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策略的启示和思考

2019-12-06 07:39钱琪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启示内涵应用

钱琪

摘要:美国音乐教育哲学家贝内特·雷默在他前后三个版本的《音乐教育的哲学》著作中提出了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思想,这一思想从20世纪下半叶流行开来到时至今日百家争鸣的音乐教育界形成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审美音乐教育哲学亦在美国乃至北美经历了从广为流传、风靡一时到争议不断、批评迭起。雷默审美音乐教育思想带来的不仅是音乐教育理论的变革,也对音乐教育方式的改进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其理论的科学性并结合当今中国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发展,解读审美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探究审美音乐教育思想下的教学策略启示,并对具体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思考,以期为音乐教育领域献出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审美音乐教育;内涵;策略;启示;应用

一、审美音乐教育思想的内涵解读

雷默在他的《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的教育理念,从而将音乐教育的哲學内涵进行了全面的解释。他从美学角度出发,立足于绝对表现主义的理论基础,认为音乐教育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教育,但是这个价值最终是取决于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而音乐的价值是由其审美价值所决定的,所以音乐教育的本质必须以音乐的审美品质为前提。音乐教育不仅应重视音乐的本体价值——即对音乐要素的掌握能力,更应强调其情感体验——即对音乐所带来的一切内在表现力的感知能力。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这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能力,却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心理和生理能力的影响,这就好比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的学习能力差异的区别。对艺术感受的能力是高度发展的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性,在心理学角度,称之为审美体验的能力。所以审美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响内在表现力的感受与反应这种审美感受力从而获得审美经验的积累。这种感受力强调人与音乐作品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因此,这样的审美教育就需要通过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来实现,让学生懂得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

二、审美音乐教育对当下我国音乐教学策略的启示

启示之一:合理选择音乐是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育的重心应致力于通过审美性的音乐教育使学生获得一种音乐经验,因为这些经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乃至生命质量。音乐是延伸人们情感生活的特殊方式。具体地讲,音乐作品的表达可以唤起聆听者心中的兴奋与喜悦、悲愤与怜悯等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迸发,甚至产生社会思想与文化认同的共鸣。然而当今音乐种类题材叶影参差、良莠不齐,因此音乐承载的审美表现也是千差万别。在审美音乐教育思想下,想要切实实现审美教育就需要从音乐的选择上下功夫。每一种音乐类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内涵都不一样,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选择好的音乐作品去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要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开放教材的基础上,在类型齐全的考量中,丰富教学内容的选择,让学生能够有着感受多样化音乐审美的机会。要立足学生审美品位的基础上适当选择音乐作品。如《明天你好》《最初的梦想》此类永不言败、青春励志的流行歌曲;又如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和兴趣的古风歌曲和传统乐器演奏欣赏;再如培养家国情怀、道德操守的经典古诗词传唱等多种途径。因此在审美音乐教育思想下,选择恰当的音乐,是最基本的教育策略。

启示之二:提供感受机会是方法和途径

在审美音乐教育思想下,教师需要不断给学生提供音乐审美感受的机会,才可能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在此以感受音乐美和创造音乐美这两个领域举例。音乐从物质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中对于一首新作品的学习起步于聆听与感受,万不可小瞧了这个“听”,听之途径相差无几,听之目的却不尽相同。它可以探究作品的情感色彩,可以感受作品的速度、节拍,可以领略大海的波澜壮阔,可以仰望夜空的灿烂星河。教师要尽善尽美的引导并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置身于作品的意境美去表达自己的对作品的理解。在感受音乐美的进程中不仅要注重生理听觉的敏锐锻炼,更加要关注学生内心听觉的培养并形成一种音乐素养,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使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浸润在艺术世界的碧海蓝天。

音乐课堂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创造美,可以通过对音乐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开展编创节奏、歌词、旋律、律动,编创音乐表演等具有音乐感受力的体验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切身实际的得到音乐的审美体验。具体的方法有:根据原本歌词编创旋律、为音乐编配舞蹈动作、分角色扮演等。这种情感体验不是被动欣赏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发的、主动的情感需要。学生们在感受并熟练掌握音乐内容后通过自身的创作和表演,表现出音乐的美,抒发音乐的情,进行三度创作。在不断提供感受的机会下,学生会更加懂得音乐的美,更加了解音乐的美,同时培养更富创造性的音乐审美能力。

启示之三:掌握音乐要素是重点和关键

在践行审美音乐教育时,要不断为学生提供音乐的营养,这种营养就是音乐所必备的要素。音乐的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等,都是音乐要素的体现。只有在音乐教育中不断对学生进行音乐要素训练的基础上,才可能让学生从深度的审美视角上去学习和理解音乐,才能实现真正的音乐审美教育。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必要且趣味的节奏练习、旋律模唱、和声训练等等,对于实现审美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音乐要素的展现。例如,通过做传递纸杯游戏进行节奏训练、二声部或多声部轮唱合唱、引导式提问作品的表达感情等。“言传身教”是教育的必要手段。通过语言的艺术,给予学生教育的启发,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目的。在雷默的审美音乐教育思想下,更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激发去实现音乐的审美传承。教师不应该局限于对于学生只做概念性的解释,而是要将音乐的内涵表现、内在情感、艺术特质生动地表达出来,尽可能的予以示范展示,让学生全更直观感受到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我们甚至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趣味的言语或生动的肢体传递给学生。比如讲授小前附点节奏型时,让学生右脚向前迈一步,并想象自己的右脚丫上绑上了一个小铅球,从走路的感觉中探究节奏型的时值划分。这种方法并不用系统的讲解理论要点,学生的模仿力、感受力极强,知识点也容易被吸收,这样的教学既生动又有趣。音乐学习中不乏将这些音乐要素作为重点学习内容,试图把一个小小的音符都当做一个艺术作品去思考,从音乐本身的审美和艺术特质出发,去体会和发现音乐饱含的审美情趣。

三、审美音乐教育在具体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雷默对音乐审美教育的专注是对音乐教育的执着,也是对音乐艺术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执着。其核心思想是注重审美教育对学生感情的激发,以达到审美经验的获得的目的。在中国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越来越被学校教育所重视,审美音乐教育思想也成为了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蓝本。因此当下的音乐教育应该在审美音乐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主体实际教学情况,更多钻研更多思考,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鉴于此理念,经过系统思考,要加强审美音乐教育在教学中应用,应该从以下三点切入:

首先,从主观认知方面切入,教师应形成深厚的审美音乐教育认知,将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联系起来,真正地贯彻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切入,要不断打造专业的音乐专业教师队伍,为音乐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具有扎实技能功底的师资力量,保障审美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最后,在教育实践上切入,要多利用课外实践、社团活动、文艺汇演等开展审美教育,让学生能够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室里到课余生活中,方方面面地发现音乐美、感受音乐美、创造音乐美。

四、结语

通过对审美教育思想的内涵解读,我们感受到了合理选择音乐是基础和前提,提供感受机会是方法和途径,掌握音乐要素是重点和关键三点启示,提出了在具体教学中从主观认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实践三个方面切入的方法,相信会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雷默熊蕾.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覃江梅.“音乐教育即审美教育”——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7(11):23-27.

[3]覃江梅.从《音乐教育的哲学》三个版本述评雷默审美音乐教育哲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2):140-146.

[4]杨健.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理想——解读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J].黄钟,2004(s1):132-135.

猜你喜欢
启示内涵应用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