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锁锁 李奕含
【摘 要】 本文梳理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及其观点,并重点分析了学者研究影响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因素的文献,提出未来这一研究领域可开展的方向,以供研究者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最新消息称,为了鼓励更多高中毕业生和退伍军人,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随着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一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象愈加严峻,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成为我们亟需研究的议题。
陶书中,黄君录,王佳利(2008)认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应分为3个层次10个方面,3个层次分别是专业基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基于3个层次可以将能力分为10个方面,即: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陶书中等认为加强高职毕业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当务之急。此外,该研究还从企业的角度观察了影响当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因素,结果显示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就业心态和就业预期不匹配是企业认为当前就业生存在的排在前面的问题。对此,该文建议高职院校应强调学生多加实践,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提高对社会的认知,同时,也应倡导、引导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建立合适的择业观,不可一味追求不切实际的想法。周培明,胡芳,张智敏(2009)重点研究了订单培养模式下何种因素会影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此次研究显示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双方一致认为现今的企业仍然非常看重的能力是专业技术能力,此能力也是大多学校毕业生擅长的能力。紧接着,周培明等人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出,事实上学生对于当前学习的课程以及课程的设置并不是很满意,比如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占比不甚合理,实践课程的设置缺少及时间太短。根据以上一系列的研究,作者周培明等人创建出影响就业能力培养的因素模型结构图。
从就业的角度,蔡志清(2017)探讨了对于高职学生应该怎样进行管理。作者认为,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管理有诸多好处,比如说,之前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多是知识理论方面的,但如果转换到就业视角,就可以更好地考虑学生技能是否和社会要求的相匹配,学生是否是高才低能等问题。她认为,现在我们的高职院校存在很多管理、理念上的弊端,比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制度陈旧;过于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性管理,而不能转换到服务学生的角度;做学生管理的管理人员理论知识难以跟上,管理水平也落后不少;虽然信息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管理上的方便,但是过度依赖网络使我们跟学生脱节,缺少面对面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经研究,她认为,为了能够提高我们管理水平,切换到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接观念,因为仍然有学生及其家长抱着“国家包分配”的思想来选择某一专业,这是很糟糕的现象;需要完善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机制,不能再是简单地下达命令,而应该做到有效沟通,畅通信息渠道、理顺上下关系;运用反向思维,最大可能优化专业课程的授课设置,专业课、平台课、核心课、拓展课等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围绕就业设置的,而不是胡乱设置、任意设置、随意调换。
孙静静,蒋新宁(2019)认为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和离职率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即高就业率同时也存在着高离职率,尤其是财经大类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签约公司半年内离职率竟然高达50%,这是一个远高于所有专业高职毕业生平均离职率的水平。同时,两位学者认为现在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学生素质普遍降低、就业质量的水平在走滑坡,当然,就业质量水平不高很大原因仍然在于生源质量不能得到提升。这个现象令孙静静,蒋新宁惊讶,遂展开对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孙静静等认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有很多利益相关者,如高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学生自身等。文章从三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影响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界定,分别是:利益水平、改革权利、参与程度。根据利益相关的程度,可以分为重要利益相关者、一般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作者列了一个表格,分别研究了重要利益相关者、一般利益相关者、边缘利益相关者分别包含了哪些利益相关者,其定位分别是什么,以及在三个维度(利益水平、改革权利、参与程度)的影响程度是高或低/深或浅。作者通过分析得出结论: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前文提到的各相关利益者通力协作,打通各方面的通道,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这个目标才有望达成。孙静静、蒋新宁的研究细致又全面地分析了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所应该具备的因素,给之后的学者做研究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孟芙蓉,牛文丽(2019)对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及其成因进行进一步研究,认为当今很多高职院校就业生盲目就业,不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对于很多毕业之后选择回到自己生源地的毕业生,根本没有对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消费水平进行评估。孟芙蓉,牛文丽(2019)从学生、学校、企业、国家四个层面去分析了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认为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还是没有老一辈的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动不动就是逃避问题,比如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辞职或者换个工作,而不是迎难而上,直面问题、解決问题。从学校层面来说,很多高职院校缺乏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技巧,只知道一味地提高就业率,但与之相对的却是就业质量下降、学生辞职率升高。如今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招收国外留学生入校学习,江苏省是国内较早吸引留学生到高职院校进行全日制高等教育的省份,高职院校留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就业能力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许丹丹,丁忠利,张可(2019)探讨了在互联网新发展下高校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高职院校提供了借鉴。许丹丹等认为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应该加强持续就业能力的理论知识学习;学校应丰富化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如用翻转课堂、慕课等形式进行个性化授课;丰富高校师资队伍,引进更具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就业行为、就业情况进行全方位规划、引导。
在我国吸纳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之后,相继出现新的议题需要研究,如怎样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以留住留学生等。数据显示,高达95%的来华留学生希望留在中国工作,故而吴丹(2018)认为有必要有效识别留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建立有效的就业机制为留学生就业提供保障。由于留学生们的来源国各异,所以放下文化偏见是很重要的,同时学校需要开发各式项目开发留学生的技能,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为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拓宽留学生的求职渠道并提供可靠就业信息。姜庆华,郭长龙,梁阳,黄陈(2019)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在江苏高职院校的受教育情况以及就业情况。姜庆华等人研究发现,江苏省高职院校的留学生以东南亚来源居多,并细致罗列了该省份留学生规模排名前10的高職院校及其具体数字。当前,江苏省当地已经有很多惠及留学生的政策,但即便是这样,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留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于留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留学生需要慢慢适应中国的气候、风俗、食物等,并与该省大学生的文化冲突凸显,使得很多留学生虽然有留在中国工作的意愿但却不能如愿以偿;在课程设置上,专门针对留学生的课程较少,国际化程度也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基于此,姜庆华等人认为要建立和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使他们能快速适应中化文化,亦可以搭互联网腾飞的大好环境,与留学生进行充分的言语、非言语交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回报自己的祖国,反馈中国教育。
综合来看,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剖析、学生就业能力拥有和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具备哪些就业能力、及企业需要具备哪类能力的毕业生等议题上。本文认为,未来就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领域,可以展开以下研究:将企业、社会层面与高职院校就业生培养层面相结合,观察院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在哪些环节脱轨,在哪些环节匹配程度不够等,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完善三方培养、需求匹配度,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军.高职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310-311+313.
[2] 李红英.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基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分析[J].四川劳动保障,2018(S1)14-16.
[3] 吴苏芳,谢卫华.关于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基于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8(05)10+74.
[4] 郭璇,胡孝贵.基于就业导向“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下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江西化工,2016(05)28-30.
[5] 肖婷.高职毕业生就业后职业适应性问题和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2)312-313.
[6] 蔡可姝.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139-140.
[7] 姜庆华,郭长龙,梁阳,黄陈.高职院校东南亚留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与就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2)67-70.
【作者简介】
加锁锁(1993—)女,陕西榆林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