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刚
“配齐配足体育教师”作为“开齐开足体育课”的重要保障,正成为持续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然而,新入职教师接受高等教育时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内容并不多。在一些入职培训和教研氛围薄弱的地区,新入职教师不知道如何面对学生和实施教学的情况大量存在。有效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执教能力,成为体育课“保量保质”的当务之急。
一、积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一)学习借鉴,提升对教材的掌控能力
1.感知工作生态,明确教学任务与重点
新入职教师要想快速地融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就必须充分感知所在学校的教育工作生态。首先,新入职教师要在学校、学部或年级组会议上,仔细聆听学校领导对未来工作的部署,以及同事对于当下工作的意见。比如,学校领导在全体教师会议上提出重视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而班主任在年级组会议上反馈曾经有学生体育课中途回教室,这说明这些事项受到了特别关注。而作为新教师必须重视这些关切,对学校部署的工作要积极落实,对班主任反馈的问题要防患于未然。其次,新入职教师要通过教研组会议或教学交流活动,认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请教和咨询交流。比如,本学期有哪些大型群体活动,主要的工作任务有哪些等。也可以向同事汇报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进而征求大家的反馈意见建议。为此,新入职教师要在工作之初多听、多看、多问,快速感知学校的教育生态,以明确工作任务和重点。
2.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教学依据和方法
新入职教师要熟读和领悟现行课程标准及解读,以便对学校体育的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有整体认识,对如何制订工作计划、教学设计和考核评价等有感性认知。比如,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提出设置学习目标要多元、有侧重,目标应包括行为、条件和标准等3要素。这为新教师更加准确地设置学习目标,进而更加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流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同时,新入职教师要配备和执行省、市及地方的教参教辅用书,以便快速找到符合區域教学实际的内容方法。比如,浙江省针对区域教育实际和教师需求,研发了浙江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和教师用书。对于浙江的新入职教师来讲,通过这些资料不但能够快速了解区域学校体育的理论实践体系,甚至可以将教师配套用书中工作计划和教学设计直接付诸教学。这无形中提升了新入职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掌握能力,为更好地胜任教学提供了有力帮助。
(二)统筹规划,提升对场地的调控能力
1.协调场地器材使用,为教学服务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合理配备和协调使用,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组织安排和教学时效。为此,新入职教师要在工作之初对学校体育器材和使用办法有大致了解,以便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确定场地器材的使用需求,为教研组协调场地器材使用提供便利。新入职教师可以通过教研组会议或者日常交流,了解其他教师的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以便在不影响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场地器材的使用冲突,从而发挥场地器材效能为教学服务。如,某校通过教研组会议商定七年级在第1学期上篮球课,而八年级则在第2学期,然后同年级的不同教师再先后上篮球课,这样即便学校里只有20个篮球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2.合理利用场地特性,确保教学安全和效果
实地考察体育场地有利于新入职教师更好地利用场地资源,特别是巧妙利用场地标志线对提升组织效率和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如,田径场的跑道线可以用作学生队列练习时的参照线,这样教师无须过多强调纪律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看齐。而如果学校里存在篮球场与排球场共用场地的情况,教师则可以将2种场地的不同边线用作不同练习或因材施教的标志线。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实地教学模拟,现场检验场地器材的可靠性,以确保学生学练活动安全。如,在进行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悬垂过云梯的素质练习前,体育教师要在课前检查可调节式单杠的横杆闭锁功能是否正常,老旧云梯及单杠的杠面是否光滑无毛刺。而如果教师设计了跳台阶、爬楼梯等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就要提前预判学生的能力素质并做好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台阶上放置保护垫并控制练习密度,保证练习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二、努力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一)疏堵结合,提升对学生的管控能力
1.确立课堂常规,努力维护教学秩序
如何维持教学秩序和课堂纪律,往往是新入职教师首先面临的教学挑战。首先,新教师要明确课堂常规,并且全体师生要严格执行。一般在开学初组织学生学习课堂常规,教师做好解读和必要说明。如,课堂常规规定学生上体育课时不得在衣服口袋中装钥匙、硬币、剪刀等物品。学生体育课请假必须亲自书写规范的请假条,但凡可以自主进出教室的请假学生要在体育课上见习旁听等。其次,新入职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意识地加强队列队形教学,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规范意识和执行能力。在队列练习过程中,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标准的队列动作方法,还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练习热情和激发兴趣。如,相反口令队列练习,不但不会降低学生队列练习质量,还能够较好地激发他们的学练兴趣。同时,教师在队列练习时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姿和站位,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教师的身教作用。
2.拓展教学思路,积极转化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对合理可控的学习体验环境,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学习问题。如,初中体育课多采用4列横队女生在前的队形,这很容易导致后排男生出现讲话、张望等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形成体育教师熟知的“第四列现象”。为此,体育教师可以尝试4列横队相向站立的队形,或者让学生“向后转”变换所处队列序次,则问题会迎刃而解。其次,教师要客观审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不断优化教学组织方法转化教学问题。如,在七年级新生的向右看齐练习过程中,队尾的矮个学生总是动作迟缓,从而影响了整体的队列练习效果。此时,部分教师都会认为这是学生的故意行为。然而,通过观察发现当学生两臂间隔散开后再让他们向右看齐,处在队尾的矮个子学生必然要以相对较小的步幅移动最远的距离,这肯定会造成他们行动上的相对迟缓。为此,教师可采用向右看齐、向左看齐和向中看齐相结合的队列练习,以尽可能顾及全体学生的队列练习感受。
(二)立足实效,提升对教学的操控能力
1.客观看待预设与生成,提升教学合理性
首先,新入职教师要养成学习借鉴先进教学设计和课堂实例的备课习惯,这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和质量。同时,通过必要的模拟上课可以有效检验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如,教师通过借鉴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巧用橡皮筋束臂改进学生跳绳时手臂过度外展的问题,通过在山羊上粘贴泡沫板的钟表以时针和分针的抬起角度解决学生分腿姿态问题等。其次,教师还要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无益生成做好处置,否则这些问题将会迅速扩大甚至引起意外伤害事故。如,教师让学生1路纵队依次跳过立放的多个折垫时,发现学生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而是鱼贯而入连续跳。为此,教师马上将练习形式调整为击掌接力跳垫。再如,在篮球急停急起运球练习时,学生在听到哨声时并没有快速降低重心做急停动作,那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触碰标志锥的手段达成目标预设。
2.妥善处置过程与时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新教师要重点关注每节课讲解示范和学生观察的要点,对于学生易掌握的知识可以不讲,但对教学重点难点要反复强调。如,教师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讲解示范时,并没有把动作要领全部讲给学生,而是用“插、夹、抬、蹬”的四字口訣进行讲解示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新入职教师要及时处置课堂学练环节中出现的无效生成。如,教师在课课练环节安排了“鸭子步”深蹲走练习,以期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然而,前面几组学生还没有完成练习,后面调皮的学生就采用俯身走快速向前跑,使得未练习的学生纷纷发出笑声。此时,如果教师不能对个别现象及时纠正,那么必然导致其他学生纷纷效仿。对于“鸭子步”练习中的该情况,教师除了采取提醒、督促等常规手段外,让学生拉着衣襟1路纵队集体练习会更好。这不但能够有效避免个别学生不按要求练习,还能够有效提升练习的趣味性和练习密度。
三、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作用
(一)重视即时性的过程评价,提升对个案的抚控能力
新入职教师在执教生涯初期既要重视面向全体的教学调控能力,还要不断提升对个别学生的情绪抚控能力。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特征进行适度的差异性评价。例如,有新教师为了快速建立课堂常规和树立教师主导地位,在开学初有意识地安排了队列队形强化练习。但某学生总会在立正时动来动去,教师反复强调也不起作用。为此教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但学生的练习表现未见好转。下课后,教师与班主任沟通时方才知道该学生有抽动症,而后该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肯定他的学习态度,该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练习表现逐渐得到改善。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问题属性给他们更多积极性评价。教师不要强求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马上发生转变,更不要奢求学生在教师批评后就不再出现同类问题。教师通过学习评价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和艰难的过程,只有坚持“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情怀,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
(二)严格评定类的终结评价,提升对趋向的引控能力
新入职教师必须努力健全学生体育学习终结性评价的内容和机制,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促进作用。首先,教师要将学生体育学习中的课堂出勤、体能发展、技能测评等作为评价内容。如,教师按照学校要求用等级制为学生评定期末成绩,但等级制评定以体育课百分制为基准。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和教学需求,课堂出勤与表现占20分,体能测试30分,技能考核50分。每项分值都有具体的计分办法和学习记录,充分发挥了学习评价的反馈、鉴定和激励作用。其次,教师要严格执行评价制度和考核办法,确保终结性评价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如,某学生期末体育评定是及格,按照学校三好学生评定办法必须是体育优秀才有资格参评。为此,有班主任私下与体育教师打招呼希望给予照顾。此时,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学校制度,拒绝类似的不合理要求。否则不但学生会更加不重视体育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