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民
青年官兵在部队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同的需要动机和目标追求,由于他们心智发展尚不够成熟,情绪易波动,最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心理受挫后,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和心理状态,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转化,时间长了会导致身心性疾病。因此,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心理受挫对象,分析其心理受挫原因和可能的心理防卫特征,及时做好教育、疏导、转化工作。
心理受挫后,为了减轻因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一般会自我产生适应挫折情境的心理防卫,从人心理受挫后产生心理防卫的规律看,有积极的、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三类。广大基层干部要研究和把握这一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和转化,使心理受挫的官兵能采取积极心理防卫,克服消极的心理防卫,消除破坏性的心理防卫。
第一,积极的心理防卫。积极的心理防卫,是心理受挫人在心理挫折面前能自我控制,正确地对待挫折,自我维持心理平衡,对保护个人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有积极意义。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升华行为。心理受挫后,由于思想境界高,意志坚强,能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理智地驾驭情感,正视挫折,同痛苦和逆境作斗争,自消挫折带来的不良情绪,使受挫心理升华为积极的行为。比如,战场上目睹战友阵亡,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勇敢地杀敌,就是一种升华行为。二是坚持不懈。有的青年官兵因工作没做好受了批评,或因做错事情受了处分,心理产生了挫折感,不是就此消沉、气馁,而是“吃一堑,长一智”,哪跌倒在哪爬起来,坚持不懈,更加努力地工作,战胜心理挫折。三是目标转换。当个人的需求和目标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时,心理产生了挫折感,但能自我调节需要,转换追求目标,从而消除受挫心理。四是缓和冲突(折中调和)。对因激烈矛盾冲突引起的心理挫折,能理智地克制自己的激动情绪,待冲动的情绪缓解后,再冷静地处理面对的挫折现实,通过心平气和、诚恳的心理沟通使矛盾缓解,从而使挫折感消退。五是表同作用。在无法获得成功或实现某个目标时,将自己比拟为某一成功者(现实中的或历史上的),模仿他的各种行为,在心理上分享他的成功之果,以消除产生的心理挫折感。六是自我宣泄。遇到心理挫折后,不感情用事,通过适当的途径或渠道将受挫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发泄和排遣出来,从而使内心趋于平静。比如,有的战士心理受挫后,找要好的老乡去倾诉一番,在诉说中挫折感得到发泄;有的人遇到悲伤痛苦的事,找个地方痛哭一场,让痛苦、绝望、愤怒、悲伤等情绪,都随泪水宣泄出去,心理挫折也得到了缓解。
第二,消极的心理防卫。所谓消极的心理防卫,就是心理受挫后,虽能一时自控,但不是向积极的方向转化,并不能使受挫心理真正消除,仍然存在心理创伤。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逃避行为。有的青年官兵在心理挫折面前缺乏自信和勇气,不敢正视挫折情境,而是采取退缩、逃避现实的方式来消除挫折感。比如,有的由于工作没做好,造成损失,受了处分,产生心理挫折,不是坚持不懈,努力工作,挽回不良影响,而是向领导要求换工作、换岗位;有的战士心理受挫后,躲避挫折现实,真的病倒了,不自主地逃向生理疾病。二是强行压制。心理受挫后,不是用理智缓解心理矛盾,减小心理压力,而是强行压抑住自己的愤怒、焦虑、悲伤等情绪反应,试图把痛苦的记忆从意识中排除,行为上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种心理防卫,挫折感并没有真正消除,仍然深藏在潜意识中,仍会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三是反向行为。心理受挫后尽量控制自己的受挫心理和情绪状态,表现的行为和态度与内心的真正想法和动机是反向的。四是推诿行为(自我解脱)。把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把责任推卸给别人,甚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者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以此来减轻自己没有获得而产生的心理挫折感。五是顺应行为(心灰意冷)。心理受挫后,不能正确对待,失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从此心灰意冷,逆来顺受,失去了喜怒哀乐,对周围的一切都报以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自怨自艾,产生自卑感和忧郁情绪。这种心理防卫,虽不会导致丧失理智,但并不能消除内心的矛盾冲突。
第三,破坏性的心理防卫。所谓破坏性的心理防卫,就是在挫折面前,不能自制,把心理受挫造成的负面情绪采取极端的行为方式发泄,以消除自身的受挫心理,有的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固执坚持。有的人遇到心理挫折,明知是自己的问题,顽固坚持自己的错误,绝不妥协,绝不认错,企图通过固执坚持来消除心理挫折感。二是回归行为。一个人的行为本来是随着发展的过程,受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随着成熟的程度,慢慢地学会如何自我控制,在不同情境下做适当的情绪反应。但有的人不是这样,一旦心理受挫,其心理防卫往往比其年龄应有的表现显得幼稚,让人不可思议。比如,像小孩一样大哭大闹,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暴跳如雷,甚至动手打人、摔东西,等等。三是转嫁迁怒(投射作用)。有的人心理受挫后,把愤怒情绪发泄到与其心理受挫无关的人身上,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比如,有的战士受了批评以后,无故对周围的同志发火;有的干部受了上级的批评,回来无端训斥下级,都属于转嫁迁怒心理防卫。这样的心理防卫方式会制造心理冲突,甚至使矛盾快速激化,产生不良后果。四是攻击对抗。有的人心理受挫后,把挫折心理引起的愤怒情绪朝着自己想定的阻碍其目标达成的组织或个人发泄,往往采取的心理防卫极具攻击性,甚至失去理智,走向激情犯罪的极端。有的人心理受挫后,缺乏自信,自卑感较强,感觉没有能力直接攻击使其造成心理挫折的真正对象时,便转向攻击自己,自伤身体,甚至自杀。不论是直接攻击还是转向攻击心理防卫,都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必须引起重点关注。
一是及时发现,正确归因。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做好青年官兵心理受挫的教育疏导、转化工作,要能及时发现心理受挫对象。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呢?首先是个人观察发现,要做有心人,注意观察,善于从语言、声音、表情等方面的变化中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判断是否心理受挫;其次是运用好反馈机制发现,充分发挥各级骨干的作用,运用好各种渠道的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心理受挫人,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疏导措施。青年官兵的心理受挫往往有多种原因,在针对官兵不同心理受挫原因实施心理调适、教育疏导、转化时,要注意正确把握归因方法,多从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等方面做教育疏导工作,尽力使消极的、破坏性的心理防卫向积极方面转化。归因方法一般有四种:归于主观稳定内因;归于主观不稳定内因;归于稳定的外因;归于不稳定的偶然外因。每一种归因方法,都要因心理受挫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随意归因,否则,适得其反。比如,有的战士把考军校、当军官当成入伍当兵的最大目标追求,结果多次参加考试落选,心理产生强大的挫折感。帮助他们转化心理挫折,在归因时就不能归于主观稳定内因和稳定的外因。如果归于其脑子本来就比别人笨的主观稳定内因,只能给其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越想就越没信心,越想越自卑,心理挫折感会越来越大;如果把考不上的原因归结为试卷太难或考场环境不好等稳定的外因,会使其产生畏难心理和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挫折的转化。应该把没考上的原因归于对某一学科没重视、某些内容没复习到等主观不稳定内因,多说鼓励的话,减小其心理压力,把消极的挫折心理导向积极的方向,使其坚定信心,再接再厉,以利再战;或者把考试失利的原因归结到与其自身努力无关不稳定的偶然外因的影响上,鼓励继续努力,只要条件还允许,组织一定大力支持继续报考,这样就有利于受挫心理的缓解,产生新的勇气和信心。
二是耐心教育,积极疏导。一要教育青年官兵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使他们懂得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种挫折。人们常说的“祝你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等,只是人们的一种浪漫主义的良好祝愿,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二要提高青年官兵适应挫折的能力。个体对挫折的感受程度与个人的挫折容忍力以及意志品质是密切相关的,有的人遇到挫折情境时,对挫折的容忍力强,能经得住挫折的考验,能向挫折挑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摆脱挫折的困扰,向积极的心理方向转化,减轻心理压力,避免心理创伤;有的人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相对薄弱,挫折面前忍受力小,适应力差,难以经住挫折的考验,“总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从而颓废沮丧,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教育疏导中,要注意培养青年官兵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提高他们对心理挫折的自我调节能力,最终战胜挫折。三要教育青年官兵用“两分法”看待挫折。挫折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坏事,也是好事。一方面,它阻碍了人的目标实现,造成了痛苦、失望、悲伤等不良情绪;另一方面,只要有正确的挫折观,有对挫折的自我调节能力,挫折又能使人接受教训、增长知识、获得经验、磨练意志,从而提高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四要教育青年官兵用“比较法”战胜挫折。有的人遇到挫折后,往往会夸大自己的挫折程度,总以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怨天怨地,难以从悲伤、痛苦中走出来。要教育引导他们冷静地思考,懂得生活中遭受挫折打击的人并非他一个,还有比他更不幸的人,与更不幸的人比自己还是幸运的,这样比,就会降低挫折感,有利于稳定情绪,消除心理挫折。要教育引导他们和榜样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今中外以至现实生活中,遭受挫折又能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战胜挫折,做出更大成绩的榜样很多。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多了解、多掌握,多运用各种榜样从正面进行教育疏导。通过和榜样比,向榜样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以鞭策、激励自己与挫折抗争,树立信心,最终战胜心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