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林烨(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赣州 341000)
作为赣南文化的视觉表达,江西民间艺术深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古雅的窗棂、精巧的刺绣、素淡的青花、神秘的青铜、千姿百态的石雕……无一不凝聚着乡村人民的智慧与才情。遗憾的是,赣南地区内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碎片式散落,缺少再塑和提炼,伴随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机械化制造的冲击,传统手工艺表现形式逐渐被边缘化,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其创作与传承举步维艰。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和当地政府政策的出台,以及相关学者或技艺传承人的推陈出新,当地传统手工艺品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由于缺乏保护或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以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失传,其相关政策及主要任务如下表:
表1 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针和发展路径。基于十九大会议精神和时代的需求,做好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我们科教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加入了手工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中。2013年9月赣南师范学院钟福民等人以廖红峰的赣南竹雕作品为例①,通过描述其创新性的雕刻手法、丰富的作品种类,以及独具时代及地域特色的内容,表达了当地工艺美术家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及发扬;2019年南昌航空大学查学敏等人利用数据库技术,对赣州市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数据库地区分布现状及数据库网站栏目设置现状3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进行了数据库整体规划和建设。
本文以赣南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代表“蓝巾帕”为例,通过剖析其价值定位,以及当地染织业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蓝巾帕”创造性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蓝巾帕的起源,是客家祖先为了御寒防湿,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了一种便于拆洗的围裙——“拦身帕”,外出时又可戴在头上作头巾,一物两用。蓝巾帕一般是在客家妇女坐月子及中年后佩戴,也是女方出嫁时必备的嫁妆。
蓝巾帕,因冬天使用较为频繁故又称冬头帕。它由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组成。其中,披肩由红褐、黑、白三色相间,最宽部分称作帕心,人们根据自己喜好在帕心上织成祈福、生活用具、动植物、文字纹样等各式图案;两边对称的更窄部分以白色为主,其间点缀些许红色,称为帮帕,帮帕部分统一织成流水线状。护额俗称扎头子,使蓝巾帕式样更有层次、线条更为丰富精致,保暖防湿的作用也更加有效。丝带俗称为带子,主要是固定披肩的作用,其线条感飘逸、柔美。
蓝巾帕多用红色丝织线,有的还加有金线,色彩鲜艳,尤其是全南蓝巾帕的护额,缎带宽大,色彩靓丽,在视觉上给人抽象、神秘的感觉。它所具有的民俗人文性、原生型、文化艺术性,凝聚着赣南人民的智慧。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现代服饰的冲击,目前制作佩戴的人越来越少,古老朴素的蓝巾帕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10年蓝巾帕被正式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保护赣南传统手工艺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
染织在我国历史相对较悠久,但在该产业化程度与市场占有率较低的赣南地区,竞争优势不明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的活态艺术,存在于特定群体中。传承人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靠着他们的薪火相传才能得到延续。而在赣南地区的染织业里传承人逐渐减少,导致技艺传承面狭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既有政策落实不到位,也有文化保护工作不够周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传统手工染织的制作过程繁琐,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传统手工艺价格较高,百姓较少购买高额的手工染织刺绣商品用作日常生活。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电脑技术可大量复制生产,在市场中具有价格优势,导致传统手工艺竞争力不足。
虽然赣南地区传统手工染织受到政府、艺术家的高度重视,但是在百姓中的普及率并不高。相关部门的宣传工作并不系统化,使人民无法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赣南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宣传,利用互联网手段并不丰富,在社会群体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宣传力度尤为不够。
传统手工染织具有独特的魅力与艺术美。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审美和生活所需发生变化,传统手工染织不能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设计方法成为瓶颈之一。主要是根据赣南地区地域特色,从现代技术以及设计观念的创新两个方面入手,在原有的传统手工图案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不断发展和改进,促进现代染织发展成为全新的潮流。同时,优化传统手工业图案的发展,促使其在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身价值。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传播力上却显得如此有限,现代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来关注传统文化的少之又少,但是如果给手工艺人搭建一个特殊的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都入驻,让他们在平台上进行授课或直播,例如,将蓝巾帕的制作工艺的过程,制作成精品视频教育课程,并发布在如“网易云课堂”“慕课”“TED演讲”等一系列热门的在线教育应用上,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存在,以及激发全民对传统手工艺品的认知。
(1)将染织手工与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结合起来。目前蓝巾帕主要是以欣赏、实用性为主。一方面由于蓝巾帕制作工艺繁复,加之制作织布机、耕线等工具的工匠越来越少,这门古老的技艺渐渐失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忙于学业、工作,无暇也无心学习蓝巾帕的制作。但要扩展当前蓝巾帕的市场,应从广大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满足大众的审美和物质文化需求,提高蓝巾帕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应尝试将现实生活或者自然界中的元素,从材料选取、款式设计、图案创新、色彩搭配再结合刺绣引入到蓝巾帕艺术创作中,例如在蓝巾帕上绣上一些纹样、图案,可作为室内的装饰品,例如桌布、装饰画等。
(2)与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理念相结合。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地提高,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逐渐降低,提高了手工编织带的使用率,而如果将蓝巾帕与刺绣相结合,制作成耐磨性高、美观性好的布袋,朴实和复古的美都很受到现代人的喜爱。
(3)与旅游业相结合,成为当地的旅游名片。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把蓝巾帕的文化传播出去,提高蓝巾帕的影响力,让蓝巾帕成为当地的旅游纪念品,扩大当地城市的售点,并建立网店的销售模式。
传承和激活客家传统手工艺必须坚持弘扬客家文化,光大客家精神,发展客家经济。近两年来,赣南宣传、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为传承和激活传统手工艺,做了大量工作。综上所述,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合理开发和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应逐步调整其生存方式,利用创新重组、可持续发展、市场需求等方式,重建消费者的认同感,同时分类消费层级,结合赣南地区地域文化特色,打开赣南传播之窗,并且结合“双创”的原则,把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再加工,让非遗传统手工艺被更多的人熟知。
注释:
① 钟福民,姚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赣南竹雕艺术浅析——以廖红峰先生的作品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