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寻趣:农村小学研学旅行再出发

2019-12-04 02:07杨建伟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年33期
关键词:乡野研学旅行

□杨建伟

近年来,国内研学旅行得到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提出推进研学旅行发展的若干意见。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2014年4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对“研学旅行”进行了定义。2016年12月,在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的联合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小学阶段一般安排在四至六年级,以“乡土乡情”为主。

语溪小学作为一所百年农村学校,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的经济特色等。学校一直以课题为先导,结合当地特点、学校特色、学生学情,拓展、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探索“乡野寻趣”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之路。学校通过梳理身边“课程+自然+社会”的研学资源,采用“走学+探访+感悟”的研学形式,拓展“农庄+乡野+集镇”的研学区域,推行“课时+课后+假期”的研学时空,组织“朋辈+师生+亲子”的研学团队,完善“线下+线上+多元化”的研学评价,使研学旅行课程向深处推进,成为深化学校特色、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和新常态。

一、梳理“课程+自然+社会”的研学资源

《浙江省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指出:要建立区域性研学课程体系、设计学校研学课程,建构“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学校对周边资源进行梳理,明确了“课程+自然+社会”的研学资源,开发了红色之旅、习俗之旅、生态之旅、文化之旅这四条研学旅行路线(见图1)。

图1 研学资源分类及研学线路

(一)整合“乡野寻趣”的课程资源

研学旅行是旅行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既要有旅行,也要有学习,是在玩中研、研中学的活动。“乡野寻趣”课程是学校在2014年开发的拓展性课程,包括了农场农技项目课程群、乡土艺术项目课程群、乡村健身项目课程群、益智休闲项目课程群,具有浓浓的地域性与乡土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研学旅行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在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有交集,也有差异,因而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前,需要以目标为方向的引领,对“乡野寻趣”的课程资源进行延伸、综合、提升。

(二)挖掘“乡土气息”的自然资源

研学旅行给学生接近自然、体验社会创造了更多机会。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乡土气息”,成为校本化研学旅行的重要资源。例如,进行绿色生态文化方面的农事研学——春季养蚕、夏季割稻、秋季采菊等。

(三)联动“生活气息”的社会资源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学校教育不应与社会脱离,校外的社会资源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文化传承方面的蓝印花布厂、生态文明方面的污水处理厂等。这些校外的社会资源与学校的研学有计划地联系起来,能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的学习情境。

二、倡导“走学+探访+感悟”的研学形式

研学旅行属于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考察探究类,为此在教学活动形式上应当以考察、探究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

(一)乡野走学

乡野走学,是指教师利用乡村学校周边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乡野情境中边走边学边思,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认知升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研学学习方式。

(二)农事探访

农事探访,是指在研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摩和探究一些可观、可赏、可模仿的农事活动,直观形象地积累耕耘经验和劳动经历,模仿、学习和掌握一些农事操作技能,并从中获得学习感悟的研学学习方式。

(三)乡情感悟

乡情感悟,是指通过对乡间民俗和乡情的研学,达成体验和感悟的研学学习方式。它历经直接认知、欣然接受、尊重和运用当下得到的感悟,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过程,能丰富学生直观经验,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三、拓展“农庄+乡野+集镇”的研学区域

研学旅行课程模式具有“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向未来”的特点。为此,学校的研学旅行区域是以实践教育营地为核心,以周边基地为辐射圈,以了解乡情、县情为主,构建了“农庄+乡野+集镇”的实践教育基地模式(见图2)。

图2 研学区域分布图

(一)借农庄为核心营地

随着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学校周边出现了不少生态农庄。这些农庄集种植、养殖、旅游于一体,不仅有大片的农田、果园、鱼塘,还备有各种农具、灶台供游人动手实践,甚至还提供书画展览、主题活动、游戏场地等。学校可以借农庄为核心营地,顺势开展学生研学旅行课程。

(二)划乡野实践主阵地

学校两千米外便是田间地头、坡地山冈、河道港湾。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学生开展真实的乡野研学旅行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和便利。乡野,也就成为研学旅行课程的主阵地。

(三)列集镇教育拓展地

学校地处集镇,当地有京杭大运河、桐乡横街、吕留良古镇、名人故居等人文资源,也有污水处理厂、热电厂、蓝印花布厂等社会资源,还有离学校不远的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以及南湖红色革命纪念地,为研学旅行提供了体察县情、市情的拓展地。

四、开拓“课时+课后+假期”的研学时空

学校开拓了“课时+课后+假期”的研学时空,为学生校内外开展课程提供时空保障(见图3)。

(一)课时定点

学校自2014年开始实施拓展性课程,将每周三下午的两节课作为课程的固定教学时间。自实施研学旅行课程以来,学校在这一固定时间内,适时安排“乡野寻趣”研学旅行,主要用于乡情、县情的考察研究,或者与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开展小课题研究。

图3 研学时空分布

(二)课后延伸

《实施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安排的,以在外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及自我管理能力,集中式研学旅行在时间上不宜安排过长,以一天为宜。但这样也会造成学生难有集体住宿的体验。对此,学校可以将放学后的时间利用起来,开展类似“校园露营”的研学活动,既让学生体验了在校住宿的集体生活,培养了学生生活技能,也增强了集体观念,增进了友谊,避免了不安全因素。

(三)假期聚段

据调查,学生的假期多为居家生活或参加各种培训班,即使与家长游玩也只是旅行,缺少“研学”的价值。学校可以利用假期,与家委会、校外机构共同策划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研学旅行,如小记者南湖采风活动、亲子研学旅行等,赋予旅行更多的教育意义和实践意义。

五、组织“朋辈+师生+亲子”的研学团队

研学课程既要“研”,又要“学”,因此,多以团队形式出现。根据研学目的、内容、成员特点,分别组织“朋辈+师生+亲子”的研学团队(见图4)。

(一)朋辈组团

研学旅行主要是由学校组织的,进行集体食宿、探究研讨的学习活动,所以学生朋辈组团方便且目标明确,能充分体验团队在学习、旅行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图4 研学团队组成形式

(二)师生聚团

研学旅行作为生活中的课程,需要多位教师运用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之间也可以利用学科优势、个人特长互补,形成研学旅行的智囊团,引导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三)亲子合团

《实施意见》指出,家庭旅行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简易性等特点,学校应鼓励和引导各中小学生家庭,利用寒暑假期等有计划、有目的地带孩子外出开展研学旅行。亲子合团开展研学旅行要避免“游”而不“研”的现象,学校需要进行相关的引导,也可以与社会能人共同组团,使家长与孩子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六、完善“线下+线上+多元化”的研学评价

评价是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为课程的实施和改进提供反馈和建议。学校经过不断实践,逐步完善了“线下+线上+多元化”的研学评价机制。

(一)“线下”成果展评

“线下”成果主要是指传统的走访日记、手抄报等物化载体,可在班级或校内进行展示,主要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来实现。这种传统的“线下”展评比较简单、直观性强,适用于大部分农村学校,在对外宣传和展示方面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线上”成果展评

随着智能技术的普及,学校借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成果展评成为可能。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技术记录自己所见、所思、所感,如走访录音和日记、电子小报、活动照片、微视频等,经过总结整理后形成作品,发布在学习平台、学校公众号、班级群等平台上,人人都能通过平台看到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通过点赞、投票、评论区留言等方式共同参与评价。“线上”成果展评具有展示范围广、影响力大、数据收集方便的优势。

(三)评价主体与内容的多元化

研学旅行注重集体性,强调在集体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与同伴相处的真实机会,注重学生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因此,评价主体与内容都应具有多元化特点。例如,在亲子研学旅行中,不仅可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还可以增加家长评价、社会人士评价等。评价的内容不仅可以关注作品,也可以关注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能力等。

总之,要提升农村小学研学旅行的实效,须综合利用学校已有的拓展性课程、农村多样的自然资源、校外丰富的社会资源,调动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突破传统教学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带领学生在更真实的情境下进行研究、学习,在亲身实践中让学生有所体验、体认和体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乡野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春天的乡野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从乡野飘向世界的芬芳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研学之旅
乡野闲时
小黑的旅行
夏日旅行
乡野笔记