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毒品预防教育实证研究
——基于福建省14所高校3109名大学生样本的分析

2019-12-04 06:31朱晓莉邓雅蓝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体师范生毒品

朱晓莉 邓雅蓝

(福建警察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毒品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并未减轻。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2018年世界毒品报告》称,2017年全球范围内15-64岁年龄段中有2.75亿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曾使用毒品,约占世界成年人口的5.6%。《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1)现有吸毒人员数不包括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240.4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126万名,占比为52.4%。(2)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EB/OL].[2019-7-1〗].http://www.nncc626.com/2019-06/17/c_1210161797.htm.近年来毒品滥用种类呈现多元化:合成毒品滥用人数占吸毒人员总数的60.2%;大麻、可卡因及一些精神药物(如苯二氮卓类镇静剂、LSD等)出现流行征兆;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如卡西酮类,合成大麻素类,色胺类等)不断翻新,国内已累计发现230余种。更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改变形态包装,将毒品伪装成“咖啡奶茶包”“巧克力”“饼干”“果冻”“小树枝”“干花”等生产销售,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时尚性,其目标直指青少年群体。毒品正在入侵大学校园。一些国家实行大麻合法化政策,加剧了大麻在全球范围的蔓延,对大麻在我国大学校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国内多地报道了大学生吸毒以及参与走私、运输、贩卖毒品的案件。以福建省为例,该省公安禁毒部门掌握的情况表明,近几年公安机关查获数起在校大学生吸食大麻、K粉甚至冰毒的案件,也破获了在校大学生参与走私、贩卖毒品的刑事案件。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心健康的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就此意义上说,加强大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国家青年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2015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国家禁毒委员会等14个部委联合发布《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以下简称《规划》)即“6.27工程”,将青少年作为毒品预防教育的主要目标群体,其中对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作出了两项明确规定: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要在新生入学后和毕业生毕业前各开展一次毒品预防教育;二是师范院校要通过开设相关课程、邀请专家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师范生毒品预防教育意识和能力。2019年1月,国家禁毒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深入推进“6.27工程”,尤其要“着力加强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筑牢校园的防线。“6.27工程”自2016年开始实施迄今已三年。这项工程具体实施情况如何,高校是否开展了毒品预防教育,大学生的拒毒、防毒意识和能力是否得到了增强,大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都有待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估和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一)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通过调查福建省在校大学生对毒品的认知程度、对待吸毒的态度、防毒拒毒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考察该省高等院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实际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改进建议,为教育部门和禁毒部门深入推进“6.27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实地问卷调查法为主、质性访谈法为辅。

1.实地问卷调查

实地问卷调查于2018年10-11月展开,根据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数占总数之比,采取分层抽样法从985、211、一本、二本、独立学院五个办学层次抽取受调查的高校,再在选定的学校内随机抽样获得大学生样本。本项调查覆盖了全省6个地市的14所高校,当场发放问卷3203份,回收3169份,问卷回收率98.9%,其中,有效问卷3109份,问卷有效率98.1%。实地调查以自编《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接受毒品预防教育情况、对毒品的认知、对吸毒的态度、防毒意识、拒毒意识等,采用社会科学软件统计包裹(SPSS 21.0)对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2.质性访谈法

本研究在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设计出访谈提纲,于2019年1-2月在抽取的样本学校中选择26名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采取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当前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访谈对象中,男女比例为7∶6,主要为大二、大三学生,共有8名警校生、5名师范生、4名医学生和4名艺体生。

三、福建省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受调查的3109名大学生覆盖了大一至大四年级的学生,分别占总数的28.9%、21.5%、26.0%、24.0%,另有研究生98人,样本整体分布均衡。女生较多,占总数的53.8%。医学生、师范生、艺体生、警校生分别占7.4%、11.7%、6.9%和6.4%,其他专业学生占67.6%。(参见表1)

表1 受访大学生基本情况

(二)接受毒品预防教育情况

78.9%的学生表示在大学里接受过与禁毒有关的教育,其中,师范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比例最高,占80.3%,艺体生的比例最低,占74.6%。大学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其他场域集中在网络和公共场所,分别为72.8%、63.2%,有58.8%和43.6%的学生表示在社区和家庭中曾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但仍有7.9%的学生在学校之外没有接受过禁毒教育。在现有的毒品预防教育形式中,讲座这一方式占比最高,为72.8%,其他教育形式从高到低依序为公共场所警示标语、公益广告、禁毒影视节目、网络禁毒宣传、知识竞赛,均在40%以上;参加禁毒志愿者活动的学生不多,仅有12.4%。

(三)对毒品的认知情况

1.对毒品种类的知晓

大学生对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冰毒和摇头丸的知晓率较高,均达到了80%以上,其中以鸦片、海洛因、大麻为代表的传统毒品的知晓率达到了90%以上,显见此前关于毒品种类的普及教育有一定成效。但是,受访学生对在我国流行多年的毒品氯胺酮(K粉)的知晓率仅为75.9%;对冰毒片剂“麻古”的知晓率在40%以下;对近年出现的新兴毒品如LSD、迷幻蘑菇、“浴盐”等所知甚少,平均知晓率为15.3%。除警校生之外,其他专业学生对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知晓率在10%-25%之间,如对恰特草(俗称“阿拉伯茶”)、卡西酮类物质(俗称“浴盐”)的知晓率仅在6%-18%之间。就专业来看,医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对传统毒品的知晓程度较高,保持在84%以上,警校生对于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知晓程度则高出其他专业学生10%以上,艺体生对毒品种类的知晓率总体偏低,仅有77%左右的艺体生知道大麻、K粉、吗啡是毒品。调查结果暴露出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在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未对变化了的毒品滥用形势作出及时反应,没有更新相关知识。

2.对毒品成瘾性的认知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认为只要是毒品就会上瘾的占86.8%,认为有的毒品会上瘾,有的毒品不会上瘾的占8.5%,认为都不会上瘾的占0.6%,不知道的占4.1%。其中,师范生对毒品成瘾性的认知最好,为87.9%,师范生在毒品成瘾性的认知上高出警校生将近8个百分点。(参见表2)

表2 不同专业学生对毒品成瘾性的认识

3.对毒品危害性的认知

(1)对毒品产生的身心危害之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于“极度消瘦”“精神不好”“出现精神病症状”三类危害认知度较高,均达到了80%以上;但对其他危害认知不足,尤其是对K粉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严重不足,其对应的选项“影响小便”为34.9%,从专业上看,警校生对毒品带来的身心危害的认知最好,特别是对于影响小便、皮肤溃烂、牙齿变化这几个具体危害的认识高出其他专业学生10%左右;艺体生对毒品带来的出现精神症状、精神不好、大脑受损害等影响的认知比其他专业学生低5%以上。(参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学生对身心危害的认知

(2)对毒品产生的家庭危害之认知。92.2%的学生认为吸毒会影响家人关系,92.6%的学生认为吸毒会导致经济困难,83.2%的学生认为吸毒会生出不健康的婴儿,大学生对毒品带来的家庭危害总体认知程度较高。医学生对影响家人间关系的认知度最高,为92.5%;师范生对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认知度最高,为93.9%;警校生对生育方面的危害认知度最高,为89.5%;艺体生对于毒品产生的家庭危害总体认知较差,均在90%以下。(参见表4)

表4 不同专业学生对家庭危害的认知

(3)对毒品产生的社会危害之认知。受访学生认为毒品“引发犯罪行为”“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引发毒驾”的均达到80%以上,认为“破坏社会风气”“传播传染病”的为76%左右;有3.1%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警校生对吸毒产生的社会危害认识较好,比例均在80%以上,师范生和艺体生对破坏社会风气这一危害性认识不足,分别为66.9%和69.3%。

(四)对吸毒行为的态度

本题题干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除了“吸一两次毒不会上瘾”“吸毒可以炫耀财富”两项为90.5% 以外,仍有10%-16%的学生对吸毒可以增加灵感、吸毒可以减肥、吸毒可以带来快乐、吸毒可以消除烦恼等说法持认同的态度。其中,师范生和警校生有正确地对待吸毒行为的态度,能明确地认识到错误的说法。(参见表5)

表5 不同专业学生对吸毒行为的态度

(五)禁毒法律知晓情况

对吸毒之后会面临什么后果,61.4%的学生认为应承担刑事责任,62.1%的学生选择了治安处罚,反映出大学生对吸毒后果的认知较为模糊。在问及现有的戒毒措施时,受访学生对强制隔离戒毒的知晓率较高,为80.1%,但知道社区戒毒、自愿戒毒的仅为58.2%和42.6%。受访学生对走私、贩卖、制造、运输毒品和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毒的违法性认识较好,均在85%以上;对持有毒品和容留他人吸毒的违法性认识明显不足,分别是70.6%和57.8%。

(六)防毒拒毒意识

1.防毒意识。为了考察大学生对风险情境、风险场所的防范意识,设置了两道情景题。一是大学生对风险情境的防范意识,题干为“如果你和朋友在KTV、酒吧、影院休闲,有人过来,与你们聊得欢,请你们喝一杯,你会怎么做”,63.7%的学生选择了提高警惕;23.8%的学生选择了比较犹豫,视情况而定;7.8%的学生选择了和朋友一起离开这个地方;4.7%的学生选择了相谈投机,欣然接受。从专业上看,医学生和师范生对风险情境的防范意识较好,72.6%的医学生和70.2%的师范生选择了明确拒绝,而艺体生表示明确拒绝的比例仅为49.8%,有8.8%的艺体生选择了接受他人的邀请。(参见表6)二是为了考察风险场所的防范意识,题干为“与朋友在K歌时,陆续来了几个不认识的人,而后发现自己状态与平时不一样,怎么办”。83.3%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做法,其中44.5%的学生选择了“感觉不对,找借口离开”这一做法,但仍有16.7%的学生防范意识不高,9.3%的学生选择了继续玩耍。从专业上看, 医学生对风险场所的防范意识最好,仅有4.8% 的医学生选择继续玩耍;18.0%的师范生和20.6%的艺体生选择了继续玩耍,防范意识较弱;警校生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打电话通知家人或朋友来带自己离开和报警。(参见表7)

表6 不同专业学生风险情境防范意识

表7 不同专业学生风险场所防范意识

2.拒毒意识。目前,社会公众对于吸毒行为仍主要持道德评价标准,为了避免受访学生因受主观心态影响考虑社会负面评价而做出虚假回答,以喝酒过敏替代吸毒行为设置情景,来帮助判断大学生应对同伴压力时的拒绝意识。本题题干为“假如你喝酒过敏,你的朋友在喝酒,极力邀请你一起喝,你会怎么做”,调查显示,医学生和师范生的拒绝意识较好,86.5%的医学生和89.0%的师范生选择了坚决不喝;艺体生和警校生的拒绝意识较弱,8.1%的艺体生和7.5%的警校生选择了一起喝酒尽兴,近医学生和师范生的两倍。(参见表8)

表8 不同专业学生应对同伴压力时的拒绝意识

综上,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结构的学生对于毒品认知程度及接受到的预防教育存在差异。警校生因就读专业的特殊性和课程设置具有的优势,能相对全面地学习禁毒和法律知识,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认识、毒品带来的危害、禁毒法律的认知度明显比其他专业更高。师范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比例最高,对毒品种类的知晓率、毒品成瘾性的认知度较高,防范意识和拒绝意识较好,显见“6.27工程”发挥了推动作用。医学生在传统毒品的知晓率上显示出其专业背景的优势,具有较强的防毒拒毒意识。艺体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比例、毒品种类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拒绝意识最低,整体表现最弱。

四、高等院校毒品预防教育存在问题的探究

本项研究调查的大学生来自国内不同的省市,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与其所在高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以及其基础教育期间接受禁毒教育的状况有关。就此角度而言,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非该省独有,而是全国高等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对毒品预防教育重视不足

部分高校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这一基本政策。“6.27”工程要求高等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和毕业生毕业前各开展一次毒品预防教育,然而本次调查表明,福建省仍有21.1%的学生所在的大学并未按照“6.27工程”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毒品预防教育。访谈发现,高校现有的毒品预防教育无论是教育频次、课时还是内容,都不能满足学生对禁毒相关知识的需求,即使是有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的警校生也表示“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但不是特别的了解”。

“这个教育基本上只有一次,频率太少,最好渗透在平时的教育中”(师范生C17)

“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课程,但是从网络、电视这些途径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或者是老师又提过一些有关毒品的问题,还有看到一些公益广告,劝导人不要去接触毒品。”(师范生C15)

“没有毒品预防教育,但是药理课上都有说,就是会学到,药物的作用机制,会涉及到。”(医学生D20)

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主体对毒品预防重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存在着重视不足、力度不强、效果不佳的问题。(3)姚慧,宋晓明.我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政法学刊,2012,29(01):94-99.普遍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高于中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无需作过多的宣传教育。但笔者于2016年开展的相关调查却发现,大学生对于毒品种类、毒品成瘾性及毒品危害的认知并未显示出高于其他学龄学生的优势,甚至在某些指标上低于初、高中学生;在防毒拒毒意识上也无明显优势,而对自身判断力的过于自信反而易导致大学生涉足高风险场所、尝试高风险行为。(4)朱晓莉,陈晓云,黄泽政,陈峰,张林.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情况调查——基于A省在校生样本的分析[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8(03):49-57.因此,高校必须正视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达到“6.27工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从教育资源、教育时间、教育形式等方面加强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大学生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

(二)高校毒品预防教育知识内容滞后

联合国制定发布的《吸毒预防国际标准》(2013年)指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应立足于个人与社交技能的增强和社会影响的预防,使儿童和青少年对毒品形成正确的认知,具备防范毒品意识和拒绝毒品的能力。毒品预防教育中的识毒能力是防毒、拒毒行为的基础,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知识是培养这项能力的前提,而系统的、科学的知识则成为形成正确认知的关键。

研究发现,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的知识存在滞后性,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对毒品种类的认识大多集中于传统毒品,对近年流行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知之甚少;只知道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有危害,但却对具体的危害不了解;对毒品的成瘾性认识模糊;对涉毒违法犯罪行为只有基本的违法性认识,但并不明确法律后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以往的毒品预防教育缺乏科学性、明确性,内容浅显,并未达到提高认知的目的。因此,如何提供及时更新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毒品预防教育内容是提高大学生识毒能力的关键。

(三)高校毒品预防教育方式简单效果不佳

多国实践表明,在毒品预防教育中运用恐吓的方法、以道德教育的方式开展毒品预防的效率最低,单纯的恐吓并不足以使学生远离毒品。知识提供型的教育方式是通过提供毒品负面作用的知识来帮助青少年形成对毒品的负性态度,从而改变他们滥用毒品的行为,比恐吓式教育更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但知识提供型的毒品预防教育方式立足于改变人的认知,还需要通过生活技能(5)生活技能又称心理社会技能,是指一个人能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能力。它包括了自我认知、同理心、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缓解压力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拒绝能力等内容。防毒、拒毒能力实际上就是生活技能在毒品预防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的训练来实现防毒、拒毒能力的培养。实证研究认为,生活技能练习型教育方式通过训练拒毒意识的熟练度从而使其趋于稳定,能够有效地影响大学生的偏差行为。

本项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接受过的毒品预防教育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恐吓教育型和知识提供型两种教育方式,大部分以听讲座、看展板等说教式的、静态的、单向的宣传教育方式出现,形式单一。大学生们接受到的毒品预防教育大多存在走过场、形式化的问题,且内容上过于理论和表浅,学生们接受程度不高,直接影响了毒品预防教育效果。

“据我个人经验而言很多与之相关的讲座都非常形式和表面,所以存在推广力度大但是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我其实比较偏好线上的形式,纪录片、讲座,或者有一些网络公开课都挺好的。内容的话希望有更多理论和实例的结合,特别是一些同处大学生群体的人的一些经历,这样比较容易引起大家的同理心和重视。”(其他专业学生B11)

“对于我们学校而言,每个学院每个专业学习的程度都不太相同,但我认为对于这类的教育应该深度进行。要普及, 并且有相关的落实措施。”(师范生C14)

“如果有吸毒氛围如何不受影响的拒绝,比如娱乐圈。让受教育者能够自行分析出毒品真正的长远的危害,还有戒毒的痛苦、戒毒人眼中的世界,可以用VR让受教育者感受一下那种痛苦,还有戒毒人(员)的家庭的现实影响,也可以有小短片。”(艺体生E26)

(四)艺体生高危易感群体未受关注

《2018年世界毒品报告》指出,同伴吸毒和毒品的易获得性、负面的学校氛围、心理健康问题等都是精神药物使用的风险因素。(6)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World Drug Report 2018[EB/OL].[2019-5-11].https://www.unodc.org/wdr2018/index.html.艺体生追求叛逆的个性、自由散漫的行为习惯、在校期间有参加商业演出机会、较多出入于娱乐场所、更早接触社会上的吸毒“朋友”都增加了其接触毒品的可能性。(7)付娟,王洪运.艺术院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对策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6):83-87.近年来演艺明星吸毒的新闻屡见不鲜,也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8)王雷.娱乐明星吸毒对艺术院校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2017,16(11):10-13.访谈还发现,艺体生中普遍存在着毒品亚文化现象。他们将吸毒行为正当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吸毒者在使用毒品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与心理压力。(9)林晓萍. 毒品亚文化与福建省青少年群体性吸毒行为及其预防教育对策[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1):202-206.以上因素使得艺体生尝试使用毒品的风险增加,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是最为高危的风险群体。本项研究表明,艺体生接受毒品教育的比例最低、对毒品种类和毒品危害的认知度最低、防毒意识和拒毒意识最弱,这一群体的毒品预防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情况堪忧。

“没有接触太深的吧,摇头丸比较容易得到的会有,主要不是沉迷毒品,而是吃喝玩乐可能情绪氛围到点了,就会接触玩玩。”(艺体生E23)

“我周围没有人接触毒品,但是附近应该有很多明星(有接触)。”(艺体生E26)

五、改进高等院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建议

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要取得实效,应以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为保障,发挥高校主阵地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价值观,具备防毒拒毒能力,使他们能够健康、安全地进入社会。

(一)国家层面:完善我国高校毒品预防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目前,校园毒品预防教育的重点落在中小学校,高校在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有哪些职责,应采取什么推进措施,仍然缺少法规和政策的支撑。尽管《规划》和《意见》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作出了政策性指引,但都是较为笼统的规定。为此,我们建议:首先,在《高等教育法》里增加大学德育纲要的内容,将高校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到德育范畴,并以此为政策制定依据,出台高校毒品预防教育规划文件,对毒品预防教育的主体责任、课时、教育资源、教育形式、效果评估、考核标准、责任追究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引起高校对禁毒教育的重视,确保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能真正地实施;其次,经过“6.27工程”这一政策的推动,师范生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明显呈现出更为优良的表现,因而应在高校毒品预防教育规划中特别规定针对艺术体育类学生的教育任务,加强艺体生这一涉毒高危易感群体的预防与干预;第三,要加强青年禁毒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团中央、各省团省委广泛征集有创意、易操作、可复制的优秀项目,积极推广,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之形成常态化的毒品预防教育形式。

(二)社会层面: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禁毒宣传教育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 29 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 98. 6% ,互联网普及率达 59. 6% 。当代大学生是数量庞大的网络用户,本项研究也表明网络是当代大学生接受禁毒宣传教育的主要场域。然而,网络在带来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潜藏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特别强调,“互联网+物流”已成为贩毒活动主要方式,利用互联网吸毒、贩毒、制毒的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持续增加。2018年,我国禁毒执法部门在打击网络涉毒百日行动中,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062名,缴获毒品247千克。因此,加强高校毒品预防教育,首先应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管工作,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网络涉毒违法犯罪活动,防范网络对大学校园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个体通过碎片化的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有着时效快、平台多、成本低的特点,因而要将网络发展成为大学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建议禁毒部门、教育部门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网络社区、直播平台等开展线上禁毒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最大范围地覆盖大学生群体。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网络平台上的推文和相关媒体的报道中往往存在内容错误、误导公众的情况,在利用网络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因此,应加强对网络禁毒宣传教育内容的审查和监督,提高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防止错误信息的误导和传播。

(三)高校层面: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

高校要高度重视禁毒教育,在课时、师资、校园环境、社会实践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在课时方面,不能只局限于入学后和毕业前各一次的教育,可通过设置定期的讲座和禁毒相关的课程等方式使毒品预防教育常态化,将毒品预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中,构筑起抵御毒品的思想防线和行为防线。在师资建设方面,对辅导员、专门的禁毒师资进行专业培训,让其形成科学的毒品预防教育理念,学习毒品相关知识,掌握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方式,从单纯的理论讲授向生活技能训练转变。这方面可以借鉴港澳地区的经验,由禁毒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力量为教师提供资源、编写专业教材、开设毒品教育资格认证课程和培训、举办讲座等措施,在传授毒品知识的同时教授沟通技巧。(10)莫兴鉴,屈健.港澳地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比较与借鉴[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5(03):18-22.大学生对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晚会、亲自参加禁毒志愿者活动、知识竞赛、辩论赛等都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高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应拓宽思路,以生活技能训练为核心,引入VR、AR、MR等现代教育技术,多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教育方式,真正达到禁毒教育的目的。基于毒品预防教育的目标是倡导健康的不沾染毒品的生活方式,高校开展毒品预防教育还应注重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和生活习惯养成等,以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从而自觉地抵制不良行为。在社会实践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可充分利用寒假、暑假,组织开展禁毒夏令营、冬令营以及“禁毒志愿者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等禁毒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通过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成长教育。

(四)大学生层面:以社团为载体通过同伴教育丰富毒品预防教育方式

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各种毒品预防方案表明,以同伴为基础的办法对于防止和减轻药物滥用的不良健康后果成效较好。(11)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采用同伴对同伴战略预防滥用药物[EB/OL].[2019-7-9].https://www.un.org/chinese/esa/social/drug/handbook5.htm.高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可通过同伴教育赋予大学生双重角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学生不应仅被看做是毒品预防教育的对象,还可将其塑造为毒品预防教育的志愿践行者。(12)赵海滨,吕薇.驻京5所高校大学生禁毒意识现状调查——以明星吸毒丑闻为背景[J].天中学刊,2018,33(6):72-75.大学生同伴教育的理想渠道就是组织学生社团,以参与禁毒公益宣传的方式实施。对于艺体生这一特殊群体,则可借鉴演艺明星担任禁毒大使的形式,让艺体生中优秀的学生成为禁毒形象大使或禁毒志愿者,以正向形象影响艺体生群体。

猜你喜欢
艺体师范生毒品
销毁毒品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火烧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