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9-12-06 03:48孙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3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影响

孙红

摘要:文章就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因及政府会计制度的变革和创新进行了阐述,并就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影响

一、政府会计改革的原因

2019年之前,我国实行的决算报告是以收付实现制核算为基础,该报告主要反映政府年度资金的预算收支、预算执行等情况,信息反映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提升了对财政透明度的关注,另外,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政府的形象工程日益突出、腐败现象进一步加剧。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到底都是因为现有的政府财务报告不透明、不真实、不完整,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仅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导致许多会计业务无法得到及时的计量及核算,使政府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等情况无法得到全面和准确的反映,不能有效的防范各种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政府资产的管理,更不利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因此,务必推行政府会计改革,建立能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等财务信息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二、政府会计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一)统一各行业会计制度

本次除了整合行政会计制度,也一并整合了教、科、文、卫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通过会计制度的统一,提高了各政府部门、各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政府汇总财务报表、逐级编制决算报告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创新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体现在:1. 把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同时融合在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中,即对于现金收支业务,要施行平行记账,即要做预算会计核算,又要做财务会计核算,而对于不牵扯到现金的其它业务,仅仅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2. 同时实行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双基础核算;3. 不仅要编制预算会计报表,还要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达到既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又能反映财务运行状况的目的。

(三)财务会计的核算功能得到了加强

从财务会计科目设置和财务处理等方方面面增加了财务会计的功能:增加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会计科目,来核算单位已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分摊的费用;或者预先提取的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以便确认各项费用的归属期,确保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还增加了“长期待摊费用”、“预计负债”,准确核算业务活动的成本费用;又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还要对应收帐款计提“坏账准备”,能够准确的反映应收账款的价值等。

(四)取消了基建会计

基建会计原先是单独建立账套的,现在为了提高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要求必须把基本建设项目统一并到单位业务活动核算项目上,也就是说,按照新制度规定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要与其它业务活动一样统一核算方法。

三、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财务核算难度加大

改革之前核算比较简单:主要核算收入、支出两个方面,决算报表也仅仅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可是在改革之后,财务核算相对复杂多了:在同一会计核算体系中实现“双基础”核算,在同一会计系统里,既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还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两者相结合双基础核算体系带来的复杂程度是不言而喻的。改革后,核算内容增加、范围扩大,并且要对收入和支出进行配比,同时增加了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的核算。按预算会计制度开展工作的固有思维和习惯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对财务人员来说,这将是个不小的挑战,或许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济事项各种各样,要求财务人员自己主管来判断,哪些经济业务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而哪些经济业务必须同时进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核算,这对于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表均不熟悉的财务人员来说这将是前所没有的挑战。

(二)实现成本核算、加强绩效管理

一直以来,高校核算过程缺乏成本理念,这是因为执行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造成的。高校各类收入、支出都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只有少量经营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但经营收入仅占高校收入的极小部分。随着权责发生制的引入,决定了高校必须进行成本核算,按照配比原则,当期发生的各项支出要进行分析,谁受益,费用就归谁负担,不归属于当期的支出,就是在当期支付,也不能列入当期成本、费用。通过会计期间收支的配比,使单位各项财务支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各类项目收支使用成效更为准确,有利于计算各类资源的投入产出指标,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得到保证。

(三)会计信息更加全面、完整、可比

改革前: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当期收入和支出确认的基础,只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核算,而一些尚未用现金的政府债务不能在当期进行反映。同时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也过于简单,高校仅仅侧重于反映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及货币的流入和流出,对于一些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重要会计信息没有全面、完整的反映。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行成本,反映的财务信息不全面、不完整。再加之行政、教、科、文、卫等执行不同的行业事业会计制度,所以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比较差。

改革后:高校既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又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按收付实现制核算,财务会计按权责发生制核算,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发挥不同会计系统各自的优势功能,既能清晰的反映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又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全面、完整的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及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各类经济业务按权责发生制处理,可以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对单位绩效进行有效的考核。权责发生制按照经济业务实际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发生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而不是以现金实际收付时为依据,能及时、准确反映部门单位债务情况,避免隐形债务和或有负债无法得到反映的问题,便于信息使用者能进行有效的債务风险防控。

改革后,由于統一现行各项单位会计制度,再加上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要求,不论是同一部门和单位,还是不同的部门和单位不同阶段发生相同或类似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保了各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信息在可比性方面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目前高校使用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要么满足预算会计核算,要么满足财务会计核算,却不能两者兼顾,无法服务于本次政府会计改革对“双基础、双分录、双报表”及“平行记账”的要求。所以不断提升财务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是支撑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在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操作中,通过财务系统的升级改造,对财务凭证进行转换,完成财务会计业务的同时能自动生成预算会计的相关业务分录,借助财务系统的升级改造来减少经济业务要“双分录”的会计处理和“平行记账”带来的双倍工作量,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在开发高校财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对高校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如:财务合同管理系统、票据规范管理系统、电子发票认证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等。以上这些系统若能够整合到一块并且做到智能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对学校众多收付款合同精细化管理;实现票据的保管、领用、开具和查验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实现电子票据规范管理的一站化服务;报销人员在网上自助认证,实现电子票据认证报销管理,防止重复报销;实现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管理,资金到账自动分成管理的功能。以上这些网络信息平台的搭建,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政府会计制度下全新的高校财务核算体系才能实现。

由此可见,建设财务信息化是政府会计改革背景下大势所趋,不仅能改善传统财务系统的弊端,有助于提供工作效率,有助于单位内部控制更加健全,更有助于单位可持续发展。最最重要的是关系到政府会计改革顺利平稳落地。

四、结语

新制度实施为高校财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影响,财务工作人员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新准则新制度的学习,财务工作也要重新规划和部署,新制度让高校经济运行更加客观、合理和透明,从而倒逼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高校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晖.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09).

[2]熊娜.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8(03).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政府会计改革的制度驱动现象与机制探讨
浅析政府会计基本准则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动因及英国实践的启示
德法政府会计改革的模式比较及启示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