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研究

2019-12-09 01:55毛玉娟
山西农经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

毛玉娟

摘 要:乡村治理必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3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关键在于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注重民主法治,提高乡村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乡村治理;格局;联动融合;开放共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7-002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良好的治理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必须要以有效的乡村治理为前提。要想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愿景变为现实,就必须依托调整治理结构、完善治理体制、创新治理模式、建设治理体系、构建治理格局。这5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影响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推进。其中,合理的治理结构是有效治理乡村的前提,科学的治理体制是有效治理乡村的基石,因地制宜的治理模式是有效治理乡村的途径,健全的治理体系是有效治理乡村的根本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格局不仅是有效治理乡村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1]。

1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完善,乡村权力结构配置和国家治理理念也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基层社会治理自主性的提高和民众参政意愿的加强,未来乡村治理必须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并富有人性化和现代化等时代特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家园的建设,需要发挥村委会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保障乡镇一级政府在乡村治理活动中有效行使职能,使村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扮演主人翁角色,有效缓解村民的利益诉求与民主行为之间的冲突,分配、使用乡村公共服务产品,都将成为未来乡村治理着重要破解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乡村治理指点了迷津。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关键和基层治理的重心,必须依托“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格局[2]。

2  “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内涵

一方面,“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是我国新时代乡村治理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治理格局强调“乡村社会和城市社会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共同体构成的”,因此乡村治理也必须关注不同的共同体。作为乡村社会构成要素的共同体,需要体现以下特征。

(1)共同体成员共同参与共同体建设和共同体治理。无论是乡镇还是村庄,都必须遵循“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管”的基本原则。

(2)每一个乡村共同体“公共物品”的具体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均由共同体全体成员通过民主协商方式产生,一切管理行为遵循共同体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

(3)共同体“公共物品”运作产生的所有利益,均由共同体全体成员共同享用。

另一方面,通过对“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内涵进行深层次剖析可以发现,“共建”“共治”“共享”3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共建”是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的基础。其要义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由政府负责,各相关治理主体协商合作,共同参与乡村建设和治理。重点解决村民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保等问题,加快完善关系每一位村民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策体系,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拓展空间。“共治”是打造乡村治理格局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改变政府“单兵作战”的治理模式,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建立健全预防和化解乡村社会矛盾机制,构建“村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进协同治理。建立参与协同机制,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NGO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村,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牢固树立依法治理的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培育村民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教育引导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3]。

3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关键在于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注重民主法治、科技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一要求同样可以看成是新时代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的指导。因此,未来应着重提高乡村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1)提高乡村治理社会化水平,要求乡村治理活动有广泛覆盖性,包括村民参与建设、治理和共享。这就需要完善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乡村治理体制,让乡村治理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着力的事情。同时,应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建设美丽乡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各级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去”,到沿海开放城市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学习一技之长,返乡后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家乡创业,努力建设家乡。引导和带动身边的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了解村史、熟悉村情,共同研究和管理村务,共享发展成果,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格局。

(2)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的直接目标是规范乡村治理主体的行为,使政府、相关部门和村民自治组织在既定的法律框架内工作。治理主体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各类治理问题,完善乡规民约、宗法族规等具有“软法”性质的治理规范,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有效调整乡村治理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3)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意味着人工智能技术、现代管理理念已经在乡村治理中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未来必须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化设施的各种硬件和软件技术,提高乡村治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满足村民的公共服务需求。

(4)提高乡村治理专业化水平要求乡村治理应具有专业的人才队伍、专业的治理理念和专业的技术。这就要求必须建设一大批合格的社会工作者,深入农村指导工作。同時还应加强各种NGO社会组织的建设,对组织成员进行专业化训练,鼓励专业人才积极投身到乡村治理的具体实践中,提高乡村治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贺培育.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N].湖南日报,2017-11-09(8).

[2]王玉霞,李灵异.中国乡村治理结构变迁与现实观照[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6):7-12.

[3]朱余斌.建国以来乡村治理体制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

猜你喜欢
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治理格局
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