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实践性强和应用性广的特点却没有改变。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分层次教学;游戏教学;任务教学;小组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简单地探究。
关键词:多媒体;分层;游戏;任务;小组;生活化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简单的探究。
一、 结合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和演示教学内容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教学“让小海龟画彩色图形”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幅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图片。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红太阳漂亮吗?它和我们以前画的图有什么不一样吗?”“这个图形有颜色。”“太阳是红色的看着很好看。”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说道:“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对。美丽的图形都是五彩缤纷的,小海龟画出的图形也应该是彩色的。虽然LOGO系统中默认的海龟画笔的颜色是黑色的,背景是白色的。但是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画笔与背景的颜色,使海龟画出各种色彩缤纷的图案。”然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LOGO系统中的16中颜色,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别认知不同的颜色代码。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件,演示操作的步骤,并形象直观地讲述命令的使用技巧。最后,教师就可以展示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让小海龟使用彩色画笔。”这样,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多媒体课件,不仅有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教学内容有了简单的认知。
二、 开展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也必然会存在差异。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而后有针对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例如,在教学“画正多边形”一课的内容时。在课前,教师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并根据学生情况,将其分为基础组和提高组。基础组的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较差,仅仅能够理解基础的logo语言;提高组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好,能够简单地运用logo语言编程。在上课之后,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从而使基础组和提高组的学生都能理解教学内容,使他们很快进入上课的状态。其次,教师可以讲解新课内容,并通过演示的方式讲解如何利用logo语言画出正三角形。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理解了教学的内容。然而,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会发现,基础组学生可能刚刚能够理解演示的内容,而提高组的学生听课时则显得很轻松。于是,教师就可以让两组学生分别进行巩固练习,让基础组的学生用重复命令画出正三角形;让提高组的学生用重复命令画出正多边形。这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巩固练习,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又有效促进了学生信息水平的提高。
三、 实施游戏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游戏教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对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學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在教学“认识Scratch”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戏吗?今天老师就满足一下大家的愿望,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游戏。”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小猫顶球”的游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鼠标来控制小猫跑来跑去顶足球,不让足球落到地上,最后看谁的分数最高。这时,教师可以邀请两名同学到课堂上玩一玩“小猫顶球”的游戏。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现场修改游戏,比如增强一点难度或减少一点难度。这样,在学生玩过游戏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纷纷表示十分喜欢这个游戏。同时,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就对将要学习的问题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就可以揭示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认识Scratch”“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小猫顶球的游戏,实际上就是通过Scratch编程后得到的。”就这样,教师通过引入游戏教学的方式,就有效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 实行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以让学生完成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任务教学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他们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还是以“认识Scratch”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展示Scratch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简单讲解Scratch是主要功能。之后,在让小猫运动的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布置任务1:给大家3分钟时间,打开Scratch2.0离线版;尝试给小猫添加指令,让小猫运动起来。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以接着任务2:打开桌面“初级任务”,给小猫编写脚本,把他移过去踢球。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使用移动,修改参数,并结合白板上坐标系,讲解移动到指定位置的指令。然后,教师可以接着布置任务3:打开文件“高级任务”,绕过防守队员,并踢球。此外,对于完成上述任务还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布置“额外任务”,即让学生利用“Scratch”增加球门,做出漂亮的射门动作。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作品的展示,并讲解完成任务的过程。就这样,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探学习“Scratch”的内容,不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五、 进行小组教学法,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共同探讨教学问题,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认识LOGO”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进行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位新朋友,大家看看它是谁?”而后教师出示小海龟,从而引出logo语言。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怎样进入小海龟的logo世界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一页,仔细阅读进入方式,并尝试着去操作。”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程不同的小组。之后,各小组成员之间纷纷开始依据教师的话语和教材的内容尝试操作小海龟。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并指导。然后,教师可以让先完成的小组,到讲台上进行操作演示,即让学生根据画出三角形的图案,在学生完成之后并对其所在小组进行奖励。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各小组探索怎样推出logo语言。就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小组进程序的训练,就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六、 推进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来源于生活,应该回归于生活。信息技术教学也可以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他们信息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带变量的过程”一课的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出示logo演示的过程,让学生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新课内容:变大的三角形,从而讲解变量的含义。然后,教师就可以出示正方形的图案,并向学生提问:“如果要设计一个画任意大小的正方形,应该怎样编写?”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编写过程。但是,很多学生只能按照教材的规定改变变量,编写的图形也都是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图形的内容缺乏创意。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实际出发,进行拓展练习。学生们纷纷发散自己的思维,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延伸。如有的学生就开始尝试画出贝壳;有的学生尝试画出风车;還有的学生尝试画出蝴蝶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因此,学生通过对教材上教学变量的改变,就创造出了新的不同于教材的图形,实现了对教材的创新。所以,在小学信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实际融入其中,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
七、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有效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是为学生打基础的方式。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志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郭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3(24):49.
[3]张启东.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5(2):261.
[4]熊梦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开心,2017(2):71.
作者简介:郝燕荣,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