的开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就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念,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一群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哲,何方.关于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3):82-84.
[2]李成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1):82-84.
[3]李慧.艺术设计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9(15):247-248.
[4]王小伟.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J].新西部,2014(17):137.
[5]谢霖.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74-78.
[6]李成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1):82-84.
[7]秦瑛.浅析高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4(1):64.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