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策略

2019-12-05 02:48邱旻
新教师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外教师应课外阅读

邱旻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还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使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互为补充,互为促进。

一、激发兴趣,乐于阅读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觉的阅读习惯。

1. 创设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好的阅读氛围可以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爱上阅读。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营造班级阅读氛围的活动中来。如通过“我为班级捐赠一本书”的活动,倡导“人人献书,人人护书、人人读书”。学生捐献的图书契合他们的心理特点,使他们乐于翻阅。还可以通过在班级贴上读书标语,以及开设每周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等形式,创设浓浓的书香班级氛围。学生在充满书香的环境里,自然就会爱上阅读。

2. 推荐阅读刊物,引导博览群书。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都会有差异,对阅读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差异,引导学生遵循自主自愿的原则,选择不一样的课外读物,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地、有兴趣地去阅读。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故事、童话故事等;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推荐一些比较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在阅读物的推荐中,教师还应关注性别特点。对于女同学,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情感丰富的阅读材料,如《绿野仙踪》《窗边的小豆豆》等;对于男同学,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有正义感的、勇敢的人物的故事给他们阅读,如《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3. 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可定期组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巩固阅读成果,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与乐趣,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二、教给方法,有效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阅读方法就是学习的“利器”,它能帮助学生更有效、更高效地阅读。

1.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要求学生深入文本,静思默想,圈点勾画,熟读深思。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深入细致地读,逐字逐句地深入推敲;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精读与略读的方式,做到长文短教,从中引导学生学会精读与略读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精读描写人物心理的这部分内容,通过圈点勾画,在细嚼慢咽中体会人物情感,品味人物品质。对于课文其他部分的内容,则可以采用泛读的形式。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这样就能够提高阅读速度,从而提高阅读量。

2. 做筆记与读书相结合。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又有利于识记,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对于文章中的精彩段落要做好批注,对在阅读中读到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生动描写,要及时进行摘抄记录,然后在自己的习作中很好地模仿运用,让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

3. 写随感与读书相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阅读完名著之后,要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并通过写随感的方式,发表见解和看法,或者表达自己的个性体验和感受。通过读与写的有机结合,学生的阅读会更深入,体验也会更丰富,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将会得到全面的提升。如在课堂上,笔者教给学生写读后感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运用。这样就做到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依托教材,丰富阅读

1. 以课文题材为阅读拓展点。教师应树立“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的教学观点,在教学完课文后,做到以课文为中心,把与文本相关的主题阅读引进课堂,及时巩固、拓展与课内文本相关的知识点,并渗入课外知识点,做到课内外融会贯通。如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同类型的童话故事,通过检索信息、评鉴阅读,感受童话的特点,从而爱上童话。又如教学《中彩那天》后,可拓展相同类型的文章供学生阅读。这样,由一篇带一篇或带多篇,把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使得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2. 以单元主题为阅读拓展点。语文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教师应根据每一单元的主题来选定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如教学完以鲁迅为主题的文章后,可拓展学生阅读鲁迅的作品《呐喊》《狂人日记》等。一些课文描写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写作背景,在课外阅读中寻找有关此背景下的阅读材料,作为课文学习的拓展内容,引导学生加以阅读,以此加深对课内文本的理解。如教学完《小英雄雨来》后,可拓展阅读《小兵张嘎》《红日》等革命题材的小说。通过阅读,学生能进一步体会课内文本的内容。同时,在阅读中,学生也开阔了思路,丰富了知识。

3. 以课文原著为阅读拓展点。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来自名著名篇,有选自《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有选自《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有选自《红楼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等等,课堂上,教师可以教给学生阅读这些文章的方法,感受名著耐人寻味之处,然后趁热打铁,荐读原著。这样,让课内外阅读有机地衔接起来,学生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阅读了。在教学名著时,教师还可以挖掘其间的空白点,在课堂收尾处做好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一文时,笔者在课上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你们对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有很多学生都说对鲁滨孙是怎样驯化野人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于是笔者就告诉学生,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原著中寻找到答案,促使学生积极地去阅读原著。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文为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应通过构架衔接,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让课内外阅读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课外教师应课外阅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