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
6月9日—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办,上海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青少年运动促进健康研究院协办的2019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阿根廷、爱尔兰、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北马其顿共和国、美国、南非、土耳其、西班牙、新西兰、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专家以及500多名中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参会。
在6月10日的开幕式中,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在致辞中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季浏在致辞中表示,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关乎国家复兴与民族未来,希望参会嘉宾能够共襄盛举,为体育课程改革与教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本次会议围绕体育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跨学科视角的健康影响因素、运动促进健康、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等专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大会主旨报告和专家报告、创新体育教学工作坊、与专家面对面等多样形式,共同探讨新时代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为全世界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助力。
关注核心素养
季瀏在会议主题报告中围绕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核心素养导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基于现行课程标准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等作了阐述。
季浏在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历程中指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科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内容从“单一知识”转变到“结构化知识”,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变到“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评价从“单一内容和方法”转变到“重视学业质量”。
季浏表示,要想解决“中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关注“运动负荷、体能训练、运动技能”三大关键要素。他表示:“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关注结构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练和比赛,提升了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能够解决‘中国学生学了12~14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也未掌握的问题。”
季浏的观点得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李卫东教授的支持:“季浏教授首次面向国际同行推出了‘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这是由中国学者开发的第一个体育课程模式,引起了国际和国内学者的热烈关注与讨论,在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打造适应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党委书记汪晓赞在报告中介绍,青少年健康体质下降是由身体活动水平下降决定的,而这种现象在我国青少年学生中尤为明显。
汪晓赞带领的研发团队用了5年的时间,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开发了KDL体育与健康课程。汪晓赞认为:“KDL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发展各个阶段儿童青少年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以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为载体,创设应用型和情境化学习环境,构建了融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于一体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本次大会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将聚焦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核心问题,内容涉及体育课程历史、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体育核心素养、适应性体育教育、体育教师教育、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体育与健康的全球变化、青少年运动员发展等主题。通过为全球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进行思维碰撞与激励讨论,不仅在宏观层面有利于更进一步明晰今后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定位、价值观和未来发展走向,帮助各国做好体育课程与教学的顶层设计;在中观层面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地推进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关键环节,如内容、模式、素养、教师、健康促进等主题的设计和实施,对各国体育课程与教学产生整体推动作用;而且在微观层面为各国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具体操作路径提供了启发,使得各国能够推出更多的基于体育课程与教学的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方法。
重庆市体育教研员牛晓在分享自己的参会体验时表示,世界各地的体育课程专家相聚在一起从不同视角分享体育课程研究成果,扩宽了我们的视野,这次会议从内容到形式有着严谨科学的呈现,并且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有助于深化一线体育教师对课程的认识。
汪晓赞表示:“举办此次国际体育课程与教学大会,我们在形式以及内容上都是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设计的,覆盖课程标准、课程模式以及课程各个层面,目的是想让国内的教师和学者开拓视野,提升专业高度。同时,国内外优秀的课程与教学理念及内容一同展示,也体现出我们的自信与开放,也是在国际层面展示与宣传中国体育教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