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元宵民俗研究

2019-12-09 01:54王玉
大观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忻州闹元宵民俗

王玉

摘 要:闹元宵民俗在山西省忻州市有主题灯展与游行表演两大表现形式,不仅为人们喜闻乐见而且意蕴深长。然而,如今在城市现代化的洪流下不可避免地逐渐式微。文章以此为例,从其渊源、内容、现状这几个方面进行爬梳与论述,旨在用文字形式尽力还原出当地闹元宵活动的场景细节,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一珍贵民俗文化。

关键词:民俗;闹元宵;忻州

一、忻州闹元宵民俗的渊源

(一)闹元宵民俗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一个地区、民族或国家通过长期的社会生活與实践发展而来的。人们日常生活劳动所产生的艺术、习俗等都属于民俗文化范畴,如山西盛产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产生的酿醋技术即民俗文化。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田兆元认为:“民俗是不朽的文化遗产,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其价值,总是在时间的长河里熠熠发光。民俗的精华属性是不容置疑。”目前民俗的分类方式不尽相同,如:民间文艺学家乌丙安把民俗分为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和游艺的民俗四大类;民俗学家张紫晨也曾采用平列式方法把中国民俗分为巫术民俗、信仰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十类。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属于张紫晨教授所划分的岁时节日民俗。元宵节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盛大的传统节日,但是闹元宵这一民俗的表现形式在各地都不尽相同。

(二)忻州闹元宵民俗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区,位于山西省北的中部,是重要交通枢纽,亦是物质与精神文明的交融地段,故其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且丰富,有众多地方性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如原平市的传统舞蹈二鬼摔跤(即与木制假人模仿摔跤的民间舞蹈)、五台山的佛教文化等等。忻州市的闹元宵民俗便是其中之一。

每年的春节过后,这里的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策划筹备元宵节活动,这是当地人为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团圆、日子红红火火而举行的。其最初只是小型的乡村集会,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灯展和节目游行(当地方言称“闹红火”),最终形成了一种富有当地特色的节日民俗。

二、忻州闹元宵民俗的具体内容

闹元宵活动有两大内容,即元宵灯展与节目表演游行。

(一)元宵灯展

大部分灯展的展出地点除了平时的几个集会广场外,还有各个单位、学校、商场等门口的展览平台,时间一般为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各个广场的灯展会持续一周左右。每年展出的灯形以新年的生肖为主,还会体现神话故事、民俗风情等,最初的纯手工纸糊画灯也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大中型彩灯。近年来还增加了许多新元素,如背景音乐、机械动作等,并且制作的灯盏不仅越来越美观,还大大增强了安全系数。每到元宵节,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家各户均会携着家人一同去街上赏灯、猜灯谜、拍照留影等。同时街边还会有许多出售各种手提灯、发卡灯等的小摊贩,十分精致应景。灯展当晚不少地区还会有盛大的烟花表演,有的人也会用春节时的旺火点放鞭炮,在烟花爆竹声中更添节日的浓烈气氛。

(二)节目表演游行

为期一天的元宵节目表演游行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演出者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商业三种产业,参与游行演出的人员都盛装打扮,他们都为了演出游行提前练习了半年及以上。观赏的人们则会不约而同地早早拿着凳子提前占据好有利位置,以便能获得开阔视野欣赏节目,或者径直站在道路两旁等候。当地的交警协警等也会提前封锁游行经过的几条街道以禁止汽车通过,来保护人群的安全。另外,十字路口会有专业医疗团队等候在旁,以便有意外发生时可以及时救护伤亡人员。

游行队伍早上8点开始在老市中心红旗广场出发,先在区政府逐一检阅,随后经由主干大道新建路、长征路,集合在市政府门前,最后各自有序撤回原单位。队伍每到一个人群聚集处就停下来演出一阵,然后接着去往下一个集聚地。每个参与游行的队伍都以自己所属单位的旗帜打头,游行的节目主要有彩车、威风锣鼓队、扭秧歌等。

一是彩车,由各种图案、花和彩灯拼接在大型卡车上装饰而成,极具观赏价值,并且可供歌手在上面慷慨献唱,或为后面的演出人员提供休息空间。二是威风锣鼓队,是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打击乐合奏演出形式,大部分参演人员是中老年人,乐器由大鼓、腰鼓、小镲和锣组成。领头的一个人手拿红黑两面三角旗,口中吹哨并面对队伍指挥。演奏的音乐往往铿锵有力,振奋人心,也常在喜事、节日、庆典时演奏。三是扭秧歌,是北方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并且是最早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之一,伴奏乐器主要由鼓、传统笙、唢呐和管子等组成,通常演奏的曲目有《大得胜》《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伴奏人员均在领队的彩车上演奏。元宵节活动时的秧歌形式通常有三种:秧歌舞、踩高跷与跑旱船。秧歌舞即在腰间绑彩绸,手攥着彩绸两端跟着音乐舞蹈,有的表演者为了吸引观众会戴大头娃娃、动物或卡通面具;踩高跷是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即双脚绑在一米左右的粗木棍上边走边舞,极具挑战性。高跷队的末端会有一到两个人绑短木跷扮演丑角,并与街道两边观众互动;旱船(也叫“花船”),则是在表演者身上套上船的造型,由彩色的假花装饰,表演时左右晃动模仿波浪。

另外,节目游行时广场上会有各式各样的当地小吃摊、玩具摊、游戏摊、节日气球摊等,人们在观赏节目的同时不仅可以吃到美味应时的食物,还可以买到各种节日礼品留作纪念。这些由闹元宵民俗活动开展而带来的消费亦属于民俗经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忻州闹元宵民俗的现状

虽然闹元宵活动历经几十年已成熟完备且受人喜爱,但可惜的是,为了当地能更好更快地向现代化城市发展,以及考虑到近几年翻修主路、治理街道和活动期间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安全、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节目表演游行已经在近几年逐渐式微,甚至停止,只留几个重要的广场集中演出。演出项目也大大减少,近一到两年连演出都所剩无几,昔日节目表演游行的壮观景象可以说已经不复存在,徒留人们心中美好的回忆。与此同时,忻州城内也正式施行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令,不过,每年政府仍会在规定时间指定地点统一放烟花供人们欣赏。

值得庆幸的是,元宵节灯展部分却在现代科技的促进下变得越来越多样多元化,原有的传统基础上更加体现出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既安全又美观,每年都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人们也依然会同家人朋友一起出行赏灯逛街,为元宵佳节增添一丝绚丽的气氛。

四、结语

众所周知,民俗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事项,亦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山西忻州闹元宵民俗也是如此。如每年元宵节时,离家在外的人们会在春节假期返回故土与家人团圆,并一起走街串巷感受节日氛围,借此增进其与家人邻里的感情;另外,闹元宵的活动是由当地政府提倡,各个单位、学校、企业等自发组织的,既娱乐大众,又因为资源集中的优势更有利于向大家宣传自己,所以人们组织活动的积极性颇高。除此之外,元宵活动还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活动期间食物、礼品等商品的流通,还吸引了许多周边外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消费。所以这是一项集商业娱乐化于一体、老少皆宜的惠民性活动,亦是当地民俗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然而再翔实井然的文字记录也描绘不出当时壮丽场面的千分之一,由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渐渐消失的若干民俗,希望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们遗忘殆尽,更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予以重视与保护,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下的新使命和新生命。

参考文献:

[1]田兆元.民俗学的学科属性与当代转型[C]//田兆元.叙事谱系与文化传承:神话学民俗学文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8.

[2]田兆元.经济民俗学:探索认同性经济的轨迹:兼论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属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3]田兆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与民俗学学科的命运[J].河南社会科学,2009(5).

[4]何学威.经济民俗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0.

[5]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作者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忻州闹元宵民俗
开启太忻动车组列车“公交化”时代
张灯结彩闹元宵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ystem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