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一楠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俄罗斯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非常规形象——裸体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原作者层面和现代社会两个角度出发,试探究裸体形象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的积极指导作用。
关键词:《大师与玛格丽特》;裸体女性形象;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现实意义
当我们站在艺术发展的旁观角度来回望整个历程,深深烙印在骨子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会促使我们发现,在正常情况下,中国文艺作品中几乎所有与“裸体”相关的部分都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多借助于各类创作手法体现出朦胧感。中国人以含蓄、内敛为美,因而在进行任何一种创作时都不会以身试险而去触犯社会的大忌。一直以来,这一点特质总被解读为人性质朴使然,不过在当下也可被形容为是对创作的畏首畏尾,因为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天才的作家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以下简称布尔加科夫)就以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以下简称《大师》)为后代的艺术家和作家们提供了用“裸体”,特别是创新地用“裸体女性”为元素进行创作的范本。
一、布尔加科夫的生平经历
布尔加科夫于1891年5月出生在乌克兰基辅市的一个俄罗斯家庭,父亲是基辅神学院讲授西方宗教史的副教授,母亲是东正教基辅教区大司祭的女儿,婚前在女子中学任教(1),和睦友爱的家庭环境对于布尔加科夫后弃医从文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特别是在父母的感染和熏陶下,布尔加科夫同样热爱歌剧和音乐,喜爱《浮士德》,这对他后来创作《大师与玛格丽特》无疑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布尔加科夫的成年生活在一系列事件中跌宕起伏:政治的压迫、社会的破败、战争的暴力让布尔加科夫感到力不从心,他渴望唤醒人们的良知,又惧怕错误地挽救社会蛀虫,种种因素叠加,迫使他不得不放弃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而投入写作事业。然而,他异于常人的天才和高涨的热情并未让他的写作生涯发展得顺利。
二、《大师与玛格丽特》的创作
现行的《大师》版本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莫斯科为故事的主要发生地,通过三条主线情节抨击恶、歌颂善。
主线一:魔王沃兰德率随从访问三十年代的莫斯科,并向其证明上帝和魔鬼的存在。
主线二:在两千年前的犹太国,总督彼拉多因处死耶舒阿而陷入无尽的自责与懊悔之中。
主线三:拥有不幸婚姻生活的有夫之妇玛格丽特在遇到大师后,倾慕他的才华而成为他的秘密情人。当大师陷入绝境并且失踪后,玛格丽特不惜一切代價寻找他的下落,从而与沃兰德一行进行交易以求与大师的重逢。
读过《大师与玛格丽特》原著或译文,或看过由弗拉基米尔·博尔特科导演的电视剧的朋友们一定不难发现,在上述所列的三条主线中,其中两条都出现了同一类人物形象——裸体女性,但其实在俄文版本中,作者并未对该类女性做过多关于身体上的描述,这与我们所理解或看过的国内部分涉及此类内容的作品大不相同。而更加值得我们注意的另一点是,布尔加科夫笔下的裸女形象无关性爱,反而在某些时刻是正义与纯洁的象征,这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宗教背景、职业经历、当时尚未成型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到底是什么激发了布尔加科夫使用裸体女性形象进行创作的想法?用裸体又不写裸体,作者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
三、《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裸体女性形象
黑格尔在谈雕塑时认为“从美的角度,我们真的应该偏好裸体,反之衣服在形态生动的轮廓中,显示的是精神层面。”(2)然而在《大师》中,裸体形象是表象与本质的高度契合,它不仅展现了本体之美,更启发读者的纵向思考。笔者援引钱诚先生版《大师》部分译文,探究布尔加科夫使用裸体形象的原因与意图。
(一)贪婪的莫斯科女人
(前情背景:魔王沃兰德及其随从以魔术师和助手的身份于莫斯科瓦列特杂耍场表演魔术,当舞台上出现售卖名贵的女性时尚物品的商店时,女观众们无一不以自己的旧穿搭为筹码上场“疯抢”,但魔术结束后,一切都消失了。)
第十四章 光荣归于雄鸡
……一个妇女只穿着一件小背心和淡紫色短内裤站在人行道上。不错,她头上倒是戴着顶大檐帽,手里还握着一把洋伞。
《大师》中出现的第一类裸体女性是部分贪婪的莫斯科妇女。布尔加科夫极力描写妇女用品商店的繁华和商品上好的质量,用以反衬在场参与表演的莫斯科女性贪婪、自私、轻佻的性格。此外笔者认为,布尔加科夫在这里想说明两点道理:
1.对财物要取之有道,不能放肆无度。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发现:对于一切沉溺于口腹之乐,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的时间是很短的,而随之而来的坏处却很大。这一观点与布尔加科夫的态度不谋而合:当魔法消失一切复原,当时表演的主人公陷入了比贫穷更加窘迫的境地,这向我们表明:通过非正常手段获取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不能够持久存在,被人性之恶驱使而做出的违背道德和社会规律的事情终将会使作恶者自食其果。
2.物质富的同时精神要更富,危难时刻才彰显人性本色。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苏联于1928年进入全面计划的计划经济时代,而这一时期正贴合了布尔加科夫着手《大师》写作的时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斯大林为全力发展薄弱的重工业,采取了西方经济学家普遍反对的“城市剥削农村”的手段,虽然三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因此造成的贫富差距加大、工、农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加等问题还是成为其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虽然在《大师》中,作者并未着过多笔墨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情况,但透过魔王及随从一系列做法也可猜出一二:写莫文联成员衣、食、住、行的讲究与奢华,写莫斯科城市人的贪婪与欲望,对比玛格丽特出身高贵却甘愿追随一无所有的大师,讽刺的同时抨击了有钱、有权但并无良心的阶层。
(二)无处不在的裸体魔女
裸体魔女是这部小说中第二类神奇的裸体形象:无论是魔王随从,还是出席撒旦舞会的亡者,无一不以裸体示人。事实上笔者之所以将其归为“神奇”一类,是因为布尔加科夫笔下的魔女并不是以丑陋、惊悚的外表使普通人受到惊吓,而是用特殊的形象震慑人们的心灵、考验人性。
让我们试对比分析其中一处细节:魔王沃兰德身边除河马等随从外还有侍女,其中侍女以几乎全裸的形象出现;而当普通公民见到裸体侍女时,或想入非非,或觉得难以理喻、不成体统。要解释这一现象的差别,除了我们普遍认为沃兰德一行已成“魔”,无欲望可言外,更多的还是要从人类本身找原因。
《圣经·创世纪》中记载,亚当、夏娃听从蛇的怂恿偷食禁果后,发现彼此均赤身裸体,两人顿感羞耻,后皆受到上帝的惩罚。这说明人类在最初就以“裸体”为罪,认为它是不洁的。此外,“裸体”,特别是“女性裸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的敏感点和犯罪元,彷佛除了“性”,“裸体”与其他再无关联。但布尔加科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反向模式,正如我们早在千年前就悟出的道理一样,大师只是将其应用于写作与实际:你看到什么,你就是什么。
(三)为爱牺牲的玛格丽特
第二十章 阿扎泽勒的回春脂
背景:玛格丽特在公园遇到了邀请她做客的阿扎泽勒(沃兰德随从之一),两人临别时阿扎泽勒将“回春脂”赠与玛格丽特,并嘱咐她应于当晚九点半整裸体将油脂涂满面部和身体。玛格丽特照做后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随后她裸体飞离,并几乎赤裸地参加了撒旦舞会。
在一部文学作品中,女主角大部分时间都以裸体出现,这在我国文学界是少有人做到的,即便有同类作品的发行也会因其尺度之大而被禁止传播。但正如莫言的著作《丰乳肥臀》出版初期曾因该书名过于“下流”,却有绝大部分人后因内容被他圈粉,玛格丽特在《大师》中的裸体形象也是蕴含着深意的。
回观整部作品,玛格丽特两次最为主要的裸体出镜都是为了与大师的重逢:裸体涂抹“回春脂”、参加撒旦舞会。当一个女人愿意用最宝贵的身体交换一个与爱人再见的渺茫机会,用最无底线的裸体形象不是正凸显了其魅力与伟大吗?
在西方哲学中,裸体意味着本质。笛卡尔对他的学生说,桌上一块黄色的有香味且凝固的蜡,当它靠近火炉时蜡的原貌出现了,它只维持了根本的性质,也就是作为一个具有延伸的物质。“当我把蜡和它的外在形态区分开来,便如同我把它的外衣剥掉,以它的赤裸状态在考虑。”换言之,在赤裸状态下存在才能达到极致,当它被置于裸露状态时,并不简约,而是受到提升(3)。当作家满腔热忱地用最能够代表美的裸体进行文字创作时,抛开了遮掩和躲藏,布尔加科夫也许更期待他的读者可以带着高于生活的平常心去审视自己心血和才能的结晶。
四、关于文学形象使用的思考
虽然以布尔加科夫的才能来看,这位作家可谓生不逢时,但正是他的经历和浴火重生的作品点缀了二十世纪“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史,也照亮了当代中外作家的创作之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铺垫了一种伟大流派的蓬勃,也拓宽了后辈作家的视野,为文坛注入了魔幻血液。
在笔者看来,布尔加科夫给予我们的启发重在三点。
其一,要以平常的眼光和心境看待不平常的事物和问题。
以《大师》为例,布尔加科夫的宗教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从医经验为他后来的寫作提供了大量帮助。笔者认为,医学知识的积淀是布尔加科夫把裸体形象加入文学创作的思想源头,他先后从医生、作家的角度审视身体之美,考量其价值所在,正是由于他不带任何偏见的理性思考才促使了一类经典形象的诞生。契诃夫曾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思想。”假如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我们仍以封闭的眼光去看待诸如川美院长示范人体写生、莫言力排众议撰写《丰乳肥臀》等现象,那么我们的思想是全然没有进步的,甚至是有些许缺陷的。
其二,要在道德的约束下跳出思维的象牙塔,在创作中另辟蹊径。
创新的重要性在当下不言而喻。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复兴,一种学科要进步,“创新”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支柱之一,而对于用文字拨千斤的作家来说,内容出奇、元素新颖则是创新法宝。
在布尔加科夫的所有作品中,作者发挥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优势,以“魔幻”的手法连接各种怪诞情节与人物,加以对超自然现象和反映现实的描述,从而将生活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舞台剧,展现其大胆又谨慎的想法:不论是把人的大脑细胞移植到狗身上(《狗心》),还是能繁殖出怪物的蛋(《不祥的蛋》),又或是《大师》中会说话的猫、裸体飞行的女人,作者的想法总是出其不意,处处是荒唐,又处处是惊喜,作者借别人的口发泄、抨击,借别人的手描绘众生相。笔者认为,目前文化市场上不乏“套路作品”:成型的模子、流水的生产,主创人员自以为高深莫测的桥段早就被有心的观众或读者把握得一清二楚,如此,建设文化创新强国的道路将漫漫且艰难。此种情境下,我们不妨学习布尔加科夫的魔幻创作思维,打破原有壁垒,在生活中汲取素材,靠大脑灵活运作,同时找准风格与定位,在文学创作中开辟独特之路。
其三,重视女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并为其适时打造个性形象。
在分析布尔加科夫的个人经历后,笔者认为在《大师》中布尔加科夫将女性形象作为重头戏,主要灵感来源是布尔加科夫的母亲与第三任妻子。
在布尔加科夫的父亲去世后,坚强沉毅的瓦尔瓦拉(布尔加科夫母亲)处变不惊,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担。瓦尔瓦拉很慈祥,非常疼爱孩子,但必要时她也十分认真、严厉。米哈伊尔后来回忆母亲时说:她是家中“光彩照人”的女王(4)。因此在布尔加科夫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给予的影响是十分强烈的。成年后的布尔加科夫经历了三段婚姻,而在作者最苦难的时刻,正是第三任妻子伊莲娜·希洛夫斯卡娅陪在他身边,这便是“玛格丽特”的原型。正如我们读到的那样,玛格丽特是具有女巫力量的女性,她牺牲自己守护着大师,就像伊莲娜守护着布尔加科夫。
“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上升”,这是《浮士德》中的诗句,是布尔加科夫创作的温床,也是我们关于女性在社会中、在文学中地位的思考的新起点。时代变迁,我们要承认并重视女性群体为社会集体和个人所做的贡献,要摒弃旧的、杂乱的观念和想法,用全新的、变化发展着的眼光看待并肯定她们的积极作为,并尽可能创作出更多正面的、能够与男性角色媲美甚至优于男性角色的形象。
裸体艺术,以其极大的真诚直面人生,有如人类的降临与归去一样,赤裸裸,坦荡荡!(5)作为文学的创作者,我们需要如布尔加科夫一样的赤裸又全副武装的态度,而当我们作为旁观者时,做到既开放包容又内敛含蓄,既敏感谨慎又开放坦荡,才能牢牢守住文化创作与创新的市场。
注释:
钱诚:《米·布尔加科夫》
李学斌:《中西方雕塑中的裸体形象》
李学斌:《中西方雕塑中的裸体形象》
钱诚:《米·布尔加科夫》
陈醉:《生的赞歌》
参考文献:
[1] Булгаков Ю.А.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M].Москва,1966№11;1967№1.
[2]陈醉.历史大转折与中国裸体艺术[J].艺术研究,2007(03).
[3]高艺.从文字到影像——解码<大师与玛格丽特>[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李学斌.中西方雕塑中的裸体形象[J].美术观察,2010(02).
[5]钱诚.米·布尔加科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6](苏)布尔加科夫著;钱诚译.大师与玛格丽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