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伟
摘要: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现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开展实践中,基于职业导向对教学内容,从优选教学内容,强化组织的职业特色;教学内容的立题依据科学合理;思政教学内容应当结合思想问题的解决几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导向 思想政治课 教学内容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0—0177—02
在当前的形势下,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从当前高职学校的思政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情况来看,内容较多、重难点不明确,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难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基于课程内容教学对学生的就业导向服务,根据学生情况和特点对教材内容优化创新。
一、问题概述
从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兴趣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以“95后”为主,功利主义以及现实主义思想倾向严重,以专业课学习为重点,对思想政治课缺乏重视。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程内容并不感兴趣,旷课、不认真听讲现象非常普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尤其是对民办院校而言,生源层次不齐,学生基础薄弱,对思政等非必修课并不重视。从学校层面来看,虽然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课的开设给予一定的重视,而且对代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针对性措施却比较少;即便是教师讲课水平较高,其他教师以及工作人员若认为思政课并不重要,则教学效果也会因此大打折扣。从实践中来看,很多思政课教师缺乏专业性,其中很多老师身兼数职,部分院校缺乏专职思政老师。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老师对思政课教学缺乏重视,对思想政治课程相关理论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把握度不够,又未花费充足时间进行备课,甚至敷衍了事,上课时泛泛而谈,抓不住重点,不能准确满足学生需求;实践中可以看到,部分教师课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视频,但是并未针对教学要求进行操作,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以致于浪费时间,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并未被调动起来。思政课理论性比较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对很多理论性的问题难以准确把握。大多数院校老师只是按章节讲述,科学性、理论性和逻辑性相对较差。对于多数老师而言,他们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掌握技能,顺利就业就万事大吉。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难见成效。
二、有效策略
1.优选教学内容,强化组织的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思政课具有内容多、体系庞大等特点,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实,成为教学内容改革重要的一环。通过创新改革,可以使学生掌握精髓,用好精髓。以笔者之见,在教学实践中,内容的选取以及组织是否取得实效,是高职院校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关键。具体而言,基于社会以及行业企业发展要求、职业岗位任务加强就业指导,将其中需要的相关知识、学生素养和能力等要求有机整合起来,优选教学内容并且突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同时,教学内容应当做到精简化,而且应当明确其主题;教学组织应当任务化以及紧凑化,并且以任务作为载体进行专题教学,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比如主题研讨、演讲、辩论以及竞赛和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其效果强于传统的满堂灌模式。
2.教学内容的立题依据科学合理性
第一,理论层面。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其在就业时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同时也是职业要求和他们在职业过程中的综合品质体现,其中包括职业道德、思想以及行为习惯和技能等。职业素养属于三观的范畴,职业技能属于外在表现。正如美国麦克利兰提出的素质冰山模型,在他看来,个体的素质犹如浮在水上的冰山,水面上仅有1/8而已。学生的知识、职业行为、技能等为显性素养,可通过证书、专业考试等予以证明;而水面以下的大部分是隐性的素养,同时这部分也决定着上述显性素养。为此,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设计时,应当注意对学生隐形素养的培养,应当通过优化设计课程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二,社会认同感。从目前社会用人单位来看,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等固然重要,但在职场上是否能够成功,最为关键的还在于他们的内在职业素养。教学内容选择及课程设置,应当走访各类企业、事务所等用人单位,对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职业态度、人才需求意愿等进行综合把握。从实践来看,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标准上趋于理性。基于此,在当前思政课内容创新改革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实际情况,尽可能将内容的设计与社会认同的人才要求结合,以培养更多的社会有用人才,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点。
第三,基于办学理念改革的教学内容创新。随着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狠抓教学改革质量及其内涵建设,既要注重技能教学,更要加强育人办学管控。目前来看,国内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更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与提高,对于思政教育缺乏重视。事实上,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较之于知识以及技能,素质培养更为重要。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以就业为目标和导向,这样容易出现教学偏移现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对学生全面教育,育才与育人结合起来,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思政教学内容应当结合思想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推进,课时短与内容多之间存在着矛盾。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应当服务于学生,既要促进他们就业,又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思政教学内容创新与选择。在取舍教材内容时应当以学生必需、够用等为衡量标尺,课堂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的修养、道德、人文素养等为中心,将做人与做事结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删减教材中与以往教学重复的内容,将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纳入其中,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总结等教学方式,有效加深学生的认知。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如何从传统的教材教学过程中将老师和學生真正地解放出来,整合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内容,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创新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成名.MOOC视阈下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理念创新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7(6).
[2]蒋忠华,蔡富强,刘海泉.论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药学教育,2017,33(6).
[3]朱剑昌,王继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商,2018(19).
[4]朱玲玲.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现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5]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3-19(01).
责任编辑: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