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步入青年人创业这个圈子,听得最多的恐怕就是谁入股了几家公司,谁手中有哪些项目,与此伴随着身后的一阵吹嘘。两眼中反射着“浮躁”二字。当浮躁在一个社会中许多人身上表现出来,或者从群体认知与行为上表现出来时,就成为一种群体性的情绪特征。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推动着“浮躁”成长发展必是少不了传播的酵素。本文从传播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创业青年浮躁心态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目的在于大家看了之后能够客观分析,避免盲目跟众,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秉持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希望推动这一现象形成的“酵素”可以深思,秉持职业操守,真正为人民服务。
【关键词】传播;青年;社会浮躁;媒体职业操守
1. 社会的膨胀与浮躁的社会心态
社会浮躁的根源是社会变迁后社会成员在认真与行为上的不适应反应,是国家转型发展必经阶段。社会变迁是因,社会浮躁是果。它是人为不可消灭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但是急剧变迁的环境,对于一些阅历不够丰富和成熟的人,内心深处容易没有安全感。季冠芳认为,“社会浮躁心态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会中一些群体、一些人,对社会事务或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在表达关注和追求时,所呈现出的某种盲目性、非理智性的反映。”在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发展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工业社会),托夫勒表示: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进入到加速发展时期。之前,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结构整合度很高,十分稳定。社会结构的高度整合与稳定,决定了人们的行动自由很少,人们的利益变动极少,人们的需求与选择性也有限。那时没有社会浮躁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经济制度上的巨大变革,随之也引发了社会的政治制度、教育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的变革,伴随着社会以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中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当人与依赖对象的关系不稳定或失去依恋时就会形成焦虑。 所以公众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对降至社会底层的担心和急于向中层和高层迈进的烦心,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成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与此同时,欲望迅速增长,失去的本身的约束,刺激越是强烈,欲望越是迫切。人是极易受环境影响的生物,当信息在一些人群中产生时,在急躁的环境氛围渲染下,呈现蒲公英式快速传播,越演愈烈。就1994年,mosaic浏览器及world wide web来说,公众通过媒介接收信息,极易受外界干扰,不能客观理智的分析,出于从众心理进行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声势浩大,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开始有所怀疑的群体也会因为意志不坚定而动摇。
在中国,党媒占据很高的地位,政府在进行社会管理和政策制定时,大众媒体就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以实现政府政策想要传递的信息,从而实现引导的作用。所以,当媒体大幅度的把“发展”、“成果”等积极词汇呈现在媒体刊物上,通过议程设置,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的左右人们关注这些事实和意见及谈论的先后顺序。传播媒介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环境的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一些思考和对自己定位不清晰的青年,则容易加速“浮躁情绪”的发酵,这个人群中,就极易产生浮躁的社会心态。
2. 媒体的鼓吹与青年的浮躁心理
生活中,各种成功学和白手起家成功人士的报道早已屡见不鲜,“创业青年卖app收入百万”、“大学生卖煎饼月入13万”的新闻报道随处可见。新闻报道中看到的天使轮基本都是500万以上和几个亿的a轮筹资。一阵创业热潮下忘记了一个说法“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忽略了新鲜性、显著性、趣味性是新闻的价值要素,在这些“快速致富”报道的冲刷下失去了客观和理智,满腔热血和激情去创业。略显夸张的说,在中国,媒体的力量足以改变社会的风气。
中国现在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018年国内就业市场引来高峰期,2018年高校毕业人数达到820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严重超出了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在此情境下,创业不失为缓解就业压力大的应对之策,为了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部分媒体夸大其词,鼓吹创业之美好。与此同时,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他们拥有和官方相似的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时可能会产生更强的传播效果。这种双子星式的传播模式下,必然引起极大的影响力和极强的关注度。部分青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阅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青年浮躁心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自我价值”的追求,部分媒体对出名、财富的过度渲染都影响着青年浮躁心理的发酵。除此之外,一些年轻人面对诱惑,还有来自于其他方面的一些非正确思想,看到的一些腐败现象也是影响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3. 纠正消除青年浮躁心理的应对之策
3.1 社会各界与学校应正确引导
社会应当严格要求,把对青年的热情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同时给青年人敲响警钟,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
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应对能力。从大一入学抓起,给予适当的辅导,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定期加强学习管理和教师教導。根据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匹配课程和学科内容,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与社会和市场接轨。与此同时,在专业意识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进行品性修养的培养,让学生中面对不良诱导的时候可以坚定不移的走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道路上。
丰富校园生活,鼓励学生参加活动。大学生渴望参与社会,发挥自我能动性,实现自身价值,学校应积极与企业联合,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开展公益等方面的有益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活动,让他们从中展现自我,也可以接受到积极的引导。
净化学习环境,拓宽就业市场。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及时妥善处理,严厉打击和遏制其蔓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关于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地进行就业教育,多方联系,引进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对接,定时举行就职培训讲座和企业招聘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指导。
3.2 媒体应践行职业操守
新闻媒体是推动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媒体在内容上必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保持真实性,客观性,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新闻媒体要在新闻报道中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和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
3.2.1 新闻从业者应该尊崇专业主义的职业道德
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形式不断的丰富,微博、论坛、贴吧等传播渠道给传统媒体带来打击,媒体记者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更不能失去做新闻的准则,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是挖掘事物的真相,给公众呈现出真实的社会反映。(文献)每一家媒体,每一位记者,都应坚守道德底线,在生活中记者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引起群众舆论的热切讨论,而目前我国的新闻行业缺乏严格的监管系统。因此,媒体记者更应该坚守道德底线。
3.2.2 提升对信息的辨别能力
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载体上的海量信息,很多是没有经过核实的,其准确度和认可度值得怀疑,面对这样的情况,媒体提高信息辨别能力便显得至关重要。要对信息进行核对筛查,筛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给公众呈现出真实、客观的信息世界。
3.2.3 提升专业素养
在建立在坚守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资料采集、新闻撰写、事件评论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密切关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要具备大局意识,全方面、多角度的剖析事件,挖掘事物的本质。要提高舆论阵地意识,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3.3 青年应实事求是,消除浮躁
青年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来对自己进行客观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提高自己,不利于浮躁的产生。
从现实出发,正确定位,科学规划。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与社会虚华划清界限。加强锻炼,磨练自己的意志;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夯实基础;修养品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浮躁之气伴随而生,浮躁之气不仅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也阻碍工作的创新和社会的发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由此诞生。消除浮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迫在眉睫,青年人青年应培养健康社会心态,消除浮躁。媒体践行职业操守,新闻从业者要尊崇专业主义的职业道德,提升自己的信息辨别能力,加强新闻专业素养。社会各界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季冠芳:“对社会浮躁心态的根源透视”,《理论前沿》,1999年第8期。
[2]丁立平:“社会浮躁心理及其遏制对策”,《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美]斯滕伯格(Sternberg.R.J):《心理学:探索人类的心灵》,李锐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51~69页。
[4]刘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媒体职业道德规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6):85-89.
[5] 曲正.新聞职业精神的培育途径研究[J].活力,2014(2):75.
[6]梁庆婷,陈伟 . 论商业化语境下网络媒体道德规范的构建[J]. 新闻界,2009(4):56-57.
[7]杨晓白.纽约大学新闻系学生新闻手册(下)——职业道德规范、法律和实践[J].青年记者,2012(13):76-
作者简介:赵文萍 (1997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朔州市,职务/现职:学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