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能杰 蒋源海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体育课程要重视学生的自信心、良好的合作精神意识培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基于此,浙江余姚团队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列出了“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团队合作的意义有哪些”“教学实践中如何抓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时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个问题,希望通过本期话题研讨,进一步明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意义,探索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名师助阵,组建团队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体育教研共同体主持。该教研共同体成立于2010年9月,初衷是为全镇年轻体育教师搭建一个平台,促进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近几年,共同体先后承办了宁波市第10、11届特级(名)教师带徒活动,余姚市第5届“诚意”课堂节等活动,锻造出了一支充满朝气活力、业务素质过硬的团队。同时,为了加强本期《草根争鸣》主持团队的力量,由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体育教研员蒋源海牵头,召集了宁波、余姚两级的学科骨干教师以及部分骨干教师带徒的学员,共同组成了35人的大团队,并邀请宁波市名师钟恒炳担任嘉宾,使主持团队的实力得到了增强。
二、精心筹备,广泛宣传
6月13日,余姚市体育教研员蒋源海老师主持召开了《草根争鸣》总第124期第1次筹备会议。会议中,特邀嘉宾钟恒炳老师引导与会者对3个研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研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预设。针对“团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单元构建下团队合作的有效策略”等问题,要求全体成员进行深入研究和剖析,及时查阅文献资料,对研究话题做好充分预案。会后,主持团队按照工作任务,将全体成员分成统筹引导、观点发帖、观点回复、观点收集和撰写小结5个小组。
6月17日,主持团队召开了第2次筹备会议,各组长对前期研讨提纲的资料收集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对第1次筹备会议中提出的预设问题进行了交流。同时,主持团队对研讨地点的网络进行了多次调试,对无线网络做了2套应急预案。精心的筹备工作有力地保障了研讨活动的顺利进行。
为了增加研讨活动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浙江省余姚市教育局教研室专门发出通知,号召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参与研讨活动,并就如何参与活动作了详细的讲解和说明,如账号注册、参与办法等。除了邀请本区市的体育教师参与活动,主持团队还向慈溪市、奉化区、海县等周边县市区的体育同行发出邀请,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研讨活动中来。
三、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6月18日19:30,研讨活动在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塘后小学拉开帷幕。与会教师积极参与,畅所欲言,短短2个小时共有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308位体育同仁参与讨论,发帖累计超过1700条。
活动中,就主持团队提出的3个话题,参与人员展开了热烈讨论。研讨中大家普遍认为团队合作学习对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研讨过程中,有教师提出了“团队合作”和“小组合作”的区别,主持团队认为两者的集合范围大小有差异;同时两者的目标指向也不同,小组合作里每个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各自的任务分配,而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的目标任务都一致,都是按同一个既定目标去奋斗的。在“如何抓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的时机”话题讨论中,主持团队认为抓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时机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水平一阶段的学生要用直观的表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水平二、水平三阶段的学生可以嘗试用诱导性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此外,主持团队认为教学中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契机”抓时机,如突发事件、团体比赛失利、游戏比赛等,因时因地制宜地渗透合作理念,增强团队凝聚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话题的研讨中,参与研讨的教师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建议: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还得从学校、教师、学生3个层面入手,学校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教师要适时引导,树立榜样;学生要建立意识,敢于参与。
此次研讨活动是一场融学习、实践、反思、总结为一体的研讨盛宴,它不仅让全体参与讨论的教师明确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意义,还对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有了新的认识。研讨活动虽止于此,但反思仍将继续,相信广大一线教师会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践中取得进一步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