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集团绿色发展模式

2019-12-07 05:55
国企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农业

[摘要]北大荒集团始终沿着“绿色食品全产业链”这条主线,初步建成了“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户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绿色发展模式,建立以粮食和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将绿色标准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重点推进“一体两翼”“双控一服务”“三库一中心”,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打造新型粮商,加快“三大一航母”建设步伐,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业;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既要统筹兼顾,全盘谋划,也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20世纪90年代,北大荒集团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在全国率先开发绿色食品。近5年来,北大荒集团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实施“良种良田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户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绿色发展模式,重点推进“一体两翼”“双控一服务”“三库一中心”,集中打造“中华绿色大厨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力争习近平总书记为北大荒集团量身定做的“三大一航母”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一、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同时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长期靠高消耗和高污染发展经济,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我国农业面临生态约束不断加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愈发艰巨。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2017年7月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部分全面阐述了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现状、理念、建设重点和目标,成为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绿色发展的行动指南。

安全、环境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已经成为解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绿色发展成为了新时代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辟论断。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再次强调,“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荒集团时强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北大荒的土质要不断优化,不能退化;绿色发展要有可持续性,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习总书记对北大荒绿色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和严格要求。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用绿色发展提高集团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争做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是北大荒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北大荒集团改革发展必须面对的历史命题。

二、集团概况

北大荒集团前身是黑龙江垦区,创立于1947年。经过三代北大荒人70余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人迹罕至的荒原上,建起了中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有农场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1998年3月,经国务院研究同意,成立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北大荒集团总公司”),组建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以下简称“北大荒集团”),并列入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行列。2002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201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北大荒集团总公司下辖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9个管理局(分子公司)、113个农牧场(省政府托管农场9个)、983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运建服企业、19家专业科研机构、8个企业研发机构和123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2018年,北大荒集团各业从业人员达76万人,其中职工32.8万人;在全部从业人员中,第一產业从业人员46.3万人,占60.9%;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64万人,占10.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2.0万人,占28.9%。

北大荒集团成员企业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南麓地区,地处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在5%左右。现有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2%。其中,耕地295.64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8.8%;林地92.1万公顷,草地33.82万公顷,水面25.86万公顷,可垦荒地13.8万公顷。北大荒集团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北大荒集团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综合经营。201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9.3万公顷,其中粮食(豆)播种面积286.78万公顷,平均单产7949公斤/公顷,粮食(豆)总产2279.64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近1/3,提供商品粮2166万吨,占全国省际间净调出商品粮的1/4;年末奶牛、肉牛、生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到11. 84、6.85、70.53、19 .37和938.3万头(只),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7.36、2.96和37.61万吨;水产养殖2.52万公顷,水产品产量3.15万吨。北大荒集团以拥有一个县(市)的人口(167万人),相当于一个“小省”的耕地(295.64万公顷),生产了相当于一个“中省”的粮食(456亿斤),调出了相当于一个“大省”的商品粮(433亿斤),提供的商品粮可满足全国1.2亿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被誉为国家抓的住、调得动的“中华大粮仓”。

北大荒集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立足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了九三粮油工业、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丰缘麦业、北大荒药业、北大荒双汇肉业等一大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北大荒种业、北大荒航空、北大荒粮食、北大荒商贸、北大荒担保、阳光农业保险等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农业服务企业集团,形成了米、面、油、薯、种、药、乳、肉、农机等十大主导产业链。截至2017年末,集团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218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個,大中型工业企业19个(大型4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4个,年粮食加工能力达到2400万吨,鲜奶处理能力78万吨,生猪、肉牛、肉羊屠宰能力450万头(只)、家禽屠宰能力15361万只。

2018年,北大荒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991亿元,净资产40.5亿元;营业总收入1160.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亿元,缴纳税金23.2亿元,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151位,农业企业排名第一。

三、绿色发展实践探索

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垦区)从1984年开始建立自然保护区,1990年率先在全国开发绿色食品,创建绿色食品基地,1999年开始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2000年实施“田园+餐桌”——农业产业化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北大荒集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着力构建农业绿色发展监管服务体系,实施“两头两尾”工程,建立绿色食品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强化市场营销,延伸产业链、做强供给链、共享价值链,实现了农业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农业“三减”等突出问题治理取得成效,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提升,农场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农业布局优化、生态环境优良、田园风光优美、场区环境整洁、农工生活富裕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步入了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坚持生态保护建设,筑牢农业绿色发展根基

北大荒集团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保护资源与合理利用资源统一起来,加强对辖区内的天然林、沼泽湿地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从1984年开始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使北大荒区域内重要湿地、天然林等以法律的形式保存下来,到2007年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1处。党的十九大以后,北大荒集团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强化重要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到2018年末,北大荒区域内自然保护区20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洪河湿地、兴凯湖湿地、挠力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虎口湿地、勤得利鲟鳇鱼、乌苏里江湿地、哈拉海湿地和水莲湿地),市(地)级自然保护区3个(东风、锦河、友谊),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8.23万公顷,受保护地区占总面积比重8.7%,高于全国7.6%的平均水平。

从1999年开始实施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辖区内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风景名胜区、城镇绿化用地、基本草原、生态公益林、主干河流、水库、湿地等生态功能用地,以及耕地、林地、草地、水面等农业用地的保护,到200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区域型生态示范区,有99个农牧场建成国家和省级生态场(国家级生态示范场49个),有8个管理局通过省级生态局考核验收。集团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自开发建设以来始终坚持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进入20世纪以来,北大荒集团全面实施“绿色长廊”“绿色城堡”“见缝插绿”工程,加大“四旁”造林绿化力度。党的十八大以后,北大荒集团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到2018年末,北大荒集团森林总面积达到92.02万公顷(人工造林55.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8%;在人工造林中建成防风固砂林、水源涵养林和农田防护林28.43万公顷,在290万公顷耕地上形成了7万条农田防护林带、4万个网格,林网化率达到95%。从2002年起集团退耕还林全面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低洼易涝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还湿,恢复植被、湿地,实现了由开荒造田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状况。到2018年末,实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13.7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7%,其中退耕还林12.63万公顷,退耕还草0.05万公顷,退耕还湿1.1万公顷。

北大荒集团高度重视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推进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始终注重加大对国家重要生态工程和战略性控制工程建设的配套投入,加快实施三江平原“两江一湖”10个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及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加快过境水的开发利用,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改善用水结构,发挥三江平原大型灌区战略性取水、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作用。到2018年末,集团建成江河提防3058.89公里,建成水库166座,建成灌区342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53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4.1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5.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56万公顷,占水土流失面积比重51.97%;建成生态高标准农田174.4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9.0%。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农业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进农场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一是拦蓄利用地表水。该场域内年降水量500-600毫米,自然降水总量4.2亿立方米,其中春季地面融雪可产生桃花水4600万立方米,按利用率50%计,可解决30万亩水田泡田用水。2007年开始实施拦蓄地表水工程建设,现已建成地表水拦蓄工程设施769处,有效利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实施节水控灌技术。采取浅灌技术,除保证水稻生长生态用水外,田面一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实现水稻节水控灌面积全覆盖。示范区水稻采用滴灌技术,全年节约用水量30%-40%,实现水稻的无水层种植。同时通过滴灌以水带肥、精准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节约劳动用工。三是建立自动化灌排系统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利用压力供水管道提取别拉洪河地表水灌溉,系统融合了田间管理、智控滴灌和物联网工程三个模块,精准控制田间水层和灌水流量,探索水稻种植最优灌溉制度方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水稻种植模式。通过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现“留住天上水,截住过境水,节约地下水”“涝水旱用、闲水忙用,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二)坚持污染治理环境整治,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农业航化作业、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先进农业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等措施,控制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投放,尽可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通过开发秸秆气化、固化、稻壳发电等生物质能源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畜牧规模化养殖,开发有机肥、沼气清洁能源,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控制点源污染。应用作物秸稈、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开发生物质新型清洁能源,改善了传统用能方式,提高了用能品位,降低了生产和生活成本,防止了畜禽粪便污染,为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出了一条新路。从2015年开始,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北大荒集团着力解决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禁止秸秆焚烧,加强农业面源点源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同时,结合绿色有机食品开发,推广“鹅玉”“鸭稻”“鱼稻”“蟹稻”共作,农牧结合发展循环经济。2018年北大荒集团化肥施用实物量115. 72万吨,化肥使用强度391.4公斤/公顷;农药施用量1.56万吨,农药使用强度5.28公斤/公顷;农膜使用量1.43万吨,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96.9%;秸秆综合利用率92.2%;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230个,有机肥施用量45.94万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5%。

集团建三江管理局应用综合技术措施实施“三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以绿色环保、节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大力实施“三减”行动,着力解决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2018年的主要措施:一是推广配方施肥、精确施肥、优化施肥减肥增效。落实测土配方施肥69.7万公顷,采集土样13470份,发放施肥建议卡22975份,推广配方646个、配方肥16.7万吨。配套侧深施肥机械7584台,落实水稻侧深精确施肥(专用肥)26.7万公顷,推广应用生物肥、缓释肥1.4万公顷。二是推广旱田轮作、秸秆还田减肥增效。落实豆玉轮作0.5万公顷、秸秆还田70.7万公顷,减施化肥纯量502吨。三是推行病虫草害生物预警、科学施药和综合防治减药控害。建立健全重大病虫害监测网点621个,制定和推行科学防治指标,根据病虫监测预报结果,进行配方优选及对症用药,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减少盲目用药,推广生物预警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37万公顷。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2万公顷,减少用药10%-30%。配备现代植保机械,由玉米苗前封闭、苗后茎叶2次施药除草,变为苗后茎叶用药1次灭草,减用除草剂40%-50%。推行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应用农用飞机航化超低容量喷雾防病13万公顷,每公顷可减药1200-1500毫升。采用诱虫灯、诱饵等物理方法等进行监测、诱杀及趋避性防控,全局布点201处。推广鸭稻、蟹稻、鳅稻共作690公顷,利用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除虫灭草,全程免施农药。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技术措施,保证“三减”任务落实。2018年实施减化肥28万公顷,减农药6.3万公顷,减除草剂2.2万公顷,共减化肥纯量约1.9万吨、减农药(除草剂)约682吨,节约化肥农药物化成本约2亿元以上。

八五八农场水稻产业循环经济。2018年,八五八农场水稻种植面积近4万公顷,其中绿色或无公害水稻生产面积3.6万公顷。目前,稻壳直接发电量已达3500万千瓦时。初步形成了水稻产业循环经济圈,即:水稻-大米、米糠-稻壳-发电、供暖稻壳灰-白炭黑、活性炭、水稻专用复合肥产业链。清河泉米业吉祥分公司稻壳发电余热供暖项目,综合利用稻壳混合稻草发电,建设了装机容量6000千瓦的自备电厂新增发电产值595万元,每年节约电费支出200万元。利用稻壳发电余热向农场集中供热,实现了能耗下降20%,污染物下降10%,每年为农场居民节省取暖费200万元。利用米糠榨油,建设了一条年加工1万吨米糠生产线,年产米糠油1000吨,年创利30万元。利用稻壳灰做部分填料,为农户提供专用复合肥、土壤改良剂。实现了水稻加工“吃干榨净”。

宝泉岭管理局白羽鸡产业循环经济。2012年宝泉岭管理局与三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北大荒宝泉岭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白羽鸡产业项目。在宝泉岭农场建设饲料加工厂,年加工饲料20万吨,消耗玉米15万吨;在延军农场兴建了年存栏种鸡10万只的现代化祖代种鸡场;在宝泉岭、共青等农场建设年出栏肉鸡210-240万只的商品鸡养殖场50个(现在已经启用24个鸡场,饲养总量近6000万只),在商品鸡生产过程中,把10万吨水稻产生的1.8万吨稻壳以垫料的形式发酵成为有机肥;在管局直建立年屠宰6000万只的加工厂,加工生产车间内同步设置了羽毛粉生产装置,使屠宰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2015年引入生物质电厂,将白羽鸡养殖场的粪便垫料全部进行燃烧发电,做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目前,白羽鸡产业化项目已覆盖种鸡繁育、肉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物流运输五大行业,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发电-有机肥循环产业链。2015年5月,白羽鸡项目全面投产。2018年宝泉岭农牧发展合资公司屠宰肉鸡3935万只,加工鸡肉8.5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78亿元。小小白羽鸡已经成为引领宝泉岭管理局产业发展的“金凤凰”。

(三)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促进降耗增效绿色发展

1978年,北大荒集团引进美国约翰迪尔成套农机装备在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进行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1980年,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成套的现代农机设备建立了现代化的洪河农场。1983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与国内投资进行300万亩开荒项目合作,建设了现代化的二道河农场、鸭绿河农场、浓江农场。2002年,北大荒集团实施现代农机装备工程,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美国凯斯、约翰迪尔的现代农机装备600台(套),重点装备了226个旱田作业区。之后,又引进日本水田整地捣浆机、水稻快速插秧机、大型水稻收获机等水田机械,开发智能浸种催芽设备和智能大棚育秧设施,重点装备水田作业区。2005年11月,重组设立北大荒农机集团,发展农机装备制造,研发配套农机具。2010年10月,松花江农场与福田雷沃国际重工合资合作,设立黑龙江雷沃北大荒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雷沃牌”大型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2017年,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与河北邢台第一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生产世界领先水平的插秧机。截至2018年末,北大荒集团农机总动力1137.6万千瓦,每公顷耕地装备农机总动力3.85千瓦;农用大中型拖拉机9.05万台(100马力以上拖拉机11675台),农用小型拖拉机4.36万台;大中型配套农具18.9万台(套);联合收获机4.17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0.3万台,喷滴灌机1.21万套;农用汽车6763台,农用运输车5653台;拥有飞机102架(农用飞机77架);农业用电量56510万度,每公顷耕地平均用电193.7度;实现了113个农牧场、661个管理区全部耕地现代农机装备全覆盖,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98%以上,农业劳均产粮49吨,远高于世界农业劳均产粮28吨的水平。

北大荒集团通过农机装备现代化,提升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先进技术应用,进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一方面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实现了节本降耗增效。引进的现代农机装备是当今国际上技术最先进的农机装备,友谊、八五二、七星、大西江等农场引进的大马力拖拉机都配备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驾驶系统、智能数据监控和传输系统,可实现自动驾驶,远程手机监控,带动联合整地机复式作业,时速快且节油效果明显。另一方面现代农机装备促进了绿色生产。遵循“农机农艺农户融合、良种良法良田配套、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原则,应用大马力拖拉机配带联合整地机复式作业、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精量播种、水稻高速侧深施肥插秧机深施肥、智能农药喷雾机超低容量喷雾、大型联合收割机配套秸秆粉碎抛撒器秸秆还田等集成组装技术,实现了保护性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友谊农场自1978年引进美国约翰迪尔成套农机装备进行全国农业机械化试点以来,1980年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试点,2002年率先引进智能化现代农机装备探索精准农业发展路径,使大马力机械实现了自动导航、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精准化、标准化作业。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场重点推进水稻高速插秧机、旱田气息式精密播种机、GPS导航系统“三机”普及;推进标准良田、育秧基地、智能催芽、农机停放和节水灌溉“五大”建设;全面推行良种统供、集中浸种、智能催芽,秧田精播,秧田管理,机械整地,机械插秧,航化作业,技术规程,技术培训“十统一”作业和管理。到2018年末,该场现代农机装备保有量4.7万台件,农机总动力47.5万千瓦,每公顷耕地装备4.35千瓦,田间作业农业机械化率高达99.8%,农业标准化覆盖率100%,农业科技贡献率68.2%。该场以农业机械化提升标准化,推进精准农业建设,进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为集团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典范。

嘉荫农场强化农机配备推进秸秆还田。该场坚持把秸秆还田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主渠道,强化机械配备,鼓励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积极购买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还田机械,给予适当的作业补助。大豆、水稻秸秆在收获时收割机带秸秆粉碎抛洒器直接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分两部分进行,第一步是在玉米收获时把大部分秸秆粉碎抛洒,第二步是用专业的秸秆粉碎灭茬机器灭茬大犁翻盖。该场耕地27.3万亩,秸杆总量23.7万吨,实现秸秆还田100%,使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杜绝了秸秆焚烧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了土壤肥力,每年可实现增产粮食0.38万吨,增加种植户收入,实现了农业低碳发展。

(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实现绿色发展技术引领

北大荒集团坚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垦科学院、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农垦红兴隆科研所等八个区域性科研所及农垦科研育种中心“一校、两院、八所、一中心”专业科研院所为主体,以九三集团大豆研发中心、完达山集团乳业研发中心等8家龙头企业研发机构为骨干,公益性与经营性科技创新机构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专业科技人员500多人,研发领域涵盖整个大农业部门,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各环节。健全了集团、管理局、农牧场三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专业农技推广人员6100多人。近年来,还建立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基地11个,部级检测中心3个。集团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82%。目前,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农业大数据应用体系,覆盖了24.5万种植户,2116. 34万亩耕地。正在逐步构建农业企业智慧大脑和智能决策指挥中心,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和市场化方法,在种植基地实现“种、管、收、储、运、加、销”七个关键环节信息化集成示范应用,实现战略管控、运营管控、财务管控,减少关键环节的人为干预和关键岗位自由裁量权,打造公开、公正、透明、高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数字农业正成为推动北大荒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七星农场发展数字农业。一是实施《国家大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建成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地下水位监测装置20套,同时安装包括浸种催芽智能设备、育秧大棚信息智能采集和控制等智能化设备。二是升级了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农业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技术,辅助提升物联网的功能。三是链接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实现水稻生产、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全过程的信息可查询。四是开发应用了12个管理软件,做到了物联网与农场基础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将收集和整理的数据交由专家团队进行分析,指导水稻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同时结合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依托大数据开发应用惠农服务平台,实现产品的品牌化。借助物联网平台产生的大数据,链接了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实现水稻生长全程可追溯,为水稻品牌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红卫农场是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水稻专业场,拥有耕地4.07万公顷,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76万公顷。近年来,该场设立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禾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开发无人机喷药、无人机叶面施肥、无人机巡航等技术获得成功。2019年5月農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2019年首站在红卫农场启动,借助北斗卫星导航,加入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了无人驾驶履拖打浆平地机、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无人驾驶喷雾剂等机械无人驾驶作业。该项目主要承担平原地区水稻全过程无人作业的试验任务,完善和解决大马力无人拖拉机、插秧机、施肥施药机、收割机等地面装备的功能、性能、可靠性、稳定性、供应链等工程化问题,推进农机作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提高现代农业智能化水平。

(五)坚持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北大荒集团在全国最早制定和执行农业技术操作规程,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作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建设内容,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执行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成果和经验的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经过6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北大荒集团秉持“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模式化栽培”的理念,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塑体系,建成了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3个,重点县级农产品质检站6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3个,形成了一套组织严密、技术规范、管理严格、服务全面、效果明显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把农业物质装备、农作物供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等环节全部纳入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农业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标准化生产。到2018年末,制(修)订农业标准28个、技术操作规程51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场达到25个,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5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北大荒集团从1990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发起绿色食品生产,把农业标准化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制定绿色食品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绿色食品生产监管体系。1997年,查哈阳农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中国绿色食品大米生产基地,完达山乳业集团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第一个绿色食品加工基地。21世纪以来,为实现“中华大粮仓”向“中华绿色大厨房”的转变,北大荒集团先后制定了《垦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建立了“环境有监测、生产有标准、操作有规程、产品有检测、应急有预案、品牌有诚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党的十九大以来,北大荒集团提出“双控一服务”战略,一方面控制生产前端,通过采取农业投入品的统购统销,提供质优价廉投入品,控制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一方面控制生产后端,通过农产品统一营销,推进保底加分红的产品销售;同时搭建北大荒SMART数字农服平台,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数字农服”。2018年末,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22个,认证产地264个,认证面积278万公顷,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6.5%;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22家,认证产品318个,绿色食品作物环境监测面积220万公顷,占76.3%,认证面积51. 64万公顷,占17.9%;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85家,认证产品244个,认证面积15.8万公顷,占5.5%;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62个,基地面积105.8万公顷;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全程建立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企业84家,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面积124.8万公顷,畜禽产品质量追溯201万头(只),追溯产品种类达9大类100余个农畜产品及加工制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面积居全国地市之首。集团梧桐河大米、兴凯湖大米、乌苏里江大豆、乌苏里江芸豆、界江红红小豆5个产品入选农业部2017年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北大荒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放心的安全食品。

肇源农场有机水稻基地。该场具有种植优质水稻得天独厚的水热条件,现有耕地0.4万公顷,其中有机水稻认证面积0.1万公顷。农场凭借自然优势,着力发展有机大米产业。一是调整优化水稻品种结构。农场引进优质品种,按1:2:3的比例种植稻花香、长粒香、超级小粒香,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稻谷原料。二是打造龙江中高端稻米产业龙头。2000年农场与社会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了嫩源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厂房、引进瑞士布勒精制米生产线及配套仓储、烘干等硬件设施,年加工稻谷能力达3万吨。三是通过开展合作提高市场占有率。与北大荒米业深入合作,双方共享品牌使用权,共同开发社群营销、特供渠道及B2B、B2C、微商等“互联网+”渠道,实现互利双赢。四是创新水稻生产组织方式。组织引导3个作业区组建了20多个水稻种植、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和用水者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统一供芽种、统一供生物肥、统一栽培方案、统一农机作业、统一产品销售”。五是探索龙头反哺农业的机制。嫩源米业开设生态补偿资金专户,按有机鸭稻米、有机米终端售价的30%提取生态补偿资金,用于面向订单农户免费发放生物有机肥药、鸭苗、蟹苗、生物杀虫灯等补偿农业,保护生态环境,回流反哺农业。六是培育知名品牌。坚持诚信塑牌、质量创牌、整合强牌、营销促牌,通过多种方式叫响“大荒源谷”品牌,嫩源绿色有机大米被称为“北大荒第一米”“龙江极品米”。同时,农场有机大米优质优价,让农场0.4万公顷水田放大到4万公顷的效益。

(六)构建绿色全产业链模式,努力培育新型国际粮商

北大荒集团建立了集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转化、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体系,初步建成了体系较为完善的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模式。

前端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北大荒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基地,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例如,共青农场的鸭稻、浓江农场的蟹稻、洪河农场的鳅稻等积极探索水产养殖与水稻种植融合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新业态,逐步形成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取得了水稻稳产、农(渔)民增收、农药化肥、渔药饲料使用大幅减少的良好效果。

中端重点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发展循环经济。北大荒集团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加大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发展模式,通过“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废弃物相互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九三集团为例,九三集团实行“供种、播种、作业、田间管理、收获、整地”六统一,通过推广现代化栽培模式、研发产品深加工项目等环节,不断延伸大豆产业链,提高大豆产品附加值。倡导“绿色原料、绿色工艺、綠色包装”,充分利用黑龙江地产非转基因大豆的优势,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设有58道防线、23个关键过程、15个专检点,均纳入企业质检数据平台。在自主生产绿色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基础上,造就了“从农场到家庭”“从田间到舌尖”的上下游无缝连接,完善可追溯的大豆质量监督体系,全力打造安全、健康、放心的“中华绿色大厨房”。2018年,实现加工和经营大豆800万吨,其中加工大豆671万吨。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72亿元,利润总额2.03亿元,上缴税金6.8亿元。

后端形成产加销一体、农文旅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北大荒集团打造现代物流体系,实现粮食、农场品规模化运作,将生产的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发达的物流体系,构建起统一对外的市场营销体系,以绿色食品综合大市场为核心,辐射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北大荒集团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将产业、生态、文化有机结合,发展旅游业、养老业、休闲农业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种、养、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现已形成了以二道河万亩大地号、友谊北大荒现代农机博览园为代表的现代化大农业景观;以北大荒现代农业园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景观;以兴凯湖、千鸟湖、雁窝岛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湿地景观;以勤得利鱼展馆、兴凯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界江、界湖景观;以锦河大峡谷、五大连池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海林、七星农场为代表的特色旅游城镇景观六大景观区域,北大荒集团全域旅游全面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目前,北大荒集团形成了以完达山、九三等产业化龙头为骨干的全产业链格局。在确立北大荒集团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同时,还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丰缘”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北大荒”“完达山”“九三”品牌价值在2018年中国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上分别达到682.75亿元、328.69亿元和317.98亿元,位居排行榜第54位、146位和158位。力争到2020年把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建成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到2025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国际知名的新型粮商。

四、绿色发展成效

北大荒集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具有北大荒特色国有农业企业绿色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目标,履行了国有企业保障国家农产品供给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社会责任,促进了集团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2018年,北大荒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60.1亿元,上缴税金23.2亿元,利润总额2.4亿元,企业办社会经费补贴54亿元以上。在北大荒集团的拉动下,经济稳定发展,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83.8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3.8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7.4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462.6亿元,同比增长6.2%;在经济总量中,公有经济增加值668.5亿元,占比61. 7%,同比增长3.5%。

(二)社会效益

2018年,集团向社会提供商品粮2166万吨,提供肉蛋奶68万吨,其中96%为无公害食品,76%为绿色食品,5.5%为有机食品。北大荒集团不仅保障了农产品供给安全,而且还保障了食品质量安全。北大荒集团安置就业职工32.8人,拉动从业人员总数达到76.0万人。2018年集团职工年均工资38691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789元,比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15705元,接近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91元水平。

(三)生态效益

集团推进绿色发展,加强资源节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不仅设立了数量可观的各类湿地、天然林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片“绿水青山”,而且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减轻大气环境污染,为保护“碧水蓝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7年集团环保投入占GDP比重3.5%,比2012年(2.2%)增加了1.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0.61吨标煤/万元,比2012年(0.69吨)下降了13.1%;单位GDP水耗810立方米/万元,比2012年(1020立方米)下降了25.9%;主要污染物S02排放强度1.39千克/万元GDP,比2012年(1.58千克)下降了13.7%;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2.45千克/万元GDP,比2012年(3.0千克)下降了22.4%。

峥嵘岁月犹存忆,今朝更胜斥方道。目前,北大荒集团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和示范性。北大荒人必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不辱使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开启数字农服新业态,构建“中华绿色大厨房”,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农业第一品牌,全力保障国家食品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创新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基于全产业链的住宅产业化发展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